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温器固定装置和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感温器固定装置和空调器,包括用于固定感温器的感温器固定部,以及与感温器固定部连接、用于固定被测冷媒管的冷媒管固定部,感温器固定部设有定位感温器的感温器定位件,冷媒管固定部设有定位被测冷媒管的冷媒管定位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本实用新型在能够防止感温器和被测冷媒管松动和脱离的前提下,提高了温度测量的可靠性,保证了通过所测得的温度调节空调运行状态的准确性,并且由于无需附加结构对感温器和被测冷媒管进行固定,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
感温器固定装置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感温器固定装置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通常所使用的用于固定感温器的固定装置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0003]一、通过简单的无开口的铜管套筒直接焊接在所需测温的冷媒管外壁上,固定感温器时必须要加一个固定卡以固定感温器,这样的固定方式虽然比较牢靠且耐久性好,但是由于感温器未能与所需测温的冷媒管外壁直接配合接触,从而影响了套筒内感温器对冷媒温度的感知度和反应速度,使得感温器测量温度时存在滞后性,进而影响到通过此点温度调节空调运行状态的准确性;此外,由于此种铜管套筒在生产时存在焊点,并且增加了一个固定卡,工序较多、生产效率较低,加大了制冷系统泄漏的可能性。
[0004]二、通过有一定韧性的不锈钢结构装置,这种固定装置结构形式有多种,但总结起来都是设计有两个卡槽,一个用于卡住感温器(无需外加固定卡),另一个用于卡在排气管上,此种装置的有些形式虽然可实现感温探头与所需测温的冷媒管外壁直接配合接触,提高通过此点温度调节空调运行状态的准确性,但目前所有形式的这种固定装置固定在所需测温的冷媒管上都不是很牢固,生产时必须增加至少一个束紧带用以加强固定,这样就降低了生产效率,且束紧带由人工加紧,因而存在一致性问题,降低了固定装置与被测冷媒管固定的可靠性,从而影响到固定装置内感温器对冷媒温度感知的准确性。
[0005]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感温器固定装置和空调器,旨在可靠固定感温器,能够准确灵敏地感知被测冷媒管的温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感温器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感温器的感温器固定部,以及与所述感温器固定部连接、用于固定被测冷媒管的冷媒管固定部,所述感温器固定部设有定位所述感温器的感温器定位件,所述冷媒管固定部设有定位所述被测冷媒管的冷媒管定位件。
[0008]优选地,所述冷媒管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感温器固定部连通,所述冷媒管固定部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口部。
[0009]优选地,所述感温器定位件为弹性定位件,设置在所述感温器固定部的侧壁上。
[0010]优选地,所述冷媒管定位件为弹性定位件,设置在所述开口部的端面上并沿所述开口部向所述冷媒管固定部的内侧壁延伸。
[0011 ]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开口部的端面上并沿所述开口部向所述冷媒管固定部的外侧壁延伸的导向部。
[0012]优选地,所述导向部为弹性导向部。
[00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被测冷媒管和感温器,还包括感温器固定装置,感温器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感温器的感温器固定部,以及与所述感温器固定部连接、用于固定被测冷媒管的冷媒管固定部,所述感温器固定部设有定位所述感温器的感温器定位件,所述冷媒管固定部设有定位所述冷媒管的冷媒管定位件。
[001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感温器固定部上设置感温器定位件,以及在冷媒管固定部上设置冷媒管定位件,在感温器和被测冷媒管固定在相应的固定部后,感温器和被测冷媒管的表面相接触,通过感温器测量被测冷媒管的温度,在能够防止感温器和被测冷媒管松动和脱离的前提下,提高了温度测量的可靠性,保证了通过所测得的温度调节空调运行状态的准确性,并且由于无需附加结构对感温器和被测冷媒管进行固定,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感温器固定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感温器固定装置。
[0020]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感温器固定装置包括感温器固定部10和冷媒管固定部20,感温器固定部10用于固定感温器,冷媒管固定部20与感温器固定部10连接,用于固定被测冷媒管;其中,感温器固定部10上设置有用于对感温器进行定位的感温器定位件11,冷媒管固定部20上设置有用于对被测冷媒管进行定位的冷媒管定位件21。
[0021]本实施例的感温器固定装置的外形可以设置为U形结构,在U形结构的底部为感温器固定部10,冷媒管固定部20位于感温器固定部10的上方并与感温器固定部10相连。通过感温器固定装置固定感温器和被测冷媒管时,首先将感温器插入到感温器固定部10中,并通过感温器定位件11进行定位,然后将被测冷媒管从冷媒管固定部20的上方卡入冷媒管固定部20中,并通过冷媒管定位件21进行定位,这样,感温器和被测冷媒管的表面相接触,便可通过感温器测量被测冷媒管的温度。
[0022]本实施例通过在感温器固定部10上设置感温器定位件11,以及在冷媒管固定部20上设置冷媒管定位件21,在感温器和被测冷媒管固定在相应的固定部后,感温器和被测冷媒管的表面相接触,通过感温器测量被测冷媒管的温度,在能够防止感温器和被测冷媒管松动和脱离的前提下,提高了温度测量的可靠性,保证了通过所测得的温度调节空调运行状态的准确性,并且由于无需附加结构对感温器和被测冷媒管进行固定,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3]进一步地,冷媒管固定部20的一端与感温器固定部10连通,冷媒管固定部20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口部12。在固定被测冷媒管时,可将被测冷媒管通过该开口部12插入,至固定在冷媒管固定部20中。
[0024]在上述实施例中,感温器定位件11可为弹性定位件,设置在感温器固定部10的侧壁上,本实施例中优选将感温器定位件11设置在感温器固定部10相对的两侧壁上,该弹性定位件可以为金属材料的弹性卡片或其他可以产生弹性形变的材料和结构。当感温器从感温器固定部10的一侧开口插入,并伸出至另一侧开口时,需要克服设置在感温器固定部10的两侧壁上的两弹性定位件的弹性力,并卡合在弹性定位件之间,通过弹性定位件将感温器进行紧固和定位。
[0025]在上述实施例中,冷媒管定位件12也可为弹性定位件,设置在开口部12的端面上并沿开口部12向冷媒管固定部20的内侧壁延伸,本实施例中该弹性定位件可以为金属材料的弹性卡片或其他可以产生弹性形变的材料和结构。当被测冷媒管通过开口部12卡入冷媒管固定部20中时,克服弹性定位件的弹性力,通过弹性定位件后容置在冷媒管固定部20中,而弹性定位件的下端便可对被测冷媒管起到紧固的定位的作用。
[0026]进一步地,感温器固定装置还包括导向部30,该导向部30设置在开口部12的端面上,并沿开口部12向冷媒管固定部20的外侧壁延伸。在将被测冷媒管与感温器固定装置相固定时,通过导向部30的导向作用,将被测冷媒管卡入到冷媒管固定部20中。本实施例中,导向部30为弹性导向部,即为采用金属材料或其他可产生弹性形变的材料所形成的弹性结构。
[002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空调器。
[0028]参照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在一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感温器固定装置1,以及感温器2和被测冷媒管3,其中,感温器固定装置I包括感温器固定部10和冷媒管固定部20,感温器固定部10用于固定感温器2,冷媒管固定部20与感温器固定部10连接,用于固定被测冷媒管3 ;其中,感温器固定部10上设置有用于对感温器2进行定位的感温器定位件11,冷媒管固定部20上设置有用于对被测冷媒管3进行定位的冷媒管定位件21。
[0030]本空调器实施例包括了上述感温器固定装置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003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感温器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感温器的感温器固定部,以及与所述感温器固定部连接、用于固定被测冷媒管的冷媒管固定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器固定部设有定位所述感温器的感温器定位件,所述冷媒管固定部设有定位所述被测冷媒管的冷媒管定位件;所述冷媒管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感温器固定部连通,所述冷媒管固定部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口部;所述感温器固定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开口部的端面上并沿所述开口部向所述冷媒管固定部的外侧壁延伸的导向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器定位件为弹性定位件,设置在所述感温器固定部的侧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温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管定位件为弹性定位件,设置在所述开口部的端面上并沿所述开口部向所述冷媒管固定部的内侧壁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为弹性导向部。
5.一种空调器,包括被测冷媒管和感温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感温器固定装置。
【文档编号】F24F11/02GK204100490SQ201420144777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7日
【发明者】陈新, 黄刚, 任冲, 罗文宗 申请人: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