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98601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换热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对流式显热换热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进入高楼,住进了一个个钢筋混凝土的房子中。房子封闭越好,人与自然接触的就越少,所以必须让房子内部进来自然的新鲜空气,但进来的室外的空气的同时还得保持室内的温度,在节能环保的今天,空气-空气换热成为一种必要。
[0003]气-气换热器有显热换热器和全热换热器两种,它的不同点显热换热器的换热材质为铝,而全热换热器的换热材料为纸。显热换热器主要用于温差较大湿度软小的北方地区以及进回风透风率要求低的环境。现有的显热换热器均为正六边体可八边体,从六边体或八边体的四个面分别进风出风,气-气换热方向为交叉进风,交叉进出风时换热区主要集中在一有限区域内,换热区流道短,另外换热芯体需对角安装,安装不太方便,占的空间也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为长流道的对流式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种换热器,包括壳体及交替设置于壳体内的多个换热片I和换热片II,其中壳体的一侧设有室外进风口和室外排风口,壳体的另一侧设有室内进风口和室内排风口,多个换热片I和换热片II将壳体的内腔分隔成交替布设的室内排风通道和室外进风通道,所述室内排风通道和室外进风通道均为波浪形通道,所述室内排风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室内进风口和室外排风口连通,所述室外进风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室内排风口和室外进风口连通。
[0007]所述室外进风口和室内进风口分别设置于壳体两侧的上部,所述室外排风口和室内排风口分别设置于壳体两侧的下部。
[0008]所述室内排风通道和室外进风通道内均设有支撑结构。
[0009]所述换热片I上设有多个棱I,所述换热片II上设有多个棱II,所述棱I与棱II均朝同一方向、并一一对应,形成所述波浪形通道。
[0010]所述换热片I上进一步设有多列支撑柱I,所述换热片II上进一步设有多列支撑柱II,多列支撑柱I分别与多列支撑柱II相对应,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支撑柱I和支撑柱II交替间隔设置。
[0011]所述换热片I的两端靠近中间位置分别设有豁口I和豁口 II,所述豁口 I和豁口 II的两侧边向相反方向弯折,并所述豁口 I的上侧边与豁口 II的下侧边弯折方向相同。
[0012]所述换热片II的两端分别设有豁口III和豁口 IV,所述豁口 III的两侧边与相邻换热片I的豁口 I的相对应的两侧边弯折方向相反,所述豁口 IV的两侧边与相邻换热片I的豁口 II的相对应两侧边弯折方向相反。
[0013]所述换热片I和换热片II均竖直设置,并棱I和棱II均为竖棱。
[0014]所述壳体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冷凝水集水管I和冷凝水集水管II,所述冷凝水集水管I和冷凝水集水管II分别与所述室内排风口和室外排风口连通。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除霜加热膜。
[001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0016]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的换热器,换热器由0.1-0.2mm厚的铝板冲压拉伸而成,铝板压棱压柱,棱与柱的叠加提高了换热板片的强度及整体的强度,同时对风起导向作用,增加了其换热效率。
[0017]2.本实用新型采用同侧进出风,换热体为长方形,气-气在交换区内交换热量的流道长,两气体换热时交叉与对流同时进行,对流成为主导,换热后同侧出回风温差小。
[0018]3.本实用新型利用铝材质易拉伸,传热效率高,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0021]图3为图2中I处放大图;
[0022]图4为图2中II处放大图;
[00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换热片I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图5中B-B剖视图;
[0025]图7为图5中C-C剖视图;
[0026]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换热片II的结构不意图;
[0027]图9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的平面示意图。
[0028]其中,I为壳体,2为室外进风口,3为室外排风口,4为室内进风口,5为室内排风口,6为冷凝水集水管I,7为除霜加热膜,8为冷凝水集水管II,9为换热片I,91为棱I,92为支撑柱I,93为豁口 I,94为豁口 II,10为换热片II,101为棱II,102为支撑柱II,103为豁口 III,104为豁口 IV,11为室内排风通道,12为室外进风通道,13为支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0]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I及交替设置于壳体I内的多个换热片I 9和换热片II 10,其中壳体I位于室外的一侧设有室外进风口2和室外排风口3,位于室内的另一侧设有室内进风口4和室内排风口5。多个换热片I 9和换热片II 10将壳体I的内腔分隔成交替布设的室内排风通道11和室外进风通道12,所述室内排风通道11和室外进风通道12均为波浪形通道,所述室内排风通道11的两端分别与室内进风口 4和室外排风口 3连通,所述室外进风通道12的两端分别与室内排风口 5和室外进风口 2连通。
[0031 ]所述室外进风口 2和室内进风口 4分别设置于壳体I两侧的上部,所述室外排风口 3和室内排风口 5分别设置于壳体I两侧的下部。所述室内排风通道11位于室内的一端靠近上部设有与室内进风口 4连通的开口 I,位于室外的一端靠近下部设有与室外排风口 3连通的开口 II;所述室外进风通道12位于室外的一端靠近上部设有与室外进风口 2连通的开口III,位于室内的一端设有与室内排风口 5连通的开口 IV。
[0032]由室内进风口4进入室内排风通道11内的热(或冷)风沿斜向下方向流动至室外排风口3;由室外进风口2进入室外进风通道12内的冷(或热)风沿斜向下方向流动至室内排风口 5。室内排风通道11和室外进风通道12形成对流式板式换热器,如图9所示。
[0033]所述室内排风通道11和室外进风通道12内均设有支撑结构13,以增加整体强度。所述壳体I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冷凝水集水管I 6和冷凝水集水管II 8,所述冷凝水集水管
I6和冷凝水集水管II 8分别与所述室内排风口5和室外排风口3连通。所述壳体I的底部设有除霜加热膜7。
[0034]如图5-8所示,所述换热片I9上设有多个棱I 91,所述换热片II 10上设有多个棱
II101,所述棱I 91与棱II 101均与形成长方体的其它两面折边朝同一方向、并一一对应,形成所述波浪形通道。
[0035]所述换热片I9和换热片II 10上进一步设有支撑结构13,所述支撑结构13为设置于换热片I 9上的多列支撑柱I 92及设置于换热片II 10上的多列支撑柱II 102,多列支撑柱I 92分别与多列支撑柱II 102相对应,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支撑柱I 92和支撑柱II102交替间隔设置。
[0036]所述换热片I9的两端靠近中间位置分别设有豁口 I 93和豁口 II 94,所述豁口 I93和豁口 II 94的两侧边均向相反方向弯折,并所述豁口 I 93的上侧边与豁口 II 94的下侧边弯折方向相同。
[0037]所述换热片II 10的两端分别设有豁口 III 103和豁口 IV 104,所述豁口 III 103的两侧边与相邻换热片I 9的豁口 I 93的两侧边弯折方向相反,所述豁口 IV 104的两侧边与相邻换热片I 9的豁口 II 94的两侧边弯折方向相反。
[0038]所述换热片的上下两侧折边3mm,与两板间隙及支撑柱相同方向且高度相同,形成密闭通通。
[0039]所述换热片I 9和换热片II 10均竖直设置,并棱I 91和棱II 101均为竖棱,以便冷凝水沿竖棱之间的槽流入壳体I的底部。
[0040]本实施例中,全热换热器由0.1-0.2mm厚的铝板冲压而成,铝板上压棱压柱,棱加柱的叠加提高了换热器的机械强度,同时对风起导向作用,增加了其换热效率。
[0041]所述换热片I9和换热片II 10上设置竖棱,竖棱为冲压形成,与通风方向垂直,当风经过竖棱,风在前后方向上改变方向,增加空气的在腔内的紊流,竖棱的宽2mm凹起方向一致,不减少风流道的截面积,紊流大大地改变空气只在表面换热的不利影响。同时竖棱在特殊情况下(室内外温差大,进回风风机其中一个不运行或有故障,腔中有风流速慢,正常情况下,由于对流换热,换热板两侧温差小,湿空气结露少,经设计腔内有一定的空气流速,结露水(冰)小颗粒马上被风带走,不能聚集形成水滴成冰)给冷凝水提供了一个流道,热空气在另外一侧冷空气降温时,热空气侧冷凝水含在换热版上结露,结露后的水在棱凹槽中形成水滴流道底端,由管道排出。
[0042]所述换热片I9和换热片II 10上设置支撑柱,柱高3mm,由它支持相邻的换热片,增加了换热器整体强度。支撑柱的第二功能是上下两板直接接触增加换热效率;支撑柱的第三功能是空气流每流到支撑柱处经过分流而改变方向,使得换热器腔内无死角,铝板的换热面积得到有效利用。
[0043]换热器的严寒地区最好顺棱(棱上下)垂直安装,便于冷凝水顺槽流到集水槽中,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本换热器的底端可设计加热膜,加热膜的启动与室内外温度计量运行,当室内新风达不到温度一定值时,加热膜启动,风口通时,停止加热除霜,保证严寒地区特殊情况下换热器的应用。
【主权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I)及交替设置于壳体(I)内的多个换热片1(9)和换热片11(10),其中壳体(I)的一侧设有室外进风口(2)和室外排风口(3),壳体(I)的另一侧设有室内进风口(4)和室内排风口(5),多个换热片1(9)和换热片II(1)将壳体(I)的内腔分隔成交替布设的室内排风通道(11)和室外进风通道(12),所述室内排风通道(11)和室外进风通道(12)均为波浪形通道,所述室内排风通道(11)的两端分别与室内进风口(4)和室外排风口(3)连通,所述室外进风通道(12)的两端分别与室内排风口(5)和室外进风口(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进风口(2)和室内进风口(4)分别设置于壳体(I)两侧的上部,所述室外排风口(3)和室内排风口(5)分别设置于壳体(I)两侧的下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排风通道(11)和室外进风通道(12)内均设有支撑结构(13)。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1(9)上设有多个棱1(91),所述换热片II(1)上设有多个棱11(101),所述棱1(91)与棱II(1l)均朝同一方向、并一一对应,形成所述波浪形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1(9)上进一步设有多列支撑柱1(92),所述换热片II(1)上进一步设有多列支撑柱11(102),多列支撑柱1(92)分别与多列支撑柱11(102)相对应,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支撑柱1(92)和支撑柱11(102)交替间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1(9)的两端靠近中间位置分别设有豁口 I (93)和豁口 II (94),所述豁口 I(93)和豁口 II(94)的两侧边向相反方向弯折,并所述豁口 1(93)的上侧边与豁口 11(94)的下侧边弯折方向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II(1)的两端分别设有豁口111(103)和豁口 IV(104),所述豁口 111(103)的两侧边与相邻换热片1(9)的豁口 1(93)的相对应的两侧边弯折方向相反,所述豁口 IV(104)的两侧边与相邻换热片1(9)的豁口 11(94)的相对应两侧边弯折方向相反。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1(9)和换热片II(1)均竖直设置,并棱1(91)和棱II(1l)均为竖棱。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冷凝水集水管1(6)和冷凝水集水管11(8),所述冷凝水集水管1(6)和冷凝水集水管11(8)分别与所述室内排风口( 5)和室外排风口( 3)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的底部设有除霜加热膜(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换热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对流式显热换热器。包括壳体及交替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多个换热片I和换热片II。其中壳体的一侧设有室外进风口和室外排风口,壳体的另一侧设有室内进风口和室内排风口,多个换热片I和换热片II将壳体的内腔分隔成交替布设的室内排风通道和室外进风通道,所述室内排风通道和室外进风通道均为波浪形通道,所述室内排风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室内进风口和室外排风口连通,所述室外进风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室内排风口和室外进风口连通。本实用新型采用对流换热,同时内部棱柱结构强度高、所用材料省,同对风起导向作用,换热效率高。
【IPC分类】F28F21/08, F28D7/08, F28F9/007
【公开号】CN205383912
【申请号】CN201620005658
【发明人】许劲松
【申请人】许劲松
【公开日】2016年7月13日
【申请日】2016年1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