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浴室用取暖换气扇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浴室用取暖换气扇,特别是关于一种浴室用取暖换气扇的漏风防止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一种浴室用取暖换气扇100,包括具有向室内开口 101以及与接头相连接的开口 102的框架110、扇叶120、马达130、加热器140以及风路切换板150。当取暖换气扇100运转时,风从取暖换气扇100的吸风口 160被吸入,然后经过风路切换板150, 通过风路切换板150的转动来实现取暖换气扇100的取暖、换气、和干燥功能的选取。由于风路切换板150需要通过转动来实现上述功能的选取,这样的话,风路切换板150与风路壁170之间需要确保一定的间隙180,才能使风路切换板150顺畅的转动。这样的话,当取暖换气扇100运转时,有一小部分的风吹向该间隙180内,导致风量流失的同时,还会产生噪音;但如果风路切换板150与四周的风路壁170之间的间隙180设置得过小的话,当取暖换气扇运转时,风吹向该间隙内时会产生萧声或导致出现风路切换板150无法灵活转动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浴室用取暖换气扇,能够降低噪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浴室用取暖换气扇,包括换气扇框架、设有扇叶和马达的蜗牛壳、设置于蜗牛壳出风口的下流且至少可以切换两个方向的风路的风路切换板以及加热器等,其特征在于在蜗牛壳出风口设有将空气向风路切换板内引导的漏风防止结构。所述的漏风防止结构是从蜗牛壳的出风口向风路切换板内突出设置的凸片,风路切换板具有与凸片的外侧相重叠的转片。形成风路的风路壁从上述蜗牛壳的出风口开始延设,所述的凸片在蜗牛壳的出风口的下流侧与风路的风路壁之间形成收纳上述风路切换板转片的间隔。所述的凸片设置于蜗牛壳的整个出风口的周围。所述的凸片比风路切换板具有的横穿蜗牛壳出风口的转轴更靠上方的位置突出设置。所述的凸片比风路切换板具有的横穿蜗牛壳出风口的转轴更靠下方的位置突出设置。所述的漏风防止结构是指在风路切换板上和风路壁上设有能够相互卡合的若干个凸筋。所述的凸筋为分别设置在风路切换板和风路壁的左右两侧上,并且风路切换板上的凸筋和风路壁上的凸筋能够互相卡合。在风路切换板与风路壁相邻接的左右两侧面的边上分别设置第一凸筋、第二凸筋,在风路壁的左右两侧的中部位置设置第三凸筋。在风路切换板与风路壁相邻接的前端和后端上分别设置第四凸筋、第五凸筋凸筋,在风路壁出风口侧的中部位置上设置第六凸筋。还在所述的风路壁的顶面侧设置“V”字形的第七凸筋,上述风路切换板前端第四凸筋的最低点高于所述的“V”字形第七凸筋的最低点。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确保风路切换板顺畅转动所需的间隙的同时,能够确保风量及降低噪音。
图1为公知技术示意图;图2A、2B、2C为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图3A、3B为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4A、4B为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图5A、5B、5C、5D为第四实施例示意图;图6A、6B、6C、6D为第五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2A、2B、2C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2A所示,为一种浴室用取暖换气扇100,包括换气扇框架110、设有扇叶120和马达130的蜗牛壳131、风路切换板 150以及加热器140等,蜗牛壳131具有出风口 132,该出风口 132为由顶面壁、侧壁和底壁所围成的方形的筒状。浴室用取暖换气扇100本体具有从出风口 132到设置于换气扇的框架110的侧壁上的换气扇的出风口 111的风路以及从出风口 132到设置于换气扇面罩的吹向室内的出风口 112的风路。风路切换板150具有如图2B所示的横穿蜗牛壳出风口 132的转轴151,而且,转轴 151的周围设有切换上述风路的主板152和使该主板152向转轴连续转动的具有侧板154 的转片155。而且,风路切换板150在蜗牛壳131的出风口 132的下流,根据上述主板152 的位置,出风口切换为两个方向即上述的两个风路。蜗牛壳131的出风口 132设有将空气向风路切换板内引导的漏风防止结构。如图2B所示的漏风防止结构为从蜗牛壳131的整个出风口 132的周围向风路切换板150内突出设置的凸片200,上述风路切换板150的转片155与该凸片200的外侧相重叠。形成风路的风路壁170从上述蜗牛壳131的出风口 132开始向换气扇的出风口 111和吹向室内的出风口 112延设,上述凸片200在蜗牛壳131的出风口 132的下流侧与风路壁170之间形成收纳上述风路切换板150转片155的一定的间隔190。凸片200,是从整个出风口 132的周围向风路内侧突出形成“口”字形。而且,该 “口 ”字形以上述的风路切换板150的转轴151为界线分为上和下两部分,其靠近蜗牛壳131 顶面134的部分为凸片200的上端210,其靠近蜗牛131壳底面135的部分为凸片200的下端 220。浴室用取暖换气扇100通过控制风路切换板150的转动位置来实现取暖换气扇100的取暖、换气和干燥功能的选择。再如图2A所示,为浴室用取暖换气扇100在取暖模式下的剖视图,通过步进电机控制,风路切换板150转至蜗牛壳131的顶面134侧,风路切换板150两侧的侧板154和主板152的前端部1521从出风口 132的下流侧卡入凸片200的上端210与风路壁170之间的间隔190内。也就是说,凸片200的上端210和风路壁170形成收纳风路切换板150两侧的侧壁154和主板152的前端部1521的结构。取暖换气扇100运转时,风从取暖换气扇的吸风口 160被吸入,穿过扇叶120后从蜗牛壳131的出风口 132吹出,吹向加热器140。 通过上述结构,可以防止风直接从风路切换板150与风路壁170之间的间隙流出。也就是说,在蜗牛壳131的下流侧突出设置凸片200,凸片200的外侧与风路切换板150相重叠形成收纳结构,从蜗牛壳131吹出的空气不会漏到风路切换板150的外侧,而是被引导到风路切换板150内,最后可以流向作为两个风路之一的吹向室内的出风口 112 的风路。如图2C所示,为浴室用取暖换气扇100在换气模式下的剖视图,通过步进电机控制,风路切换板150转至蜗牛壳131的底面135位置,风路切换板150两侧的侧板154和后端部1522从出风口 132的下流侧卡入“口”字形的凸片200的下端220与风路壁170之间的间隔190内。也就是说,凸片200的下端220和风路壁170形成收纳风路切换板150两侧的侧壁154和主板152的后端部1522的结构。取暖换气扇100运转时,风从取暖换气扇的吸风口 160被吸入,穿过扇叶120后从蜗牛壳131的出风口 132吹出,吹向出风口 111。 通过上述结构,可以防止风直接从风路切换板150与风路壁170之间的间隙流出。也就是说,在蜗牛壳131的下流侧突出设置凸片200,其外侧与风路切换板150的下端220相重叠形成收纳结构,从蜗牛壳131吹出的空气不会漏到风路切换板150的外侧, 而是被引导到风路切换板150内,最后可以流向作为两个风路之一的换气扇的出风口 111 的风路。如上所述,风路切换板150在转动时,与风路壁170相接触的部分存在一定的间隙,通过上述在蜗牛壳131出风口 132与风路之间设有漏风防止结构,S卩“ 口”字形凸片200, 从风的上流侧遮盖风路切换板150与风路壁170之间的间隙,可以防止风吹向风路切换板 150与风路壁170之间的间隙内,从而防止噪音的产生和防止风路切换板150转动不良的产生,并达到确保风量的作用。从而提高产品性能和能量利用效率。如图3A、3B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在蜗牛壳131出风口 132的下流侧延设风路壁170,从上述蜗牛壳131的出风口 132向下流侧突出设置的凸片300与风路壁 170的内侧形成一定的间隔290。凸片300与蜗牛壳131出风口 132的风路切换板150的转轴151相比更靠上方侧
设置。即形成倒“U”字形。而且,在一定的转动位置,风路切换板150被凸片300的外侧与风 路壁170之间形成的间隔290所收纳。再如图3A所示,为浴室用取暖换气扇100在取暖模式下的剖视图,通过步进电机控制,风路切换板150转至蜗牛壳131的顶面134侧,风路切换板150两侧的侧板154和主板152的前端部1521从风的下流侧卡入倒“U”字形的凸片300与风路壁170之间的间隔 290内,凸片300与风路壁170形成收纳风路切换板150两侧的侧板154和主板152的前端部1521的结构。取暖换气扇100 运转时,风从取暖换气扇100的吸风口 160被吸入,穿过扇叶120后从蜗牛壳131的出风口 132吹出,吹向加热器140。通过上述结构,可以防止风直接从风路切换板150与风路壁170之间的间隙流出。也就是说,向蜗牛壳131的下流侧突出设置凸片300,其外侧与风路切换板150相重叠形成收纳结构,从蜗牛壳131吹出的空气不会泄漏,而是被引导到风路切换板150内, 最后可以流向作为两个风路之一的吹向室内的出风口 112的风路。从而提高产品性能和能量利用效率。如图4A、4B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在蜗牛壳131出风口 132的下流侧延设风路壁170,从上述蜗牛壳131的出风口 132向下流侧突出设置的凸片400与风路壁 170的内侧形成一定的间隔390。凸片400与蜗牛壳131出风口 132的风路切换板150的转轴151相比更靠下方侧
设置。即形成“U”字形。而且,在一定的转动位置,风路切换板150被凸片400的外侧与风路壁170之间形成的间隔390所收纳。再如图4A所示,为浴室用取暖换气扇100在换气模式下的剖视图,通过步进电机控制,风路切换板150转至蜗牛壳131的底面135侧,风路切换板150两侧的侧板154和后端部1522从风的下流侧卡入U字形的凸片400与风路壁170之间的间隔390内,凸片400 与风路壁170形成收纳风路切换板150两侧的侧板154和后端部1522的结构。取暖换气扇100运转时,风从取暖换气扇100的吸风口 160被吸入,穿过扇叶120后从蜗牛壳131的出风口 132吹出,吹向出风口 111。通过上述结构,可以防止风直接从风路切换板150与风路壁170之间的间隙流出。也就是说,向蜗牛壳131的下流侧突出设置凸片400,其外侧与风路切换板150相重叠形成收纳结构,从蜗牛壳131吹出的空气不会泄漏,而是被引导到风路切换板150内, 最后可以流向作为两个风路之一的换气扇的出风口 111的风路。从而提高产品性能和能量利用效率。如图5A、5B、5C、5D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示意图。如图5A、5B所示,在风路切换板150的侧板154与风路壁170相对的左侧面1541和右侧面1542各设置一对第一凸筋 161和第二凸筋162。也就是说,第一凸筋161和第二凸筋162像给风路切换板150的侧板 154的端面镶边那样,从转轴151开始呈放射状设置。而且,在风路壁170的左侧和右侧176的中部位置各设有第三凸筋171。也就是说,第三凸筋171设置在连接从风路切换板150的转轴151到出风口 111下端的线上。而且,该第三凸筋171位于上述第一凸筋161和第二凸筋162之间。当取暖换气扇运转处于换气模式或取暖模式时,通过设定风路切换板150的位置,设置于风路切换板150和风路壁170的第一凸筋161和第三凸筋171、或第二凸筋162 和第三凸筋171上下相重叠卡合,把从出风口 132到设置于换气扇的框架110的侧壁上的换气扇的出风口 111的风路和从出风口 132到设置于换气扇面罩的吹向室内的出风口 112 的风路分隔开,可以防止风直接从风路切换板150(图中未示)与风路壁170之间的间隙流向风路切换板150的外侧。具体是指
如图5C所示,为浴室用取暖换气扇100在取暖模式下的剖视图,通过步进电机控制,风路切换板150转至蜗牛壳131的顶面134侧,此时,风路切换板150左侧面(图中未示)和右侧面1542设有的第二凸筋162分别与风路壁170的左侧(图中未示)和右侧176 设有的第三凸筋171相卡合,形成密合状态,从而防止风直接从风路切换板150与风路壁 170之间的间隙流向风路切换板150的外侧。如图5D所示,为浴室用取暖换气扇100在换气模式下的剖视图,通过步进电机控制,风路切换板150转至蜗牛壳131的底面135侧,此时,风路切换板150左侧面(图中未示)和右侧面 1542设有的第一凸筋161分别与风路壁170的左侧和右侧176设有的第三凸筋171相卡合,形成密合状态,从而防止风直接从风路切换板150与风路壁170之间的间隙流向风路切换板150的外侧。如图6A、6B、6C、6D所示,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示意图。如图6A、6B所示,在风路切换板150的前端部1521和后端部1522的外侧分别设置与风路壁170相对的第四凸筋164 和第五凸筋165,在风路壁170出风口 111侧的中部下端设有第六凸筋186。而且,第六突筋186位于第四凸筋164和第五凸筋165之间。当取暖换气扇运转处于换气模式或取暖模式时,通过设置于风路切换板150和风路壁170的第四凸筋164和第六凸筋186、或第五凸筋165和第六凸筋186相重叠卡合,可以防止风直接从风路切换板150与风路壁170之间的间隙流向风路切换板150的外侧。具体是指如图6C所示,为浴室用取暖换气扇100在取暖模式下的剖视图,通过步进电机控制,风路切换板150转至蜗牛壳131的顶面134侧,此时,风路切换板150后端部1522的第五凸筋165与风路壁170的第六凸筋186相卡合,形成密合状态,从而防止风直接从风路切换板150与风路壁170之间的间隙流向风路切换板150的外侧。如图6D所示,为浴室用取暖换气扇100在换气模式下的剖视图,通过步进电机控制,风路切换板150转至蜗牛壳131的底面135侧,此时,风路切换板150的前端部1521的第四凸筋164与风路壁170的第六凸筋186相卡合,形成密合状态,从而防止风直接从风路切换板150与风路壁170之间的间隙流向风路切换板150的外侧。再如图6C所示,本实施例还在风路壁170的顶面172侧设置“V”字形的第七凸筋 177,并且风路切换板150前端部1521的第四凸筋164的最低点1640高于所述的“V”字形第七凸筋177的最低点1770。第七凸筋177设有位于出风口 132侧的前侧1772和位于出风口 132的下流侧的后侧1771,且其下方有顶点。而且,其断面形状是由作为斜边的前侧 1772和作为一边的后侧177而形成的直角三角形。而且,当取暖换气扇100运转为取暖模式时,通过步进电机控制,风路切换板150 转至蜗牛壳131的顶面134侧,此时,风路切换板150前端部1521的第四凸筋164与第七凸筋177的后侧1771相卡合,同时风路切换板150后端部1522的第五凸筋165与风路壁 170的第六凸筋186相卡合,形成密合状态,而且,“V”字形的第七凸筋177的前侧1772如前面所说明的那样,形成断面形状为三角形的斜边,即前侧1772还具有将出风口侧吹出的风引导风至风路切换板150内的引导板的作用。因此,通过上述“V”字形的第七凸筋177, 不但可以防止风直接从风路切换板150与风路壁170之间的间隙流向风路切换板150的外侧,还可以减小风阻,提高性能。从而提高产品性能和能量利用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浴室用取暖换气扇,包括换气扇框架、设有扇叶和马达的蜗牛壳、设置于蜗牛壳出风口的下流且至少可以切换两个方向的风路的风路切换板以及加热器等,其特征在于在蜗牛壳出风口设有将空气向风路切换板内引导的漏风防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浴室用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风防止结构是从蜗牛壳的出风口向风路切换板内突出设置的凸片,风路切换板具有与凸片的外侧相重叠的转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浴室用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形成风路的风路壁从上述蜗牛壳的出风口开始延设,所述的凸片在蜗牛壳的出风口的下流侧与风路的风路壁之间形成收纳上述风路切换板转片的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浴室用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片设置于蜗牛壳的整个出风口的周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浴室用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片比风路切换板具有的横穿蜗牛壳出风口的转轴更靠上方的位置突出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浴室用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片比风路切换板具有的横穿蜗牛壳出风口的转轴更靠下方的位置突出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浴室用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风防止结构是指在风路切换板和风路壁上设有能够相互卡合的若干个凸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浴室用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筋为分别设置在风路切换板和风路壁的左右两侧上,并且风路切换板上的凸筋和风路壁上的凸筋能够互相卡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浴室用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在风路切换板与风路壁相邻接的左右两侧面的边上分别设置第一凸筋、第二凸筋,在风路壁的左右两侧的中部位置设置第三凸筋。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浴室用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在风路切换板与风路壁相邻接的前端和后端上分别设置第四凸筋、第五凸筋,在风路壁出风口侧的中部位置上设置第六凸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浴室用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还在所述的风路壁的顶面侧设置“V”字形的第七凸筋,上述风路切换板前端第四凸筋的最低点高于所述的“V”字形第七凸筋的最低点。
全文摘要
一种浴室用取暖换气扇,包括换气扇框架、设有扇叶和马达的蜗牛壳、风路切换板以及加热器等,其特征在于在蜗牛壳出风口与风路之间设有漏风防止结构。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确保风路切换板顺畅转动所需的间隙的同时,能够确保风量及降低噪音。
文档编号F24H9/00GK102192593SQ201010127188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5日
发明者田亮, 石川诚, 翁叶帆, 荒井卓也, 袁洪坚, 金双 申请人: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