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部回风、前部上下送风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710878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后部回风、前部上下送风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部回风、前部上下送风的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传统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的电机风轮系统一般设在底部并向上送风,风通过蒸发器从空调器室内机的上部吹出送到房间内,由于送风口均在空调器的上部,所以只能通过导风板将循环风斜向下导向房间的下部空间,这种结构的空调器在制冷时的效果尚可,但却影响了空调器的制热效果,原因在于:1)首先,温度较高的热空气被送出出风口后是向上运动的,很难用导风板将热空气斜向下导向离地面很低的位置;2)其次,人对热量感知的敏感部位在脚部和腿部,只要脚部暖和了,全身就会感觉温暖,所以需要空调器室内机将热风送到离地板很近的位置;3)再次,如果空调器室内机通过导风板将热风斜向下导向房间下部空间,热空气可能会直接吹在人的脸部,这样会使人感觉不舒服,大大降低了空调器的使用舒适性,而且,这种传统的落地式空调器制热时,热空气主要上浮在房间的上层,基本在2米以上,而人们一般在室内2米以下的空间内活动,从而导致上浮在室内上层的热量白白浪费,不能为室内的人提供有效的热量,浪费电能,实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后部回风、前部上下送风的空调器室内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有容纳腔室,所述容纳腔室的后部形成有回风口且前部形成有上送风口和位于所述上送风口下方的下送风口 ;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在所述容纳腔室内且邻近所述回风口的位置设置以与从所述回风口进入的空气换热;下蜗壳风机组件,所述下蜗壳风机组件设在所述容纳腔室内且包括:下蜗壳,所述下蜗壳内限定出具有下进风口和下出风口的下风道;下风机,所述下风机设在所述下蜗壳内且将所述蒸发器换热后的空气从所述下进风口导流进入所述下风道内、并从所述下出风口和所述下送风口送出;以及上蜗壳风机组件,所述上蜗壳风机组件设在所述容纳腔室内且位于所述下蜗壳风机组件的上方,所述上蜗壳风机组件包括:上蜗壳,所述上蜗壳内限定出具有上进风口和上出风口的上风道;上风机,所述上风机设在所述上蜗壳内且将所述蒸发器换热后的空气从所述上进风口导流进入所述上风道内、并从所述上出风口和所述上送风口送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通过设置上蜗壳风机组件和下蜗壳风机组件,在空调器室内机工作时,可以迅速提高或降低室内中下部的空气温度,尤其对于空调器室内机制热时,下送风口可快速提高室内中下层空间的温度,使室内的人快速感觉到温暖,大大提高了空调器室内机的制热效果和实用性,同时有效降低能耗,而且,回风口形成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后部且上送风口和下送风口形成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前部,从而可有效降低空调器室内机工作时的噪音,且避免出风与回风局部短路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空调器室内机制冷或制热的效率。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壳体包括:底盘;背板,所述背板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下端设在所述底盘上,其中所述回风口形成在所述背板上;出风框,所述出风框的下端设在所述底盘上,其中所述上送风口、下送风口分别形成在所述出风框上;面板,所述面板沿上下方向延伸且部分封闭所述出风框的前侧以露出所述上送风口和所述下送风口 ;以及顶盖,所述顶盖设在所述背板的上端;其中所述容纳腔室由所述底盘、所述背板、所述出风框、所述面板和所述顶盖共同限定出。所述出风框包括:下出风框,所述下出风框的下端设在所述底盘上,其中所述下送风口形成在所述下出风框上;上出风框,所述上出风框的下端与所述下出风框的上端相连,其中所述上送风口形成在所述上出风框上。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上导风件,所述上导风件设在所述上出风框上且位于所述上送风口处以调节所述上送风口的出风方向。设置上导风件可对上送风口的出风方向进行有效调节。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设在所述容纳腔室内,所述蒸发器、所述上蜗壳、所述下蜗壳和所述密封板之间限定出负压腔室,其中所述上进风口和所述下进风口位于所述负压腔室内,且所述上出风口和所述下出风口位于所述负压腔室外。所述下送风口包括:第一下送风口,所述第一下送风口沿上下方向延伸且邻近所述下出风框的左端;以及第二下送风口,所述第二下送风口沿上下方向延伸且邻近所述下出风框的右端。所述第一下送风口和所述第二下送风口形状相同且在所述下出风框上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两个下导风件,所述两个下导风件分别邻近所述第一和第二下送风口设置以分别调节所述第一和第二下送风口的出风方向。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上引风道和下引风道,其中所述上引风道设在所述上出风口和所述上送风口之间以引导从所述上出风口流出的空气流向所述上送风口,所述下引风道设在所述下出风口和所述下送风口之间以引导从所述下出风口流出的空气流向所述第一和第二下送风口。所述上蜗壳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下蜗壳的上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具有如下两个优点:1)空调器室内机前侧的上送风口、第一下送风口和第二下送风口用于向室内送风,空调器室内机后侧的回风口用于回风,这种设置结构可改善空调器室内机工作时的噪音,降低噪音污染,提高使用舒适性,同时还可有效防止进风、回风局部短路影响空调器室内机的工作效率;2)在空调器室内机制热时,可迅速提高室内中下层空间的温度,使室内的人快速感受到温暖,防止热空气集中在室内的上层空间,浪费这部分热空气的热量,从而大大提高了空调器室内机制热时的效率,降低能耗,成本低且利于环保。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爆炸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立体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主视图;和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空调器室内机100;壳体1,底座11,背板12,回风口 121,下出风框13,下送风口 131,第一下送风口1311,第二下送风口 1312,上出风框14,上送风口 141,面板15,顶盖16 ;蒸发器2 ;下风机组件3,下蜗壳31,下进风口 311,下出风口 312,下风道313,下风机32 ;上风机组件4,上蜗壳41,上出风口 411,上风道412,上风机42 ;上导风件5 ;密封板6 ;上引风道7;下引风道8;支架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
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可放置在室内用于调节室内的温度。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蒸发器2、下蜗壳风机组件3和上蜗壳风机组件4。壳体I限定出容纳腔室A,容纳腔室A的后部形成有回风口 121用于回风,且前部形成有上送风口 141和位于上送风口 141下方的下送风口 131,上送风口 141和下送风口131用于将换热后的空气送入室内以调节室内温度。换言之,如图1所示,回风口 121形成在背板12上并与容纳腔室A相通,上进风口 141形成在上出风框14上并与容纳腔室A相通,下进风口 131形成在下出风框13上并与容纳腔室A相通。蒸发器2设在容纳腔室A内且邻近回风口 121的位置设置,蒸发器2用于与从回风口 121进入到容纳腔室A内的空气换热。在图1的示例中,优选地,回风口 121与蒸发器2在前后方向上位置对应,具体地说,回风口 121的上端与蒸发器2的上端大致平齐,且回风口 121的下端与蒸发器2的下端大致平齐,回风口 121与蒸发器2的水平截面的形状可大致相同,由此可提高蒸发器2的换热效率,提高空调器室内机100制冷或制热效果。如图1和图4所示,下蜗壳风机组件3设在容纳腔室A内且包括下蜗壳31和下风机32,其中下蜗壳31内限定出具有下进风口 311和下出风口 312的下风道313,下风机32设在下蜗壳31内且将蒸发器2换热后的空气从下进风口 311导流进入下风道313内、并从下出风口 312和下送风口 131送出,优选地,下风机32设在下蜗壳31的下进风口 311处。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4所示,下蜗壳风机组件3位于蒸发器2中下部的前方,下蜗壳风机组件3内限定出下风道313,下风道313具有下进风口 311和下出风口 312,下进风口 311可朝向左侧,下出风口 312可朝向前下方,在下风机32工作时,由于下风机32的离心作用使下蜗壳风机组件3处在负压区(即下述的负压腔室B),空调器室内机100外部的空气可通过回风口 121进入到容纳腔室A内并与蒸发器2换热,换热后的空气在下风机32的导流作用下从下进风口 311进入下风道313,然后依次从下出风口 312、下送风口 131送入室内。如图1和图4所示,上蜗壳风机组件4设在容纳腔室A内且位于下蜗壳风机组件3的上方,如图4所示,优选地,上蜗壳风机组件4设在下蜗壳风机组件3的正上方,即上蜗壳风机组件4和下蜗壳风机组件3在竖向上并排设在容纳腔室A内。上蜗壳风机组件4包括上蜗壳41和上风机42,上蜗壳41内限定出具有上进风口(图未示出)和上出风口 411的上风道412,上风机42设在上蜗壳41内且将蒸发器2换热后的空气从上进风口导流进入上风道412内、并从上出风口 411和上送风口 141送出,优选地,上风机42设在上蜗壳41的上进风口处。[0046]具体地说,参照图1和图4,上蜗壳风机组件4位于蒸发器2中上部的前方,上蜗壳风机组件4内限定出上风道412,上风道412具有上进风口和上出风口 411,上进风口可朝向右侧,也就是说,上进风口与下进风口 311朝向相反的反向,上出风口 411可朝向前上方,在上风机42工作时,由于上风机42的离心作用使上蜗壳风机组件4处在负压区(即下述的负压腔室B),空调器室内机100外部的空气通过回风口 121进入到容纳腔室A内并与蒸发器2换热,换热后的空气在上风机42的导流作用下从上进风口进入到上风道412,然后依次从上出风口 411、上送风口 141送入室内。在空调器室内机100工作时,室内空气从空调器室内机100后侧的回风口 121进入到容纳腔室A内,经过蒸发器2换热后,分别进入上风道412和下风道313内,然后由上送风口 141和下送风口 131送入室内的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从而使室内底层空间和中层空间快速升温或降温,提高空调器室内机100制冷或制热效果,特别在空调器室内机100制热时,通过下送风口 131送入室内中下层空间的热气可以迅速使人感受到温暖,而且后侧回风、前侧送风还大大降低了空调器室内机100工作时的噪音,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性。传统的空调器室内机只具有上送风口,冷空气和热空气均从上送风口送出,导致传统空调器的制热效果差,能耗高,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通过设置上蜗壳风机组件4和下蜗壳风机组件3,在空调器室内机100工作时,可以迅速提高或降低室内中下部的空气温度,尤其对于空调器室内机100制热时,下送风口 131可快速提高室内中下层空间的温度,使室内的人快速感觉到温暖,大大提高了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制热效果和实用性,同时有效降低能耗,而且,回风口 121形成在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后部且上送风口 141和下送风口 131形成在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前部,从而可有效降低空调器室内机100工作时的噪音,且避免出风与回风局部短路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空调器室内机100制冷或制热的效率。如图1-图3所不,壳体I包括底盘11、背板12、出风框、面板15和顶盖16。背板12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下端设在底盘11上,其中回风口 121形成在背板12上。可选地,空调器室内机100还可包括过滤网(图未示出),过滤网可设在容纳腔室A内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回风口 121和蒸发器2之间,由此从回风口 121进入到容纳腔室A内的空气在与蒸发器2换热前,需先经过过滤网,过滤网会滤除掉空气中的杂质、灰尘等,从而提高从上送风口 141和下送风口 131送出的空气的质量。出风框的下端设在底盘11上,其中上送风口 141、下送风口 131分别形成在出风框上。优选地,出风框包括下出风框13和上出风框14。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下出风框13的下端设在底盘11上,其中下送风口 131形成在下出风框13上。上出风框14的下端与下出风框13的上端相连,其中上送风口 141形成在上出风框14的中上部。面板15沿上下方向延伸且部分封闭下出风框13的前侧和上出风框14的前侧以露出上送风口 141和下送风口 131,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2所示,面板15设在上出风框14和下出风框13上且封闭上出风框14和下出风框13前侧的一部分,换言之,面板15封闭除上送风口 141和下送风口 131外的上出风框14和下出风框13,其中上送风口 141可位于面板15的上方,下送风口 131可位于面板中下部的左右两侧。顶盖16设在背板12的上端,其中上述的容纳腔室A由底盘11、背板12、出风框即上、下出风框、面板15和顶盖16共同限定出。[0052]如图2和图3所示,空调器室内机100还包括上导风件5,上导风件5设在上出风框14上且位于上送风口 141处以调节上送风口 141的出风方向。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3示出的只是上导风件5的一种结构,对于其它结构的用于导风的导风件同样可安装在上送风口 141处以调节出风方向,图2和图3中示出的上导风件5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设置上导风件5可以对上送风口 141的出风方向进行有效调节,具体地说,在上导风件5的调节下,上送风口 141可以只向正前方出风,当然也可向左右出风,或同时实现向前、向左和向右出风。如图1所示,空调器室内机100还包括密封板6,密封板6设在容纳腔室A内,蒸发器2、上蜗壳41、下蜗壳31和密封板6之间限定出负压腔室B,可以理解的是,负压腔室B为容纳腔室A内的一个腔室。其中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 311位于负压腔室B内,上出风口411和下出风口 312位于负压腔室B外。具体地说,蒸发器2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密封板6的左端和右端相连,蒸发器2的上端与密封板6的上端平齐,且蒸发器2的上端和密封板6的上端分别止抵在上蜗壳41上端的壳体部分,同时蒸发器2的下端和密封板6的下端分别与下蜗壳31下端的壳体部分配合,由此在蒸发器2、上蜗壳41、下蜗壳31和密封板6之间即限定出负压腔室B,在上风机42和下风机32工作时,负压腔室B内的气压低于外部气压,从而使空气可从回风口 121进入到容纳腔室A内,然后经过蒸发器2换热后进入到负压腔室B内,在上风机42和下风机32的导流下分别进入上风道412和下风道313,最终从上送风口 141和下送风口 131送入室内。优选地,如图3所示,下送风口 131包括第一下送风口 1311和第二下送风口 1312,其中第一下送风口 1311沿上下方向延伸且邻近下出风框13的左端,第二下送风口 1312沿上下方向延伸且邻近下出风框13的右端,进一步地,第一下送风口 1311和第二下送风口 1312形状相同且在下出风框13上左右对称设置,例如在图3的示例中,第一下送风口1311和第二下送风口 1312均成矩形且长度方向沿竖向,第一下送风口 1311和第二下送风口 1312分别位于面板15的左侧和右侧。通过将下送风口 131分成第一下送风口 1311和第二下送风口 1312,可以进一步提高送风效率,特别是在空调器室内机100制热时,能够更加迅速地提高室内中下层空间的温度,使室内的人更快感受到温暖。优选地,空调器室内机100还包括两个下导风件,两个下导风件分别邻近第一下送风口 1311和第二下送风口 1312设置以分别调节第一下送风口 1311和第二下送风口1312的出风方向。换言之,其中一个下导风件设在第一下送风口 1311处用于调节第一下送风口 1311的出风方向,可以理解的是,在该下导风件的调节下,第一下送风口 1311可以只向正前方出风,当然也可向左右出风,或者同时向前、向左右出风。另一个导风件设在第二下送风口 1312处用于调节第二下送风口 1312的出风方向,同样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导风件的调节下,第二下送风口 1312可以只向正前方出风,当然也可向左右出风,或者同时向前、向左右出风如图1所示,空调器室内机100还包括上引风道7和下引风道8,其中上引风道7设在上出风口 411和上送风口 141之间以引导从上出风口 411流出的空气流向上送风口141,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上引风道7的下端位于上出风口 411处,且前端位于上送风口141处。下引风道8设在下出风口 312和下送风口 131之间以引导从下出风口 312流出的空气流向下送风口 131,即分别流向第一下送风口 1311和第二下送风口 1312,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下引风道8的进口端位于下出风口 312处,且出口端可形成有两个左右隔开的出口,该两个出口在前后方向上分别与第一下送风口 1311和第二下送风口 1312形状相同且位置对应,其中下导风件可设在该两个出口处的下引风道8上。可选地,上蜗壳41通过支架9固定在下蜗壳31的上方,其中上蜗壳41与支架9、下蜗壳31与支架9之间可通过螺钉相连,当然也可直接焊接成一体。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蒸发器2的水平截面可成直线型、圆弧形或V形。可以理解的是,蒸发器2的水平截面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中的直线型、圆弧形、V形等形状,对于水平截面为其它形状的蒸发器,只要可与进入容置空间A内的空气换热后分别由上、下风道送出,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具有如下两个优点:1)空调器室内机100前侧的上送风口 141、第一下送风口 1311和第二下送风口 1312用于向室内送风,空调器室内机100后侧的回风口 121用于回风,这种设置结构可改善空调器室内机100工作时的噪音,降低噪音污染,提高使用舒适性,同时还可有效防止进风、回风局部短路影响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工作效率;2)在空调器室内机100制热时,可迅速提高室内中下层空间的温度,使室内的人快速感受到温暖,防止热空气集中在室内的上层空间,浪费这部分热空气的热量,从而大大提高了空调器室内机100制热时的效率,降低能耗,成本低且利于环保。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后部回风、前部上下送风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有容纳腔室,所述容纳腔室的后部形成有回风口且前部形成有上送风口和位于所述上送风口下方的下送风口; 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在所述容纳腔室内且邻近所述回风口的位置设置以与从所述回风口进入的空气换热; 下蜗壳风机组件,所述下蜗壳风机组件设在所述容纳腔室内且包括: 下蜗壳,所述下蜗壳内限定出具有下进风口和下出风口的下风道; 下风机,所述下风机设在所述下蜗壳内且将所述蒸发器换热后的空气从所述下进风口导流进入所述下风道内、并从所述下出风口和所述下送风口送出;以及 上蜗壳风机组件,所述上蜗壳风机组件设在所述容纳腔室内且位于所述下蜗壳风机组件的上方,所述上蜗壳风机组件包括: 上蜗壳,所述上蜗壳内限定出具有上进风口和上出风口的上风道; 上风机,所述上风机设在所述上蜗壳内且将所述蒸发器换热后的空气从所述上进风口导流进入所述上风道内、并从所述上出风口和所述上送风口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部回风、前部上下送风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底盘; 背板,所述背板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下端设在所述底盘上,其中所述回风口形成在所述背板上; 出风框,所述出风框的下端设在所述底盘上,其中所述上送风口、下送风口分别形成在所述出风框上; 面板,所述面板沿上下方向延伸且部分封闭所述出风框的前侧以露出所述上送风口和所述下送风口 ;以及 顶盖,所述顶盖设在所述背板的上端;其中 所述容纳腔室由所述底盘、所述背板、所述出风框、所述面板和所述顶盖共同限定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部回风、前部上下送风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包括: 下出风框,所述下出风框的下端设在所述底盘上,其中所述下送风口形成在所述下出风框上; 上出风框,所述上出风框的下端与所述下出风框的上端相连,其中所述上送风口形成在所述上出风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部回风、前部上下送风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导风件,所述上导风件设在所述上出风框上且位于所述上送风口处以调节所述上送风口的出风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部回风、前部上下送风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设在所述容纳腔室内,所述蒸发器、所述上蜗壳、所述下蜗壳和所述密封板之间限定出负压腔室,其中所述上进风口和所述下进风口位于所述负压腔室内,且所述上出风口和所述下出风口位于所述负压腔室外。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部回风、前部上下送风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送风口包括: 第一下送风口,所述第一下送风口沿上下方向延伸且邻近所述下出风框的左端;以及 第二下送风口,所述第二下送风口沿上下方向延伸且邻近所述下出风框的右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部回风、前部上下送风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送风口和所述第二下送风口形状相同且在所述下出风框上左右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部回风、前部上下送风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下导风件,所述两个下导风件分别邻近所述第一和第二下送风口设置以分别调节所述第一和第二下送风口的出风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部回风、前部上下送风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引风道和下引风道,其中所述上引风道设在所述上出风口和所述上送风口之间以引导从所述上出风口流出的空气流向所述上送风口,所述下引风道设在所述下出风口和所述下送风口之间以引导从所述下出风口流出的空气流向所述第一和第二下送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部回风、前部上下送风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蜗壳通过支架 固定在所述下蜗壳的上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蒸发器、下蜗壳风机组件和上蜗壳风机组件。壳体内限定有容纳腔室,容纳腔室的后部形成有回风口且前部形成有上、下送风口。蒸发器设在容纳腔室内且邻近回风口的位置设置。下蜗壳风机组件设在容纳腔室内且包括下蜗壳和下风机,下蜗壳内限定出具有下进风口和下出风口的下风道,下风机设在下蜗壳内且位于下进风口处。上蜗壳风机组件设在容纳腔室内且位于下蜗壳风机组件的上方,上蜗壳风机组件包括上蜗壳和上风机,上蜗壳内限定出具有上进风口和上出风口的上风道,上风机设在上蜗壳内且位于上进风口处。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工作时噪音低,制热效率高,且可有效避免局部回风和出风短路。
文档编号F24F1/00GK202993374SQ20122049464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5日
发明者李向阳, 陈良锐, 陈睿 申请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