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环形腔三管集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37169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环形腔三管集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环形腔三管集热器,尤其是适用于太阳能槽型抛物面聚焦的太阳能集热器。包括法兰1、进光口2、外管3、中管4、内管5和绝热层6等。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太阳能环形腔三管集热器,由于聚焦的太阳能通过进光口进入环形腔后,太阳能在环形腔内多次反射并且被反复吸收,提高了吸热效率。该太阳能环形腔三管集热器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安装使用。
【专利说明】太阳能环形腔三管集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环形腔三管集热器,尤其是适用于槽型抛物面聚焦太阳能的高温集热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所使用的太阳能高温集热器,一般是在槽型抛物面的焦线上安装具有吸热涂层的集热管,因为焦线上的太阳能能流密度大,所以聚焦的太阳能照在集热管上,会有部分太阳能反射出来,因而吸热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具有环形腔的三管集热器,使聚焦的太阳能在环形腔内多次反射并且被反复吸收,提高吸热效率的太阳能环形腔三管集热器。
[0004]本实用新型包括法兰1、进光口 2、外管3、中管4、内管5和绝热层6等。内管5为圆管,它的内腔用于热介质循环,以将太阳能的热量带出利用。外管3和中管4为开口的圆管,它们的开口分别连接在一起,使外管3和中管4之间形成环形热介质腔,环形热介质腔用于热介质循环,以将太阳能的热量带出利用。外管3和中管4的开口连接处之间形成进光口 2,中管4的内表面与内管5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环形腔,环形腔用于反射和吸收太阳能。外管3的外表面上覆盖有绝热层6,以减少太阳能热量的散失。焦线上聚焦的太阳能通过进光口 2进入环形腔,太阳能在环形腔内多次反射并且被反复吸收,提高了吸热效率。外管
3、中管4和内管5连接于法兰I上,法兰I用于连接热介质循环系统和多个集热器。
[0005]该太阳能环形腔三管集热器,在使用时将其安装在槽型抛物面聚焦的焦线上,并将进光口对准焦线,聚焦的太阳能通过进光口进入环形腔,太阳能在环形腔内多次反射并且被反复吸收,循环的热介质将太阳能的热量带出利用。
[000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太阳能环形腔三管集热器,因为聚焦的太阳能进入环形腔后,在环形腔内多次反射并且被反复吸收,所以提高了太阳能吸热效率。该太阳能环形腔三管集热器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安装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环形腔三管集热器的主视图。
[0008]在图1中,
[0009]1-法兰,2-进光口,3-外管,4-中管,5-内管,6_绝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1]实施例
[0012]如图1所示的本实施例,包括法兰1、进光口 2、外管3、中管4、内管5和绝热层6等。内管5为圆管,它的内腔用于热介质循环,以将太阳能的热量带出利用。外管3和中管4为开口的圆管,它们的开口分别连接在一起,使外管3和中管4之间形成环形热介质腔,环形热介质腔用于热介质循环,以将太阳能的热量带出利用。外管3和中管4的开口连接处之间形成进光口 2,中管4的内表面与内管5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环形腔,环形腔用于反射和吸收太阳能。外管3的外表面上覆盖有绝热层6,以减少太阳能热量的散失。焦线上聚焦的太阳能通过进光口 2进入环形腔,太阳能在环形腔内多次反射并且被反复吸收,提高了吸热效率。外管3、中管4和内管5连接于法兰I上,法兰I用于连接热介质循环系统和多个集热器。
[0013]该太阳能环形腔三管集热器,在使用时将其安装在槽型抛物面聚焦的焦线上,并将进光口对准焦线,聚焦的太阳能通过进光口进入环形腔,太阳能在环形腔内多次反射并且被反复吸收,循环的热介质将太阳能的热量带出利用。
[00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太阳能环形腔三管集热器,因为聚焦的太阳能进入环形腔后,在环形腔内多次反射并且被反复吸收,所以提高了太阳能吸热效率。该太阳能环形腔三管集热器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安装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太阳能环形腔三管集热器,包括法兰(I)、进光口(2)、外管(3)、中管(4)、内管(5)和绝热层(6),其特征在于内管(5)为圆管,外管(3)和中管(4)为开口的圆管,外管(3)和中管(4)的开口分别连接在一起,使外管(3)和中管(4)之间形成环形热介质腔,外管⑶和中管⑷的开口连接处之间形成进光口(2),中管⑷的内表面和内管(5)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环形腔,外管(3)的外表面有绝热层(6),外管(3)、中管(4)和内管(5)连接于法兰⑴上 。
【文档编号】F24J2/06GK203432102SQ201320516720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4日
【发明者】刘玉玺, 刘凯 申请人:刘玉玺, 刘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