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及室外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风机及室外机,该风机具备具有吸入部(3)及吹出部(5)的壳体(7)、风扇(9)、风扇护罩(11),风扇具有毂部(23)和多个翼(25),在风扇护罩上设置有朝向风扇侧突出的具有筒状外形的引导部(31),由引导部的前端部的外形线(41)形成的前端形状(43)的中心与毂部的旋转轴线(RA)一致,由引导部的根部的外形线(51)形成的根形状(53)的中心相对于毂部的旋转轴线偏移。
【专利说明】风机及室外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及室外机。
【背景技术】
[0002]轴流风扇具有:处于旋转中心部分的毂部;从该毂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地形成的多个翼。在轴流风扇中的毂部的下游侧,通过了各翼的吹出流和紧接着毂部的下游区域的停滞流混合,成为含有逆流、涡流的湍流,这样的湍流成为能量损失、噪音增加的原因。
[0003]这里,作为具有以往的轴流风扇的送风装置,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构造,在轴流风扇的下游侧设置有直径朝向下游扩张的圆锥形的引导部,抑制吹出流的剥离。
[0004]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结构,在叶轮的下游侧安装有直径扩张的引导部,弓丨导部的斜面上带有槽。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I】日本实开昭57-75199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40797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09]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0010]如上所述,在轴流风扇中的毂部的下游侧,产生成为能量损失、噪音增加的原因的湍流,为了应对这样的气流,期望抑制能量损失、噪音增加。但是,本实用新型发明人等经过研究得知,这样的湍流依赖于风扇旋转一周期间的周向位置的状态的差异,非常复杂。另夕卜,上述专利文献I及2公开的引导部都是单纯地用于整流或防止剥离,不是能够应对风扇旋转一周期间的周向位置的状态差异的结构。
[0011]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研发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机及室外机,能够在风扇的整个旋转周向上减少毂部的下游侧的气流的紊乱。
[0012]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风机具有:壳体,其具有吸入部及吹出部;风扇,其能够旋转地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风扇护罩,其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吹出部,所述风扇具有毂部和设置在该毂部的外周面上的多个翼,所述风扇护罩具有多个肋部,在所述风扇护罩上设置有朝向该风扇侧突出的具有筒状外形的引导部,由所述引导部的前端部的外形线形成的前端形状的中心与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一致,由所述引导部的根部的外形线形成的根形状的中心相对于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偏移。
[0014]优选的是,在所述风扇的入口侧,隔着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径向的一侧的通风阻力比另一侧的通风阻力大,所述通风阻力相对大的所述一侧的所述引导部的根部的外形线和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比所述通风阻力相对小的所述另一侧的所述引导部的根部的外形线和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大。
[0015]优选的是,该风机构成为:所述通风阻力相对大的所述一侧的所述多个肋部的间隔比所述通风阻力相对小的所述另一侧的所述多个肋部的间隔大,或者所述通风阻力相对大的所述一侧的所述多个肋部与所述通风阻力相对小的所述另一侧的所述多个肋部相比,相对于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大幅度倾斜。
[0016]优选的是,所述引导部是从所述根部到所述前端部沿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延伸且内部能够供气流通过的筒状体。
[0017]实现相同目的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室外机,该室外机在上述风机中,在所述壳体内还配置有换热器。
[0018]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内,在左右一方设置有配置了所述风扇的送风室,在左右另一方设置有机械室,从所述风扇的入口假想面来看,在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和所述送风室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最小的周向位置,所述引导部的根部的外形线和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成为最大。
[0019]另外,该情况下,也可以使由所述引导部的根部的外形线形成的根形状的中心相对于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这两个方向上偏移,所述第一方向是从所述风扇的入口假想面来看,在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和所述送风室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最小的周向位置,从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朝向径向外侧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并且是以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和所述送风室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最小的周向位置为基准来看,成为所述风扇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方向。
[0020]或者,优选的是,所述壳体在上部具有承口部,并且在下部具有主体部,在所述承口部内配置有所述风扇,在该承口部的上部设置有所述风扇护罩,在所述主体部内,在相对的一个侧面上配置有所述换热器,在相对的另一个侧面上配置有电气设备箱,在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电气设备箱的水平距离最小的周向位置,所述引导部的根部的外形线和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成为最大。
[0021]另外,该情况下,也可以使由所述引导部的根部的外形线形成的根形状的中心相对于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这两个方向上偏移,所述第一方向是在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电气设备箱的水平距离最小的周向位置,从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朝向径向外侧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并且是以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电气设备箱的水平距离最小的周向位置为基准来看,成为所述风扇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方向。
[0022]实用新型的效果
[0023]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在风扇的整个旋转周向上减少毂部的下游侧的气流的紊舌L。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的室外机的结构的俯视图。
[0025]图2是关于本实施方式1,表示沿着风扇的旋转轴线从风扇侧观察风扇护罩的状态的图。
[0026]图3是表示从静压差和风量的关系来看的风扇中的空气流动方式的不同的图。
[002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与图2相同状态的图。
[002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与图2相同状态的图。
[0029]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与图1相同状态的图。
[0030]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的与图2相同状态的图。
[0031]图8是沿图7的VII1-VIII线俯视地观察风扇护罩的多个肋部的图。
[0032]图9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6,用于说明引导部的根形状的相对于风扇的旋转轴线偏移的状态的图。
[0033]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7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0034]图11是表示沿图10的X-X线观察的情况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内部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基于【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此外,图中,同一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0036]实施方式I
[0037]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的室外机的结构的俯视图。室外机I是所谓的柜式空调室外机的一例,至少具有:壳体7,其具有吸入部3及吹出部5 ;轴流螺旋桨风扇等的风扇9,其能够旋转地设置在壳体7内;风扇护罩11,其被设置在壳体7的吹出部5。
[0038]在壳体7内,在左右一方(在图示中是图1的纸面右侧)设置有配置了风扇9的送风室13,在左右另一方(图1的纸面左侧)设置有机械室15。送风室13和机械室15之间被分隔壁17分隔。
[0039]吸入部3形成在送风室13中的壳体7的背面7a及侧面7b,吹出部5形成在送风室13中的壳体7的正面7c。
[0040]在送风室13内收容有换热器19、风扇9及承口 21。换热器19沿着壳体7的背面7a及侧面7b的吸入部3俯视观察时呈L字形地延伸。风扇9能够旋转地被设置在换热器19的下游,如公知的那样通过风扇电机的驱动力而旋转。而且,承口 21以包围风扇9的方式被设置在风扇9的径向外侧。
[0041]风扇9具有毂部23和多个翼25。毂部23是位于旋转中心部分(包含旋转轴线RA在内的其附近)的圆柱状的部分。多个翼25分别从毂部23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地形成。
[0042]根据这样的结构,风扇9旋转时,从吸入部3被吸入的空气通过换热器19,并由风扇9朝向吹出部5被输送,并通过吹出部5的风扇护罩11,吹出到壳体7外。
[0043]此外,机械室15以公知的方式构成,举例来说,收纳有关联于与包含换热器19的制冷回路的制冷剂流通相关的控制或与风扇9的驱动相关的控制等的设备。
[0044]在风扇护罩11上设置有朝向风扇9侧突出的具有筒状外形的引导部31。基于图1及图2,关于风扇护罩11及引导部31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图2是关于本实施方式1,表示沿风扇(毂部)的旋转轴线RA从风扇侧观察风扇护罩的状态的图。
[0045]风扇护罩11具有以网格状排列的多个肋部。在本实施方式I中,作为多个肋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主肋部33和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副肋部35以大致直角交叉。多个主肋部33主要用于防止手、异物接触风扇9的情况,多个副肋部35用于抑制主肋部33的歪斜、变形。
[0046]引导部31沿风扇的旋转轴线RA延伸,作为一例,在本实施方式I中,是截头圆锥状的实心的部分。由引导部31的突出的前端部(接近毂部23的端部)的外形线41形成的前端形状43的中心(图心)CT与毂部23的旋转轴线RA —致。尤其,在本实施方式I中,由引导部31的前端部的外形线41形成的前端形状43是圆形,前端形状43的圆形状、面积及中心与毂部23的投影的端面形状的圆形状、面积及中心一致。
[0047]另一方面,由引导部31的突出的根部(与风扇护罩11相连的突出的根假想面)的外形线51形成的根形状53的中心(图心)BT相对于毂部23的旋转轴线RA向下述方向偏移。另外,关于引导部31的突出的根部(与风扇护罩11相连的突出的根假想面)的外形线51和毂部23的旋转轴线RA之间的距离,图2的纸面左侧(下述的通风阻力相对大的一侧)的距离比纸面右侧(下述的通风阻力相对小的一侧)的距离大。
[0048]而且,若如图2所示地以向旋转轴线RA方向投影的方式观察根形状53和前端形状43的关系,则引导部31的根部的外形线51的整体位于比引导部31的前端部的外形线41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或者外形线51的一部分与外形线41重合,且外形线51的剩余部分位于比外形线41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图2表示前者的状态)。
[0049]由此,在引导部31的前端部的外形线41和引导部31的突出的根部的外形线51之间延伸的引导部31的周侧面61越接近引导部31的前端部越朝向接近旋转轴线RA的方向倾斜(换言之,从根形状53朝向前端形状43成为锥形),该周侧面61的斜度在整个周向上不是恒定的,根据周向位置而不同。
[0050]接着,对以下情况进行说明,S卩如上所述关于引导部31的根部的外形线51和毂部23的旋转轴线RA之间的距离,图2的纸面左侧比纸面右侧的距离大。
[0051]一般来说,在柜式空调室外机中,在壳体内设置有送风室和机械室,因此多数情况下在送风室中相对于旋转轴线靠机械室这一侧的空间比相对于旋转轴线靠与机械室相反一侧的空间窄。即,如图1所示,成为旋转轴线RA和分隔壁17的距离LI <旋转轴线RA和壳体7中的与机械室15相反一侧的侧面7b的距离L2。由此,在图1中,在风扇9的上游端,考虑到与旋转轴线RA正交的入口假想面EPl的情况下,在该假想面上,相对于旋转轴线RA靠机械室15这一侧(纸面左侧)的吸入流路比相对于旋转轴线RA靠与机械室15相反一侧(纸面右侧)的吸入流路小,也就是说,隔着旋转轴线RA,径向的一侧(成为水平方向的径向的纸面左侧)比另一侧(成为水平方向的径向的纸面右侧)通风阻力大。由此,在本实施方式I中,如图2所示,关于引导部31的根部的外形线51和毂部23的旋转轴线RA的距离,图2的纸面左侧这一方比纸面右侧的距离大。更详细来说,优选地,从风扇的入口假想面EPl来看,在毂部23的旋转轴线RA和送风室13的内壁面即分隔壁17的距离最小的周向位置,引导部31的根部的外形线51和毂部23的旋转轴线RA的距离是最大值。
[0052]而且,如上所述说明了根部的外形线51和旋转轴线RA的距离。图3是表示从静压差和风量的关系来看的风扇中的空气的流动方式不同的图。通风阻力相对小的气流是风量大且静压差小的气流,如图3中的EX2所示,是气流相对笔直地流动。另一方面,通风阻力相对大的气流是风量小且静压差大的气流,如图3中的EXl所示,在风扇出口处气流相对地向径向外侧扩张地流动。无论EXl的气流还是EX2的气流,在紧接着毂部23的下游侧,产生含有逆流、涡流的湍流63,尤其,在通风阻力大的EXl的气流中,在相对宽的范围内发生湍流63。将这些气流状态运用于上述柜式空调室外机时,比旋转轴线RA更靠机械室15这一侧(纸面左侧)的气流成为通风阻力相对大的EXl的气流,S卩,在风扇9的出口处相对地向径向外侧扩张的气流。另外,相对于旋转轴线RA靠与机械室15相反一侧(纸面右侧)的气流成为通风阻力相对小的EX2的气流,即,在风扇9的出口处相对地笔直地行进的气流。为与这些气流分别匹配,关于引导部31,通风阻力相对大的一侧的根部的外形线51和旋转轴线RA之间的距离gl,比通风阻力相对小的另一侧的引导部的根部的外形线51和旋转轴线RA之间的距离g2大。
[0053]由此,在风扇的整个旋转周向上,引导部31的周侧面61沿着从风扇吹出的主流,并且引导部31封闭吹出的主流的径向内侧的空间,能够减小毂部的下游侧的气流的紊乱。
[0054]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I的室外机,由引导部的根部的外形线形成的根形状的中心相对于毂部的旋转轴线偏移,由此,即使在从风扇吹出的气流沿周向不一致的情况下,也能够在风扇的整个旋转周向上减小毂部的下游侧的气流的紊乱。另外,尤其在柜式空调室外机中,隔着毂部的旋转轴线,在机械室侧和与机械室相反一侧通风阻力不同,但在本实施方式I中,通风阻力相对大的机械室这一侧的引导部的根部的外形线和毂部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比通风阻力相对小的与机械室相反一侧的引导部的根部的外形线和毂部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大,由此,能够在风扇的整个旋转周向上减小毂部的下游侧的气流的紊乱。尤其在通风阻力相对大的机械室这一侧,相对于向径向外侧扩张的气流,能够通过引导部减小湍流的发生,在通风阻力相对小的与机械室相反一侧,对于接近笔直的气流,能够避免引导部的周侧面妨碍流动。
[0055]实施方式2
[0056]接着,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图4是本实施方式2的与图2相同状态的图。此外,本实施方式2除了以下说明的部分以外,都与上述实施方式I相同。
[0057]在本实用新型中,引导部不限于前端部及根部的外形线为圆形的情况,本实施方式2作为其他的一例,示出了前端部及根部的外形线为多边形的情况。即,本实施方式2的引导部131是截头棱锥体,如图4所示,前端部的外形线141及根部的外形线151双方呈多边形(在图示例中是八边形)。
[0058]在本实施方式2中,也与实施方式I同样地,由引导部131的外形线141形成的前端形状143的中心(图心)CT与毂部23的旋转轴线RA—致。另外,由引导部131的外形线151形成的根形状153的中心(图心)BT相对于毂部23的旋转轴线RA偏移。由此,关于引导部131的突出的根部的外形线151和毂部23的旋转轴线RA之间的距离,图4的纸面左侧(机械室这一侧,也就是说通风阻力相对大的一侧)的距离比纸面右侧(与机械室相反一侧,也就是说通风阻力相对小的一侧)的距离大。
[0059]根据所述本实施方式2,也与实施方式I同样地,能够在风扇的整个旋转周向上减少毂部的下游侧的气流的紊乱。
[0060]实施方式3
[0061]接着,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图5是本实施方式3的与图2相同状态的图。此外,本实施方式3除了以下说明的部分以外,都与上述实施方式I或2相同。
[0062]在本实用新型中,引导部的前端部及根部的外形线双方都是正圆或正多边形也是可以的。此外,图5作为例子示出了双方都是正圆的情况。本实施方式3的引导部231是截头圆锥体,如图5所示,前端部的外形线241是具有中心(图心)CT的正圆,根部的外形线251是具有中心(图心)BT的正圆。
[0063]在本实施方式3中,也与实施方式I同样地,由引导部231的外形线241形成的前端形状243的中心(图心)CT与毂部23的旋转轴线RA—致。另外,由引导部231的外形线251形成的根形状253的中心(图心)BT相对于毂部23的旋转轴线RA偏移。由此,关于引导部231的突出的根部的外形线251和毂部23的旋转轴线RA之间的矩离,图5的纸面左侧(机械室这一侧,也就是说通风阻力相对大的一侧)的距离比纸面右侧(与机械室相反一侧,也就是说通风阻力相对小的一侧)的距离大。
[0064]根据所述本实施方式3,也与实施方式I同样地,能够在风扇的整个旋转周向上减少毂部的下游侧的气流的紊乱。
[0065]实施方式4
[0066]接着,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图6是本实施方式4的与图1相同状态的图。此外,本实施方式4除了以下说明的部分以外,都与上述实施方式I?3的任意一个或它们的组合相同。
[0067]在本实用新型中,引导部不限于具有前端部及根部被封闭的面的情况。即,本实施方式4示出了在本实用新型中引导部的前端部及根部被开放的例子。此外,引导部的前端部及根部的外形线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多边形。
[0068]引导部331从根部到前端部沿毂部23的旋转轴线RA延伸,是内部能够供气流通过的筒状体。引导部331的周侧面361的上游缘部作为前端部的外形线,周侧面361的下游缘部作为根部的外形线。而且,前端部的外形线自身及根部的外形线自身呈圆形或多边形,前端部的外形线及根部的外形线各自的内侧开口。
[0069]在本实施方式4中,前端部的外形线自身及根部的外形线自身也与上述实施方式I?3的任意一个相同,由前端部的外形线形成的前端形状的中心(图心)CT与毂部23的旋转轴线RA —致,由根部的外形线形成的根形状的中心(图心)BT相对于毂部23的旋转轴线RA偏移。另外,由此,关于根部的外形线和毂部的旋转轴线RA之间的距离,图6的纸面左侧(机械室这一侧,也就是说通风阻力相对大的一侧)的距离比纸面右侧(与机械室相反一侧,也就是说通风阻力相对小的一侧)的距离大。
[0070]根据所述本实施方式4,也与实施方式I同样地,能够在风扇的整个旋转周向上减少毂部的下游侧的气流的紊乱。而且,在本实施方式4中,引导部是根部及前端部开口的中空的筒状体,因此对于通风阻力相对大的、向径向外侧扩张的气流,能够代替抑制逆流的发生自身,防止引导部内部侧的逆流干涉引导部外侧的主流,对于通风阻力相对小的接近笔直的气流,允许向引导部内部侧的流动,因此引导部的周侧面不会妨碍流动。
[0071]实施方式5
[0072]接着,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进行说明。图7是本实施方式5的与图2相同状态的图。图8是沿图7的VII1-VIII线俯视观察风扇护罩的多个肋部的图。此外,本实施方式5除了以下说明的部分以外,都与上述实施方式I?4的任意一个或它们的组合相同,作为它们的一例,图7示出了适用于实施方式I的风扇护罩的情况。
[0073]风扇护罩411具有以网格状排列的多个主肋部433和多个副肋部435。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主肋部433和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副肋部435大致垂直地交叉。多个主肋部433主要用于防止手、异物接触风扇9的情况,多个副肋部435用于抑制主肋部423的歪斜、变形。
[0074]在本实施方式5中,通风阻力相对大的左右的一侧即机械室这一侧的主肋部433的左右方向间隔LD1,比通风阻力相对小的左右的另一侧即与机械室相反一侧的主肋部433的左右方向间隔LD2大。而且,通风阻力相对大的左右的一侧即机械室这一侧的主肋部433与风阻力相对小的左右的另一侧即与机械室相反一侧的主肋部433相比,相对于风扇的旋转轴线RA大幅倾斜(朝向下游侧从风扇的旋转轴线RA远离的方向倾斜)。
[0075]根据所述本实施方式5,也与实施方式I同样地,在风扇的整个旋转周向上能够减少毂部的下游侧的气流的紊乱。而且,在本实施方式5中,如上所述地设置主肋部的间隔和朝向,因此对于通风阻力相对大的、向径向外侧扩张的气流,能够相对减小伴随通过风扇护罩带来的通风阻力,能够在隔着引导部的左右两侧均衡地减少湍流。
[0076]此外,上述主肋部的左右的间隔的关系和左右的朝向(倾斜)的关系不限于必须双方都实施的情况,也可以如图8所示地仅实施主肋部的左右的间隔的关系,或者如图8所示地仅实施主肋部的左右的朝向(倾斜)的关系。
[0077]实施方式6
[0078]接着,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6进行说明。图9是关于本实施方式6,用于说明引导部的根形状的相对于风扇的旋转轴线偏移的状态的图。此外,本实施方式6除了以下说明的部分以外,都与上述实施方式I?5的任意一个或它们的组合相同。
[0079]本实施方式6不仅采用通风阻力的偏差,还加入风扇的旋转方向,使引导部531的根形状553的中心BT向两个方向偏移。首先,作为前提,由引导部531的外形线541形成的前端形状543的中心CT与毂部23的旋转轴线RA —致。另一方面,由引导部531的外形线551形成的根形状553的中心BT相对于毂部23的旋转轴线RA,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这两个方向偏移。第一方向是从风扇的入口假想面EPl来看,在毂部23的旋转轴线RA和送风室13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最小的周向位置,从毂部23的旋转轴线RA朝向径向外侧的方向X,第二方向是与第一方向X正交的方向,以毂部23的旋转轴线RA和送风室13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最小的周向位置为基准来说,是成为风扇9的旋转方向RD的前方侧的方向Y。而且,引导部531的根部的外形线551是以像这样向两方向偏移的中心BT为中心形成的正圆,前端部的外形线541是以与风扇的旋转轴线RA—致的中心CT为中心形成的正圆。
[0080]根据所述本实施方式6,也与实施方式I同样地,能够在风扇的整个旋转周向上减少毂部的下游侧的气流的紊乱。而且,在本实施方式6中,还加入了向径向外侧扩张的气流所受到的风扇旋转的影响,具有能够发挥引导部的作用的优点。
[0081]实施方式7
[0082]接着,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7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7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沿图10的X-X线观察时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内部结构的图。室外机601是所谓的大厦用多联式空调室外机的一例。此外,本实施方式7除了以下说明的部分以外,都与上述实施方式I?6的任意一个或它们的组合相同。
[0083]如图10所示,室外机601的壳体607在上部具有承口部663,并且在下部具有主体部665。在承口部663内配置有风扇9,在承口部663的上部设置有风扇护罩611。此外,关于风扇护罩611的肋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任意一个相同。
[0084]主体部665形成为俯视呈矩形,具有由一面的面板及三面的网孔板构成的四个侧面。在主体部665内,俯视呈大致U字形的换热器619沿三面的网孔板的侧面地配置。另夕卜,在主体部665内,与换热器619相对地设置有电气设备箱667。电气设备箱667沿着与换热器619所沿着的侧面不同的侧面即面板地配置。此外,电气设备箱667内置有驱动压缩机、风扇电机的基板。
[0085]由此,在室外机601中,分别从主体部665的三个侧面(吸入部),如箭头669所示地使空气被吸入主体部665内,分别在三个热交换功能面上被热交换,并从设置在承口部663的上表面上的风扇护罩611 (吹出部),如箭头671所示地排出(顶部流类型)。
[0086]在风扇护罩611上,设置有向风扇9这一侧突出的具有筒状外形的引导部631。引导部631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任意的引导部同样地形成。在引导部631中,由前端部的外形线形成的前端形状的中心(图心)也与毂部23的旋转轴线RA —致。
[0087]另一方面,由引导部631的根部的外形线形成的根形状的中心(图心)相对于毂部23的旋转轴线RA偏移。另外,关于引导部631的根部的外形线和毂部23的旋转轴线RA之间的距离,图2的纸面左侧的这一方的距离gl比纸面右侧的距离g2大。
[0088]一般来说,在大厦用多联式空调室外机中,多数情况下,在主体部665内,相对于旋转轴线靠电气设备箱667这一侧的空间比相对于旋转轴线靠换热器619这一侧的空间(与电气设备箱这一侧相反一侧的空间)窄。即,如图11所不,成为旋转轴线RA和电气设备箱667的水平距离LI <旋转轴线RA和换热器619的水平距离L2。由此,在图11中,在风扇9的上游端,考虑到与旋转轴线RA正交且横截电气设备箱667、换热器619的高度的入口假想面EP2的情况下,在该假想面上,相对于旋转轴线RA靠电气设备箱667这一侧(纸面左侧)的吸入流路,比相对于旋转轴线RA靠换热器619这一侧的吸入流路小,也就是说,隔着旋转轴线RA,径向的一侧(俯视观察时的纸面左侧)比另一侧(俯视观察时的纸面右侦U通风阻力大。由此,在本实施方式7中,关于引导部631的根部的外形线和毂部23的旋转轴线RA之间的距离,图11的纸面左侧比纸面右侧的距离大。更详细来说,优选地,在毂部23的旋转轴线RA和电气设备箱667之间的水平距离LI最小的周向位置,引导部631的根部的外形线和毂部23的旋转轴线RA之间的距离为最大值。
[0089]根据所述本实施方式7,在大厦用多联式空调室外机中,也与实施方式I同样地,能够在风扇的整个旋转周向上减少毂部的下游侧的气流的紊乱。
[0090]实施方式8
[0091]接着,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8进行说明。上述实施方式6是在柜式空调室外机中,使引导部的根形状的中心在两个方向上偏移,但本实施方式8也可以在大厦用多联式空调室外机中与上述实施方式6同样地不仅实施通风阻力的偏差,还加入了风扇的旋转方向,来使引导部的根形状的中心在两个方向上偏移。
[0092]S卩,详细情况与实施方式6的说明及图9同样(将图9作为俯视图来观察解释的状态),但在本实施方式8中,也使由引导部的根部的外形线形成的根形状的中心相对于毂部的旋转轴线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这两个方向上偏移。第一方向是在毂部的旋转轴线和电气设备箱之间的水平距离最小的周向位置,从毂部的旋转轴线朝向径向外侧的方向。第二方向是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并且是以毂部的旋转轴线和电气设备箱之间的水平距离最小的周向位置为基准来看,成为风扇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方向。
[0093]根据所述本实施方式8,在大厦用多联式空调室外机中,也与实施方式6同样地,能够在风扇的整个旋转周向上减少毂部的下游侧的气流的紊乱,并且还加入了向径向外侧扩张的气流所受到的风扇的旋转的影响,具有能够发挥引导部的作用的优点。
[0094]以上,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的技术思想及启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采用各种变更方式是显而易见的。
[0095]另外,以上所示的多个实施方式都是将本实用新型的风机作为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实施的情况的例子,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室外机。因此,图1所示的方式根据除机械室以外的布局上的条件,能够广泛地适用于风扇的旋转轴线RA的一侧的通风阻力比另一侧大的结构,图11所示的方式根据除电气设备箱、换热器以外的布局上的条件,能够广泛地适用于风扇的旋转轴线RA的一侧的通风阻力比另一侧大的结构。
[0096]附图标记的说明
[0097]1、601室外机,3吸入部,5吹出部,7、607壳体,9风扇,11、411、611风扇护罩,13送风室,19、619换热器,21承口,23毂部,25翼,31、131、231、331、531引导部,33、433主肋部,35,435副肋部,41、141、241前端部的外形线,43、143、243前端形状,51、151、251根部的外形线,53、153、253根形状,61、361周侧面,663承口部,665主体部,667电气设备箱。
【权利要求】
1.一种风机,其具有: 壳体,其具有吸入部及吹出部; 风扇,其能够旋转地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风扇护罩,其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吹出部, 该风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具有毂部和设置在该毂部的外周面上的多个翼, 所述风扇护罩具有多个肋部, 在所述风扇护罩上设置有朝向该风扇侧突出的具有筒状外形的引导部, 由所述引导部的前端部的外形线形成的前端形状的中心与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一致, 由所述引导部的根部的外形线形成的根形状的中心相对于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偏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风扇的入口侧,隔着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径向的一侧的通风阻力比另一侧的通风阻力大, 所述通风阻力相对大的所述一侧的所述引导部的根部的外形线和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比所述通风阻力相对小的所述另一侧的所述引导部的根部的外形线和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构成为:所述通风阻力相对大的所述一侧的所述多个肋部的间隔比所述通风阻力相对小的所述另一侧的所述多个肋部的间隔大,或者所述通风阻力相对大的所述一侧的所述多个肋部与所述通风阻力相对小的所述另一侧的所述多个肋部相比,相对于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大幅度倾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是从所述根部到所述前端部沿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延伸且内部能够供气流通过的筒状体。
5.—种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的风机中,在所述壳体内还配置有换热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内,在左右一方设置有配置了所述风扇的送风室,在左右另一方设置有机械室, 从所述风扇的入口假想面来看,在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和所述送风室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最小的周向位置,所述引导部的根部的外形线和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成为最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引导部的根部的外形线形成的根形状的中心相对于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这两个方向上偏移, 所述第一方向是从所述风扇的入口假想面来看,在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和所述送风室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最小的周向位置,从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朝向径向外侧的方向, 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并且是以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和所述送风室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最小的周向位置为基准来看,成为所述风扇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方向。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在上部具有承口部,并且在下部具有主体部, 在所述承口部内配置有所述风扇,在该承口部的上部设置有所述风扇护罩, 在所述主体部内,在相对的一个侧面上配置所述换热器,在相对的另一个侧面上配置电气设备箱, 在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电气设备箱的水平距离最小的周向位置,所述引导部的根部的外形线和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成为最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引导部的根部的外形线形成的根形状的中心相对于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这两个方向上偏移, 所述第一方向是在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电气设备箱的水平距离最小的周向位置,从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朝向径向外侧的方向, 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并且是以所述毂部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电气设备箱的水平距离最小的周向位置为基准来看,成为所述风扇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方向。
【文档编号】F24F1/38GK203940543SQ201420369222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5日
【发明者】田所敬英, 加藤康明, 河野惇司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