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炭素二次焙烧炉端部炉室挥发份连通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67215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炭素二次焙烧炉端部炉室挥发份连通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墨电极生产领域的炭素二次焙烧炉,特别是涉及一种炭素 二次焙烧炉端部炉室挥发份连通结构。
背景技术
炭素二次焙烧炉的火焰系统运行到炉子一端、需要跨炉子中心线操作时,
除了其系统内的烟气流向须通过连通火道作180°转向以外,其挥发份流向也 需作相应的改变,以保证二次焙烧产生的大量挥发份能够顺利进入高温炉室 的火道燃烧。
现有的炭素二次焙烧炉,其挥发份跨炉子中心线流动, 一般是采用设在 端部炉室带有切断阀门的专用通道,使两个端部炉室靠炉子中心线侧的边部 料箱相连通,再通过设在炉室内各火道墙上的挥发份平衡道,将挥发份集中 到边部料箱,送入炉子中心线另一侧的上游炉室,再通过该炉室火道墙上的 挥发份平衡道进入各料箱,实现挥发份的流动转向。这种端部炉室挥发份连
通方式的缺点是1、下游炉室所有料箱中的挥发份,只能通过挥发份平衡道 集中到边部料箱,再送入上游炉室,由于负压和通道阻力作用,导致下游炉
室距炉子中心线最远处料箱中的挥发份不能及时送出;2、连接两个端部炉室 的挥发份专用通道,设置在两排炉室之间的炉外空间里,由于空间小、不能 采用任何保温措施,导致专用通道散热快,出现挥发份在专用通道内凝结、 切断阔门失灵、挥发份流通不畅;3、下游炉室的挥发份进入上游炉室后,在负压和通道阻力作用下,进入上游炉室各料箱中的挥发份量极不均匀,导致 进入高温炉室各火道燃烧的挥发份量差别很大,同一炉室各料箱的温差也相
应加大,不利于保证二次焙烧的产品质量;4、下游炉室远料箱中挥发份不能 及时送出、上游炉室近料箱中的挥发份不能顺利分配,都将会造成相关料箱 中挥发份压力瞬时陡升,严重时会使料箱发生爆喷,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造成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炭素二次焙烧炉端部炉室 挥发份连通结构,目的是解决炭素二次焙烧炉跨炉子中心线操作时,挥发份 流通不畅、上下游炉室挥发份专用通道内产生挥发份凝结、进入上游炉室各 料箱的挥发份量不均匀、端部炉室中局部料箱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炭素二次焙烧炉端部炉室挥发 份连通结构,包括炭素二次焙烧炉,在炭素二次焙烧炉的两端头设有挥发份 连通装置,在端部炉室各料箱端头设有料箱挥发份出入口,将挥发份连通装 置和料箱挥发份出入口连接的挥发份出入口支管。
所述的挥发份出入口支管的截面形状是矩形、圆形或多边形,其边长或 直径的尺寸为50 500mm。
所述的挥发份出入口支管上设有可调节挥发份流量的挥发份控制闸板。
所述的挥发份控制闸板的转动角度范围为1 180° 。
所述的挥发份出入口支管与挥发份连通装置的下部连接。
所述的料箱挥发份出入口的截面形状是矩形、圆形或多边形,其边长或 直径的尺寸为50 500mm,所述的挥发份连通装置由下述结构构成设在支座上的金属筒体下半部, 在金属筒体下半部内设有下半部工作层,在金属筒体下半部与下半部工作层 之间设有下半部保温层,下半部保温层与下半部工作层之间设有内凹槽,设 在金属筒体下半部上的金属筒体上半部,在金属筒体上半部内设有上半部工 作层,在金属筒体上半部与上半部工作层之间设有上半部保温层,上半部保 温层与上半部工作层之间设有外凹槽,在内凹槽和外凹槽内设有电加热器。
所述的金属筒体下半部和金属筒体上半部用紧固螺栓固定。
所述的紧固螺栓的个数为5 100个。
所述的金属筒体下半部和金属筒体上半部组成的金属筒体直径为200 1200mm。
所述的金属筒体可分段设置,分段数为1 20。 所述的上半部保温层和下半部保温层在截面上各自分为1 10瓣。 所述的内凹槽和外凹槽的截面是矩形、半圆形或梯形。 所述的内凹槽和外凹槽的半径或边长范围为5 80mm。 所述的外凹槽和内凹槽的数量各为3 18个。 所述的上下半部工作层在截面上各自分为1 10瓣。 所述的上下半部工作层扣对安装后形成的通道截面直径范围为100 励Omm。
所述的上下半部工作层扣对安装后截面形状是圆形、矩形、梯形或多边形。
所述的电加热器在圆周上的分布数量范围为6 36个。 所述的电加热器在圆周上的分布角度a范围为10 60° 。所述的支座数量为2 20个。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可使下游炉室各料箱中产生的挥发份在基本相同的负压和阻力条件下汇 集到挥发份连通装置中。汇集后的挥发份,可在保温条件下进入挥发份连通 装置,并分配到装置出口的各个支管,不会在管路内出现挥发份凝结现象, 保证跨炉子中心线操作时挥发份流动的畅通。连通装置中的挥发份,可以较 为均匀地分配到上游炉室的各个料箱,使火焰系统中的各炉室及料箱温度分 布均匀,有利于提高二次焙烧质量。由于下游炉室各料箱中挥发份能够均匀 顺畅地进入上游炉室各料箱,将有效避免各相关料箱中的压力突变,有利于 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方法简单,便于实施。
本发明中所采用的新型挥发份连通装置中由于采用了电加热保温措施, 可以有效防止挥发份在通道凝结,保证炭素二次焙烧炉在跨炉子中心线操作 时挥发份通道畅通。它可保证下游炉室的挥发份,较为均匀地分配到上游炉 室的各个料箱,使火焰系统中的各炉室及料箱温度分布均匀,有利于提高二 次焙烧质量。由于挥发份通道装置的金属筒体分上、下两半部分设置,所以 安装方便、并便于维护。上、下两半部分的电加热装置安装位置,充分考虑 了连通装置的安装程序,可确保绝缘保护、安装质量和加热效果。在金属筒 体和内衬各部件之间设置有良好的密封措施,有利于防止挥发份泄漏及外部 空气浸入,保证运行安全。


图1是本发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沿炉子长度纵剖面端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横向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挥发份连通装置;2、炭素二次焙烧炉;3、挥发份出入口支管; 4、挥发份控制闸板;5、料箱挥发份出入口; 6、料箱;7、炉体;8、金属筒 体下半部;9、支座;10、下半部保温层;11、电加热器;12、内凹槽;13、 下半部工作层;14上半部工作层;15、外凹槽;16、上半部保温层;17、金 属筒体上半部;18、紧固螺栓;19、接线端。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的描述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可以做 出各种修改或改进,但是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均在本发明的 范围之内。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炭素二次焙烧炉端部炉室挥发份连通结 构,包括炭素二次焙烧炉2,在炭素二次焙烧炉2两端头的操作面上设有挥发 份连通装置l,在端部炉室各料箱6的端头设有料箱挥发份出入口 5,料箱挥 发份出入口 5的截面形状是矩形、圆形或多边形,其边长或直径的尺寸为50 500mm,将挥发份连通装置1和料箱挥发份出入口 5连接的挥发份出入口支 管3,完成跨炉子中心线操作,衔接上下游炉室的功能,挥发份出入口支管3 与挥发份连通装置1的下部连接,挥发份出入口支管3的截面形状是矩形、 圆形或多边形,其边长或直径的尺寸为50 500mm,挥发份出入口支管3上 设有可调节挥发份流量的挥发份控制闸板4,挥发份控制闸板4的转动角度范 围为1 180° 。
上述的挥发份连通装置1内截面应足够大,以保证汇集到连通装置内的挥发份能够较均匀地分配到上游炉室的各个料箱。端部炉室料箱端头的料箱
挥发份出入口 5与挥发份连通装置1各个挥发份出入口支管3间具有良好的 密封措施。
如2图所示,上述挥发份连通装置1设在炭素二次焙烧炉2的炉体7的 两端头;在挥发份连通装置1的下部,设有与两个端部炉室料箱数目相等的、 带有控制闸板的挥发份出入口支管3,挥发份连通装置通过这些挥发份出入口 支管3将炉子端部的两个炉室连接起来,以保证二次焙烧炉运转过程中,挥 发份也能进行相应的逆向流动;如图4-6所示,本发明挥发份连通装置l,由 下述结构构成设在支座9上的金属筒体下半部8,支座9的数量为2 20 个,在金属筒体下半部8内设有下半部工作层13,在金属筒体下半部8与下 半部工作层13之间设有下半部保温层10,下半部保温层10与下半部工作层 13之间设有内凹槽12,设在金属筒体下半部8上的金属筒体上半部17,在金 属筒体上半部17内设有上半部工作层14,在金属筒体上半部17与上半部工 作层14之间设有上半部保温层16,上半部保温层16与上半部工作层14之间 设有外凹槽15,在内凹槽12和外凹槽15内设有电加热器11,电加热器11 在圆周上的分布数量为6 36个,电加热器11在圆周上的分布角度a范围为 10 60° ,电加热器11与接线端19连接,接线端19设在挥发份连通装置1 的一端,通电后产生的热量可使连通装置内的挥发份不会凝结,保证了挥发 份通道畅通;金属筒体下半部8和金属筒体上半部17用紧固螺栓18固定, 金属筒体上下半部两端是封闭的,并且内衬有保温和耐火材料,金属筒体下 半部8和金属筒体上半部17组成的金属筒体直径为200 1200mm,紧固螺栓 18的个数为5 100个,金属筒体可分段设置,分段数为1 20;上半部保层16和下半部保温层10在截面上各自分为1 10瓣;内凹槽12和外凹槽15 的截面是矩形、半圆形或梯形,凹槽的半径或边长范围为5 80mm,内外凹 槽数量各为3 18个;上下半部工作层在截面上各自分为1 10瓣,上下半 部工作层扣对安装后形成的通道截面直径为100 1000mm,上下半部工作层 扣对安装后截面形状是圆形、矩形、梯形或多边形。
上述的上下半部工作层,采用导热性能较好的耐火材料预先成型,并可 组合安装。上下半部保温层,采用绝热性能良好的保温材料预先成型,组合 安装在上下半部工作层之外层。金属筒体上下半部之间,及上下半部工作层、 上下半部保温层的各块之间,均采用耐火纤维材料或其它材料密封。
权利要求
1、一种炭素二次焙烧炉端部炉室挥发份连通结构,包括炭素二次焙烧炉,其特征在于炭素二次焙烧炉的两端头设有挥发份连通装置,在端部炉室各料箱端头设有料箱挥发份出入口,将挥发份连通装置和料箱挥发份出入口连接的挥发份出入口支管。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炭素二次焙烧炉端部炉室挥发份连通结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挥发份出入口支管的截面形状是矩形、圆形或多边形,其边 长或直径的尺寸为50 500mm。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炭素二次焙烧炉端部炉室挥发份连通结构, 其特征在于挥发份出入口支管上设有可调节挥发份流量的挥发份控制闸板。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炭素二次焙烧炉端部炉室挥发份连通结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挥发份控制闸板的转动角度为1 180° 。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素二次焙烧炉端部炉室挥发份连通结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料箱挥发份出入口的截面形状是矩形、圆形或多边形,其边 长或直径的尺寸为50 500mm。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素二次焙烧炉端部炉室挥发份连通结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挥发份出入口支管与挥发份连通装置的下部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素二次焙烧炉端部炉室挥发份连通结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挥发份连通装置是由下述结构构成设在支座上的金属筒体 下半部,在金属筒体下半部内设有下半部工作层,在金属筒体下半部与下半 部工作层之间设有下半部保温层,下半部保温层与下半部工作层之间设有内凹槽,设在金属筒体下半部上的金属筒体上半部,在金属筒体上半部内设有 上半部工作层,在金属筒体上半部与上半部工作层之间设有上半部保温层, 上半部保温层与上半部工作层之间设有外凹槽,在内凹槽和外凹槽内设有电 加热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炭素二次焙烧炉端部炉室挥发份连通结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筒体下半部和金属筒体上半部用紧固螺栓固定。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炭素二次焙烧炉端部炉室挥发份连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筒体下半部和金属筒体上半部组成的金属筒体直径为 200 1200mm。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炭素二次焙烧炉端部炉室挥发份连通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紧固螺栓的个数为5 100个。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炭素二次焙烧炉端部炉室挥发份连通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筒体可分段设置,分段为1 20。
12、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炭素二次焙烧炉端部炉室挥发份连通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半部保温层和下半部保温层在截面上各自分为1 10瓣。
13、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炭素二次焙烧炉端部炉室挥发份连通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凹槽和外凹槽的截面是矩形、半圆形或梯形。
14、 根据权利要求7或13所述的炭素二次焙烧炉端部炉室挥发份连通结 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凹槽和外凹槽的半径或边长为5 80mm。
15、 根据权利要求7或13所述的炭素二次焙烧炉端部炉室挥发份连通结 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凹槽和外凹槽的数量各为3 18个。
16、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炭素二次焙烧炉端部炉室挥发份连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半部工作层在截面上各自分为1 10瓣。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炭素二次焙烧炉端部炉室挥发份连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半部工作层扣对安装后形成的通道截面直径范围为 100 1000mm。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炭素二次焙烧炉端部炉室挥发份连通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半部工作层扣对安装后截面形状是圆形、矩形、梯形 或多边形。
1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炭素二次焙烧炉端部炉室挥发份连通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加热器在圆周上的分布数量范围为6 36个。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炭素二次焙烧炉端部炉室挥发份连通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加热器在圆周上的分布角度a范围为10 60° 。
21、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炭素二次焙烧炉端部炉室挥发份连通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座数量为2 20个。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炭素二次焙烧炉端部炉室挥发份连通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炭素二次焙烧炉端部炉室挥发份连通结构。它包括炭素二次焙烧炉,在炭素二次焙烧炉的两端头设有挥发份连通装置,在端部炉室各料箱端头设有料箱挥发份出入口,将挥发份连通装置和料箱挥发份出入口连接的挥发份出入口支管。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可使下游炉室各料箱中产生的挥发份在基本相同的负压和阻力条件下汇集到挥发份连通装置中。不会在管路内出现挥发份凝结现象,保证跨炉子中心线操作时挥发份流动的畅通。火焰系统中的各炉室及料箱温度分布均匀,有利于提高二次焙烧质量。有效避免各相关料箱中的压力突变,有利于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文档编号F27B19/04GK101614476SQ200810011978
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4日
发明者博 吕, 毅 孙, 曹广和, 王忠心 申请人: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