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照明空调送风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照明空调送风装置,所述箱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罩;所述出风罩上设有出风口和照明灯具;所述进风口、箱体和出风口形成风流通通路;所述风流通通路上设有风量测量调节装置;所述箱体上还设有红外传感器和总控制器;所述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照明灯具、风量测量调节装置和红外传感器连接;所述总控制器还无线连接有控制面板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照明空调送风装置,可实现普通空调送风效果及智能灯光照明的功能,并且成本低。
【专利说明】
智能照明空调送风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暖通空调送风及建筑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照明空调送风
目.0
【背景技术】
[0002]暖通空调(Heating,Ventilat1nand Air Condit1ning,简称HVAC)是指建筑室内负责通风、采暖及空气调节的系统或相关设备,可以控制及调节建筑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及洁净度等,提高建筑室内的环境舒适度,是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0003]在应用中,暖通空调的送风装置都是在风量控制应用技术上进行不断改进,但是实际中,很多空调房间安装空调送风系统后,还需再单独安装照明设备,使得安装过程更加复杂,同时还耗费大量人力,并且对于送风风量要求不高的用户,采用准确自动控制风量装置的造价太高,不经济。另外,对于照明灯具的使用,经常会因为忘记关灯,造成电力能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照明空调送风装置,具有普通空调送风效果及智能照明的功能,节能省电且成本廉价。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照明空调送风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罩;所述出风罩上设有出风口和照明灯具;所述进风口、箱体和出风口形成风流通通路;所述风流通通路上设有风量测量调节装置;所述箱体上还设有红外传感器和总控制器;所述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照明灯具、风量测量调节装置和红外传感器连接;所述总控制器还无线连接有控制面板。
[0007]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上还设有光照传感器。
[0008]进一步地,所述风量测量调节装置包括电动风量调节阀门、风量感应器和风量控制器;所述电动风量调节阀门位于所述进风口;所述风量感应器与所述风量控制器电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为霍尔传感器。
[0010]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壁设有吸音层。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设有用于接入送风管的法兰。
[0012]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面板为手动操作面板或自动操作面板。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照明空调送风装置,通过在箱体的出风罩上设置照明灯具,使得所述智能照明空调送风装置不仅具有送风功能,还兼具智能照明的功能,使得用户在安装了所述智能照明空调送风装置,就无需再单独安装照明灯具了,一是简化了安装,二也相对节省了费用。同时,设置的红外传感器用于感应其感应范围内是否有人员活动,以便将该感应信息传输给所述总控制器,所述总控制器则根据反馈的感应信息,自动判断识别该区域是否有人员活动并发出控制所述照明灯具的开启或者关闭指令,从而节省电力能源;另外,送风口送风量的智能调节也通过所述总控制器下达动作指令。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智能照明空调送风装置的主视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智能照明空调送风装置的侧视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智能照明空调送风装置的俯视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智能照明空调送风装置中的控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
[0021]1:进风口 2:电动风量调节阀门3:箱体4:吸音层5:照明灯具
[0022]6:出风口 7:控制面板8:总控制器9:出风罩10:红外传感器
[0023]11:光照传感器12:全通径旋转风叶13:磁片14: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照明空调送风装置通过设置照明灯具5,使得本身只具有送风功能的空调送风装置,还兼具有了智能照明的功能,进而使得安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照明空调送风装置后,就无需再安装照明灯具,不仅简化了安装,还节省了费用。同时,增设的红外传感器10,可以实时监测到其感应范围内是否有人员活动,并且将该感应信息传输至总控制器8,所述总控制器8进而发出关闭或者开启照明灯具5的指令,最终节省了电能。另外,还可以根据红外感测来调整照明灯具的开启与关闭,减小视觉冲击,即可以设置在2S内达到预设照度,在无人时,30S后慢慢变暗直至熄灭。
[0026]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智能照明空调送风装置包括箱体3,所述箱体3上设有进风口 I和出风罩9;所述出风罩9上设有出风口 6和照明灯具5,所述进风口 1、箱体3和出风口 6形成风流通通路,所述风流通通路上设有风量测量调节装置;同时箱体3还设有光照传感器11和总控制器8,所述总控制器8分别与所述照明灯具5、风量测量调节装置和光照传感器11连接;所述总控制器8还无线连接有控制面板,使得操作更为方便简单。
[0027]其中,所述照明灯具5设置于出风罩9上,然后出风罩9设于箱体3上,因此照明灯具5与箱体3设为一体,在使用安装过程中,大大简化了安装工序,也相应节省了成本。
[0028]为了进一步节省电力能力,所述箱体上还设有光照传感器11,其可以实时监测到环境中的光照强度,进而根据总控制器8发出的光照强度指令,进行调整照明灯具5的光亮度,最终节省了电能。
[0029]同时,为了调整送风的风量,则通过风量测量调节装置调节,其具体包括电动风量调节阀门2、风量感应器和总控制器8;所述电动风量调节阀门2位于所述进风口;所述风量感应器与所述总控制器8电连接。所述总控制器8用于接收所述控制面板传输的风量控制数值,然后对应控制电动风量调节阀门2的阀体开度的大小,以及保证从所述出风口 6送出的风量数值与控制面板上所需的风量数值一致。该过程中,所述风量传感器则是充当感测所述出风口 6送出的风量数值是否与控制面板上设置的数值一致,其是通过感测全通径旋转风叶12旋转的转速,该转速的信息传输至所述总控制器8,所述总控制器8则对应换算出风量值,该风量值如果与控制面板上设置的一致,也无需控制电动风量调节阀门2做调整;如果风量值小于控制面板上设置的数值,则所述总控制器8控制所述电动风量调节阀门2的阀体比例,使其放大,从而使得风量增大,如果风量值大于控制面板上设置的数值,则所述总控制器8控制所述电动风量调节阀门2的阀体比例,使其减小,从而使得风量减小,目的是保证从所述出风口 6送出的风量时刻保持与控制面板上设置的数值一致。
[0030]其中,所述风量感应器包括全通径旋转风叶12、设于全通径旋转风叶12上的磁片13和用于感应磁片13旋转转数信息的传感器14;所述传感器14与所述总控制器8电连接。所述磁片13用于采集在全通径旋转风叶12带动旋转过程中发出的脉冲信号,该信号传输至所述传感器14,所述传感器14则根据该脉冲信号换算出出风口6的送风量值。所述传感器14采用的是霍尔传感器,其是根据霍尔效应制作的一种磁场传感器,在磁片13与全通径旋转风叶12同轴转动的过程中,磁片13每转动一周便传递一次脉冲信号,该脉冲信号被所述霍尔传感器采集,并传递至总控制器8。
[0031]为了减小在送风过程风流动引起中的噪音,所述箱体3内壁设有吸音层4,其吸收了风流通通路上的风流动产生的摩擦、振动等噪音,也避免了噪音向外传播。
[0032]为了便于进风口I与空调送风系统中送风管连通,则在进风口 I设有法兰(图中未示出)。
[00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智能照明空调送风装置,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罩; 所述出风罩上设有出风口和照明灯具; 所述进风口、箱体和出风口形成风流通通路; 所述风流通通路上设有风量测量调节装置; 所述箱体上还设有红外传感器和总控制器; 所述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照明灯具、风量测量调节装置和红外传感器连接; 所述总控制器还无线连接有控制面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照明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上还设有光照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照明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量测量调节装置包括电动风量调节阀门、风量感应器和风量控制器; 所述电动风量调节阀门位于所述进风口; 所述风量感应器与所述风量控制器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照明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量感应器包括全通径旋转风叶、设于全通径旋转风叶上的磁片和用于感应磁片旋转转数信息的传感器; 所述传感器与所述风量控制器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照明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为霍尔传感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照明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内壁设有吸音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照明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口设有用于接入送风管的法兰。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照明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面板为手动操作面板或自动操作面板。
【文档编号】F21V23/00GK205579892SQ201620393451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5月3日
【发明人】高嘉健, 尹志强, 杨东, 吴庆龙, 吴剑丰
【申请人】广州市高衡力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