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环形风道组件及空调。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空调器中,通常都采用矩形的出风口,在出风口上普遍设置有横格栅和纵格栅,通过横格栅实现上下方向的导风,通过纵格栅来实现左右方向的导风。但是,传统的导风结构在通过摆动横格栅和纵格栅导风时,容易出现格栅抖动的现象,噪音较大,且由于格栅摆动角度受限,使送风角度较小,格栅的设计也阻挡了一部分风,减小了风力,影响了送风距离和送风效果。另外,由于出风口面积较大,使得出射风不集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环形风道组件及空调。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空调环形风道组件,所述空调包括主机,所述环形风道组件包括中空环形组件及连接组件,所述环形组件环绕所述主机设置,所述连接组件位于所述主机及所述环形组件之间,其中,所述环形组件形成有相互导通的环形风道及出风口,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主机内的热交换风引导至所述环形风道内。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风口为环形出风口。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风口的端面不超过所述环形组件的端面。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风口于第一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环形风道于第一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环形组件由内向外的方向。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机以接收热交换风,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环形风道。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呈倒“t”型。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管包括相互导通的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接所述主机以接收热交换风,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环形风道相互导通。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管包括相互导通的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所述环形组件包括进风部,所述进风部包括与所述环形风道相互导通的第一进风口及第二进风口,其中,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主机以接收热交换风,所述第二端对应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所述第三端对应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机及所述环形组件之间形成环形间隙,所述连接组件覆盖部分所述环形间隙。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空调,包括如上所述的空调环形风道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环形风道上的出风口进行出风,热交换风可于环形风道内先集中后出射,风量集中且风力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导风装置前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导风装置侧视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导风装置爆炸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前壳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导风装置内部结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导风装置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导风装置侧面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前壳、环状组件及连接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环状组件及连接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环状组件及连接组件的第一视角爆炸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环状组件及连接组件的第二视角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另外,本文使用的例如“前”、“前方”、“后”、“后方”、“上”、“上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且本文相对位置的术语是以实际运用状态下的相对位置为准,例如,空调显示温度的一侧或出风的一侧为前方。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前方”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后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前方”可以囊括前方和后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如图1及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多风向空调导风装置结构示意图。多风向空调导风装置包括主机10、中空环形组件20及连接组件30,中空环形组件20环绕所述主机10设置,所述环形组件20形成有相互导通的环形风道21及出风口22;连接组件30用于连接所述主机10及所述环形风道21;其中,所述连接组件30配置为带动所述环形组件20转动以改变所述出风口22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风道由环形组件20的中空内部形成,即此时风道为环形风道21,环形风道21可将由主机10通过连接组件30输送的热交换风集中由出风口22送出,风量集中且风力大,制冷/制热效果较佳;热交换风在环形组件20中受到的阻力较小,且环形组件20不会抖动,从而降低噪音;环形组件20可在连接组件30的作用下相对主机10进行多角度、多方向转动,实现出风的多方向性,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机10及所述环形组件20之间形成环形间隙s,所述连接组件30覆盖部分所述环形间隙s。这里,连接组件30仅覆盖环形间隙s的一小部分区域,在保证主机10内的热交换风可由连接组件30输送至环形组件20的前提下,可提高环形组件20转动灵敏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环形组件20靠近主机10的一侧形成环形出风口22,出风口22的开口方向朝向前方,且出风口22的端面不超过环形组件20前端面,即此时出风口22位于环形间隙s内部。所述出风口22于第一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环形风道21于第一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环形组件20由内向外的方向,当环形组件20为圆环形时,所述第一方向即为环形组件20的径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机10依次包括前盖11、前壳12及后壳13,前壳12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前盖11及后壳13,前壳12及后壳13围设成一容置空间14。
具体的,主机10整体呈圆形,提高了美观度及后续环形组件20的转动便捷性,当然,主机10也可为其他形状。前盖11位于主机10的前端,前盖11处设有显示板111,用于显示温度、模式等信息。前壳12包括相互固定的前壳盖板121及连接环122,参图4,连接环122上形成有一开口1221,所述开口1221用于容纳连接组件30,前壳盖板121处形成有若干槽体1211,槽体1211内设有活动配合的螺栓1212,螺栓1212的另一端固定于前盖11上,如此,前壳盖板121可通过螺栓1212及槽体1211的配合相对前盖11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后壳13通过固定件131与前盖11相互固定,后壳13处还设置有进风板132,进风板132上形成有若干进风口,在一实施例中,进风板132可由多个呈弧形且相互分隔的进风片组成,当多个进风片组装到一起时,多个进风片围成一环形,以与后壳13匹配,这里,以多个进风片的形式组装可降低组装难度,同时降低每一进风片的成型难度,多个进风片之间还可预留电源插接位置。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后壳13及前盖11相互固定,当前壳12相对前盖11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后壳13不发生转动。
参见图5至图7,主机10的容置空间14内设置有风扇141、第一电机142及第二电机143、连接板144等组件,风扇141可为无叶风扇,连接板144连接前壳盖板121,第一电机142通过连接板144控制前壳盖板121的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30包括连接管31,所述连接管31用于导通所述主机10及所述环形风道21,连接管31与前壳12及后壳13相互固定。如图5及图6所示,连接管31呈倒“t”型,连接管31包括相互导通的第一端311、第二端312及第三端313,第一端311与风扇141相互连接,以接收热交换风,第二端312及第三端313分别连接环状组件20,连接管31位于连接环122的开口1221处。
具体的,如图8至图11所示,环形组件20对应连接环122的开口1221处形成有进风部23,进风部23包括与环形风道21相互导通的第一进风口231及第二进风口232。第一进风口231成圆形,第一进风口231位于环形风道21的风道路径上,这里,为了避让第二电机143,第二进风口232位于环形组件20的底部,即此时第二进风口232的开口方向朝向环形组件20的中间区域,第二进风口232呈方形。连接管31的内部形成有第一隔板314及第二隔板315,第一隔板314位于连接第一端311及连接管31底部的第一通道(未标示)中,第二隔板315位于连接第二端312及第三端133的第二通道(未标示)中,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相互导通,第一隔板314的末端未触及第二通道,这里,通过第一隔板314及第二隔板315的设置,可以使热交换风均匀输送至第一进风口231及第二进风口232。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及图11所示,连接组件30还包括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及连接件,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142及第二电机143,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分离的第一连接件32及第二连接件33。第一连接件32的一端与第一进风口231及进风部23相互固定,第一连接件32的另一端与连接管31的第二端312活动连接。第二连接件33与连接管31的第三端313活动连接,这里,为了提高第二连接件33与连接管31相对转动的灵活性,在第二连接件33及连接管31之间设置有轴承34;第二连接件33的底部形成有孔洞331,所述孔洞331与第二进风口232相对设置,且孔洞331及第二进风口232之间可设置密封垫35,第二连接件33于第二进风口232处与进风部23相互固定;第二连接件33上还形成有分隔设置的活动槽332,连接管31的第三端313对应活动槽332形成有分隔设置的凸柱3131,当第二连接件33套设在连接管31上时,凸柱3131限位于活动槽332内。第二电机143设置于第二连接件33远离连接管31的一侧,第二电机143与第二连接件33之间设有第一间隔件36及第二间隔件37,第二间隔件37与第二电机143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33的中部形成有作用槽333,第二电机143的输出轴1431依次通过第二间隔件37及第一间隔件36而插入作用槽333内,这里,第一间隔件36的设置可提高传动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32及第二连接件33均与连接管31活动连接,连接管31与前壳12及后壳13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32及第二连接件33与环形组件20固定连接,当第二电机143工作时,第二电机143通过输出轴1431控制第二连接件33相对连接管31转动,第二连接件33带动环形组件20相对连接管33发生转动,也就是说,此时与连接管31固定的前壳12及后壳13不发生转动,环形组件20相对前壳12及后壳13发生前后的翻转。另外,当第一电机142工作时,第一电机142带动前壳12发生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转动,由于连接管31设置于进风部23处,此时前壳12的转动会带动环形组件20同步转动。
本实施方式的导风装置主要包括两种导风状态。当所述导风装置处于第一导风状态时,第一电机142带动所述环形组件20及所述前壳12同时环绕所述后壳13及前盖11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当所述导风装置处于第二导风状态时,所述第二电机143带动环形组件20靠近或远离所述盖板11转动。
这里,第一导风状态及第二导风状态的旋转范围可分别由第一电机142及第二电机143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风状态中环状组件20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范围限定为60°,第二导风状态中环状组件20的前后翻转范围限定为60°。第一电机142及第二电机143独立工作,且第一电机142与第二电机143不同时工作。
下面,例举导风装置的几种工作模式。当导风装置处于第一种工作模式时,导风装置先进入第一导风状态,环形组件20及前壳12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连接组件30的位置发生偏移,环形组件20的中心轴与前盖11的中心轴平行,而后导风装置进入第二导风装置,环形组件20以该偏移的连接组件30为支点相对前盖11做前后翻转运动,此时环形组件20的中心轴与前盖11的中心轴不平行。当导风装置处于第二种工作模式时,导风装置先进入第二导风状态,环形组件20以连接组件30为支点相对前盖11做前后翻转运动,环形组件20的中心轴与前盖11的中心轴不平行,而后导风状态在未恢复初始状态的情况下进入第一导风状态,环形组件20及前壳12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环形组件20的中心轴与前盖11的中心轴不平行。当然,本实施方式导风装置的工作模式不以上述两种工作模式为限。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导风状态及第二导风状态的配合,可以实现环形组件20的多角度、多方向调整,从而调整出风口22的出风方向。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包括如上所述的多风向空调导风装置。本发明的空调可为无叶风扇空调。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