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两用反烧式节能锅炉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0986537阅读:1220来源:国知局
煤电两用反烧式节能锅炉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电两用反烧式节能锅炉,它包括水套炉体,水套炉体内设置气化室、第一燃烧室、第二燃烧室、热交换室,气化室的上部设置加煤口和密封盖,气化室的上部侧面设置进风口气化室的下部侧面设置观火口和密封门;气化室的下面设置炉排,炉排的下面是灰渣室;气化室与第一燃烧室之间的第一水套隔墙设置多个超导热管;第一燃烧室的下面是第一落灰室,第一落灰室内设置多个连通两侧水套夹层的换热管,在换热管内设置电热棒;第一燃烧室与第二燃烧室之间设置第二水套隔墙;在第一燃烧室、第二燃烧室和热交换室都设置若干连通水套的换热管。它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热传导效率高,节能环保、可以煤电两用,使用方便。
【专利说明】
煤电两用反烧式节能锅炉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尤其涉及一种煤电两用反烧式节能锅炉。
【背景技术】
[0002]反烧锅炉的优点是燃料在气化室内完成干燥、脱硫、碳化过程,进入高温燃烧区燃烧,符合燃烧规律。燃料被高温燃烧后裂解成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气体。此种锅炉的缺陷是添加进燃料仓的煤炭需要高温裂解才能产生可燃气体,起炉比较慢;普遍存在热量传导效率低的问题,为了使燃烧室内的热量最大限度地传到给水套内的循环水里,现有技术的普遍做法就是延长热交换通道、增加热交换管,这种设计结构复杂,增加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煤电两用反烧式节能锅炉,它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热传导效率高,节能环保、可以煤电两用,使用方便。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煤电两用反烧式节能锅炉,它包括水套炉体,其特征在于:水套炉体内设置气化室、第一燃烧室、第二燃烧室、热交换室,气化室、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水平并列设置,热交换室在第二燃烧室的上部;气化室的上部设置加煤口和密封盖,气化室的上部侧面设置进风口,进风口上设置调风门,进风口外部设置下部开口的风罩,气化室的下部侧面设置观火口和密封门;气化室的下面设置炉排,炉排的下面是灰渣室,灰渣室的侧面设置出渣口和出渣密封门;气化室与第一燃烧室之间设置下端有过火口的第一水套隔墙,过火口上设置多个连通第一水套隔墙内腔的超导热管;第一燃烧室的下面是第一落灰室,第一落灰室内设置多个连通两侧水套夹层的换热管,在换热管内设置电热棒;第一燃烧室与第二燃烧室之间设置上端有过火通道的第二水套隔墙;第二燃烧室的下面是第二落灰室,第二落灰室的侧面设有调风口和调风门;在第一燃烧室、第二燃烧室和热交换室都设置若干连通水套的换热管。
[0005]进一步、在第一燃烧室的上面设置观火口和密封盖。
[0006]进一步,在第二燃烧室和热交换室的侧面设置清灰口和清灰口盖。
[0007]进一步,在第一落灰室的两侧分别设置连通水套的回水管口,在热交换室的两侧及上部分别设置连通水套的出水管口。
[0008]进一步,所述的炉排由炉排横杆和炉排拨板支撑的若干一端设有卡槽的炉条构成,卡槽卡在炉排横杆上的炉条是固定炉条,卡槽卡在炉排拨板上的炉条是滑动炉条,固定炉条和滑动炉条交替排列,滑动炉条由摇杆、转轴和拨动板驱动往复滑动。
[0009]进一步,所述的炉条的上面设置若干凸起点。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I)过火口上设置多个连通水套隔墙内腔的超导热管,提高了过火口与水套内循环水的热交换效率,从而提高了锅炉热效率。
[0012]2)第一落灰室内设置多个连通两侧水套夹层的换热管,在换热管内设置电热棒;在第一落灰室内设置换热管一方面增加的热交换面积,另一方面换热管内可以容纳电热棒,结构简单合理。
[0013]3)它设置了第一燃烧室、第二燃烧室和热交换室,并且在第一燃烧室、第二燃烧室和热交换室都设置若干连通水套的换热管,一方面这种设计结构有利于可燃气体的充分燃烧,同时密布的换热管能够充分吸收热量并有降尘作用,节能环保效果显著。
[0014]4)第二落灰室的侧面设有调风门,它可以实现二次配风,有利于一氧化碳在第二燃烧室内的二次燃烧,此风门还具有清灰功能。
[0015]5)在第二燃烧室和热交换室的侧面设置清灰口和清灰口盖,可以方便清除落在换热管上的灰尘,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
[0016]6)炉排由若干炉条构成,固定炉条和滑动炉条交替排列,滑动炉条由摇杆、转轴和拨动板驱动往复滑动。它可以方便及时清除炉底灰渣,改善供氧条件,有利于可燃气体的充分燃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煤电两用反烧式节能锅炉前侧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煤电两用反烧式节能锅炉后侧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煤电两用反烧式节能锅炉侧面剖切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炉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1-水套炉体,2-气化室,3-第一燃烧室,4-第二燃烧室,5-热交换室,6_加煤口,7-密封盖,8-进风口,9-调风门,10-风罩,11-观火口,12-密封门,13-灰渣室,14-出渣口,15-出渣密封门,16-第一水套隔墙,17-超导热管,18-第一落灰室,19-换热管,20-电热棒,21-第二水套隔墙,22-第二落灰室,23-调风口 24-调风门,25-换热管,26-观火口,27-密封盖,28-清灰口,29-清灰口盖,30-回水管口,31-出水管口,32-炉排横杆,33-炉排拨板,34-卡槽,35-炉条,36-摇杆,37-转轴,38-凸起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0023]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煤电两用反烧式节能锅炉,它包括水套炉体I,水套炉体I内设置气化室2、第一燃烧室3、第二燃烧室4、热交换室5,气化室2、第一燃烧室3和第二燃烧室4水平并列设置,热交换室5在第二燃烧室4的上部;气化室2的上部设置加煤口 6和密封盖7,气化室2的上部侧面设置进风口 8,进风口 8上设置调风门9,进风口 8外部设置下部开口的风罩10,气化室2的下部侧面设置观火口 11和密封门12;气化室2的下面设置炉排,炉排的下面是灰渣室13,灰渣室13的侧面设置出渣口 14和出渣密封门15;气化室2与第一燃烧室3之间设置下端有过火口的第一水套隔墙16,过火口上设置多个连通第一水套隔墙16内腔的超导热管17;第一燃烧室3的下面是第一落灰室18,第一落灰室18内设置多个连通两侧水套夹层的换热管19,在换热管19内设置电热棒20;第一燃烧室3与第二燃烧室4之间设置上端有过火通道的第二水套隔墙21;第二燃烧室4的下面是第二落灰室22,第二落灰室22的侧面设有调风口 23和调风门24;在第一燃烧室3、第二燃烧室4和热交换室5都设置若干连通水套的换热管25。在第一燃烧室3的上面设置观火口 26和密封盖27。在第二燃烧室4和热交换室5的侧面都设置清灰口 28和清灰口盖29。在第一落灰室18的两侧分别设置连通水套的回水管口 30,在热交换室5的两侧及上部分别设置连通水套的出水管口 31。所述的炉排由炉排横杆32和炉排拨板33支撑的若干一端设有卡槽34的炉条35构成,卡槽34卡在炉排横杆32上的炉条是固定炉条,卡槽34卡在炉排拨板33上的炉条是滑动炉条,固定炉条和滑动炉条交替排列,滑动炉条由摇杆36、转轴37和拨动板33驱动往复滑动。所述的炉条35的上面设置若干凸起点38。
【主权项】
1.一种煤电两用反烧式节能锅炉,它包括水套炉体,其特征在于:水套炉体内设置气化室、第一燃烧室、第二燃烧室、热交换室,气化室、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水平并列设置,热交换室在第二燃烧室的上部;气化室的上部设置加煤口和密封盖,气化室的上部侧面设置进风口,进风口上设置调风门,进风口外部设置下部开口的风罩,气化室的下部侧面设置观火口和密封门;气化室的下面设置炉排,炉排的下面是灰渣室,灰渣室的侧面设置出渣口和出渣密封门;气化室与第一燃烧室之间设置下端有过火口的第一水套隔墙,过火口上设置多个连通第一水套隔墙内腔的超导热管;第一燃烧室的下面是第一落灰室,第一落灰室内设置多个连通两侧水套夹层的换热管,在换热管内设置电热棒;第一燃烧室与第二燃烧室之间设置上端有过火通道的第二水套隔墙;第二燃烧室的下面是第二落灰室,第二落灰室的侧面设有调风口和调风门;在第一燃烧室、第二燃烧室和热交换室都设置若干连通水套的换热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电两用反烧式节能锅炉,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燃烧室的上面设置观火口和密封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电两用反烧式节能锅炉,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燃烧室和热交换室的侧面设置清灰口和清灰口盖。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任意一项所述的煤电两用反烧式节能锅炉,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落灰室的两侧分别设置连通水套的回水管口,在热交换室的两侧及上部分别设置连通水套的出水管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电两用反烧式节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排由炉排横杆和炉排拨板支撑的若干一端设有卡槽的炉条构成,卡槽卡在炉排横杆上的炉条是固定炉条,卡槽卡在炉排拨板上的炉条是滑动炉条,固定炉条和滑动炉条交替排列,滑动炉条由摇杆、转轴和拨动板驱动往复滑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电两用反烧式节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条的上面设置若干凸起点。
【文档编号】F24H1/44GK205678883SQ201620546221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日 公开号201620546221.3, CN 201620546221, CN 205678883 U, CN 205678883U, CN-U-205678883, CN201620546221, CN201620546221.3, CN205678883 U, CN205678883U
【发明人】莫日根朝格图
【申请人】莫日根朝格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