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自动空调控制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自动空调控制系统,其包含接收使用者输入的车内目标温度T0的人机交互模块,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车内空气的温度信号以获得实测温度t的温度采集模块,计算所述实测温度t与所述车内目标温度T0的差值Δu、并根据所述差值Δu对所述实测温度t进行修正从而获得车内实际温度的温度修正模块,和根据所述车内实际温度控制空调系统按照相应的运行参数进行空气调节、以使调节后的车内温度达到所述车内目标温度T0的温度控制模块。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消除车内温度采集模块所采集到的温度与车内实际温度的偏差,从而提高汽车自动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
【专利说明】汽车自动空调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自动空调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空调控制器作为车辆的必备装置,特别是自动空调控制器,其对车内温度自动控制的优劣越来越受到使用者的关注。而实现车用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需要对车内温度进行准确探测,通常车辆要配备车内温度传感器来探测车内的温度,并将探测到的车内温度值作为温度控制装置的输入,温度控制装置产生合适的控制信号,实现对车内温度的有效控制,以达到设定的目标温度值。
[0003]由于头部温度为车内舒适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数,而车内温度传感器一般安装于方向盘下侧或者中控台表面,在该点探测到的温度值与影响用户舒适度体验的头部平均温度值(车内实际温度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空调控制器对车内温度的控制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需要一种良好的汽车自动空调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使得其可以准确获得车内实际温度,并根据该温度对车内温度进行进一步调节。
[0004]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对读取到的车内温度值进行简单的一阶滤波或者二阶滤波,再将滤波后的数值传递给温度控制装置,但都达不到很好的修正效果,使得空调控制器的控制精度存在一定的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自动空调控制系统,其通过人机交互模块、温度采集模块、温度修正模块和温度控制模块来对汽车内的温度有效控制,使其能精确快速地达到乘车人设定的目标温度值。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自动空调控制系统,包括:
[0007]接收使用者输入的车内目标温度TO的人机交互模块;
[0008]采集车内空气的温度信号以获得实测温度t的温度采集模块;
[0009]计算所述实测温度t与所述车内目标温度TO的差值Au、并根据所述差值Au对所述实测温度t进行修正从而获得车内实际温度的温度修正模块;和,
[0010]根据所述车内实际温度控制空调系统按照相应的运行参数进行空气调节、以使调节后的车内温度达到所述车内目标温度TO的温度控制模块;
[0011]其中,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和所述温度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温度采集模块和所述温度修正模块连接,所述温度修正模块还和所述温度控制模块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温度采集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
[0013]更进一步,所述汽车自动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风门电机控制模块、风速控制模块和压缩机控制模块;其中,所述风门电机控制模块、所述风速控制模块、所述压缩机控制模块分别和所述温度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0014]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自动空调控制系统,能使得汽车内的温度快速调节到乘车人所设置的温度,并且其控制精度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汽车自动空调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0016]图2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汽车自动空调控制系统的温度修正模块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自动空调控制系统。
[0018]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自动空调控制系统可以快速对车内温度进行调节,并且其控制精度高。下面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自动空调控制系统进行说明。
[0019]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自动空调控制系统主要包含人机交互模块10、温度采集模块20、温度修正模块30以及温度控制模块40。乘车人可以利用人机交互模块10设定车内目标温度T0。温度控制模块40根据目标温度值TO预设出风温度、风速等参数,出风温度与车内空气混合后,温度采集模块20利用温度传感器采集车内空气的温度信号,获得实测温度t,然后温度修正模块30根据由温度采集模块20传递来的实测温度t和由人机交互模块10传递来的目标温度值TO对温度采集模块20所采集到的温度数值做出修正,从而获得车内实际温度值。同时温度控制模块40根据车内目标温度TO和由车内温度修正模块30所输出的修正后的温度值信息来重新设定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例如出风温度、吹风模式、风速、压缩机状态以及进气模式等,并控制空调系统按照该相应的运行参数进行空气调节,以使调节后的车内温度达到车内目标温度T0。这样便构成了汽车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闭环控制。应予说明,温度控制模块40需要车内温度修正模块30输出的车内温度值,同时也需要把空调控制系统的参数,如车外温度,出风温度,吹风模式,风速,太阳光辐射,车速,压缩机状态以及进气模式传递给温度修正模块30。
[0020]此外,空调控制系统还可以具有其他模块,如风门电机控制模块、风速控制模块和压缩机控制模块;其中,风门电机控制模块、风速控制模块、压缩机控制模块分别和上述温度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0021]在温度修正模块30进行温度修正的过程中,如图2所示,其根据实测温度t与车内目标温度TO的差值I Au|和预设的动态修正温度差值A X的关系来启用动态修正单元301或静态修正单元302。当实测温度t与车内目标温度TO的差值I Au|大于温度修正模块30中预设的动态修正温度差值A X时,动态修正单元301发挥作用,其根据I Au|的值来控制空调系统进行空气调节,以使温度采集模20实时检测到的实测温度t能够按照预设的速率进行更新。当I Au|的值较大时,则动态修正单元301使得车内温度以较大速率更新;当I Au|逐渐减小时,动态修正单元301使得车内温度的更新速率减慢。为详细说明该动态修正过程,现举出如下例子,但本实用新型不受该举例的任何限制。
[0022]例如,当I Au|>10时,车内温度以每分钟10度的速率更新;当I Au|>5且Au|〈=10时,车内温度以每分钟5度的速率更新;当I Au|>3且I Au|〈=5时,车内温度以
每分钟I度的速率更新。
[0023]当I Au|的值减小到某一范围时(例如3度以下),动态修正单元301停止工作,而静态修正单元302开始启动。静态修正单元302旨在消除车内温度与车内目标温度的静态偏差。在静态修正单兀的修正过程中,可以用如下公式来确定静态修正值。即:
[0024]Δy=x0*a+xl*b+x2*c+x3*d+x4*e+x5*f+x6*g
[0025]Ay:车内温度的静态修正值;
[0026]a:车外温度修正量;
[0027]x0:车外温度影响因子;
[0028]b:出风温度修正量;
[0029]xl:出风温度影响因子;
[0030]c:吹风模式修正量;
[0031]x2:吹风模式影响因子;
[0032]d:风速修正量;
[0033]x3:风速影响因子;
[0034]e:太阳光福射修正量;
[0035]x4:太阳光辐射影响因子;
[0036]f:车速修正量;
[0037]x5:车速影响因子;
[0038]g:进气模式修正量;
[0039]x6:进气模式影响因子;
[0040]假定此时车内温度为y,车内温度采集模块的读数为y0 ;
[0041]则经过修正后的车内温度为:y=yO+Ay。
[0042]具体的修正量需要通过实验标定得到,为便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举出如下例子,但本实用新型不受该举例的任何限定。
[0043]假如当前车外环境温度修正量a为-2度,影响因子xO为I;出风温度修正量b为-1度,影响因子Xl为0.2 ;吹风模式修正量c为0,影响因子x2为0.01 ;风速修正量d为0.5,影响因子x3为I ;太阳光辐射修正量e为2,影响因子x4为0.5 ;其他修正量的影响因子为0,则根据公式得到车内温度静态修正值为Ay=l*-2+0.2*-l+0.01*0+1*0.5+0.5*2+0=0.7,假定此时车内温度采集模块的读数为y0=20,则经过修正后的车内温度值y=y0+ Δ y=20+0.7=20.7 度。
[0044]应予说明,动态修正单元301与静态修正单元301随着| Au|值的变化而交替工作,其修正作用伴随着汽车自动空调控制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
[0045]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自动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使用者输入的车内目标温度TO的人机交互模块; 采集车内空气的温度信号以获得实测温度t的温度采集模块; 计算所述实测温度t与所述车内目标温度TO的差值Au、并根据所述差值Au对所述实测温度t进行修正从而获得车内实际温度的温度修正模块;和, 根据所述车内实际温度控制空调系统按照相应的运行参数进行空气调节、以使调节后的车内温度达到所述车内目标温度TO的温度控制模块; 其中,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和所述温度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温度采集模块和所述温度修正模块连接,所述温度修正模块还和所述温度控制模块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动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采集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动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自动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风门电机控制模块、风速控制模块和压缩机控制模块; 其中,所述风门电机控制模块、所述风速控制模块、所述压缩机控制模块分别和所述温度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文档编号】F24F11/00GK203443022SQ201320537995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30日
【发明者】杨专, 朱妙贤, 谢华振, 柳达云, 苏辉, 苏远汉 申请人:惠州市华阳多媒体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