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制冰块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冰块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的进步,冰块的应用亦越来越广泛,冰块可使用于冰冻食物或调理饮品等,而各家庭或个人的现有的制作冰块方式皆是使用冰箱制做法。
而其法是将液体注入制冰盒内,再将制冰盒置入冰箱的冷冻库内,待冰块成形后,即可使用,然而家用冰箱除了制作冰块外,同时还要具有储存食物的功能,所以液体于成形时或冰块皆会吸收食物的异味,具有异味的冰块往往会使使用者无法使用,如此为个人或家庭带来不少困扰。
另外,冰箱具有一定的体积,所以冰箱具有不易更动位置的缺点,而部分使用者仅需使用冰块,为了冰块而购置一冰箱,对使用者而言,无疑的是相当地不便利。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现有冰箱制作法会是使所制作出具有异味的冰块,并且部分的使用者仅需要使用冰块,而不需要使用冰箱,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冰块机,可降低液体温度并使低温液体结冰,所制造的冰块不会具有异味,令使用者可安心使用,并且使用者不需使用冰箱,就可制作冰块。
为了达到前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制冰块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上容器,其顶端设有注入口,该上容器的底端设有出水口;一致冷模组,其由散热风扇、散热鳍片、致冷晶片与导热砖依序结合而成,导热砖远离致冷晶片的一侧面与该上容器的一侧面相互连接;一下容器,其底端设有出冰口,在下容器的顶端且相对于该上容器的出水口处设有入水口,于该下容器的一侧面设有置入口,另于该下容器的底端且相邻于该置入口处设有孔;
一水流控制装置,其是位于上容器与下容器之间,水流控制装置相对于上容器与下容器侧面分别连接有进水管与出水管,该进水管的自由端与该上容器的出水口相互连接,该出水管的自由端与该下容器的入水口相互连接;一制冰模组,其由散热风扇、散热鳍片、致冷晶片与导热体依序结合而成,导热体是设置于置入口处,该导热体的顶端相对于该下容器的出水口的位置处设有制冰槽,于该制冰槽的底端且相对于孔的位置处设有杆孔,于该杆孔处设有推杆,该推杆位于制冰槽的一端形成有端部大于该杆孔的推抵端,该推杆的另端穿过该孔,并位于该下容器的外部,该端贯穿有弹簧且端头固设有止部。
当液体注入上容器后,致冷模组会降低位于上容器内的液体的温度,低温液体会经由水流控制装置的控制,而流入位于下容器内的制冰槽,再经由制冰模组将低温液体变成冰块,该冰块于制作过程中,并未与任何食物接触,因此该冰块不会具有任何异味,使用者可安心使用。
另外,本实用新型仅用于制作冰块,所以使用者不须购置冰箱,所以使用者可使用本实用新型制作冰块,使其生活更具便利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制冰块机,请配合参考图1、2、3所示,其具有一上容器(10),上容器(10)的顶端设有一注入口(11),在上容器(10)的一侧面的底端处设有一排水口(12),排水口(12)处连有一管体(13),管体(13)的自由端连接有一止水阀(14);一致冷模组(20),其由散热风扇(21)、散热鳍片(22)、致冷晶片(23)与导热砖(24)依序结合而成,导热砖(24)远离致冷晶片(23)的一侧面与上容器(10)的另一侧面相互连接;一出水口(15),其设于上容器(10)的底端且相邻于致冷模组(20)处;一下容器(30),其底端设有一出冰口(31),在下容器(30)的顶端且相对于出水口(15)处设有四个相互间隔的入水口(32),于下容器(30)的一侧面且相邻于入水口(32)处设有一置入口(33),另于下容器(30)的底端且相邻于置入口(33)处设有四孔(34);一水流控制装置(40),其是位于上容器(10)与下容器(30)之间,水流控制装置(40)相对于上容器(10)与下容器(30)侧面分别连接有一进水管(41)与四个出水管(42),如图1所示,进水管(41)的自由端与出水口(15)相互连接,出水管(42)的自由端与入水口(32)相互连接;一制冰模组(50),其由散热风扇(51)、散热鳍片(52)、致冷晶片(53)与导热体(54)依序结合而成,导热体(54)是设置于置入口(33)处,导热体(54)的顶端相对于下容器(30)的出水口(32)的位置处设有四个锥形制冰槽(55),于制冰槽(55)的底端且相对于孔(34)的位置处设有杆孔(56),于各杆孔(56)处设有一推杆(57),推杆(57)位于制冰槽(55)的一端形成有端部大于杆孔(56)的推抵端(571),推杆(57)的另端穿过孔(34),并位于下容器(30)的外部,该端贯穿有一弹簧(572),于该端的端部固设有一止部(573),以防止弹簧(572)由推杆(57)处掉落;一推动装置(80),其是与推杆(57)设有止部(573)的一端相互推抵,该推动装置(80)可为电磁阀或马达等装置;一隔热层(60),其是将上容器(10)、下容器(30)与推动装置(80)包覆于其内,而注水口(11)、止水阀(14)与出冰口(31)、水流控制装置(40)与推杆(57)设有弹簧(572)的一端是位于隔热层(60)的外部;一盖体(70),其是设于上容器(10)的注水口(11)处,并与注水口(11)相互盖合。
由于致冷晶片(23)、(53)具有可产生低温与高温的特性,亦即致冷晶片(23)、(53)的两侧面可分别产生低温与高温。
于实际使用时,请再配合参考图3所示,可将液体由注水口(11)注入上容器(10)内部,当上容器(10)内的液体达到一定容量时,可将盖体(70)与注水口(11)相互盖合,藉此封闭注水口(11)。
致冷模组(20)的致冷晶片(23)的一侧面会产生低温,该低温会经由导热砖(24)传导至上容器(10)内部,使得上容器(10)内的液体温度降低,使用者可直接开启止水阀(14)饮用或使用该低温液体,而致冷晶片(23)另一侧面所产生的高热会传至散热鳍片(22)处,并由散热风扇(21)所散热。
当水流控制装置(40)开启时,位于上容器(10)内的低温液体会经由进水管(41)与注水管(42)流入位于下容器(30)内的制冰槽(55)内,而制冰模组(50)的制冷晶片(53)所产生的低温会传导至制冰槽(55)内,而使液体冻成冰块,由于下致冷模组(20)先将液体降温,因此冰块仅需较短的时间就可成形,而致冷晶片(53)的散热方式,如同前述,故不赘述。
当冰块制成后,推杆(57)会受到来自推动装置(80)的推抵,推杆(57)的推抵端(571)会将冰块推离制冰槽(55),由于制冰槽(55)为锥形,因此当冰块离开制冰槽(55)后,就无法回到制冰槽(55)内,推杆(57)于推抵冰块时,弹簧(572)会被压缩,而被压缩的弹簧(572)会迫使推杆(57)回到初始位置。
使用者可由出冰口(31)取得以成形的冰块使用,而其余的冰块可保存于下容器(30)内部,使用者可于随后取用位于下容器(30)内的冰块。
综合以上所言,上容器(10)可提供低温的液体,而下容器(30)可提供冰块,因此本实用新型仅使用降低液体温度与制作冰块,所以冰块与液体不会具有异味的问题,并可同时提供低温液体与冰块供使用者使用,实为使用者带来不少便利之处。
另外,本实用新型可令使用者免于购置冰箱的困扰,使用者可使用本实用新型,即可制作冰块,而令使用者的生活更加便利。
权利要求1.一种制冰块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上容器,其顶端设有注入口,该上容器的底端设有出水口;一致冷模组,其由散热风扇、散热鳍片、致冷晶片与导热砖依序结合而成,导热砖远离致冷晶片的一侧面与该上容器的一侧面相互连接;一下容器,其底端设有出冰口,在下容器的顶端且相对于该上容器的出水口处设有入水口,于该下容器的一侧面设有置入口,另于该下容器的底端且相邻于该置入口处设有孔;一水流控制装置,其是位于上容器与下容器之间,水流控制装置相对于上容器与下容器侧面分别连接有进水管与出水管,该进水管的自由端与该上容器的出水口相互连接,该出水管的自由端与该下容器的入水口相互连接;一制冰模组,其由散热风扇、散热鳍片、致冷晶片与导热体依序结合而成,导热体是设置于置入口处,该导热体的顶端相对于该下容器的出水口的位置处设有制冰槽,于该制冰槽的底端且相对于孔的位置处设有杆孔,于该杆孔处设有推杆,该推杆位于制冰槽的一端形成有端部大于该杆孔的推抵端,该推杆的另端穿过该孔,并位于该下容器的外部,该端贯穿有弹簧且端头固设有止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块机,其特征在于该上容器的另一侧面的底端处设有一排水口,该排水口处连有一管体,该管体的自由端连接有一止水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冰块机,其特征在于该上容器的出水口相邻于致冷模组处,该下容器的置入口相邻于该入水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冰块机,其特征在于该制冰槽为锥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冰块机,其特征在于该下容器的入水口及孔与该导热体的制冰槽为四个,该水流控制装置的出水管为四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冰块机,其特征在于该推杆的止部与一推动装置相互推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冰块机,其特征在于该上容器、下容器与该推动装置的外部包覆有隔热层,而该注水口、止水阀、出冰口、水流控制装置与推杆设有弹簧的一端是位于隔热层的外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冰块机,其特征在于该上容器的注水口处设有与注水口相互盖合的盖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制冰块机,其具有上容器,上容器的一侧设有致冷模组,上容器的底端设有下容器,下容器的一侧设有制冰模组,当液体注入上容器后,致冷模组会降低位于上容器内的液体的温度,低温液体会流入下容器内,再经由制冰模组将低温液体变成冰块。本实用新型的制冰块机,可降低液体温度并使低温液体结冰,所制造的冰块不会具有异味,令使用者可安心使用,并且使用者不需使用冰箱,就可制作冰块。
文档编号F25C1/00GK2788098SQ200520016318
公开日2006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6日
发明者林锦育 申请人:林锦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