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处理物的干燥方法和卧式旋转式干燥机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提供被处理物的干燥方法和卧式旋转式干燥机,能够提高干燥机的干燥能力从而容易实现被处理物的大量处理,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一种被处理物的干燥方法,使用如下结构的卧式旋转式干燥机:该卧式旋转式干燥机具有绕轴心旋转自如的旋转筒,所述旋转筒在一端侧具有被处理物的供给口,并在另一端侧具有被处理物的排出口,在所述旋转筒内设置有供加热介质通过的加热管群,随着所述旋转筒旋转,被处理物被所述加热管群沿着旋转方向舀起,在将被处理物供给到所述旋转筒的一端侧并从另一端侧排出的过程中,利用所述加热管群间接地加热被处理物而使其干燥,其中,以使由下述算式1、算式2确定的临界速度比α为30%~100%不到的方式使所述旋转筒旋转来干燥被处理物,Vc=2.21D1/2···算式1α=V/Vc·100···算式2在此,Vc是临界速度(m/s),D是旋转筒的内径(m),α是临界速度比(%),V是旋转速度(m/s)。
【专利说明】
被处理物的干燥方法和卧式旋转式干燥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可提高干燥速度的被处理物的干燥方法和卧式旋转式干燥机。
【背景技术】
[0002]作为对煤炭或矿石等被处理物进行干燥的干燥机,大多使用蒸汽管干燥机(以下称作“STD”。)、管式干燥机(coal in tube)(专利文献I)、旋转窖等。所述煤炭或矿石被用作炼铁或精炼的原料、发电燃料等,由于要求对它们稳定且大量地进行处理,因此,作为适合该要求的干燥机,采用了上述的各干燥机。
[0003]由于STD间接加热被处理物,因此热效率高,每单位容量的处理量也较多。另外,还能够实现大型化,因此符合大量处理的要求。
[0004]管式干燥机也间接加热被处理物,因此,与所述STD相同,热效率高,每单位容量的处理量也较多。可是,存在与STD相比难以实现大型化的缺点。例如,在欲利用管式干燥机来处理I台所述STD所能够处理的量时,可能需要多台所述管式干燥机。
[0005]旋转窑使热风与被处理物接触来直接进行干燥,因此,存在热效率比间接加热差的缺点。另外,还存在排气处理设备非常大这样的缺点。根据上述理由,作为处理大量的被处理物的干燥机,STD具有优势。
[0006]在先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I: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2515070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昭62-606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1 ]近年,被处理物的大量干燥处理的要求强烈,为了响应该要求,不断推进干燥机的大型化。列举STD的大型化为例,制造出了壳直径为4m且主体长为30m以上的装置。
[0012]可是,关于干燥机的大型化,除了会产生设置面积增加这样的问题外,在制造或运输上也会产生问题。具体来说,为了保持强度而需要增加各部件的板厚,对于壳直径为4m且主体长为30m的所述STD,主体重量也达到了400ton(吨)。因此,存在如下问题:至完工为止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另外,还存在如下问题:在制造中需要特别的设备。
[0013]而且,与大型化相伴随,在运输制品时,需要能够承受其重量的特殊车辆,在运输道路较窄情况下,需要分割后运输并在现场接合在一起进行组装,因此还存在工程非常繁杂这样的问题。
[0014]因此,鉴于像这样在装置的大型化方面存在限制,提出了用于提高被处理物的干燥速度的课题。
[0015]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高干燥机对被处理物进行干燥的干燥速度。
[0016]另外,通过能够增大干燥机的单位大小(壳直径)的干燥处理量的本发明,能够尽可能避免与装置的大型化相伴随的前述问题。
[0017]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8]解决了上述课题的本发明如下。
[0019]<权利要求1记载的发明>
[0020]—种被处理物的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下结构的卧式旋转式干燥机:该卧式旋转式干燥机具有绕轴心旋转自如的旋转筒,所述旋转筒在一端侧具有被处理物的供给口,并在另一端侧具有被处理物的排出口,在所述旋转筒内设置有供加热介质通过的加热管群,随着所述旋转筒旋转,被处理物被所述加热管群沿着旋转方向g起,在将被处理物供给到所述旋转筒的一端侧并从另一端侧排出的过程中,利用所述加热管群间接地加热被处理物而使其干燥,其中,以使由下述算式1、算式2确定的临界速度比α为30%?100%不到的方式使所述旋转筒旋转来干燥被处理物,
[0021]Vc = 2.21D1/2..?算式I
[0022]a = V/Vc.100..?算式2
[0023]在此,Vc是临界速度(m/s),D是旋转筒的内径(m),a是临界速度比(%),V是旋转速度(m/s)ο
[0024](作用效果)
[0025]关于STD的旋转筒的转速,以往,在连理论上的验证都没有进行的情况下以如下的值进行运转。即,在旋转筒的内径为4m的情况下,将转速的上限设定为2?4.5rpm进行运转,在所述内径为3m的情况下,将转速的上限设定为2?5rpm进行运转,在所述内径为2m的情况下,将转速的上限设定为2?6rpm进行运转,在所述内径为Im的情况下,将转速的上限设定为3?I Orpm进行运转。
[0026]另一方面,根据本
【发明人】的研究,如果改变STD的大小(旋转筒的内径),则即使以相同的转速旋转,被处理物的干燥速度也会改变,并且存在难以预测该速度这样的问题。特别是,越是大型的STD就越难以预测干燥速度,因此,预先将传热面积设计得较大以在干燥能力上留有余量。
[0027]根据该理由,在以往例子中,在从试验机按比例放大为实体机时,难以发挥出所希望的干燥能力,与此相对,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被处理物的干燥方法来决定旋转速度,能够在从试验机按比例放大为实体机时容易地发挥出所希望的干燥能力。
[0028]另外,在本发明的被处理物的干燥方法中,通过使干燥机的旋转速度高速化,与以往相比,能够使干燥能力飞跃性地提高,从而能够实现被处理物的大量处理。
[0029]<权利要求2记载的发明>
[00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处理物的干燥方法,以使由下述算式3确定的被处理物的填充率η为20 %?40 %的方式向所述旋转筒内供给被处理物,
[0031]q=Ap/Af.100...算式3
[0032]在此,η是填充率(%),Ap是被处理物相对于自由截面积所占的截面积(m2),Af是从旋转筒的整个截面积减去所有的加热管的截面积所得到的自由截面积(m2)。
[0033](作用效果)
[0034]如果填充率Tl是20?40%,则每单位截面积的处理量增多,并且干燥速度也变快。另外,由于填充率η的上限没有过大,因此显示出良好的干燥速度。更优选的填充率η是25?30%。并且,旋转筒的整个截面积Af是指在旋转筒的任意的横截面中的旋转筒内部的截面积,不包含旋转筒的壁厚部分的面积。即,是指根据旋转筒的内径计算出的截面积。
[0035]<权利要求3记载的发明>
[003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被处理物的干燥方法,当所述被处理物是中位粒径在50mm以下的煤炭时,使用内径为Im?6m的旋转筒,并以使所述临界速度比α为40%?100%不到的方式使所述旋转筒旋转来干燥被处理物。
[0037](作用效果)
[0038]当被干燥物是煤炭时,从处理量和干燥速度的观点出发,临界速度比α为40?100%是最优的。更加优选的临界速度比α是60?90%。
[0039]<权利要求4记载的发明>
[004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被处理物的干燥方法,当所述被处理物是中位粒径在200mm以下的树脂系物质时,使用内径为Im?6m的旋转筒,并以使所述临界速度比α为30%?70 %的方式使所述旋转筒旋转来干燥被处理物。
[0041](作用效果)
[0042]当被干燥物是中位粒径在200μπι以下的树脂系物质时,从处理量和干燥速度的观点出发,临界速度比α为30?70%是最优的。更加优选的临界速度比α是40?60%。
[0043]<权利要求5记载的发明>
[004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被处理物的干燥方法,多根所述加热管配置成放射状或配置在同心圆上,相邻的加热管之间的分离距离是80mm?150mm。
[0045](作用效果)
[0046]相邻的加热管之间的分离距离与随着旋转筒的旋转而g起被干燥物的量、和被舀起的被干燥物落下并返回传热管之间的量有关,并且,这些分离距离也与旋转筒的旋转速度也有关,从而发现:所述分离距离适合是80?150mm。
[0047]<权利要求6记载的发明>
[0048]一种卧式旋转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该卧式旋转式干燥机构成为具有绕轴心旋转自如的旋转筒,所述旋转筒在一端侧具有被处理物的供给口,并在另一端侧具有被处理物的排出口,在所述旋转筒内设置有供加热介质通过的加热管群,随着所述旋转筒旋转,被处理物被所述加热管群沿着旋转方向g起,在将被处理物供给到所述旋转筒的一端侧并从另一端侧排出的过程中,利用所述加热管群间接地加热被处理物而使其干燥,其中,所述卧式旋转式干燥机为这样的结构:其能够以使由下述算式1、算式2确定的临界速度比α为30%?100%不到的方式运转,
[0049]Vc = 2.21D1/2..?算式I
[0050]a = V/Vc.100...算式2
[0051]在此,Vc是临界速度(m/s),D是旋转筒的内径(m),a是临界速度比(%),V是旋转速度(m/s)ο
[0052](作用效果)
[0053]从装置的观点出发,能够起到与权利要求1相同的作用效果。
[0054]<权利要求7记载的发明>
[005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卧式旋转式干燥机,多根所述加热管配置成放射状或配置在同心圆上,相邻的加热管之间的分离距离是80mm?150mm。
[0056](作用效果)
[0057]从装置的观点出发,能够起到与权利要求5相同的作用效果。
[0058]<其他发明>
[0059]一种被处理物的干燥速度评价方法,其是对使用卧式旋转式干燥机在将被处理物供给到旋转筒的一端侧并从另一端侧排出的过程中利用加热管群间接地加热被处理物而使其干燥时的被处理物的干燥速度进行评价的方法,其中,所述卧式旋转式干燥机的结构为:该卧式旋转式干燥机具有绕轴心旋转自如的旋转筒,所述旋转筒在一端侧具有被处理物的供给口,并在另一端侧具有被处理物的排出口,在所述旋转筒内设置有供加热介质通过的加热管群,随着所述旋转筒旋转,被处理物被所述加热管群沿着旋转方向g起,其特征在于,利用由下述算式1、算式2确定的临界速度比α来评价干燥速度,
[0060]Vc = 2.21D1/2..?算式I
[0061]a = V/Vc.100...算式2
[0062]在此,Vc是临界速度(m/s),D是旋转筒的内径(m),a是临界速度比(%),V是旋转速度(m/s)ο
[0063](作用效果)
[0064]能够起到与权利要求1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通过本权利要求的干燥速度的评价方法,能够获得实机水平下的准确的间接加热卧式旋转式干燥机。
[0065]发明的效果
[0066]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干燥机对被处理物进行干燥的干燥速度。另外,干燥速度得到提高的结果是,能够增大干燥机的单位大小(壳直径)的干燥处理量。反过来说,能够减小单位处理量的装置大小。
【附图说明】
[0067]图1是本发明的卧式旋转式干燥机的侧视图。
[0068]图2是示出螺旋进料器及其周边的侧视图。
[0069]图3是旋转筒的另一端侧的放大图(侧视图)。
[0070]图4是本发明的卧式旋转式干燥机(变形例)的侧视图。
[0071]图5是沿图4中的X-X线的剖视图。
[0072]图6是供给方式为滑道式的情况下的侧视图。
[0073]图7是供给方式为振动槽式的情况下的侧视图。
[0074]图8是将旋转筒的横截面的形状设计成矩形的例子。
[0075]图9是在旋转筒的外侧设有套的情况下的侧视图。
[0076]图10是示出处理物的排出方式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0077]图11是采用了对流的卧式旋转式干燥机的立体图。
[0078]图12是气体吹入管式的卧式旋转式干燥机的说明图,(a)是气体吹入管的剖视图,(b)是将气体吹入管配置于干燥机内的立体图。
[0079]图13是临界速度比的导出过程的说明图。
[0080]图14是示出旋转筒的直径、转速以及临界速度比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0081]图15是示出旋转筒的直径为320mm的情况下的、临界速度比与干燥速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0082]图16是一边任意改变临界速度比和旋转筒的直径一边使旋转筒运转并将旋转筒内部的被处理物的分散状态拍摄成照片来对其进行追踪的图。
[0083]图17是示出在改变了旋转筒的直径的情况下的临界速度比与干燥速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0084]图18是示出在改变了填充率的情况下的临界速度比与干燥速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0085]图19是本发明的卧式旋转式干燥机的加热管的间隙的说明图。
[0086]图20是示出在改变了加热管的间隙的长度的情况下的临界速度比与干燥速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被处理物:煤炭)。
[0087]图21是示出在改变了加热管的间隙的长度的情况下的临界速度比与干燥速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被处理物:树脂系物质)。
[0088]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卧式旋转式干燥机的加热管的配置例的横剖视图。
[0089]图23是加热管的排列的决定方法的说明图。
[0090]图24是示出本发明的卧式旋转式干燥机的加热管的配置例的横剖视图。
[0091]图25是示出本发明的卧式旋转式干燥机的加热管的配置例的横剖视图。
[0092]图26是示出以图22为基础增加了加热管的根数后的状态的横剖视图。
[0093]图27是示出以图24为基础增加了加热管的根数后的状态的横剖视图。
[0094]图28是示出以图25为基础增加了加热管的根数后的状态的横剖视图。
[0095]图29是示出以往的卧式旋转式干燥机的加热管的配置例的横剖视图。
[0096]图30是说明被处理物的附着性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97]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以下的说明和附图只不过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说明和附图,不应该将本发明的内容限定于该实施方式进行解释。
[0098](发明的骨架)
[0099]—般来说,干燥机的干燥速度可以如下述的算式4这样来表示。
[0100]Q = Uoa X Aef X Tln...算式4
[0101]在此,Q是传热量(¥),1]0&是总传热系数(胃/1112-104#是有效接触传热面积(1112),Tln是温度差(°C)。
[0102]干燥速度与传热量Q同义,为了提高所述算式4的左边的传热量Q,只要采取提高右边的总传热系数Uoa、有效接触传热面积Aef、温度差Tln中的任意项或全部这样的对策即可。
[0103]本
【发明人】着眼于总传热系数Uoa和有效接触传热面积Aef,为了提高总传热系数Uoa和有效接触传热面积Aef,考虑了如下对策:使传热面与被干燥物W的相对的接触速度更快;以及,使被干燥物W良好地分散,从而进一步增大传热面与被干燥物W的有效接触传热面积。在实际上进行了各种实验和研究后,明确地确认了本发明的方法的有效性。
[0104]进而,对本发明的高速旋转化技术详细地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即使在干燥机的旋转筒10的直径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思想。
[0105](被处理物W)
[0106]首先,对于作为干燥对象物的被处理物W没有限定,作为其具体例,可以列举出煤炭、铜矿石、铁粉、锌粉等的矿石、金属系物质、对苯二酸、聚乙烯、聚甲醛、聚氯乙烯等树脂系物质、蛋氨酸、面筋粉、大豆加工粉、玉米纤维、玉米胚芽等加工食品系物质、石膏、氧化铝、苏打灰等无机系物质、以及脱水污泥等。
[0107]关于被处理物W,优选的是,物质表面不要发粘,附着性较低。在图30中示出了被日本粉体工业技术协会标准SAP15-13、2013的解说书17页的解说图5所引用的表。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处于图30的被虚线所包围的区域中的物质来作为被处理物W,详细来说,优选使用干燥状态(干燥)、摆动状态(悬垂状态)、链索状态I (索状状态I)、链索状态2(索状状态2)、毛细管状态(毛管状态)的物质来作为被处理物W。浆状物(泥浆)由于具有附着性极高的倾向,因此不适合作为本发明的被处理物W。
[0108](中位粒径)
[0109]本发明的中位粒径(也称作“中值粒径”。)例如利用以下的方法来确定。详细来说,在被处理物W的粒径为500微米以上的情况下,通过JIS(日本工业标准)M 8801煤炭试验方法中记载的方法进行筛选,并以罗辛-拉姆勒(Rosin-Rammler)分布表示筛选结果,将累计质量(筛上)相当于50%时的粒径确定为中位粒径(D5q)。另外,在被处理物W的粒径小于500微米的情况下,使用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量装置(例如,商品名为SALD-3100,岛津制作所社制)测量粒度分布,将累计体积相当于50%时的粒径确定为中位粒径(D50)。
[0110](间接加热卧式旋转式干燥机)
[0111]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卧式旋转式干燥机(以下,也称作“STD(Steam Tube Dryer的简称)”。)进行说明。如图1所例示的那样,该卧式旋转式干燥机的结构具有圆筒状的旋转筒10,该旋转筒10的轴心被设置成相对于水平面稍微倾斜,旋转筒10的一端比另一端高。在旋转筒10的下方,以支承旋转筒10的方式设置有马达单元30和2台支承单元20,旋转筒10借助马达单元30绕自身的轴心旋转自如。该旋转筒1向一个方向旋转。该方向可以任意确定,例如,如图5所示,在从另一端侧(被处理物W的排出口侧)观察一端侧(被处理物W的供给口41侦U时,可以绕逆时针(箭头R方向)旋转。
[0112]在旋转筒1的内部,金属制的管即蒸汽管(加热管)11作为向被干燥物W传热的传热管沿着旋转筒10的轴心延伸并安装有多根。该蒸汽管11例如以相对于旋转筒10的轴心成同心圆的方式在周向和径向上分别排列有多根。对于其配置形态,在后面详述。并且,通过使作为加热介质的蒸气等在加热管11的内部流通,由此该加热管11被加热。
[0113]另外,在螺旋进料器42的附近设有气体吹入构件(未图示),所述气体吹入构件将空气、惰性气体等作为载气A从也是气体吹入口的供给口 41吹入旋转筒10的内部,被该气体吹入构件吹入的载气A朝向旋转筒1的另一端侧在旋转筒1的内部流通。
[0114]如图1、图3所示,在旋转筒10的另一端侧的周壁上,贯通地形成有多个排出口50。排出口 50沿着旋转筒1的周向形成有多个,在图1、图3的例子中,排出口 50以成2列的方式相互分离地形成。另外,多个排出口 50可以都是相同的形状,也可以是不同的形状。
[0115]另外,在旋转筒10的另一端侧,具备气体管72,并且设置有泄放管71和向蒸汽管11内供给蒸气的供给管70。
[0116](变形例)
[0117]并且,如图4所示,可以在所述旋转筒10的另一端侧设置搅拌被处理物W的搅拌构件65。
[0118]另外,如图4、图5所示,可以在旋转筒10上以覆盖具有多个排出口50的另一端侧的方式设置能够排出被处理物W和载气A的分级罩55。该分级罩55由壁厚的金属形成,在底面上具有将干燥和分级后的被处理物W、即处理物E排出的固定排出口 57,并在顶面上具有将载气A排出的固定排气口 56。
[0119](干燥过程)
[0120]接下来,参照图1?图3,对通过卧式旋转式干燥机干燥被处理物W的过程进行说明。
[0121]被处理物W被从供给口41供给到螺旋进料器42内,利用未图示的驱动构件使设置在该螺旋进料器42内部的螺杆44转动,由此,被处理物W被供给到旋转筒1的内部。从供给口 41供给的被处理物W与被蒸气加热后的蒸汽管(加热管)11接触而被干燥,同时向旋转筒1的另一端侧移动并从排出口 50排出。
[0122]另一方面,借助设在旋转筒10的一端侧的吹入构件而被从供给口41吹入的载气A在旋转筒10内通过,并从也是被处理物W的排出口的排出口 50排出到旋转筒10外。
[0123]另外,通过使被处理物W和加热管11接触而进行热交换,由此,从所述供给管70供给到加热管11内的蒸气在流过加热管11内的过程中被冷却而成为液体D,并从泄放管71排出。
[0124](变形例)
[0125]接下来,参照图4、图5,针对使用具备搅拌构件65和分级罩55的卧式旋转式干燥机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省略与所述说明重复的部分。
[0126]供给到旋转筒10内的被处理物W在到达设置有搅拌构件65的位置时被搅拌构件65搅拌,接着如图5所示,被随着旋转筒10的旋转而转动的上S板60S起。被g起的被处理物W在上S板60位于旋转筒10的上侧时自然落下,此时,被处理物W中含有的微粒C在旋转筒10内分散(所谓的飞扬动作)。并且,关于搅拌构件65的形状,只要是朝向旋转筒10的中心方向突出的板状等、随着旋转筒10的旋转而将被处理物W舀起的结构即可。例如可以设置成与上舀板60相同的形状。
[0127]另一方面,借助设在旋转筒10的一端侧的吹入构件而被从供给口41吹入的载气A在旋转筒10内通过,并从也是被处理物W的排出口的排出口 50排出到旋转筒10外。此时,载气A伴随着通过上g板60在旋转筒10内分散的微粒C被从排出口50排出。从排出口 50排出的载气A经由固定排气口 56被从分级罩55排出。
[0128]被处理物W中的粒径大且重量重的粒子在旋转筒10内落下,没有通过载气A从固定排气口56排出,而是从位于下侧的排出口50自然落下。该自然落下的粒子(被处理物W)作为处理物E从固定排出口 57排出到外部。
[0129](供给方式变形例)
[0130]对本发明的卧式旋转式干燥机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0131]在对卧式旋转式干燥机供给被处理物W的方式中,除了所述螺杆式(图2)外,还可以例示出滑道式(图6)和振动槽式(图7)。在滑道式中,供给滑道46与进气箱45结合,从供给口 41供给的被处理物W在供给滑道46内落下,并向旋转筒10内移动。进气箱45经由密封衬垫47与旋转筒10连接,成为这样的结构:一边维持旋转筒10与进气箱45之间的密封,一边使旋转筒10旋转。在振动槽式中,进气箱45是槽(截面形状为凹状),在该进气箱45的下端结合有振动马达48和弹簧49。从供给口 41供给的被处理物W落下到槽上。然后,利用振动马达48使进气箱45振动,由此使被处理物W向旋转筒10内移动。在安装进气箱45时,优选使进气箱45具有朝向旋转筒10下降的倾斜度,以使被处理物W容易移动。
[0132](旋转筒变形例)
[0133]旋转筒10的截面形状除了后述的圆形外,也可以是矩形。作为矩形的例子,在图8中示出了六边形的旋转筒10。在使矩形的旋转筒10旋转时,被处理物W借助旋转筒10的角部15而上扬,因此被处理物W的混合变得良好。另一方面,与圆形的情况相比,旋转筒10的截面积变小,因此,也存在可配置的加热管11的数量减少这样的缺点。并且,能够变更矩形的角部的数量(边的数量),更详细来说,能够将角部的数量设定为3个以上的任意数量。
[0134]如图9所示,也可以设置包围旋转筒10的套12。在这种情况下,使加热介质S在旋转筒10的外壁与套12的内壁之间流动,还从旋转筒10的外侧进行加热。其结果是,与没有设置套12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被处理物W的干燥速度。作为该加热介质S的例子,可以列举出200 0C?400 0C的高温气体、200 °C?400 °C的热油等。此外,也可以代替所述套12,以包围旋转筒10的方式设置多个伴热管(未图示)。
[0135](排出方式变形例)
[0136]作为从卧式旋转式干燥机排出处理物E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图10那样的形态。在该形态中,载气A被从外壳80的上部的载气供给口33送入间隔壁23的内侧。在该载气A是再利用气体的情况下,虽然在载气A中含有粉尘等,但由于在间隔壁23的内侧、即气体通路U2中配置有螺旋带式输送器螺杆Z,因此混入气体中的粉尘等被该螺旋带式输送器螺杆Z捕捉。被捕捉到的粉尘等借助螺旋带式输送器螺杆Z的传送作用被向开口部22传送,并排出到外壳80内。排出的粉尘等通过自由落下而从排出外壳下方的排出口32排出。另一方面,载气A的粉尘等以外的气体被送入旋转筒10内而没有受螺旋带式输送器螺杆Z阻碍。
[0137]另外,随着旋转筒10的旋转,螺杆叶片24也旋转。因此,被处理物W干燥后而成的干燥物E借助螺杆叶片24的传送作用在送出通道UI内被朝向开口部21送出,并从开口部21排出。排出的干燥物E由于自重而从排出外壳下方的排出口 32排出。
[0138]另一方面,贯穿外壳80向间间隔壁23内延伸的蒸气路径(内部蒸气供给管61和内部泄放物排出管62)与旋转筒10设计成一体。内部蒸气供给管61与加热管11在端板部17中的入口集管部连通,内部泄放物排出管62与加热管11在端板部17中的出口集管部连通。另夕卜,蒸气供给管70和泄放物排出管71经由旋转接头63分别与内部蒸气供给管61和内部泄放物排出管62连结。
[0139](气体流通方式变形例)
[0140]图1、图4中的卧式旋转式干燥机采用了使被处理物W移动的方向和载气A流动的方向相同的“并流”。此外,也可以采用使被处理物W移动的方向和载气A流动的方向相反的“对流”。
[0141]在图11中示出了采用“对流”的卧式旋转式干燥机的一例。在螺旋进料器42的上方设有被处理物W的供给口 31,在罩35的下端设有处理物E的排出口 32。并且,从供给口 31供给被处理物W,使被处理物W从旋转筒10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移动,在该移动过程中利用加热管11加热而使被处理物干燥,将干燥后的处理物E从排出口 32排出。另一方面,在罩35的上端设有载气A的供给口 33,在螺旋进料器42的上方设有载气A的排出口 34。并且,从供给口33供给载气A,使所述载气A从旋转筒10的另一端侧朝向一端侧流动,在该过程中输送从被处理物W蒸发出的蒸气,将与蒸气相伴随的载气A从排出口 34排出。
[0142]此外,也可以使用图12所示那样的气体吹入管式的卧式旋转式干燥机。气体吹入管36以在轴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于旋转筒10的内部,并与旋转筒10或加热管11 一起旋转。例如,设置在多个加热管11、11之间,或者设置在比位于最内侧的加热管11还靠内侧的位置。并且,在图12中,为了容易理解气体吹入管36,省略了加热管11的显示。在该气体吹入管36的壁面上开设有多个气体吹出口 37。在图12的例子中,在气体吹入管36的上部,沿轴向设置有2列气体吹入口 37。
[0143]在所述气体吹入管式干燥机运转时,从旋转筒10的另一端侧向气体吹入管36内供给载气A。所供给的载气A从气体吹入口 37向旋转筒10内喷出,并随着被处理物W的蒸气从旋转筒10的一端侧流出。此外,也可以构成为,从旋转筒10的一端侧向气体吹入管36内供给载气A,并从旋转筒10的另一端侧排气。
[0144](旋转筒支承结构变形例)
[0145]此外,关于旋转筒10的支承结构,除了在旋转筒10的外周安装2个轮箍部件20、20的所述支承结构外,也可以是在设于一端侧的螺杆外壳42和设于另一端侧的气体管72的外周安装轴承(未图示)并对该轴承进行支承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将所述轮箍部件25和轴承组合在一起的支承结构。
[0146](旋转速度)
[0147]在本发明中,为了提高被处理物W的干燥速度,以比以往的卧式旋转式干燥机高的速度使旋转筒10旋转。关于该旋转速度的决定方法,以下进行说明。
[0148](工序I)
[0149]决定卧式旋转式干燥机的处理负荷PL。具体来说,根据被处理物W的种类、含水率(% )、目标处理量(kg/h)等来计算负荷PL。
[0150](工序2)
[0151]使用小型的卧式旋转式干燥机作为实验机,调查每单位负荷的干燥速度Rd。
[0152](工序3)
[0153]根据在所述工序2中调查出的干燥速度Rd,决定旋转筒1的尺寸。
[0154](工序4)
[0155]决定旋转筒10的转速。在以往的转速决定方法中,使用旋转筒10的旋转速度(在本发明中,也将“旋转速度”称作“周速” ο)作为重要的基准,具体来说,利用下述算式5决定了转速。并且,旋转速度V的值是在大约0.1?l[m/s]的范围内根据经验法则所决定的。
[0156]N=(VX60)/(DXjt)..?算式5
[0157]在此,N是转速(r.p.m.),V是旋转速度(m/s),0是旋转筒10的内径(m)。
[0158]在本发明中,与所述算式5不同,以临界速度比为基准来决定转速,具体来说,利用下述算式6来决定转速。
[0159]N=V/VcXNc..?算式6
[0160]在此,N是转速(r.p.m.),V是旋转速度(m/s),Vc是临界速度(m/s),Ne是临界转速(r.p.m.)ο
[0161](临界速度、临界速度比)
[0162]对所述算式6的“临界速度”和“临界转速”详细叙述。参照图13,“临界速度”是在卧式旋转式干燥机内使被处理物W的重力和作用于被处理物W的离心力平衡的旋转速度,理论上是指使被处理物W与旋转筒10共旋的旋转筒10的旋转速度。并且,Γω表示速度。另外,“临界速度比”是指实际的旋转速度与所述临界速度之比。
[0163](临界速度)
[0164]对临界速度详细叙述。在临界速度时,被处理物W的重力(mg)和离心力(mrco2)相同,因此下述的算式7成立。
[0165]mg=mr ω2..?算式7
[0166]在此,m是被处理物W的质量(kg),g是重力加速度(m/s2),r是旋转筒10的半径(m),ω是角速度(rad/s)。
[0167]并且,能够根据上述算式7导出下述的算式8。
[0168]g = r(Vc/r)2...算式8
[0169]在此,g是重力加速度(m/s2),r是旋转筒10的半径(m),Vc是临界速度(m/s)。
[0170]因此,能够根据上述算式8导出下述算式I,从而求出临界速度(m/s)。
[0171]Vc = (rg)1/2 = (D/2.g)1/2 = 2.21D1/2
[0172]Vc = 2.21D1/2..?算式I
[0173]在此,Vc是临界速度(m/s),D是旋转筒10的内径(m)。
[0174](临界速度比)
[0175]接下来,对临界速度比进行说明。由于临界速度比α是指实际的旋转速度V与临界速度(Vc)之比,因此可以由下述算式2表示。
[0176]a = V/Vc.100...算式2
[0177]在此,a是临界速度比(%),V是旋转速度(m/s),Vc是临界速度(m/s)。
[0178](临界转速)
[0179]并且,将临界速度时的旋转筒10的转速称作“临界转速”,可以通过下述算式9求得。
[0180]Nc = Vc.60/(jtD)=2.21D1/2.60/(jtD) =42.2/D1/2
[0181]Nc = 42.2/Dl/2..?算式9
[0182]在此,Ne是临界转速(r.p.m.),Vc是临界速度(m/s),D是旋转筒10的内径(m)。
[0183](按比例放大)
[0184]在图14中,将旋转筒1的内径D(m)作为X轴,将转速N (r.P.m.)作为Y轴,示出了临界速度比a ( % )的变化。PI是以往的旋转筒1的转速,P2是本发明的旋转筒1的转速。根据图14一眼就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运转条件(临界速度比a = 30?100%不到)与以往例子不同。
[0185](实验例I)
[0186]使用内径不同的3台卧式旋转式干燥机,针对临界速度比a( % )与干燥速度Rd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各STD的旋转筒10的直径是320mm、900mm、1830mm。另外,配置在各旋转筒1内的加热管11的间隙K是I OOmm。
[0187]将煤炭(被处理物W)以批量方式投入各STD中。关于其投入量,在直径为320mm的STD中是4kg,在直径为900mm的STD中是50kg,在直径为1830mm的STD中是250kg。另外,该煤炭的中位粒径是2.2mm。并且,在设置于旋转筒10内的加热管11中流动的蒸气的压力分别是0.6MPa(表压)。
[0188]在图15中示出了表示STD的旋转筒10的直径为320mm的情况下的、临界速度比与干燥速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该图15的干燥速度的值是相对数值。详细来说,将STD的旋转筒10的直径为320mm且临界速度比为20%时的干燥速度的值作为I,并以将该值作为基准的相对数值来表示干燥速度。
[0189]另外,在图16中示出了如下这样的图:一边任意改变临界速度比和旋转筒10的直径一边使旋转筒10运转,并将旋转筒10内部的被处理物W的分散状态拍摄成照片来对其进行追踪。即,在各卧式旋转式干燥机中,在横截面上设置透明板以便能够目视观察被干燥物W的动作,通过该透明板将内部的被干燥物W的分散状态拍摄成照片来对其进行追踪。并且,图16中的旋转筒1的旋转方向与图5相同,是逆时针方向。
[0190]在使临界速度比为20%进行运转时,被干燥物W在旋转筒1的右侧的区域中晃荡(年》7夕、),但是呈块状残存在旋转筒10的内壁,移动量也较少,被处理物W几乎没有分散开。这表示旋转筒1的传热面和被干燥物W(煤炭)没有充分接触。
[0191]另一方面,在使临界速度比为50%进行运转时,确认了旋转筒10的内部后可以知道:被处理物W分散在旋转筒10的广大的范围内。另外,将临界速度比提高至70%进行运转,在确认了旋转筒1内后发现:被处理物W分散在更大的范围内。
[0192]另外,在使临界速度比为100%进行运转时,在确认了旋转筒10的内部后可以知道:虽然也有一些被处理物W从中途落下,但大部分被处理物W发生共旋,传热面和被处理物W不接触,没有进行热的授受。
[0193]并且,在图16中记载于旋转筒10内的箭头表示被处理物W落下的方向。
[0194]实际上,如图17所示,确认到:随着临界速度比的上升,干燥速度提高。另外,即使旋转筒1的直径变化,干燥速度相对于临界速度比的上升倾向不变。并且,图17的干燥速度的值是相对数值。详细来说,将STD的旋转筒10的直径为320mm且临界速度比为20%时的干燥速度的值作为I,并以将该值作为基准的相对数值来表示干燥速度。
[0195](填充率)
[0196]在本发明中,在使旋转筒10高速旋转的情况下,优选使被处理物W的填充率为20?40%。更优选使填充率为25?30%。
[0197]并且,所述填充率可以通过以下的算式3求得。
[0198]q=Ap/Af.100...算式3
[0199]在此,η是填充率(%),Ap是被处理物W相对于自由截面积所占的截面积(m2),Af是从旋转筒10的整个截面积减去所有的加热管的截面积所得到的自由截面积(m2)。
[0200](实验例2)
[0201]将煤炭(被处理物W)以200kg/h的速度投入直径为450mm的STD中进行了实验。配置在旋转筒10中的加热管11的间隙K是100mm。另外,该煤炭的中位粒径是2.2mm。并且,在设置于旋转筒1内的加热管11中流动的蒸气的压力是0.6MPa (表压)。
[0202]在图18中示出了改变填充率的情况下的临界速度比与干燥速度的曲线图。该图18的干燥速度的值是相对数值。详细来说,将填充率为15%且临界速度比为20%时的干燥速度的值作为I,并以将该值作为基准的相对数值来表示干燥速度。在使被处理物W的填充率为15%进行运转时,由于被处理物W与加热管11的接触面积较小,因此干燥速度没有上升。另一方面,在使被处理物W的填充率为25 %进行运转时,由于被处理物W与加热管11的接触面积增加,因此干燥速度上升。而且,在使被处理物W的填充率为35 %进行运转时,在粉体层(为粉体的被处理物W的层)的上层发生打滑,没有与传热面接触的被处理物W增加。其结果是,与以25 %的填充率进行运转时相比,干燥速度没有提高。可是,与以15 %的填充率进行运转时相比,干燥速度变快。并且,在任何填充率下,随着临界速度比升高,干燥速度都上升。
[0203]根据以上的实验可知,优选采用可使被处理物W的干燥速度显著上升的20?40%的填充率。
[0204](加热管11的间隙)
[0205]在图19中示出了加热管11的间隙K。在该例中,示出了间隙K在4个同心圆列中全都相同的例子。因此,越是靠外侧,加热管11的直径越大。相邻的加热管11之间(间隙)K的距离优选是80?150mm。当然,也可以是如下这样的等适当的变形:使加热管11的直径为同一直径,例如越是靠外侧则间隙K越大。另外,也可以采用后述的第I配置形态或第2配置形态。
[0206](实验例3)
[0207]以批量方式将250kg煤炭(被处理物W)投入直径为1830mm的STD中进行了实验。该煤炭的中位粒径是2.2mm。并且,在设置于旋转筒10内的加热管11中流动的蒸气的压力是
0.6MPa(表压)。
[0208]在图20中示出了临界速度比与干燥速度的曲线图。该图20的干燥速度的值是相对数值。详细来说,将加热管11的间隙K为50mm且临界速度比为20 %时的干燥速度的值作为I,并以将该值作为基准的相对数值来表示干燥速度。
[0209 ]另外,制作图20的曲线图时的加热管11的配置与图19相同。即,从旋转筒1的中心朝向外侧以放射线状配置加热管U,使加热管11的直径从内侧朝向外侧逐渐变大。由此,使处于第I列?第η列的加热管11的间隙K全都相同。例如,在加热管11的间隙K为50mm的情况下,处于第I列?第η列的加热管11的间隙K全都是50mm。并且,关于该加热管11的配置,也可以与下述的图21相同。
[0210]在使加热管11的间隙K为50mm进行运转时,在间隙K中流动的被处理物W的量较少,被处理物W几乎没有混合,干燥速度变慢。然后,随着使加热管11的间隙K延长为80mm、I OOmm、150mm,干燥速度逐渐加快。对此,推测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在间隙K中流动的被处理物W的量逐渐增多,被处理物W良好地进行了混合。另一方面,在使加热管11的间隙K为200mm进行运转时,在间隙中流动的被处理物W的量变多。可是,与间隙K的长度为150mm的情况相比,被处理物W与加热管11的接触面积几乎不变。结果是,干燥速度与150mm时相比也几乎不变。并且,在任何填充率下,随着临界速度比升高,干燥速度都上升。
[0211]根据以上的实验可知,优选使相邻的加热管11之间(间隙)的距离是80?150mm。
[0212](实验例4(树脂系物质))
[0213]将树脂系物质以批量方式投入直径为1830mm的STD中。其投入量为250kg。另外,该树脂系物质的中位粒径是0.1mm。另外,在旋转筒10内的加热管11中流动的蒸气的压力是
0.4510^(表压)。
[0214]在图21中示出了如下的曲线图,该曲线图表示在使用树脂系物质作为被处理物W并改变了加热管11的间隙K的长度的情况下的、临界速度比与干燥速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该图21的干燥速度的值是相对数值。详细来说,将加热管11的间隙K为50mm且临界速度比为20%时的干燥速度的值作为I,并以将该值作为基准的相对数值来表示干燥速度。
[0215]如图21,成为如下这样的山形:在临界速度比α为50%左右时,干燥速度的高峰出现。因此,可知临界速度比α优选是30?70%。另外,如果使加热管11的间隙K逐渐扩大为50mm、80mm、I OOmm,则干燥速度也逐渐加快。
[0216]根据以上结果也可以预测,虽然最佳的临界速度比根据被处理物W的种类、含水率、干燥机的尺寸等而不同,但临界速度比优选采用40?90%。
[0217](外径与内径的相关性)
[0218]在前述的各说明或各算式中,使用了旋转筒10的内径D,而没有使用外径。但是,也可以对前述各算式进行修正后使用外径。关于这一点,在下面详述。
[0219]在前述的各算式中,D是内径,用于使用外径来代替内径的修正算式记述如下。如果设旋转筒10的外径为Do、设旋转筒10的板厚(壁厚)为t并设内径为D,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述算式10。
[0220]D = Do_(2Xt)..?算式 10
[0221]因此,只要将算式10的右边代入前述各算式的D中即可。例如,临界速度比的算式可以记述如下。
[0222]Vc = 2.21D1/2..?算式I
[0223]Vc = 21X(Do-2Xt)1/2
[0224]并且,作为参考,示出STD等的旋转筒1的壁厚t的一般的数值。存在这样的倾向,即,旋转筒10的直径越大,为了保持其强度而越使壁厚t增加,实际上,大概以如下的数值设计。在旋转筒10的内径D为0.3?6m的情况下,壁厚t为3?100mm。
[0225]<关于加热管>
[0226]在本发明中,虽然可以针对加热管11适当地选择尺寸和配置,但是,本
【发明人】在针对高速旋转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为了主要提高接触效率从而提高干燥速度,下述的手段是有效的。
[0227](加热管的配置)
[0228]以为,如图29所示,将加热管11呈放射状配置在旋转筒10内。在旋转筒10内,被处理物W(粉粒体)进入到转移至旋转筒10下部的多个加热管11之间的间隙中,并随着旋转筒1的旋转被多个加热管11沿着旋转方向g起。被g起至休止角的被处理物W主要从越过休止角的时刻开始崩落,并转移至落下运动。更详细来说,被处理物越过休止角极限后从位于更上方的多个加热管11之间以雪崩的方式落下,并与位于旋转筒10下部的加热管11碰撞。[0229 ]落下的被处理物W再次进入旋转筒1下部的多个加热管11、11之间的间隙。判明了:由于被处理物W落下的角度和进入加热管11、11之间的间隙中的角度不同,因此被处理物W无法快速地进入加热管11、11之间的间隙中而滞留在加热管11、11的外侧(旋转筒1的中心侧),被处理物W与加热管11的接触效率较差。如果接触效率较差,则存在被处理物W的干燥速度降低这样的问题。
[0230]另外,由于被处理物W落下的方向和进入多个加热管11、11之间的方向不同,因此,落下的被处理物W与最内列(旋转筒10的最中心侧的列)的加热管11、11碰撞,从而存在动能一下子为零(被重置)这样的问题。
[0231]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改良了加热管11的配置。
[0232]S卩,卧式旋转式干燥机具备绕轴心旋转自如的旋转筒10,该旋转筒10在一端侧具有被处理物W的供给口,在另一端侧具有被处理物W的排出口,在所述旋转筒10内设有供加热介质通过的多个加热管11、11…,在将被处理物W供给到所述旋转筒10的一端侧并从另一端侧排出的过程中,利用所述加热管11、11...加热被处理物W而使其干燥,在这样的卧式旋转式干燥机中,希望加热管11、11…的配置是如下的配置形态。
[0233]所述加热管11、11...群以所述旋转筒10的中心为中心实质上配置成同心圆状,从其中心侧圆上的第I基准加热管SI芯连接至第2基准加热管S2芯的连线是从下面记述的(I)与(2)的配置形态中的一个、和将所述(I)和(2)的配置形态组合在一起而成的配置形态中选择的。
[0234]<参照图24:斜直线状形态>
[0235](I)第I配置形态,其中,各加热管11、11...芯位于直接连接第I基准加热管SI芯和第2基准加热管S2芯的直线LI上,而且,相对于通过第I基准加热管SI芯的半径射性Jl来说,所述第2基准加热管S2芯位于旋转筒10的旋转方向后方。
[0236]<参照图22:曲线状形态>
[0237](2)第2配置形态,其中,各加热管11、11...芯位于连接第I基准加热管SI芯和第2基准加热管S2芯的曲线L2上,并且,越是朝向第2基准加热管S2芯就越位于旋转筒10的旋转方向后方,而且,相对于通过第I基准加热管SI芯的半径射性Jl来说,第2基准加热管S2芯位于旋转筒1的旋转方向后方。
[0238]S卩,如图22和图24所示,加热管11、1L...以旋转筒10的中心F为中心被配置成同心圆状,并且配置在包括中心侧圆上的第I基准加热管SI的同心圆rl、第2基准加热管S2的同心圆r 2、以及位于旋转筒1的最外侧的最外加热管11的同心圆r 3在内的各同心圆上。
[0239]第I基准加热管SI芯(参照图22和图24)是从加热管11群的位于旋转筒10的最中心侧的列(“列I”:参照图23。)中任意选择的加热管11的芯(加热管的中心)。
[0240]另外,第2基准加热管S2芯是指在多个加热管11、11...的“列”中(参照图23)从位于旋转筒10的最中心侧的加热管11(第I基准加热管SI)起沿着同一“行”向外侧计算所希望的列数的加热管S2的芯(加热管11的中心)。
[0241 ]第2基准加热管S2芯的位置可以根据被处理物W的流动动作(该流动动作被来自被处理物W的物性(形状、大小、粘性、材料种类等)的因素、和来自干燥机的运转条件的因素等左右)适当地选择。
[0242]此时,希望将配置比e=h2(第2基准加热管S2的同心圆r2_第I基准(最内)加热管SI的同心圆rl)/hl(旋转筒内表面-第I基准(最内)加热管SI的同心圆rl)设置成超过1/2。
[0243]另外,在本发明中,希望至少针对从第I基准加热管SI至第2基准加热管S2的区间进行前述的第I配置形态或第2配置形态的加热管配置。
[0244]而且,在本发明中,还包括第2基准加热管S2芯的位置处于最外加热管11的同心圆r3上的情况。
[0245]这样,可以适当地选择采用第I配置形态或第2配置形态的区域,在图24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加热管11的列数总共为7列且第2基准加热管S2的芯处于第4列的例子。
[0246]图24的例子是第I配置形态的例子,图22和图23的例子是第2配置形态。
[0247]在图24的例子中,7列全都是第I配置形态。即,位于直接连接第I基准加热管SI芯和第2基准加热管S2芯的直线LI上,而且,相对于通过第I基准加热管SI芯的半径射性Jl来说,第2基准加热管S2芯位于旋转筒10的旋转方向后方。
[0248]在图22和图23的例子中,9列全都是第2配置形态。即,各加热管11、11…的芯位于连接第I基准加热管SI芯和第2基准加热管S2芯的曲线L2上,并且,越是朝向第2基准加热管S2芯就越位于旋转筒的旋转方向后方,而且,相对于通过第I基准加热管SI芯的半径射性Jl来说,第2基准加热管S2芯位于旋转筒10的旋转方向后方。
[0249]并且,在图22和图24中,将以旋转筒10的中心点F为起点并通过第I基准加热管SI芯的线作为半径射性Jl,将以旋转筒10的中心点F为起点并通过第2基准加热管S2芯的线作为半径射性J2而分别示出。所述hi和h2各自的距离可以根据半径射性J2上的距离求得。
[0250](加热管的其他曲线状或直线状配置)
[0251]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优选的形态下,也可以配置成:在旋转筒10的旋转轴的同心圆上,从中心侧起,随着位于外侧,增大相邻的加热管11之间的间隙。图22?图24是如下配置的例子:随着从中心侧朝向外侧,使相邻的加热管11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
[0252]另外,作为连接第I基准加热管SI芯和第2基准加热管S2芯的曲线L2,可以设置成旋轮线(在粒子最快落下的情况下所描绘的线)、回旋曲线(在平滑地降下的情况下所描绘的线)或对数曲线、圆弧线或者与这些线近似的线等。
[0253]在图28中示出了如下例子:将加热管11、11...的内侧配置成遵从第2配置形态的曲线状,将外侧部分配置成沿着半径方向(放射方向)的形态。
[0254]在图25中示出了如下例子:将加热管11、11…的内侧配置成遵从第2配置形态的曲线状,将外侧部分配置成沿着半径方向(放射方向)的形态。
[0255]在图27中示出了如下例子:将加热管11、11...配置成遵从第I配置形态的斜直线状,并且关于外侧部分,从中间的同心圆上至最外侧的同心圆夹装有斜直线状的加热管11、11…的行。
[0256]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这些例子推测出:虽然在附图中示出了具体例子,但也可以将第I配置形态和第2配置形态组合在一起来配置。
[0257]即使在不对所有的列采用第I配置形态或第2配置形态、而是采用这些配置形态至中途的情况下,也如前所述,希望将配置比e=h2(第2基准加热管S2的同心圆r2-第I基准(最内)加热管SI的同心圆rl)/hl(旋转筒内表面-第I基准(最内)加热管SI的同心圆rl)设置成超过1/2。
[0258](作用效果)
[0259]通过如前述那样将加热管11配置成曲线状或斜直线状,被处理物W落下的方向和被处理物W进入多个加热管11之间的方向近似,落下的被处理物W在没有大幅改变其运动方向的情况下进入多个加热管11、11之间的间隙。进入加热管11、11之间的间隙中的被处理物W从旋转筒1的内侧向外侧流动,并到达旋转筒1的筒壁。通过选定加热管11的配置,由此,使得被处理物W快速进入加热管11之间的间隙中,而没有滞留在加热管11的外侧(旋转筒10的中心侧),被处理物W与加热管11的接触变得良好,因此能够提高干燥效率。另外,被处理物W与加热管11的接触面积增大,两者的接触时间也增加,因此,根据这一点也能够提高干燥效率。
[0260]另外,由于被处理物W平滑地进入加热管11、11之间的间隙,因此加热管11从被处理物W受到的冲击变小。因此,与如以往那样配置加热管11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加热管11的直径,从而能够增加加热管11的根数。其结果是,加热管11的传热面积在整体上增大,能够提高干燥效率。
[0261]此外,在以往的装置中,由于落下的被处理物W和加热管11发生碰撞,因此会发生被处理物W(粉粒体)的破碎,但是,根据前述的优选的形态,能够防止或抑制破碎。其结果是,最终制品(干燥制品)的粒度分布稳定,并且还能够减少细粉从而降低排气处理设备的负荷。
[0262]并且,可以适当地选择各加热管11、11...的直径和壁厚。
[0263](加热管11的根数)
[0264]可以使处于同心圆上的加热管11的根数全都相同,但是,在将加热管11设置成直线状的情况下,如图27所示,最好使从旋转筒10的最外周至中间附近的加热管11的根数比从旋转筒10的中间附近至最内周的加热管11的根数多。这样,通过增加从中间附近至最外周的加热管11的根数,能够使相邻的加热管11、11之间的距离在从最内周至最外周的范围内大致相同。并且,通过增加加热管11的根数,加热管11的传热面积增加,能够提高移动到旋转筒1的外周侧的被处理物W的干燥效率。
[0265](加热管11的直径)
[0266]可以使加热管11的直径全都相同,但是,如图23所示,也可以随着从旋转筒10的内周侧朝向外周侧而逐渐增大直径。这样,通过改变加热管11的直径,能够使相邻的加热管11之间的距离在从内周至外周的范围内大致相同。通过像这样增大加热管11的直径,加热管11的传热面积增加,能够提高移动到旋转筒10的外周侧的被处理物W的干燥效率。
[0267](加热管11的排列的决定方法)
[0268]对于加热管11的排列的决定方法,参照图23进行说明。并且,以“行列”来表示加热管11的排列,设旋转筒10的径向(从旋转筒10的中心侧朝向外侧的方向)上的排列为“列”,设圆周方向上的排列为“行”。
[0269]通过改变相邻的行间的距离(例如,行I与行2之间的距离)和相邻的列间的距离(例如,列I与列2之间的距离),能够改变被处理物W的分散性或流动性。
[0270]例如,以图23的施加有剖面线的加热管11(以下,称作“基准加热管11”。)为基准来考虑,作为行间距离,除了可以考虑(I)的加热管11与基准加热管11之间的距离、和(5)的加热管11与基准加热管11之间的距离外,还可以考虑(2)的加热管11与基准加热管11之间的距离、(8)的加热管11与基准加热管11之间的距离、(4)的加热管11与基准加热管11之间的距离、以及(6)的加热管11与基准加热管11之间的距离,使这些距离处于所述规定值以上。另外,作为列间距离,可以考虑(3)的加热管11与基准加热管11之间的距离、和(7)的加热管11与基准加热管11之间的距离,使这些距离处于所述规定值以上。并且,优选将相邻的加热管11之间的距离设定为80?150mm。
[0271]如以上所述,行间距离和列间距离成为决定加热管11的排列时的限制条件。根据该限制条件,以尽可能使传热面积变大且使流动性变得良好的方式改变加热管11的直径、行数和列数,尝试各种变化,采用传热面积最大且流动性最好的排列,设计制品。并且,在实际研究了加热管11的排列后发现:在逐渐增大了行的曲率的情况下,通过逐渐减小加热管11的直径并逐渐增多列数,能够使传热面积最大。相反,在逐渐减小了行的曲率的情况下,通过逐渐增大加热管11的直径并逐渐减少列数,能够使传热面积最大。
[0272]标号说明
[0273]10:旋转筒;
[0274]11:蒸汽管(加热管);
[0275]41:供给口;
[0276]50:排出口;
[0277]55:分级罩;
[0278]56:固定排气口;
[0279]57:固定排出口;
[0280]60:上 g板;
[0281]65:搅拌构件;
[0282]A:载气;
[0283]E:处理物;
[0284]W:被处理物。
【主权项】
1.一种被处理物的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如下结构的卧式旋转式干燥机:该卧式旋转式干燥机具有绕轴心旋转自如的旋转筒,所述旋转筒在一端侧具有被处理物的供给口,并在另一端侧具有被处理物的排出口,在所述旋转筒内设置有供加热介质通过的加热管群,随着所述旋转筒旋转,被处理物被所述加热管群沿着旋转方向舀起, 在将被处理物供给到所述旋转筒的一端侧并从另一端侧排出的过程中,利用所述加热管群间接地加热被处理物而使其干燥,其中, 以使由下述算式1、算式2确定的临界速度比α为30%?100%不到的方式使所述旋转筒旋转来干燥被处理物, Vc = 2.21D1/2...算式I a = V/Vc.100...算式2 在此,Vc是临界速度(m/s),D是旋转筒的内径(m),a是临界速度比(% ),V是旋转速度(m/s)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处理物的干燥方法,其中, 以使由下述算式3确定的被处理物的填充率η为20%?40%的方式向所述旋转筒内供给被处理物, n=Ap/Af.100...算式3 在此,η是填充率(%),Ap是被处理物相对于自由截面积所占的截面积(m2),Af是从旋转筒的整个截面积减去所有的加热管的截面积所得到的自由截面积(m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被处理物的干燥方法,其中, 当所述被处理物是中位粒径在50mm以下的煤炭时,使用内径为Im?6m的旋转筒,并以使所述临界速度比a为40 %?100 %不到的方式使所述旋转筒旋转来干燥被处理物。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被处理物的干燥方法,其中, 当所述被处理物是中位粒径在200mm以下的树脂系物质时,使用内径为Im?6m的旋转筒,并以使所述临界速度比a为30 %?70 %的方式使所述旋转筒旋转来干燥被处理物。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被处理物的干燥方法,其中, 多根所述加热管配置成放射状或配置在同心圆上,相邻的加热管之间的分离距离是80mm ?150mmo6.一种卧式旋转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卧式旋转式干燥机构成为具有绕轴心旋转自如的旋转筒,所述旋转筒在一端侧具有被处理物的供给口,并在另一端侧具有被处理物的排出口,在所述旋转筒内设置有供加热介质通过的加热管群,随着所述旋转筒旋转,被处理物被所述加热管群沿着旋转方向舀起, 在将被处理物供给到所述旋转筒的一端侧并从另一端侧排出的过程中,利用所述加热管群间接地加热被处理物而使其干燥,其中, 所述卧式旋转式干燥机为这样的结构:能够以使由下述算式1、算式2确定的临界速度比a为30%?100%不到的方式运转, Vc = 2.21D1/2...算式I a = V/Vc.100...算式2 在此,Vc是临界速度(m/s),D是旋转筒的内径(m),α是临界速度比(% ),V是旋转速度(m/s)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卧式旋转式干燥机,其中, 多根所述加热管配置成放射状或配置在同心圆上,相邻的加热管之间的分离距离是80mm?I50mmο
【文档编号】F26B17/32GK106062497SQ201580011596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日 公开号201580011596.8, CN 106062497 A, CN 106062497A, CN 201580011596, CN-A-106062497, CN106062497 A, CN106062497A, CN201580011596, CN201580011596.8, PCT/2015/65780, PCT/JP/15/065780, PCT/JP/15/65780, PCT/JP/2015/065780, PCT/JP/2015/65780, PCT/JP15/065780, PCT/JP15/65780, PCT/JP15065780, PCT/JP1565780, PCT/JP2015/065780, PCT/JP2015/65780, PCT/JP2015065780, PCT/JP201565780
【发明人】中田洋一, 佐藤澄人, 诹访聪, 渡会知则
【申请人】月岛机械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