专利名称:密闭型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例如空气调节器(air handling unit)等上所搭载的密闭型压 缩机、及制冷循环(refrigerating cycle)装置。
技术背景空气调节器等的制冷循环装置上所搭载的密闭型压缩机具备密闭容器,在此密闭 容器内配设着电动机部与压缩机构部。电动机部包括卷绕着绕组(coil)的定子(stator) 与转子(rotor),转子经由主轴而连接于压缩机构部。另外,在密闭容器上设置着端子,此端子是经由引线(lead wire)而连接于定子的 绕组。经由端子及引线而对此定子的绕组施加外部电源,通过此施加外部电源而经由转子 及主轴来对压缩机构部进行旋转驱动。然而,近来众所周知的是如下装置在密闭容器中设置着两个端子,利用第1引线 将电动机部的绕组与端子的一端连接,并且利用第2引线将电动机部的绕组与端子的另一 端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S卩,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装置中,由并联的二系统的三相绕组而形成电动机部的 定子的绕组,并且配设着2个端子,从而可降低流到端子及引线中的电流。另外,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装置中,通过使电动机部的绕组的接线方式在星形接 线(star connection)与三角形接线(delta connection)之间进行切换,而满足低速运行 时的高效率与高速运行。[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5-4467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6-246674号公报在压缩机构部进行了压缩的制冷剂气体(refrigerant gas)通过密闭容器上部的 箱体(case)上所配置的吐出管而排出到密闭容器的外部。此时,以安装在转子上部的油分 离机构来对密闭容器内的制冷机油与制冷剂气体混合物进行分离而抑制向外部排出的油 量。另外,为了尽可能地抑制排出油量,而将油分离机构与吐出管入口的距离设计得较短。 艮口,由于位于密闭容器的中心处的吐出管延伸到安装在转子上的油分离机构,因此必须使 从定子起上升的引线连接于密闭容器的上部侧的端子上,以免接触于所述吐出管。然而,先前,由于从密闭容器的中心线观察是将第1引线及第2引线沿相同方向、 即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缠绕,因此有可能会导致任一引线的长度变长而在端子附近碰 触到构成密闭容器的箱体。如果引线碰触到箱体则会存在引起漏电的问题。另外,存在如 下的不良情形,即增长引线的长度则相应地材料费用会变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考虑到了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闭型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 置,无须增长第1引线及第2引线中的任一引线的长度即可连接于第1端子及第2端子,从 而能够防止漏电,并且可削减引线的材料费用。[0012]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闭型压缩机,包括密闭容器,收纳着电动机部及由所述电动机部所驱动的压缩机构部,使在所述压缩机构部中进行了压缩的制 冷剂经由吐出管而吐出;第1端子及第2端子,配设在所述密闭容器上;第1引线,将这些 第1端子及第2端子中的一个与所述电动机部的绕组连接;及第2引线,将所述第1端子 及第2端子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电动机部的绕组连接;且所述密闭型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将 所述电动机部设置在密闭容器内的一端侧,将所述压缩机构部设置在密闭容器内的另一端 侧,并且将所述吐出管配置在密闭容器的一端侧中央部,将所述第1端子及第2端子在圆周 方向上并行设置并配置在密闭容器一端侧的偏离中央部的位置上,从所述密闭容器的一端 侧观察,将来自所述第1引线及第2引线的电动机部的绕组部的上升部相对于所述吐出管 而设置在所述第1端子及第2端子的相反侧,将所述第1引线沿逆时针方向缠绕而连接于 所述第1端子,并且将所述第2引线沿顺时针方向缠绕而连接于所述第2端子。在上述的密闭型压缩机上,经由制冷剂管而依次连接有冷凝器(condenser)、膨胀 装置、及蒸发器(evaporator)。[实用新型的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无须增长第1引线及第2引线中的任一引线的长度即可连接于 第1端子及第2端子,从而能够防止漏电,并且可削减引线的材料费用。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构成图。图2是表示图1的制冷循环装置中所搭载的密闭型压缩机的纵截面图。图3是表示图2的密闭型压缩机的上部侧的平截面图。图4是表示图3的密闭型压缩机的上部侧的侧截面图。图5是用以说明图3的密闭型压缩机的引线的长度的图。[符号的说明]P制冷剂管 1密闭型压缩机2四通阀 3冷凝器(室外热交换器)4膨胀装置 5蒸发器(室内热交换器)7室外风扇 8室内风扇11密闭容器 12电动机部12a转子12b定子13压缩机构部14旋转轴14a离心部15汽缸室16汽缸17滚轮21主轴承23副轴承24a、24b 吐出孔 25a、25b 吐出阀26吐出管27吸入管28蓄压器31第1端子32第2端子34第1引线35第2引线34a、35a上升部[0037]37束缚线(限制部件)38油分离机构39束缚线40圆40a圆弧L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附图。在图1中,1是密闭型压缩机,经由制冷剂管P而将四通阀(four-WayValVe)2、室 外热交换器(heat exchanger) 3、膨胀阀(expansion valve) 4、室内热交换器5依次连接于 此密闭型压缩机1而构成空气调节器的 制冷循环。在室外热交换器3的附近设置着室外风 扇(fan) 7,而在室内热交换器5的附近则设置着室内风扇8。从所述密闭型压缩机1吐出的制冷剂,在进行制冷运行时会经由四通阀2而如实 线箭头所示供给到室外热交换器3中,于是和通过室外风扇7的旋转而输送的外部气体进 行热交换而冷凝。此经冷凝的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3流出并经由膨胀阀4而流到室内热 交换器5中,于是和通过室内风扇8的运行而输送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从而使室 内空气冷却。从室内热交换器5流出的制冷剂被吸入至密闭型压缩机1内。另外,在进行制暖运行时,从压缩机1吐出的制冷剂会经由四通阀2而如虚线箭头 所示供给到室内热交换器5中,于是和通过室内风扇8的旋转而输送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 换而冷凝来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此经过冷凝的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5流出并经由膨胀 阀4而流到室外热交换器3中,于是和通过室外风扇7的旋转而输送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 换而蒸发。所蒸发的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3流出并被吸入至密闭型压缩机1内。之后, 依次同样地流过制冷剂而持续进行制冷循环的运行。图2是表示所述密闭型压缩机1的纵截面图,图3是其横截面图。密闭型压缩机1具备密闭容器11,在此密闭容器11的上表面部配设着第1端子 31及第2端子32。另外,在密闭容器11内的一端侧即上部侧收纳着电动机部12,而在另一 端侧即下部侧收纳着压缩机构部13。电动机部12与压缩机构部13是经由具有离心部14a 的旋转轴14而连结着。电动机部12包括转子12a与定子12b。压缩机构部13具备形成汽缸室(cylinder room) 15的汽缸(cylinder) 16。在 汽缸室15内设置着进行离心旋转(公转)的滚轮(roller) 17。在汽缸16中配设着滑片 (blade)(未图示),此滑片与滚轮17的外周面相切而往复移动、且将汽缸室15内区隔为吸 入室与压缩室。汽缸室15由主轴承(bearing) 21与副轴承23而覆盖着。在主轴承21与 副轴承23上分别设置着吐出孔24a、24b与吐出阀25a、25b。另一方面,在密闭容器11的上表面部连接着使压缩制冷剂气体吐出的吐出管26, 在密闭容器11的侧面下部侧连接着吸入管27及蓄压器(accumulator) 28。另外,在转子 12a的上部侧安装着用来使制冷机油与制冷剂气体分离的油分离机构38,来抑制向外部排 出的油量。为了尽可能地抑制此排出油量,而将油分离机构38与吐出管26的入口侧之间 的距离设计得较短。即,位于密闭容器11的中心处的吐出管26延伸到转子12a上所安装 的油分离机构38。另外,所述密闭容器11的第1端子31及第2端子32与电动机部12的绕组是如下文所详述的那样,经由第1引线34及第2引线35而电性连接。经由第1端子31及第2 端子32、进而经由第1引线34及第2引线35而对电动机部12的绕组供给电源,由此,经由 转子12a及旋转轴14而使汽缸室15内的滚轮17离心旋转。通过此离心旋转,汽缸室15 内的制冷剂气体受到压缩而从吐出孔24a、24b吐出压缩制冷剂气体。图3是表示所述第1引线34及第2引线35的布线状态的平截面图,图4是其侧截面图。再者,所述的吐出管26设置在密闭容器11的上表面中央部,第1端子31及第2端子32是在圆周方向上并行设置并配置在密闭容器11的上表面部的偏离其中央部的位置 上。第1引线34及第2引线35的一端部侧成为分别与电动机部12的二系统的绕组 连接的上升部34a、35a,从密闭容器11的中心线方向观察,此上升部34a、35a是相对于吐出 管26而配置在第1端子31及第2端子32的相反侧。再者,第1引线34及第2引线35也 可以由电动机部12的绕组直接延伸出来而构成。而且,从密闭容器11的一端侧即上方观察,第1引线34是沿逆时针方向缠绕而连 接于第1端子31,第2引线35是沿顺时针方向缠绕而连接于所述第2端子。另外,第1引线34的上升部34a及第2引线35的上升部35a由作为限制部件的 束缚线39而束缚着,以限制这些上升部的上升方向成为相同方向,即第1引线及第2引线 的上升部受到限制部件的限制,以使各引线的上升方向不相同。图5是表示将第1端子31及第2端子32与定子12b的绕组连接的第1引线34 及第2引线35的长度的附图。在考虑到将第1引线34及第2引线35与第1端子31及第2端子32连接时的作 业性的情况下,例如,连接第1引线34之后再连接第2引线35,因此必须使引线的长度为 易于连接的长度。此情况下,如果使引线34、35的长度为将端子31、32与绕组直线连结的 长度,则可以缩短引线34、35的长度,从而可以相应地抑制材料费用,但会变得很难进行连 接。另外,在引线34、35的长度过长的情况下,会存在引线碰触到密闭容器11的内壁面而 引起漏电的顾虑。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第1引线34及第2引线35的长度为适当的长度,而 使沿着通过第1引线34及第2引线35与绕组的连接部、和第1端子31及第2端子32的 中心部的圆40上的圆弧40a的长度L为第1引线34及第2引线35的长度L。再者,图5 中省略了第2引线35的图示。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从密闭容器11的一端侧观察,第1引线34是沿逆时 针方向缠绕而连接于第1端子31,第2引线35是沿顺时针方向缠绕而连接于所述第2端 子,因此并不会像先前那样,如在使第1引线34及第2引线35沿相同方向缠绕时导致任一 个引线34(或35)的长度变长。因此,可以避免引线碰触到端子附近的密闭容器11的内壁 面Ila而引起漏电,而且,引线34、35与端子31、32的连接作业将会变得容易进行,并且也 可以削减材料费用。另外,用束缚线39来束缚第1引线34的上升部34a及第2引线35的上升部35a 以限制这些引线的上升方向成为相同方向,即第1引线及第2引线的上升部受到限制部件 的限制,以使各引线的上升方向不相同,因此从引线34、35与绕组的连接部到端子31、32的距离变得大致相同,引线34、35与端子31、32的连接作业变得容易进行。进而,由于使第1引线34及第2引线35的长度L为通过第1端子31及第2端子 32的中心部、和引线34、35与绕组的连接部的圆40上的圆弧40a的长度,因此第1引线34 及第2引线35与第1端子31及第2端子32的连接作业变得容易进行,并且也不存在引线 碰触到密闭容器11的内壁面Ila而引起漏电的顾虑。再者,本实用新型并不完全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在实施 阶段中在不脱离 其主旨的范围内对构成要素加以变形而具体化。另外,可以通过所述实施方式中所揭示的 多个构成要素的适当组合来形成各种实用新型。例如,也可以从所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 构成要素中删除几个构成要素。进而,也可以对不同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进行适当组合。
权利要求一种密闭型压缩机,包括密闭容器,容纳有电动机部及由所述电动机部所驱动的压缩机构部,使在所述压缩机构部中进行了压缩的制冷剂经由吐出管而吐出;第1端子及第2端子,配设在所述密闭容器上;第1引线,将所述第1端子及第2端子中的一个与所述电动机部的绕组连接;及第2引线,将所述第1端子及第2端子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电动机部的绕组连接;且所述密闭型压缩机的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部是设置在密闭容器内的一端侧,所述压缩机构部是设置在密闭容器内的另一端侧,并且所述吐出管是配置在密闭容器的一端侧中央部,所述第1端子及第2端子是在圆周方向上并行设置并配置在密闭容器一端侧的偏离中央部的位置上从所述密闭容器的一端侧观察,来自所述第1引线及第2引线的电动机部的绕组部的上升部是相对于所述吐出管设置在所述第1端子及第2端子的相反侧,所述第1引线沿逆时针方向缠绕而连接于所述第1端子,并且所述第2引线沿顺时针方向缠绕而连接于所述第2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引线及第2引线的上 升部受到限制部件的限制,以使各引线的上升方向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引线及第2引线的长 度为沿着通过所述第1引线及第2引线与所述电动机部的绕组的连接部、和所述第1端子 及第2端子的中心部的圆上的圆弧的长度。
4.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经由制冷剂管而将冷凝器、膨胀装置、及蒸发器依 次连接于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
专利摘要无须增长第1引线及第2引线中的任一引线的长度便可连接于第1端子及第2端子。将电动机部设置在密闭容器(11)内的一端侧,将压缩机构部设置在密闭容器(11)内的另一端侧,并且将吐出管(26)配置在密闭容器(11)的一端侧中央部,将第1端子(31)及第2端子(32)在圆周方向上并行设置并配置在密闭容器一端侧的偏离中央部的位置上,从密闭容器(11)的一端侧观察,将来自第1引线(34)及第2引线(35)的电动机部的绕组部的上升部相对于吐出管(26)而设置在第1端子(31)及第2端子(32)的相反侧,将第1引线(34)沿逆时针方向缠绕而连接于第1端子(31),并且将第2引线(35)沿顺时针方向缠绕而连接于第2端子(32)。
文档编号F25B13/00GK201560917SQ20092016837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8日
发明者加藤久尊, 里馆康治, 青木俊公, 高岛和 申请人:东芝开利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