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空气过滤器的制冷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77187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空气过滤器的制冷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装置,特别是一种家用制冷装置,其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冷却 隔间的至少一个容器;以及至少一个冷却通道,该冷却通道具有至少一个流入开口和至少 一个流出开口 ,空气从冷却隔间流入所述流入开口 ,被冷却的空气从所述流出开口流入所 述冷却隔间。
背景技术
例如,从DE1767852可以了解到,在制冷装置中安装过滤器可以减少不希望的臭 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具有空气过滤器的制冷装置。这一 目的通过一种 如上所述类型的制冷装置,特别是家用制冷装置实现,其中至少一个空气过滤器设置在冷 却通道的流入开口和/或流出开口的区域中。 这使得空气能被充分高效地过滤,同时所述空气过滤器结构简单,仅占用非常小 的空间,因而所述空气过滤器在冷却隔间中在视觉上相对不显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适当的实施例,所述冷却通道设置在制冷装置的罩盖壁和后壁 之间。这样可以以节省空间的方式在所述制冷装置中接收冷却通道。此外,它被罩盖壁隐 藏,因而用户不会看到。罩盖壁因此可以被设计成需要的几何形状,特别是具有面向冷却隔 间的较大的平坦壁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适当的进一步改进,设有多个流入开口 -特别是几个流入开 口,空气可以经由所述流入开口从冷却隔间流入冷却通道。以类似的方式,有效地,罩盖壁 具有包括多个流出开口、特别是几个流出开口的流出区域,冷却空气可以通过所述流出开 口从冷却通道流入冷却隔间中。这为冷却隔间中的空气提供了循环回路,借此,空气可以很 容易且高效地被冷却,并在冷却隔间中循环和/或分布。特别地,如果在罩盖壁中设有几个 流入开口和/或几个流出开口 ,从冷却隔间流入冷却通道的空气,特别是借助于至少一个 循环装置吸入的空气和/或从冷却通道流入冷却隔间的空气便可以有利地获得大的体积 流量即通过冷却通道的吞吐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通过调整罩盖壁中的流入开口和/或 流出开口的数量来改变流入面积和/或流出面积。特别地,可以通过增加罩盖壁中的流入 开口和/或流出开口的数量来扩大或增大流入面积和/或流出面积。通过这种方式,基本 上整个冷却隔间都可以被空气循环覆盖,这是因为通过在罩盖壁中设置多个流入开口和/
或流出开口而不是只有一个流入开口和/或流出开口 ,在冷却通道的流入区域和/或流出 区域,循环空气的体积流量可以在较大的面积上分布。 在另一适当的实施例中,空气过滤器仅设置在一部分流入开口上,而其余的流入 开口保持敞开,即,可自由穿透。这样,可以高效地过滤空气,而不会使流入空气的流动条件 受到过大或不可接受的水平的损害。有足够数量的流入开口没有被空气过滤器罩盖,因此,
4特别地,可以确保从冷却隔间流入冷却通道的空气的流动分布和/或流速不会受到损害。
在本发明的另一适当的改进中,多个流入开口设置在罩盖壁的下边缘的区域。这 能够使得甚至在容器的底部处都可以获得良好的空气循环,因此,特别地,任何放在那里的 抽屉,特别是水果和蔬菜抽屉或盒子,或其他任何储物容器,例如储物盘,可以无障碍地得 到通风和冷却。此外,对于当制冷装置的门打开时向冷却隔间内观看的使用者来说,罩盖壁 的所述流入区域相当不显眼,因为它位于用户视野之外。 在另一适当的实施例中,空气过滤器设置在罩盖壁的下角落区域。这意味着,空气 过滤器可设置得更加不显眼,同时也更不碍事。特别地,这意味着,空气过滤器位于可容纳 在冷却隔间的底部区域中的、例如用来储存蔬菜或者水果的可移动的抽屉或储物盘的间隙 区域之外。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适当的改进,流出开口优选设置在罩盖壁的上边缘的区域。通
过这种方式,容器的冷却隔间的上部区域也能充分地被从冷却通道供给冷却空气。 在另一个适当的改进中,附加地或与上述变型实施例无关地,至少一个空气过滤
器设置在罩盖壁的流出区域的一部分流出开口上,冷却空气经由空气过滤器可以释放到冷
却隔间中。这意味着,空气可以被过滤,但是不会使冷却通道的流入区域的空气流动条件被
损害到不可接受的水平。足够数量的流出开口不被空气过滤器罩盖,使得冷却空气可以流
出至冷却隔间中,特别地具有未受损害的流动分布和/或足够的流速。 根据另一个适当的改进,罩盖壁中的多个流入开口和/或多个流出开口沿大致延 伸跨过所述罩盖壁的整个宽度或部分宽度的一条线设置在罩盖壁上。这可以使冷空气通过 罩盖壁的相应宽度的流入区域和/或流出区域被均匀、非常均质地、更有效地供给到冷却 隔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适当的改进,罩盖壁中的多个流入开口和/或多个流出开口 被设计成细长槽口,所述细长槽口彼此之间以大致相等的间隔设置。这些是充分保证空气 根据需要通过冷却通道循环的许多实际条件中的一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改进,空气过滤器具有空气过滤器壳体,所述空气过滤 器壳体固定到罩盖壁的进入和/或排出开口上,其中,所述罩盖壁形成空气过滤器壳体的 后壁。这意味着,不需要为空气过滤器壳体提供单独的后壁。因此,这些开口可以使空气过 滤器壳体很容易地固定到罩盖壁上,同时允许足够流率的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因此,设置 成用于空气的流入,特别是吸入,或者吹出,特别是流出的开口,也可同时用作空气过滤器 的定位辅助结构和/或固定元件。 此外,可能特别有用的是,通过至少一个固定装置将空气过滤器安装在罩盖壁中 的至少一个开口中。这可以使所述开口方便地被用于附连过滤器。 尤其有利的是,罩盖壁具有邻接于其多个流入开口和/或流出开口中的至少一个 的凸出边缘,所述空气过滤器壳体的侧壁侧向地靠触在上述边缘上,同时所述边缘用作接 触边缘以防止空气过滤器壳体产生任何移动。这提供了一种可牢固且可靠地加装过滤器的 简单措施。 尤其有用的是,罩盖壁具有邻接于至少一个开口的凸出边缘,所述空气过滤器壳 体的侧壁在角落区域在下侧具有台阶状部,所述台阶状部具有凹部,且台阶状部靠触在该 边缘上。这样,在开口的帮助下可以使过滤器牢固地安装。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适当的改进中,固定装置可以被设计成卡扣钩的形式,所述卡 扣钩咬配在罩盖壁的背后。卡扣钩是一种简单且可靠的固定装置。特别地,它可简单地通 过卡夹、夹持或咬扣将过滤器安装在开口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适当的改进,可在空气过滤器上设置一个或多个保持装置用 来附连至少一个构件,特别地用来附连至少一个流体管路,例如水导管。通过这种方式,空 气过滤器本身可同时用作另一个构件的固定装置。这可以节省结构空间。为此,流体储存 器的、特别是水箱的流体供给管路和流体排出管路被提供作为所述构件。因此,相应的构件 通常被设计成一种流体储存器、特别是水箱的流体管路、特别是水导管。这样,可以使流体 管路以一种节省空间的方式经过空气过滤器,同时其被附连到空气过滤器上。通过这种方 式,这些构件可以被可靠地保持在位,因此可以大大避免难以承受的应力施加于这些构件, 例如由抽屉的运动引起的。 特别地,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夹子、夹持件或类似物作为保持装置。这种保持元件简 单且可靠。它特别适合于保持一个或多个水导管。
本发明的其他改进体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


本发明及其进一步的改进将在下文中结合附图进行解释。
附图包括 图1是一种家用制冷装置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所述家用制冷装置的冷 却通道配备有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的空气过滤器; 图2是从侧面观看的通过图1所示的家用制冷装置的后壁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图1、2所示的家用制冷装置在罩盖壁中的流入或输入开口的区域的局部示 意性透视图,所述流入或输入开口经由后部通道连接到家用制冷装置的空气循环/冷却装 置的冷却通道,其中,部分数量的流入开口附加地设有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的空气过滤 器; 图4是从前面观看的图3所示的带有空气过滤器的罩盖壁的详细的示意图; 图5是图3和4所示的具有空气过滤器的罩盖壁的示意性剖视图;以及 图6是图3、4、5所示的处于局部剖切的状态的空气过滤器的详细的示意性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1-6中,具有相同的功能和作用的部件分别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图1是家用制冷装置1的示意性透视图,所述家用制冷装置包括具有内部隔间3 的绝热容器2,其中,同样绝热的门4铰接于所述容器2上,借此,内部隔间3可被封闭。内 部隔间3是要被冷却的冷却隔间。内部隔间3在其后侧由罩盖壁5限界,该罩盖壁5固定 在容器2的内部后壁8上。该罩盖壁5罩盖住位于容器2的后壁8上的蒸发器9(参见图 2),其中,冷却通道41形成在罩盖壁5与后壁8之间。在罩盖壁5中,流出开口以流出槽口 7的形式开设在上部区域,特别是靠近顶部,所述开口与冷却通道41的流出开口 71相连。 冷却空气LU'从这些流出开口流入冷却隔间3。在罩盖壁5的另一区域,特别是靠近底部的区域,流入开口或输入开口以流入槽口 6的形式设置,所述流入槽口通到冷却通道41的流 入开口 61。流入槽口 6用于通过空气循环装置10、特别是风扇单元或类似装置将空气LU 从内部隔间3吸入冷却通道41中。当然,作为槽口的替代方式,流入开口和/或流出开口 也可以具有其他几何形状。所述流入开口和/或流出开口优选以直线的形式开设在罩盖壁 中,所述直线横向即横跨罩盖壁的宽度、垂直于沿罩盖壁的垂直方向延伸的纵向边缘延伸。
特别地,家用制冷装置可以以家用冰箱、家用冷冻机或组合式冷藏-冷冻装置的 形式提供。它特别有利地设计为一种双开门组合式冷藏-冷冻装置,优选为一种所谓的"对 开门"家用制冷装置,其具有两个分离的冷藏和/或冷冻隔间,其中,门并排设置。
图2示出了从垂直侧观看、即沿垂直于罩盖壁5的前侧的观看平面观看的通过后 壁8的示意性剖面图,其中,容器2的罩盖壁5间隔开设置在后壁8的前面。罩盖壁5以一 定的间隔距离设置在后壁8的前面。蒸发器9作为冷却元件设置在后壁8和罩盖壁5之间。 特别地,蒸发器安装在后壁8上。用于供给和吸取空气的通道41形成在后壁8和罩盖壁5 之间。在蒸发器9的上方,设有循环装置IO例如风扇单元或换气单元,以使制冷装置1的 内部隔间3中的空气循环。在空气LU的循环过程中,所述空气经由位于罩盖壁5的下部的 流入槽口 6吸入,沿冷却通道41移动到蒸发器9,并向上移动到循环装置10,在这一过程中 被蒸发器9冷却,然后再通过循环装置10经由流出槽口 7将冷却空气LU'排出。从而在冷 却通道41中和内部隔间3中建立了确定的冷空气流。可选择地,冷空气流也可以通过循环 装置IO经由第一槽口 7以相反的方向吸入,向下流经冷却通道41,经蒸发器9冷却而为了 再循环,冷却空气然后通过位于罩盖壁5的下部区域的第二槽口 6排出。用于再循环的装 置10可以设计为例如换气装置。 图3示出了家用制冷装置1的制冷隔间或内部隔间3的局部的示意性透视图。引 导轨12如图所示位于容器2的右侧壁11上,所述引导轨特别是其中可悬挂抽屉的可伸縮 的轨。支撑凸缘13设置在引导轨12的上方一预定高度间隔或距离处,其被用来安放储存 盘或搁放板。罩盖壁5如图所示地位于后侧。 一排大致直线布置的流入槽口6开设在罩盖 壁5的下部区域。突出至内部隔间3中的壳体隆起14形成在罩盖壁5的下方。压縮机设 置在其后面。新鲜水容器15设置在壳体隆起14与后壁8之间,以用于供给冷却的新鲜水 并通过分配器对其进行分配。 所述新鲜水容器或水箱15被设计为曲折的管并加装到罩盖壁5上。水箱15可通 过流体供给管路16被供给新鲜水。冷却的水可通过流体排放管17从水箱15取出并供给 到容纳于家用制冷装置的门中的水分配器。为清楚起见,该水分配器在图1-6中都省略了。 供给管路16和排放管17贯穿壳体隆起14中的开口 18。在图3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开 口 18设置在右侧壁11与容器2的后部的罩盖壁5之间的角落区域处。
此外,还设置有空气过滤器19,所述空气过滤器设置在多个流入槽口 6的区域中。 这样,空气过滤器19设置在循环装置10的冷却通道41的流入区域中。槽口 6具有细长设 计,即,它们的高度大于它们的宽度,且它们处于竖直的位置。从宽度方向观看,它们彼此间 以大致相同的交错距离设置在罩盖壁5中,且基本上相互平行地定位。所述多个流入槽口 6基本上在罩盖壁的整个宽度上开设在罩盖壁5中。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空气过滤器19在侧壁11 、罩盖壁5和壳体隆起14之间的空闲 的下角落区域处加装到罩盖壁5上,并在冷却盘管式水箱15的下方且相对于冷却盘管式水箱15向侧面稍微偏错一些。空气过滤器19安装成在罩盖壁5上仅罩盖多个流入槽口 6中 的一部分流入槽口,而其余的大部分流入槽口 6保持敞开或畅通,也就是没有被罩盖。这样 能够实现高效的空气过滤,而不会使流入空气的流动条件遭受到过分的损害或损害到不可 接受的水平。足够数量的流入开口并没有被空气过滤器罩盖,因此,特别地,可保证从冷却 隔间流入冷却通道的空气的流动分布和/或流动速度不会受到损害。通过这种方式,在很 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于在前面安装空气过滤器而产生空气流LU的流阻增加到不希望的水平 的情况。将空气过滤器安装在上述角落区域还具有其他的优点当用户向容器2的内部隔 间3内观看时几乎不会注意到它。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从容器2的深度方向观看时,供给管路16和排放管17设置 在空气过滤器19的前面,并设有保持装置21 ,借此,供给管路16和排放管17彼此独立地固 定到空气过滤器19上。所述保持装置可以设计成以下形式,例如,卡扣夹板、卡扣钩、夹持 元件或保持架。在图示实施例中,设有三个保持架21,所述保持架在它们的三个空隙中将供 给管路16和排放管17并排地夹持到空气过滤器19上。也可以仅设置两个保持架21便足 以将供给管路16和排放管17固定到彼此,即,在所述两个保持架之间的空隙中一起固定在 空气过滤器19上,进而固定到罩盖壁5上。然而,作为所选择的实施例的替代方式,空气过 滤器19也可以设置在冷却盘管式水箱15的正下方。 空气过滤器19具有过滤器壳体23,在所述过滤器壳体的前侧22上开设有成细长 槽口 24的形式的过滤器输入开口。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细长槽口 24与罩盖壁中的流入槽 口 6具有相同的尺寸和形状,且以相同的方向定向。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空气过滤器19 被设计成独立的构件,并通过固定装置连接到罩盖壁5上。也可以将空气过滤器壳体23设 计成与罩盖壁5成一体。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敞开槽口或管状结构有效地设置在空气过 滤器壳体23中,空气过滤介质25 (如图5所示)可通过所述敞开槽口或管状结构引入空气 过滤器壳体23中。空气过滤介质25可以例如是碳,特别是活性碳或其他任何空气过滤介 质,其被用来改善家用制冷装置1的内部隔间3中的空气质量。 图4是透视图,详细地示出了罩盖壁5的加装有空气过滤器19的一部分。在图示 的实施例中,流入槽口 6在罩盖壁5的整个宽度上以基本上成直线的方式设置。流入槽口 6 通过连接条36而彼此分离。所述流入槽口设置成使它们的纵向轴线平行于罩盖壁5的侧 边缘26即沿垂直方向延伸。空气过滤器19安装在罩盖壁中的多个流入槽口 6中的一部分 上,使得空气过滤器19中的槽口 24与罩盖壁中的流入槽口 6以基本相同的方向延伸,且与 它们大致叠合。槽口 24同样通过连接条34彼此分离,连接条34叠合地位于连接条36上 方。空气过滤器19的壳体23具有前壁22和四个壳体侧壁30、31、32、33。壳体23基本上 为扁平的立方体设计。因此,从上方观看时,空气过滤器壳体23的前壁22基本上呈矩形, 且平行于罩盖壁5设置。第一和第三壳体壁30、32沿长边延伸,第二和第四壳体壁31、33 沿窄边横向延伸,特别地,它们垂直于平坦的罩盖壁5。第二卡扣钩29设置在前壁22的连 接条34上。条27同样设置在前壁22的连接条34上。所述三个保持架分别在两个位于边 侧的槽口 24的纵向延伸部的上端区域设置在三个分开的连接条或分隔条34上。这些保持 架中的中间的那个保持架被设计成条27,所述条基本上垂直定位,而保持架28、29则以卡 锁钩的形式设置在条27的两侧。 图5示出了通过罩盖壁5和空气过滤器19的局部剖面图,该图是在它们的位置平面上垂直向下并横过于流入槽口 6排列方向观看的。在该图示实施例中,还设有作为返 回通道的通道35,以借助于循环装置10从内部隔间3抽取、即吸取空气LU。通道35通到 冷却通道41的流入开口 61。通过这种方式,空气可以借助于循环装置IO经由流入槽口 6 被抽吸到冷却通道中,在此,它被冷却并经由流出通道供给到流出槽口 7,并作为冷却空气 LU'通过这些流出槽口吹送到内部隔间中。 空气过滤器壳体23在其后侧是敞开的,其中,带有流入槽口 6和将这些流入槽口 彼此分隔开的连接条36的罩盖壁5形成空气过滤器壳体23的空气过滤器壳体后壁。在空 气过滤器19的区域,通道35通到罩盖壁5的后侧。通道35连接至用于空气循环的装置 10。 然而,如果根据可选的变型实施例该空气循环系统以相反的流动方向操作,空气 也可经由空气过滤器19吹入内部隔间3中。在这种情况下,空气经由第一槽口 7通过装置 10从内部隔间3抽出,在冷却通道41中被冷却,然后经由第二槽口 6吹回至内部隔间3中。
在第二和第四壳体侧壁31、33上,卡扣凸出部或卡扣钩37、38向下伸出,使得每个 卡扣钩37、38被引导穿过槽口 6,并卡扣在罩盖壁5的后侧的背后。这样,空气过滤器壳体 23的所述两个卡扣钩37、38中的每个都卡扣到槽口 6中,使得过滤器壳体固定到罩盖壁5 上。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卡扣钩37、38分别具有与相应的槽口 6的高度大致相同的纵向 尺度。作为卡扣钩的替代方式,不同类型的固定装置也可以用于在流入开口和/或流出开 口的区域将空气过滤器壳体23锚定到罩盖壁5上,特别地锚固在流入槽口 6中。
图6以透视图示出了沿内部隔间3的横向方向观看的纵向剖切的空气过滤器19。 从图中可看出,罩盖壁5中的流入槽口 6在前侧被周边边缘39围绕。第一壳体侧壁30在 罩盖壁5的前侧邻接于槽口 6的边缘39。以相应的方式,图中未示出的第三壳体侧壁32在 相对方位同样位于罩盖壁5的前侧,并邻接于边缘39。这样,就阻止空气过滤器壳体23在 第三槽口 24的纵向轴线上产生任何移动。此外,空气过滤器壳体23在角落区域在其壳体 壁的下侧具有台阶状部(Abstuf皿g)40,它们通过第二组槽口 6的边缘39装配,其中,第三 和第四卡扣钩37、38钩扣在所述槽口 6中。这些台阶状部是向后的边缘区域,它们由开设 在壳体壁的边缘中的凹部限制。从而,空气过滤器壳体23利用四个台阶状部40靠触在两 个第二槽口 6的两个边缘39上。这样,就进一步改进了空气过滤器壳体23的固定。附图标记列表1制冷装置2容器3内部隔间4门5罩盖壁6流入开口7流出开口8后壁9蒸发器10循环装置ll右侧壁
9
12引导轨13支撑凸缘14壳体隆起15水箱16供给管路17排放管18开口19空气过滤器21保持架22前侧23空气过滤器壳体24槽口25空气过滤介质26侧壁27条28第一^f^扣钩29第二卡扣钩30第一壳体侧壁31第二壳体侧壁32第三壳体侧壁33第四壳体侧壁34连接条35通道36第二连接条37第三卡扣钩38第四卡扣钩39边缘40台阶状部41冷却通道61冷却通道的流入开口71冷却通道的流出开口LU空气LU'冷却空气
权利要求
一种制冷装置(1),特别是家用制冷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容器(2),所述至少一个容器具有至少一个冷却隔间(3);以及至少一个冷却通道(41),所述至少一个冷却通道具有至少一个流入开口(61)和至少一个流出开口(71),空气(LU)从冷却隔间(3)流入所述至少一个流入开口中,冷却空气(LU’)从所述至少一个流出开口流入冷却隔间(3)中,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空气过滤器(19)设置在冷却通道(41)的流入开口和/或流出开口(61,71)的区域中。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装置(10)、特别是风扇单元或鼓风 机单元设置在冷却通道(41)中,以导入或抽出空气(LU, LU')。
3. 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罩盖壁(5)设在容器(2)的内壁 (8)、特别是面向所述冷却隔间的后壁上。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41)设置在内壁(8)与 罩盖壁(5)之间。
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壁(5)具有包括多个流入 开口 (6)的流入区域,空气(LU)可通过所述多个流入开口 (6)从冷却隔间(3)流入冷却通 道(41)中。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空气过滤器(19)在罩盖壁(5)的面向冷却隔间的壁表面上仅设置在一部分流入开口 (6)的上方,而其余的流入开口 (6)未被罩圭
7. 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流入开口 (6)设置在罩盖 壁(5)的下边缘的区域。
8. 如权利要求5到7之一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空气过滤器(19)设置在罩盖 壁(5)的下角落区域。
9. 如权利要求3到8之一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罩盖壁(5)具有包括多个流出 开口 (7)的流出区域,冷却空气(LU')通过所述多个流出开口 (7)从冷却通道(41)流入冷 却隔间(3)中。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流出开口 (7)设在罩盖壁(5)的上边 缘的区域。
11. 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过滤器(19)在罩盖壁 (5)的面向冷却隔间的壁表面上仅设置在一部分流出开口 (7)上,而其余的流出开口 (7)未被罩盖。
12. 如权利要求5到ll之一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罩盖壁(5)中的所述多个 流入开口 (7)和/或所述多个流出开口 (6)在罩盖壁(5)上以基本上延伸跨过罩盖壁(5) 的整个宽度或部分宽度的直线设置。
13. 如权利要求5到12之一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罩盖壁(5)中的所述多个流 入开口 (7)和/或所述多个流出开口 (6)被设计成细长槽口,所述细长槽口彼此之间以基 本上相等的间距设置。
14. 如权利要求1到13之一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保持装置(21, 27,28,29)设置在空气过滤器(19)上,以用于附连至少一个构件、特别是至少一个流体管 路(16,17)。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流体储存器(15)的、特别是水箱的流 体供给管路(16)和流体排出管路(17)被提供作为所述构件。
16. 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一个夹子作为保持装 置(21,27,28,29)。
17. 如权利要求1到16之一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过滤器(19)具有 空气过滤器壳体(23),所述空气过滤器壳体在罩盖壁(5)的进入和/或排出开口上固定到 罩盖壁(5),其中,所述罩盖壁(5)形成空气过滤器(19)的壳体的后壁。
18. 如权利要求3到17之一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空气过滤器(19)借助于至 少一个固定装置、特别是固定元件(37,38)安装在罩盖壁(5)的流入开口和/或流出开口 (6, 7)中的至少一个中。
19. 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罩盖壁(5)具有邻接于其多个 流入开口 (6)和/或流出开口中的至少一个的凸出边缘(39),空气过滤器壳体(23)的侧壁 侧向靠触在边缘(39)上,且所述边缘(39)作为接触边缘用于阻止空气过滤器壳体(23)的 任何移动。
20. 如权利要求3到19之一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罩盖壁(5)具有邻接于至少 一个开口 (6)的凸出边缘(39),空气过滤器壳体(23)的侧壁在角落区域在下侧具有台阶状 部(40),所述台阶状部具有凹部,且所述台阶状部(40)靠触在边缘(39)上。
21. 如权利要求18到20之一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以卡扣钩 (37,38)的形式设计,所述卡扣钩咬配在罩盖壁(5)的背后。
全文摘要
一种制冷装置(1),特别是一种家用制冷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容器(2),其具有至少一个冷却隔间(3);以及至少一个冷却通道(41),其具有至少一个流入开口(61)和至少一个流出开口(71),空气(LU)从冷却隔间(3)流入所述流入开口中,冷却空气(LU)从所述流出开口流到冷却隔间(3),至少一个空气过滤器(19)设置在冷却通道(41)的流入开口和/或流出开口(61,71)的区域中。
文档编号F25D23/10GK101793452SQ20091100025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9日
发明者J·黑莱恩, 刘君鑫, 柏玉发, 鲁松涛 申请人: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