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供氧出风结构及具有该出风结构的自动供氧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供氧出风结构及具有该出风结构的自动供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差,然而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近来大中型城市深受雾霾等空气污染的困扰,人们越来越看重空气质量。然而,由于城市化水平的过快发展和环境保护力度的不足,城市的空气质量即在不断的下降,使得室内空气监测处理器的出现得到人们的极大欢迎。现有空气监测处理器具有对多种有害气体进行净化处理的功能,但缺少对空气中氧气浓度检测并通过制造氧气来提高室内环境的氧气含量,使空气中的氧含量保持恒定的状态,从而起到提升精神,促进思维活跃性和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0003]由于传统供氧装置的结构限制,导致传统供氧装置的出风口结构基本都没有挡板结构,不能选择关闭某一个风口,这种出风结构的整机舒适性不好。
[0004]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是用导风板闭合来遮挡风口,从而阻断出风的结构方式,通过这种方法来实现选择出风、不出风。但是由于导风板是用于实现导风作用的结构,如果要单独实现风口的控制,必须单独对该风口位置处的导风板进行控制,因此需要增加单独的控制机构,使得供氧装置的结构更加复杂化,成本会大幅上升,也提高了导风板制作的难度,此外,由于导风板本身结构的限制,也容易在阻挡风口时使风道内风口附近的流场发生紊乱,产生漩涡,并且会产生噪音问题。
【发明内容】
[0005]基于上述情况,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效的改善供氧装置出风的自动供氧出风结构。
[0006]—种自动供氧出风结构,包括边框和多个导风板,所述边框呈矩形结构,所述边框上表面具有向四周延伸的延伸部,所述边框相对两条边上具有多组等间距平行对应设置的通孔,同一条边上的两条通孔之间具有凹槽;所述导风板的两端具有凸起,所述凸起卡入通孔内将所述导风板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边框上,所述导风板外侧具有一凹部。
[0007]进一步,还包括一限制条,所述限制条上等间距的设有多个限制槽,所述限制槽间距与所述通孔间距一致,所述导风板一侧具有限位槽,所述限制槽与所述限位槽配合。
[0008]具体的,所述限制槽包括上卡持部和下卡持部,所述上卡持部与下卡支部之间为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的弧度为优弧。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卡持部与所述下卡持部之间的距离小于导风板的厚度;所述限位槽包括引导槽和卡接槽,所述卡接槽深度深于所述引导槽。
[0010]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静电发生器;所述边框和所述限制条均为绝缘材料,所述导风板为导体,所述导风板连接静电发生器的一极,相邻导风板连接所述静电发生器的另一极。
[0011]具体的,所述凹部由第一曲部、平直部和第二曲部构成,所述第一曲部和第二曲部两端分别连接导风板外侧边线和平直部。
[0012]—种自动供氧装置,包括供氧装置出风结构,所述供氧装置出风结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供氧装置出风结构。
[0013]进一步的,包括底座、上盖和外壳;制氧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控制系统安装在所述外壳内侧,所述出风结构设置在上盖的一侧,所述出风结构的下方还设有风机。
[0014]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制氧装置的一侧有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上方设有臭氧发生器。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上盖的另一侧设置有触控面板,所述外壳侧面设有多组进风孔。
[0016]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供氧出风结构,通过设置边框和导风板,使导风板能够转动,可以随时控制导风板的导向从而控制风向,进而还可以将导风板彻底打死从而关闭出风口;该出风结构只需要简单的控制挡风板的位置,就可以实现对出风口的打开和关闭的控制,因此能够简化控制结构,使得出风口的打开和关闭更加方便快速,因此在加工时可以根据出风口的风道结构来对导风板进行加工,能够更好地实现与风道的衔接,增加空气流动的流畅性,减少噪音的产生。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供氧装置整体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供氧出风结构整体装配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供氧出风结构整体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1 ] 如图2-3所示,一种自动供氧出风结构4,包括边框41和多个导风板42,所述边框41呈矩形结构,所述边框41上表面具有向四周延伸的延伸部,所述边框41相对两条边上具有多组等间距平行对应设置的通孔413,同一条边上的两条通孔413之间具有凹槽412;所述导风板42的两端具有凸起422,所述凸起卡入通孔413内将所述导风板42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边框41上,所述导风板42外侧具有一凹部421。
[0022]可以理解,其还包括一限制条43,所述限制条上等间距的设有多个限制槽,所述限制槽间距与所述通孔413间距一致,所述导风板42—侧具有限位槽,所述限制槽与所述限位槽配合。
[0023]具体的,所述限制槽包括上卡持部和下卡持部,所述上卡持部与下卡支部之间为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的弧度为优弧。
[0024]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卡持部与所述下卡持部之间的距离小于导风板42的厚度;所述限位槽包括引导槽和卡接槽,所述卡接槽深度深于所述引导槽。
[0025]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静电发生器;所述边框41和所述限制条均为绝缘材料,所述导风板42为导体,所述导风板42连接静电发生器的一极,相邻导风板42连接所述静电发生器的另一极。
[0026]具体的,所述凹部由第一曲部、平直部和第二曲部构成,所述第一曲部和第二曲部两端分别连接导风板42外侧边线和平直部。
[0027]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供氧装置,包括供氧装置出风结构4,所述供氧装置出风结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供氧装置出风结构4。
[0028]可以理解的,包括底座1、上盖3和外壳2;制氧装置5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控制系统安装在所述外壳2内侧,所述出风结构设置在上盖3的一侧,所述出风结构4的下方还设有风机。
[0029]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制氧装置的一侧有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上方设有臭氧发生器。
[0030]进一步的,所述上盖的另一侧设置有触控面板6,所述外壳侧面设有多组进风孔。
[0031]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供氧出风结构,通过设置边框41和导风板42,使导风板42能够转动,可以随时控制导风板42的导向从而控制风向,进而还可以将导风板42彻底打死从而关闭出风口;该出风结构只需要简单的控制挡风板的位置,就可以实现对出风口的打开和关闭的控制,因此能够简化控制结构,使得出风口的打开和关闭更加方便快速,因此在加工时可以根据出风口的风道结构来对导风板42进行加工,能够更好地实现与风道的衔接,增加空气流动的流畅性,减少噪音的产生。
[00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自动供氧出风结构,包括边框和多个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呈矩形结构,所述边框上表面具有向四周延伸的延伸部,所述边框相对两条边上具有多组等间距平行对应设置的通孔,同一条边上的两条通孔之间具有凹槽;所述导风板的两端具有凸起,所述凸起卡入通孔内将所述导风板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边框上,所述导风板外侧具有一凹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供氧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限制条,所述限制条上等间距的设有多个限制槽,所述限制槽间距与所述通孔间距一致,所述导风板一侧具有限位槽,所述限制槽与所述限位槽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供氧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槽包括上卡持部和下卡持部,所述上卡持部与下卡支部之间为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的弧度为优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供氧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持部与所述下卡持部之间的距离小于导风板的厚度;所述限位槽包括引导槽和卡接槽,所述卡接槽深度深于所述引导槽。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供氧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静电发生器;所述边框和所述限制条均为绝缘材料,所述导风板为导体,所述导风板连接静电发生器的一极,相邻导风板连接所述静电发生器的另一极。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供氧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由第一曲部、平直部和第二曲部构成,所述第一曲部和第二曲部两端分别连接导风板外侧边线和平直部。7.—种自动供氧装置,包括供氧装置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装置出风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供氧装置出风结构。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上盖和外壳;制氧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控制系统安装在所述外壳内侧,所述出风结构设置在上盖的一侧,所述出风结构的下方还设有风机。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装置的一侧有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上方设有臭氧发生器。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另一侧设置有触控面板,所述外壳侧面设有多组进风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供氧出风结构,通过设置边框和导风板,使导风板能够转动,可以随时控制导风板的导向从而控制风向,进而还可以将导风板彻底打死从而关闭出风口;该出风结构只需要简单的控制挡风板的位置,就可以实现对出风口的打开和关闭的控制,因此能够简化控制结构,使得出风口的打开和关闭更加方便快速,因此在加工时可以根据出风口的风道结构来对导风板进行加工,能够更好地实现与风道的衔接,增加空气流动的流畅性,减少噪音的产生。
【IPC分类】F24F13/15, F24F1/02
【公开号】CN205351544
【申请号】CN201521127917
【发明人】刘键, 聂新民, 王迪, 魏长斌, 劳贵兰
【申请人】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