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家用高效节能取暖炉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取暖炉,尤其是涉及一种家用高效节能取暖炉。
背景技术:
家用取暖炉在农村应用非常普遍,目前人们使用的取暖炉种类繁多,但是一般均是一次燃烧,没有助燃设备,燃烧不充分,又没有热能转换装置,绝大部分热量被烟筒排出,造成大量的热量没有被吸收,导致燃料浪费,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增加了成本,浪费能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功能齐全、燃烧充分、热能利用率高、能耗低的家用高效节能取暖炉。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方式实现一种家用高效节能取暖炉,包括炉体、炉体底部的炉篦、灰箱、灰箱的一端设有摇臂杆,炉面、炉面后部设有一烟筒、炉面中央设有炉口、炉圈,炉圈下依次是炉窝、炉膛,其特征是在上述炉体周围设有若干根补风管,在炉体、炉窝周围设有一迂回散热箱套,套中间是迂回烟道,在上述散热箱套一侧上部、炉窝下部设置一下返烟道进火口,另一侧下部设有上返烟道进火口、集尘箱和清灰门;在所述炉篦的下部设有吹风管;所述迂回散热箱套是环形或方形的;所述炉体是圆形喇叭口式或方形、炉面为方形;在所述炉体的内壁上设有内衬;在所述灰箱的前面设有抽屉,灰箱的四角各设有一炉腿;所述炉体前部设有一炉门;在所述炉面之下、炉窝周围、迂回散热箱套之上设有一预热水箱。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效果1)热效率高本实用新型增加的迂回散热箱套、及迂回烟道,可以延长烟气在炉内的停留时间、使热量在炉内充分被吸收,提高了燃烧效率,从而大大的增加了热效率。
2)环保效果好本实用新型在炉体内设有的补风管,可以消烟除尘,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3)使用寿命长本实用新型在炉体上设有内衬,使得炉体不易被烧损,从而延长了炉体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家用高效节能取暖炉,包括炉体1、炉体1底部的炉篦2、灰箱3、灰箱3的一端设有摇臂杆4,炉面5、炉面5后部设有一烟筒6、炉面5中央设有炉口7、炉圈8,炉圈8下依次是炉窝9、炉膛10,如图1所示在炉体1周围设有若干根补风管11,在炉体1、炉窝9周围设有一迂回散热箱套12,套12中间是迂回烟道13,在散热箱套12一侧上部、炉窝9下部设置一下返烟道进火口14,另一侧下部设有上返烟道进火口15、集尘箱16和清灰门17,在炉篦2的下部设有吹风管18,迂回散热箱套12是环形或方形的,炉体1是圆形喇叭口式或方形、炉面5为方形,在炉体1的内壁上设有内衬19,在灰箱3的前面设有抽屉20,灰箱3的四角各设有一炉腿21,炉体1前部设有一炉门22,该炉门22烧烟煤时设,若该炉子烧无烟煤,可以不开设炉门22;在炉面5之下、炉窝9周围、迂回散热箱套12之上根据实际需要设有一预热水箱23。
权利要求1.一种家用高效节能取暖炉,包括炉体(1)、炉体(1)底部的炉篦(2)、灰箱(3)、灰箱(3)的一端设有摇臂杆(4),炉面(5)、炉面(5)后部设有一烟筒(6)、炉面(5)中央设有炉口(7)、炉圈(8),炉圈(8)下依次是炉窝(9)、炉膛(10),其特征是在上述炉体(1)周围设有若干根补风管(11),在炉体(1)、炉窝(9)周围设有一迂回散热箱套(12),套(12)中间是迂回烟道(13),在上述散热箱套(12)一侧上部、炉窝(9)下部设置一下返烟道进火口(14),另一侧下部设有上返烟道进火口(15)、集尘箱(16)和清灰门(1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高效节能取暖炉,其特征是在所述炉篦(2)的下部设有吹风管(1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高效节能取暖炉,其特征是所述迂回散热箱套(12)是环形或方形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高效节能取暖炉,其特征是所述炉体(1)是圆形喇叭口式或方形、炉面(5)为方形。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家用高效节能取暖炉,其特征是在所述炉体(1)的内壁上设有内衬(19)。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家用高效节能取暖炉,其特征是在所述灰箱(3)的前面设有抽屉(20),灰箱(3)的四角各设有一炉腿(2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高效节能取暖炉,其特征是所述炉体(1)前部设有一炉门(2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高效节能取暖炉,其特征是在所述炉面(5)之下、炉窝(9)周围、迂回散热箱套(12)之上设有一预热水箱(2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取暖炉,尤其是涉及一种家用高效节能取暖炉,包括炉体、炉体底部的炉箅、灰箱、灰箱的一端设有摇臂杆,炉面、炉面后部设有一烟筒、炉面中央设有炉口、炉圈,炉圈下依次是炉窝、炉膛,其特征是在上述炉体周围设有若干根补风管,在炉体、炉窝周围设有一迂回散热箱套,套中间是迂回烟道,在上述散热箱套一侧上部、炉窝下部设置一下返烟道进火口,另一侧下部设有上返烟道进火口、集尘箱和清灰门;本实用新型功能齐全、燃烧充分、热能利用率高、能耗低。
文档编号F24B1/189GK2886377SQ20062000639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7日
发明者张希顺 申请人:张希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