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离心风轮冷风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冷降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离心风轮冷风机。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冷风机机身上的出风口一般为横向设置,其横向出风范围小, 降温效果差,而且,由于出风口为横向设置,导致机身内的出风组件也设置成 横向,使机身体积增大,制造成本提高,安装困难,运转时噪声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 理,制造成本低,送风范围广,安装方便的离心风轮冷风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离心风轮冷风机,包括由侧板围成的机箱,机箱内设置有水冷组件, 其结构特点是机箱内还固定有导风蜗壳,导风蜗壳具有抽风口和送风口,导 风蜗壳上设置有由电机带动的离心风轮,水冷组件与导风蜗壳抽风口相贯通, 机箱的至少一侧板上开有与导风蜗壳送风口相连通的、且具有垂向高度的出风 口。采用该结构的冷风机,机箱上出风口与导风蜗壳上的送风口均设置成具有 垂直状,其出风风量大,送风角度大,送风范围广,再者,垂直安装在导风蜗 壳内的电机及离心风轮,其安装方便,运转平稳,运转噪声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所述离心风轮为双联离心风轮。
所述导风蜗壳上安装有上、下两个离心风轮,两个离心风轮之间设置有双 轴电机,上、下两个离心风轮分别设置在双轴电机的两端输出端上,。 所述机箱出风口的高度对应上、下两个离心风轮距离。
所述电机上加设有防水保护外层,避免关机后水气进入电机,提高电机的
3使用寿命,而且达到节能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简单合理,安装方便,整体美观,制造 成本低,机箱上出风口与导风蜗壳上的送风口均设置成具有垂直状,其出风风 量大,送风角度大,送风范围广,再者,垂直安装在导风蜗壳内的电机及离心 风轮,其运转平稳,运转噪声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导风蜗壳、电机和离心风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3, 一种离心风轮冷风机,包括由侧 板2围成的机箱1,机箱1内设置有水冷组件3,机箱1内还固定有导风蜗壳4, 导风蜗壳4具有抽风口401和送风口 402,导风蜗壳4上设置有由电机5带动 的双联离心风轮6,水冷组件3与导风蜗壳4抽风口 401相贯通,机箱1的至 少一侧板2上开有与导风蜗壳送风口 402相连通的、且具有垂向高度的出风口 101,所述电机5上加设有防水保护外层7。该结构简单合理,安装方便,送风 角度大,送风范围广,运转噪声低。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如图4,其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似,不同之处在 于,所述导风蜗壳4上安装有上离心风轮601和下离心风轮602,两个离心风 轮601、 602之间设置有双轴电机8,上、下两个离心风轮601、 602分别设置 在双轴电机8的两端输出端上,所述机箱1出风口 402的高度对应上、下两个 离心风轮601、 602距离。采用双轴电机8和上、下离心风轮601、 602的结构, 其出风风量大幅提高,使用效果更理想。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举凡依本实 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等同设计,均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所涵盖。
权利要求1. 一种离心风轮冷风机,包括由侧板围成的机箱,机箱内设置有水冷组件,其特征是,机箱内还固定有导风蜗壳,导风蜗壳具有抽风口和送风口,导风蜗壳上设置有由电机带动的离心风轮,水冷组件与导风蜗壳抽风口相贯通,机箱的至少一侧板上开有与导风蜗壳送风口相连通的、且具有垂向高度的出风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离心风轮冷风机,其特征是所述离心风轮为双联离心风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离心风轮冷风机,其特征是所述导风蜗壳上安装有上、下两个离心风轮,两个离心风轮之间设置有双轴电机,上、下两个离心风轮分别设置在双轴电机的两端输出端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离心风轮冷风机,其特征是所述机箱出风口的高度对应上、下两个离心风轮距离。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离心风轮冷风机,其特征是所述电机上加设有防水保护外层。
专利摘要一种离心风轮冷风机,包括由侧板围成的机箱,机箱内设置有水冷组件,机箱内还固定有导风蜗壳,导风蜗壳具有抽风口和送风口,导风蜗壳上设置有由电机带动的离心风轮,水冷组件与导风蜗壳抽风口相贯通,机箱的至少一侧板上开有与导风蜗壳送风口相连通的、且具有垂向高度的出风口。其有益效果是机箱上出风口与导风蜗壳上的送风口均设置成具有垂直状,其出风风量大,送风角度大,送风范围广,再者,垂直安装在导风蜗壳内的电机及离心风轮,其安装方便,运转平稳,运转噪声低,达到节能目的。
文档编号F24F5/00GK201289176SQ20082020176
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13日
发明者冯少忠, 梁燕云 申请人:冯少忠;梁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