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进风测量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风量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进风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变风量(VAV-Variable Air Volume)系统是较全空气定风系统及新风加风机盘管系统先进的空调系统。其具有节能、可以满足不同房间不同温度控制的要求、室内的空气品质好、适应使用空间变更的要求等优点,故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中得到应用,如北京的中国石油大厦、国家电力调度中心,上海的中国保险大厦等建筑均采用了变风量空调系统。变风量空调系统与定风量空调系统均为全空气系统,但两者有很大的区别(I)定风量空调系统组成简单,变风量空调系统除与定风量空调系统相同的部分外,在系统末端设有变风量末端装置,由末端装置改变送风量来保证不同区域的温度要求。(2)定风量空调系统为单风道系统,变风量空调系统有单风道和双风道之分(3)定风量空调系统送风量固定,由改变送风温度来满足室内负荷的变化,维持室内的温度需求变风量空调系统送风温度固定,送风量随室内负荷变化而变化。(4)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参数多,控制远比定风量系统复杂。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形式与建筑设计、使用要求及投资等因素有关,通常分为单风道与双风道两种形式。双风道系统造价高,控制复杂,目前国内很少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还与建筑内的负荷分区有关,根据负荷特点,建筑物分为内区与外区。内区是指室内空气状态仅与室内负荷有关,而与室外环境无关的区域,全年送风温度低于室内空气设计温度。外区指建筑物的周边区,室内空气状态与室内外负荷有关,冬、夏季分别送热、冷风。单风道系统在工程设计中有不同的形式(1)建筑物的内、外区合用同一风道的方式。在此方式中,内、外区由同一变风量空调机组,经同一风道送风,全年送冷风。内、夕卜区采用不同的单风道变风量末端装置。(2)建筑物的内、外区分别设置风道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内、外区由不同的变风量机组送风,在内区,机组全年送冷风,在外区,机组夏季送冷风,冬季送热风。变风量末端装置均采用单风道基本型。(3)建筑物无明显的内、外区之分,空调区域由一个变风量机组送风的方式。系统冬季送热风,夏季送冷风。根抓建筑平面的布局和朝向,设置不同类型的末端装置。变风量空调系统可以简单的看作由变风量空调机组、变风量末端装置、空调对象及送回风管道等部分,变风量末端装置(VAV Terminal Unit)又常被称作VAV BOX目前变风量末端装置均采用压力无关型(Pressure idependent),其送风量仅与室内负荷有关,与系统送风压力无关,它可以较快地补偿送风压力的变化,VAV BOX有基本型和风机动力型(FPB-FanPowered BOX)之分,在此基础上末端装置还有是否带再加热器之分。此外,配合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形式,末端装置还分为单风道型和双风道型.变风量末端装置在箱体内设有风量调节阀。第一种是在进风管中设有一个十字形毕托管4,称为毕托管式风速测装置,其用于测量末端装置的送风量,毕托管4与右侧小箱内控制器的压差变送器5用两根塑料一采样管直接相连。第二种是在进风管中设置一卷绕的可变电阻丝6,称为热线式风速测装置,可变电阻丝6的横向穿过进风管,可变电阻丝6的两端分别连接测量电路,通过可变电阻丝6的变形量而测量风速。而现有技术的进风管的进风通道是固定不变的,进风通道的通风截面积是固定不变的,但是进风量却是在变化的,尤其是在春天和秋天,室内室外温差较小,在空调系统的负载允许的范围内,抽进室外空气量较多以做为Free Cooling之用达到节能目的,进风量较大,风速较大。但在夏天和冬天,室内室外温差较大,为降低空调系统的负载,抽进室外空气量较少,进风量较小,风速较小。 因此,在不同的季节,进风管的进风量差别较大,上述毕托管式风速测装置和热线式风速测装置则无法适应,不能准确测量风速和进风量,尤其是对于低风速、低进风量的测量,由于风量较小,风速很低,此种情况下,毕托管式风速测装置和热线式风速测装置都极不敏感,测量结果将十分不准确,因此,进风量的调节和控制亦非常不准确,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进风测量装置,它结构简单,精确测量风速,从而能够精确控制进风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进风测量装置,包括进风管,进风管内设置有能够调节其通风截面积的大小的截面积控制机构,截面积控制机构控制设置有能够调节其截面积大小的进风通道,风速测量装置设置于进风通道中。所述截面积控制机构包括能够调节其位置的上进风板组件和能够调节其位置的下进风板组件,上进风板组件和下进风板组件之间形成所述进风通道。所述截面积控制机构包括一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分别连接上进风板组件和下进风板组件。所述上进风板组件沿进风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前侧板、第一中间板和第一后侧板,第一中间板的两侧分别铰接于第一前侧板的内侧和第一后侧板的内侧,第一前侧板的外第一后侧板的外侧分别铰接于进风管的上侧管壁。所述下进风板组件沿进风方向依次包括第二前侧板、第二中间板和第二后侧板,第二中间板的两侧分别铰接于第二前侧板的内侧和第二后侧板的内侧,第二前侧板的外侧和第二后侧板的外侧分别铰接于进风管的下侧管壁。所述第一中间板和第二中间板平行设置,第一中间板、第二中间板和进风管两侧的管壁围成一四面封闭、两端敞开的进风通道。所述驱动装置分别驱动上进风板组件和下进风板组件而调节第一中间板和第二中间板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前侧板和第二前侧板倾斜设置,第一前侧板和第二前侧板呈钝角夹角,第一前侧板、第二前侧板和进风管两侧的管壁形成一喇叭口形状的敞开式的空气吸入口。[0022]所述第一后侧板和第二后侧板倾斜设置,第一后侧板和第二后侧板呈钝角夹角,第一后侧板、第二后侧板和进风管两侧的管壁形成一喇叭口形状的敞开式的空气流出口。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第一前侧板的内侧和/或第一后侧板,驱动装置连接第二前侧板的内侧和/或第二后侧板。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进风通道的通风截面积,在进风量大的时候,扩大进风通道的通风截面积,降低风速,在进风量小的时候,缩小进风通道的通风截面积,提高风速,从而使通过进风通道的风速始终保持在一个较佳的速度范围内,而这个速度范围的风速是风速测量装置测量最准确的风速范围,提高风速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使风速测量装置能够准确测量风速,测量风速更精确,从而能够精确地控制进风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毕托管式风速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本热线式风速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风管2、进风通道3、风速测量装置4、毕托管5、压差变送器6、可变电阻丝11、第一前侧板12、第一中间板13、第一后侧板21、第二前侧板22、第二中间板23、第二后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实施例,见图3所示一种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进风测量装置,包括进风管1,进风管I内设置有能够调节其通风截面积的大小的截面积控制机构,截面积控制机构控制设置有能够调节其截面积大小的进风通道2,风速测量装置3设置于进风通道2中。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进风通道2的通风截面积,在进风量大的时候,扩大进风通道2的通风截面积,降低风速,在进风量小的时候,缩小进风通道2的通风截面积,提高风速,从而使通过进风通道2的风速始终保持在一个较佳的速度范围内,而这个速度范围的风速是风速测量装置3测量最准确的风速范围,提高风速测量装置3的测量精度,使风速测量装置3能够准确测量风速,测量风速更精确,从而能够精确地控制进风量。截面积控制机构包括能够调节其位置的上进风板组件和能够调节其位置的下进风板组件,上进风板组件和下进风板组件之间形成所述进风通道2。截面积控制机构包括一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分别连接上进风板组件和下进风板组件。通过控制上进风板组件和下进风板组件的上下位置而调节进风通道2的通风截面积,从而改变通过进风通道2的风速。上进风板组件沿进风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前侧板11、第一中间板12和第一后侧板13,第一中间板12的两侧分别铰接于第一前侧板11的内侧和第一后侧板13的内侧,第一前侧板11的外第一后侧板13的外侧分别铰接于进风管I的上侧管壁。下进风板组件沿进风方向依次包括第二前侧板21、第二中间板22和第二后侧板23,第二中间板22的两侧分别铰接于第二前侧板21的内侧和第二后侧板23的内侧,第二前侧板21的外侧和第二后侧板23的外侧分别铰接于进风管I的下侧管壁。驱动装置连接于第一前侧板11的内侧和/或第一后侧板13,通过旋转或移动第一前侧板11的内侧和/或第一后侧板13而改变第一中间板12的位置,同理,驱动装置连接于第二前侧板21的内侧和/或第二后侧板23,通过旋转或移动第二前侧板21的内侧和/或第二后侧板23而改变第二中间板22的位置,从而实现调节进风通道2的通风截面积。第一中间板12和第二中间板22平行设置,第一中间板12、第二中间板22和进风管I两侧的管壁围成一四面封闭、两端敞开的进风通道2。驱动装置分别驱动上进风板组件和下进风板组件而调节第一中间板12和第二中间板22之间的间距。改变第一中间板12和第二中间板22之间的间距即能够改变进风通道2的通风截面积。第一前侧板11和第二前侧板21倾斜设置,第一前侧板11和第二前侧板21呈钝角夹角,第一前侧板11、第二前侧板21和进风管I两侧的管壁形成一喇叭口形状的敞开式的空气吸入口,使进风管I吸入空气更容易。第一后侧板13和第二后侧板23倾斜设置,第一后侧板13和第二后侧板23呈钝角夹角,第一后侧板13、第二后侧板23和进风管I两侧的管壁形成一喇叭口形状的敞开式的空气流出口,使进风管I吸入的空气稳定流入到通过管道中。变风量空调系统目前已广泛使用,其它结构和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1.一种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进风测量装置,包括进风管(I),其特征在于进风管(I)内设置有能够调节其通风截面积的大小的截面积控制机构,截面积控制机构控制设置有能够调节其截面积大小的进风通道(2),风速测量装置(3)设置于进风通道(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进风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面积控制机构包括能够调节其位置的上进风板组件和能够调节其位置的下进风板组件,上进风板组件和下进风板组件之间形成所述进风通道(2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进风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面积控制机构包括一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分别连接上进风板组件和下进风板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进风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风板组件沿进风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前侧板(11 )、第一中间板(12)和第一后侧板(13),第一中间板(12)的两侧分别铰接于第一前侧板(11)的内侧和第一后侧板(13)的内侧,第一前侧板(11)的外第一后侧板(13)的外侧分别铰接于进风管(I)的上侧管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进风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进风板组件沿进风方向依次包括第二前侧板(21)、第二中间板(22)和第二后侧板(23),第二中间板(22)的两侧分别铰接于第二前侧板(21)的内侧和第二后侧板(23)的内侧,第二前侧板(21)的外侧和第二后侧板(23)的外侧分别铰接于进风管(I)的下侧管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进风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板(12)和第二中间板(22)平行设置,第一中间板(12)、第二中间板(22)和进风管(I)两侧的管壁围成一四面封闭、两端敞开的进风通道(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进风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分别驱动上进风板组件和下进风板组件而调节第一中间板(12)和第二中间板(22)之间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进风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侧板(11)和第二前侧板(21)倾斜设置,第一前侧板(11)和第二前侧板(21)呈钝角夹角,第一前侧板(11)、第二前侧板(21)和进风管(I)两侧的管壁形成一喇叭口形状的敞开式的空气吸入口。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进风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侧板(13)和第二后侧板(23 )倾斜设置,第一后侧板(13)和第二后侧板(23)呈钝角夹角,第一后侧板(13)、第二后侧板(23)和进风管(I)两侧的管壁形成一喇叭口形状的敞开式的空气流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进风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第一前侧板(11)的内侧和/或第一后侧板(13),驱动装置连接第二前侧板(21)的内侧和/或第二后侧板(2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进风测量装置,包括进风管,进风管内设置有能够调节其通风截面积的大小的截面积控制机构,截面积控制机构控制设置有能够调节其截面积大小的进风通道,风速测量装置设置于进风通道中。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进风通道的通风截面积,在进风量大的时候,扩大进风通道的通风截面积,降低风速,在进风量小的时候,缩小进风通道的通风截面积,提高风速,从而使通过进风通道的风速始终保持在一个较佳的速度范围内,而这个速度范围的风速是风速测量装置测量最准确的风速范围,提高风速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使风速测量装置能够准确测量风速,测量风速更精确,从而能够精确地控制进风量。
文档编号F24F11/04GK202885180SQ20122047058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4日
发明者杨政谕 申请人:亚翔系统集成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