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提高真空高温炉冷却速度的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720255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能够提高真空高温炉冷却速度的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提高真空高温炉冷却速度的结构,其能够大大增加真空高温炉600°C到常温过程中的冷却速度。
背景技术
传统真空高温炉包括炉体11,在炉体内壁设置有保温层14,如图1所示,所述保温层14通常是固定在炉体11的各个面上,通常是无法活动的。为了达到保温效果,各面之间都是紧贴着的,这样就使得冷却阶段缓慢。通常情况下,一台升温到2000°C左右的高温炉,炉内温度冷却到室温所需时间为30小时左右,而且,炉内温度从600°C冷却至常温所需的冷却时间大概占整个冷却时间的2/3。这样长的冷却时间,使整个生产周期加长,制约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真空高温炉冷却速度的结构,通过对真空高温炉内保温结构的改进,可大大缩短真空高温炉的炉内温度在“600°C至常温”阶段的冷却时间,从而缩短整个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所述能够提高真空高温炉冷却速度的结构,包括设置在真空高温炉的炉体内壁上的保温层,其特点是,所述保温层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保温层主体和活动保温块,所述保温层主体上开设有与活动保温块相匹配的缺口 ;当所述活动保温块完全嵌入保温层主体的缺口内时,所述保温层为密封结构;当所述活动保温块未完全嵌入保温层主体的缺口内或脱离该保温层主体时,该活动保温块与保温层主体的缺口之间产生缝隙;并且,所述能够提高真空高温炉冷却速度的结构还包括用于移动所述活动保温块以改变该活动保温块与保温层主体的相对位置的驱动机构。优选的是,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配合连接且借助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而进行上下移动的臂杆,用于保证所述臂杆垂直上下移动的导向机构以及用于将臂杆的上下移动传输至所述活动保温块,以使该活动保温块同步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优选的是,所述驱动电机为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通过支架架设在高温炉的炉体上,该直线电机的输出轴朝下放置;所述臂杆呈倒“几”字形;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槽、与第一导向槽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导向块、第二导向槽、以及与第二导向槽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导向块;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并且,所述直线电机的输出轴与臂杆的底边中部固连,所述臂杆的底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向块和第二导向块固连,以沿着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垂直上下移动;所述臂杆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分别与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固连,所述第一升降杆的自由端和第二升降杆的自由端分别贯穿所述真空高温炉的炉体与活动保温块固连,以带动该活动保温块同步上下移动。优选的是,所述驱动电机为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通过支架架设在高温炉的炉体上,该旋转电机的输出轴朝下放置;所述臂杆呈倒“几”字形;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槽、与第一导向槽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导向块、第二导向槽、以及与第二导向槽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导向块;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并且,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一丝杆配合连接;所述臂杆的底边中部固定在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连接的螺母上,所述臂杆的底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向块和第二导向块固连,以沿着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垂直上下移动;所述臂杆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分别与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固连,所述第一升降杆的自由端和第二升降杆的自由端分别贯穿所述真空与活动保温块固连,以带动该活动保温块同步上下移动。优选的是,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套设在第一升降杆外侧的第一波纹管和套设在第二升降杆外侧的第二波纹管;所述第一波纹管的一端与臂杆的第一自由端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真空高温炉的炉体外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波纹管的一端与臂杆的第二自由端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真空高温炉的炉体外壁密封连接。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模块,在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模块。优选的是,所述保温层主体的缺口与活动保温块彼此相接触的端面均呈阶梯状,该活动保温块通过与保温层主体的缺口互相叠合搭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应用能够提高真空高温炉冷却速度的结构,可将高温炉的保温层分为固定的保温层主体和活动的活动保温块两个模块。在高温炉工作过程中,就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活动保温块的上下位置,来改变炉内的保温性能。特别是在高温炉降温冷却阶段,即“600°C到常温”冷却阶段,将活动保温块下移,使保温层产生间隙并逐渐增加,在通入惰性气体冷却的条件下,炉内气体流动速度加快,可大大提高冷却速度,节约此冷却阶段1/2左右的时间,即可节约整个冷却过程1/3的时间。

图1示出了传统真空高温炉的炉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带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能够提高真空高温炉冷却速度的结构的真空高温炉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能够提高真空高温炉冷却速度的结构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2和图3中所示的设置在真空高温炉上的活动保温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2和图3中所示的能够提高真空高温炉冷却速度的结构中的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能够提高真空高温炉冷却速度的结构,包括设置在真空高温炉的炉体内壁上的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保温层主体12和活动保温块13,所述保温层主体12上开设有与活动保温块13相匹配的缺口 ;当所述活动保温块13完全嵌入保温层主体12的缺口内时,所述保温层为密封结构;当所述活动保温块13未完全嵌入保温层主体12的缺口内或脱离该保温层主体12时,该活动保温块13与保温层主体12的缺口之间产生缝隙。并且,所述能够提高真空高温炉冷却速度的结构还包括用于移动所述活动保温块13以改变该活动保温块13与保温层主体12的相对位置的驱动机构。如图2、4和5所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3、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31配合连接且借助驱动电机3的驱动作用而进行上下移动的臂杆6,用于保证所述臂杆6垂直上下移动的导向机构7、以及用于将臂杆6的上下移动传输至所述活动保温块13,以使该活动保温块13同步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驱使活动保温块13上下移动的垂直距离为2(T30mm。所述导向机构7可以提供对臂杆6的运动引导,减少运动过程中的震动。为了进行直线运动,所述驱动电机3优选为直线电机,直接将直线电机输出的直线运动传递至后续机构。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驱动电机3为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通过支架2架设在高温炉的炉体上,该直线电机的输出轴31朝下放置;所述臂杆6呈倒“几”字形;所述导向机构7包括第一导向槽711、与第一导向槽711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导向块712、第二导向槽721、以及与第二导向槽721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导向块722 ;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第一升降杆41和第二升降杆42。其中,所述直线电机的输出轴与臂杆6的底边中部固连,所述臂杆6的底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向块712和第二导向块722固连,以沿着第一导向槽711和第二导向槽721垂直上下移动。所述臂杆6的第一自由端61和第二自由端62分别与第一升降杆41和第二升降杆42固连,所述第一升降杆41的自由端和第二升降杆42的自由端分别贯穿所述真空高温炉的炉体11与活动保温块13固连,以带动该活动保温块13同步上下移动。另外,所述驱动电机3也可以选为旋转电机,借助例如丝杆和螺母,或者齿轮和齿条的方式将旋转电机输出轴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具体地:所述驱动电机3为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通过支架2架设在高温炉的炉体上,该旋转电机的输出轴朝下放置;所述臂杆6呈倒“几”字形;所述导向机构7包括第一导向槽711、与第一导向槽711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导向块712、第二导向槽721、以及与第二导向槽721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导向块722 ;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第一升降杆41和第二升降杆42。其中,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一丝杆配合连接;所述臂杆6的底边中部固定在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连接的螺母上,所述臂杆6的底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向块712和第二导向块722固连,以沿着第一导向槽711和第二导向槽721垂直上下移动。所述臂杆6的第一自由端61和第二自由端62分别与第一升降杆41和第二升降杆42固连,所述第一升降杆41的自由端和第二升降杆42的自由端分别贯穿所述真空与活动保温块13固连,以带动该活动保温块13同步上下移动。由于升降机构4需要贯穿真空高温炉的炉体11,以与炉膛内的活动保温块13固定连接,过程中会使得高温炉内不能保持密封状态,因此需要密封结构。具体地:[0036]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套设在第一升降杆41外侧的第一波纹管51和套设在第二升降杆42外侧的第二波纹管52 ;所述第一波纹管51的一端与臂杆6的第一自由端61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真空高温炉的炉体11外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波纹管52的一端与臂杆6的第二自由端62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真空高温炉的炉体11外壁密封连接。此处,可以采用密封圈进行密封。从而,在升降机构4运动时,波纹管伸缩跟随,这样设计解决了升降机构4与炉体11连接有间隙而影响炉内密封的难题。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导向槽7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模块,在所述第二导向槽7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模块,限位模块可以起到控制行程作用。此外,当所述活动保温块13完全嵌入保温层主体12的缺口内时,为了使活动保温块13与保温层主体12的缺口之间能够完全搭接,以便有效减小合并时的层间间隙,提高保温性,做了以下设置:所述保温层主体12的缺口与活动保温块13彼此相接触的端面均呈阶梯状,该活动保温块13通过与保温层主体12的缺口互相叠合搭接。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保温层的设计能够使局部保温层成为可活动对象,通过局部保温层的活动,可增加层间间隙,炉内气体流动速度加快,提高冷却速度。在真空高温炉加热和高温阶段,驱动电机3带动升降机构4上移,保温层合并,成为密封状态。当高温炉进入冷却阶段,且炉内在600°C左右时,升降机构4下移,同时带动活动保温块13也下移,使保温层打开,加速冷却。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能够提高真空高温炉冷却速度的结构,包括设置在真空高温炉的炉体内壁上的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保温层主体和活动保温块,所述保温层主体上开设有与活动保温块相匹配的缺口 ;当所述活动保温块完全嵌入保温层主体的缺口内时,所述保温层为密封结构;当所述活动保温块未完全嵌入保温层主体的缺口内或脱离该保温层主体时,该活动保温块与保温层主体的缺口之间产生缝隙;并且, 所述能够提高真空高温炉冷却速度的结构还包括用于移动所述活动保温块以改变该活动保温块与保温层主体的相对位置的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提高真空高温炉冷却速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配合连接且借助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而进行上下移动的臂杆,用于保证所述臂杆垂直上下移动的导向机构以及用于将臂杆的上下移动传输至所述活动保温块,以使该活动保温块同步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提高真空高温炉冷却速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机 为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通过支架架设在高温炉的炉体上,该直线电机的输出轴朝下放置; 所述臂杆呈倒“几”字形;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槽、与第一导向槽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导向块、第二导向槽、以及与第二导向槽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导向块;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并且, 所述直线电机的输出轴与臂杆的底边中部固连,所述臂杆的底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向块和第二导向块固连,以沿着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垂直上下移动; 所述臂杆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分别与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固连,所述第一升降杆的自由端和第二升降杆的自由端分别贯穿所述真空高温炉的炉体与活动保温块固连,以带动该活动保温块同步上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提高真空高温炉冷却速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机为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通过支架架设在高温炉的炉体上,该旋转电机的输出轴朝下放置; 所述臂杆呈倒“几”字形;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槽、与第一导向槽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导向块、第二导向槽、以及与第二导向槽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导向块;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并且, 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一丝杆配合连接;所述臂杆的底边中部固定在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连接的螺母上,所述臂杆的底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向块和第二导向块固连,以沿着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垂直上下移动; 所述臂杆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分别与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固连,所述第一升降杆的自由端和第二升降杆的自由端分别贯穿所述真空与活动保温块固连,以带动该活动保温块同步上下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能够提高真空高温炉冷却速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套设在第一升降杆外侧的第一波纹管和套设在第二升降杆外侧的第二波纹管;所述第一波纹管的一端与臂杆的第一自由端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真空高温炉的炉体外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波纹管的一端与臂杆的第二自由端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真空高温炉的炉体外壁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能够提高真空高温炉冷却速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模块,在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能够提高真空高温炉冷却速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主体的缺口与活动保温块彼此相接触的端面均呈阶梯状,该活动保温块通过与保温层主体 的缺口互相叠合搭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提高真空高温炉冷却速度的结构,其包括设置在真空高温炉的炉体内壁上的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保温层主体和活动保温块,所述保温层主体上开设有与活动保温块相匹配的缺口;当所述活动保温块完全嵌入保温层主体的缺口内时,所述保温层为密封结构;当所述活动保温块未完全嵌入保温层主体的缺口内或脱离该保温层主体时,该活动保温块与保温层主体的缺口之间产生缝隙;并且,本结构还包括用于移动所述活动保温块以改变该活动保温块与保温层主体的相对位置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可大大缩短真空高温炉的炉内温度在“600℃至常温”阶段的冷却时间,从而缩短整个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F27D9/00GK203053239SQ201320033478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2日
发明者龙礼妹, 杨水萍 申请人:东莞市凯鹏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