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587224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更为详细的说本发明是涉及既具有高风量及高风压的空气流动特性,又可以缩小系统的整体尺寸,并且可以减低运行时的噪音的新型结构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空调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压缩机中压缩冷媒气体,将上述压缩的冷媒气体在凝缩机中液化后,通过膨胀阀减压,然后在蒸发器中重新气化后,利用吸收到的冷媒的气化热对室内进行冷房操作,或者通过上述冷房循环的逆循环对室内进行暖房操作,从而给人们营造舒适的温度环境。
在上述空调器中,设置于室内的地面,适用于比较大的空间的冷房工作的空调器为柜式空调器(package type)。下面,将参照图1,对以往的柜式空调器的结构及作用的一例进行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以往的柜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结构如下壳体1具备有下部的空气吸入口2和上部的空气排出口3。上述壳体1内的上侧设置有用于冷却空气的热交换机6,其下侧安装有通过空气吸入口2吸入外部空气后,向上述热交换机6侧送风的离心式送风风扇4。
因此,由于上述离心式送风风扇4的驱动,空气将通过壳体1下部的空气吸入口2流入。上述流入的空气将在通过设置于离心式送风风扇4的上部的热交换机6时进行热交换,被冷却后通过壳体1上部的空气排出口3向室内排出。
另外,虽然图中没有提示,上述柜式空调器的室外机设置有将冷媒压缩为高温高压后排出的压缩机、凝缩上述从压缩机中排出的冷媒的凝缩机、送风风扇。
但是,如上所述构成的以往技术的柜式空调器中,作为送风空气的装置,使用了热风风扇或涡轮风扇等离心式送风风扇。
上述的离心式送风风扇具有空气的流入方向和排出方向垂直的流动特性。因此,不但在设计空调器时,离心式送风风扇的设置位置及方向受到限制,而且为了高风量还要使送风风扇的尺寸足够大,所以很难实现空调器的小型化。
当然,如果使用轴流风扇,空气从轴方向流入后向轴方向排出,因此送风风扇的设置位置及方向将几乎不受限制。但是,由于轴流风扇的风压较小,因此如果要得到一定水平以上的风压,则需要增加轴流风扇的直径,这样会整体的增加空调器的尺寸。因此,通常的空调器的室内机都不使用轴流风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日本专利8-216229号(1996.8.27公开)提供了顺着长圆筒形的轴心使多个叶片形成为螺旋形态,从而使送风方向为轴方向,并且可以增大风压及风量的空调器用风扇及其利记博彩app。
但是,上述空调器用风扇的各个叶片是相互重叠并连续形成的,所以很难用一般的注塑成型方式制作,只能用特殊的压出成型方式制作。因此,对进行大量生产很不利,并且由此会导致空调器的制作费用增加等诸多问题。
如上所述,以往技术的柜式空调器中,作为送风空气的装置,使用了热风风扇或涡轮风扇等离心式送风风扇。因此,不但在设计空调器时,离心式送风风扇的设置位置及方向受到限制,而且为了高风量还要使送风风扇的尺寸足够大,所以很难实现空调器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既具有高风量及高风压的空气流动特性,又可以缩小系统的整体的尺寸,并且可以减低运行时的噪音的新型结构的空调器。
特别是,本发明以提供如下的空调器为目的采用既具有高风量及高风压的空气流动特性,又可以减低噪音的高效率送风风扇。并且为了有效改善空调器的内部结构,从而减低系统的整体噪音,以及提高送风特性,而使送风风扇和相关的周边构成要素的结构最佳化的新型空调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的空调器形成有多个吸入及排出空气的空气通道的壳体;设置于上述壳体内的热交换机;由圆筒形的轴心(hub)以及在上述轴心的外周面,从轴心的一端到另一端向着轴方向以螺旋形扭曲形成的多个螺旋形叶片(blade)构成,并且向壳体的垂直的轴方向强制送风空气的螺旋形风扇;设置于上述螺旋形风扇的下部,向一方向转动螺旋形风扇的驱动电机;在上述壳体内,为了支撑驱动电机而设置的电机固定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另外提供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的空调器形成有多个吸入及排出空气的空气通道的壳体;设置于上述壳体内的热交换机;由圆筒形的轴心(hub)以及在上述轴心的外周面,从轴心的一端到另一端向着轴方向以螺旋形扭曲形成的多个螺旋形叶片(blade)构成,并且向壳体的垂直的轴方向强制送风空气的螺旋形风扇;设置于上述螺旋形风扇的下部,向一方向转动螺旋形风扇的驱动电机;在上述壳体内,为了支撑驱动电机而设置的电机固定件;设置于上述螺旋形风扇上部侧,将从螺旋形风扇排出的空气流向引导到外侧的盒子形状的空气引导装置;设置于空气引导装置下面中心部,防止从上述螺旋形风扇和空气引导装置之间的空间向风扇中心部逆流的逆流防止引导装置。
如上所述,依据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由于用于送风空气的螺旋形风扇具有向轴方向送风空气的流动特性,因此对于送风风扇的设置位置几乎没有限制,并且以较小的尺寸也可以得到大风量,因此可以缩小空调器的整体尺寸,从而体现小型化及微型化特点。除此之外,还可以制造出壳体为长方体或圆筒形等多种形态的空调器,并且由于制作工艺简单,从而可以节省制造成本。
另外,本发明所具有的效果是由于本发明的空调器设置有将流路引导在外侧的空气引导装置,因此可以减小由于向外侧流动的气流逆流到中间而产生的流路损失。
另外,本发明所具有的效果是由于在空气引导装置的下部面中心设置锥形引导装置,因此可以防止从螺旋形风扇和空气引导装置之间存在的空间向风扇中心部的逆流现象。
另外,本发明的空调器具有如下效果通过改善在壳体内支撑驱动电机的电机固定件的结构,可以减低BPF噪音。
并且,本发明所具有的效果是由于在螺旋形风扇的上下结合部设置振动绝缘部件,因此可以减低高频波引起的异常噪音。
另外,在适用叶片构成为多段的送风风扇的情况下,由于可以向轴方向送风空气,提高静压,因此可以缩小整体空调器系统的尺寸,并提高性能。


图1是显示以往的一般的空调器结构的主要部分断面图。
图2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的主要部分断面图。
图3是显示适用于图2的空调器的送风风扇的第1实施例的斜视图。
图4是显示与图3的送风风扇的电机的结合状态的主要部分断面图。
图5是显示图3的送风风扇的平面图。
图6是显示导向孔的斜视图。
图7a及图7b是显示图6的导向孔的正面图及侧面图。
图8是显示适用于导向孔的谐振器(resonator)的形状的参考斜视图。
图9是显示适用谐振器的效果的参考图表。
图10是用于说明谐振器内部适用吸引材料的情况的效果的参考图表。
图11是显示用于防止从螺旋形风扇排出的气流向中心部逆流(backflow)及减低噪音的结构的斜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依据本发明的空气引导装置的消音效果的原理的参考图。
图13是显示依据图11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排出顶盖(head)及空气引导装置结构的斜视图。
图14是显示适用于图2的空调器的电机固定件的结构的斜视图。
图15是显示图14的振动绝缘部件的分解斜视图。
图16是显示适用图14所示的振动绝缘部件的效果的参考图表。
图17a及图17b用于显示排出顶盖的排出口(outlet)格栅结构的图面,其中,图17a是显示排出顶盖上升前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17b是显示排出顶盖上升后的露出状态的斜视图。
图18是显示适用顶部格栅时的效果的参考图表。
图19是显示适用于图2的空调器的送风风扇的第2实施例的斜视图。
图20是显示适用于图2的空调器的送风风扇的第3实施例的斜视图,是显示适用了中间细长的长球形轴心的送风风扇的图面。
图21是显示适用于图2的空调器的送风风扇的第4实施例的斜视图,是显示适用了圆台形轴心的送风风扇的图面。
图22是显示适用于图2的空调器的送风风扇的第5实施例的斜视图。
图23是显示图22的平面图。
图24是显示图22的正面图。
图25是显示图22的侧面图。
图26是显示适用于图2的空调器的送风风扇的第6实施例的斜视图。
图27是显示图26的平面图。
图28是显示图26的正面图。
图29是显示图26的侧面图。
图30是显示适用于图2的空调器的送风风扇的第7实施例的斜视图。
图31是显示图30的平面图。
图32是显示图30的正面图。
图33是显示图30的侧面图。
图34是显示图30的分解斜视图。
图35是显示适用于图2的空调器的送风风扇的第8实施例的斜视图,是显示在风扇外廓紧贴有圆筒形外壳的送风风扇的图面。
图36是显示图35的正面图。
图37是显示适用于图2的空调器的送风风扇的第9实施例的斜视图。
图38是显示适用于图2的空调器的送风风扇的第10实施例的斜视图。
图39是显示适用于图2的空调器的送风风扇的第11实施例的斜视图。
图40是显示适用于图2的空调器的送风风扇的第12实施例的斜视图。
主要部件附图标记说明10壳体12驱动电机13螺旋形风扇 136肋137隆起部 138凹痕dimple)15导向孔 151谐振器18电机固定件 181电机支架安装部182电机固定槽 183制振橡胶184a-184b支撑台 185外部框架19空气引导装置190锥形引导装置20排出顶盖21电机支架22振动绝缘部件221金属垫圈221a轴贯通孔 222橡胶222b金属垫圈收容槽222a轴贯通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依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可能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图2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的图面。壳体10的上部及下部各自形成有多个空气通道100a、100b。在壳体10内侧的风扇下部,设置有大概呈‘V’字形态的热交换机11。
在这里,为了使空气通过上述‘V’字型热交换机11的各部分流动,上述壳体10的下部的空气通道100a形成于壳体10的前、后方的两侧。
另外,上述壳体10内设置有使空气通过上述各空气通道100a、100b中的任一部分强制流入后,使上述流入的空气流动到垂直的轴方向,然后送风到另一侧空气通道100a、100b的螺旋形风扇13及驱动电机12。
上述驱动电机12利用电机固定件18固定于壳体10内。上述螺旋形风扇13可旋转结合于电机的旋转轴12a。
另外,上述螺旋形风扇13上部侧设置有盒子形态的空气引导装置19。在这里,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9的作用是为了防止从螺旋形风扇向圆周方向排出的气流逆流到中间部分而切断空气流动,从而引导空气顺畅的上升到上部方向。
这时,上述驱动电机12最好是设置为其上部侧向螺旋形风扇13的轴心132的内侧凹进一定程度的形态。即,设置为如下结构驱动电机12的主体上端部位于轴心132内侧,并且为了使其位于相对于轴心下端部要高的位置,而凹入的结构。
之所以要这样设置的原因是由于上述驱动电机12位于螺旋形风扇13的下部内侧,因此可以使螺旋形风扇13的重量中心和螺旋形风扇13与驱动电机12的轴结合部一致。进而可以减低螺旋形风扇13旋转时的振动,并且可以缩小空调器的整体高度。
另外,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9还具有减低噪音的消音器作用,对于其具体结构及作用将在后面叙述。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构成本发明的空调器的个别构成要素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3至图5,适用于本发明的空调器的螺旋形风扇13还被称为‘太极扇’。上述螺旋形风扇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固定结合于驱动电机12的旋转轴12a的长圆筒形的轴心132;在上述轴心132的外周面,从轴心132的一端向另一端沿着轴方向扭曲形成,并且其上下长度相对于轴心132的垂直长度要长出一定长度的2个叶片133。
另外,上述叶片133具有从与上述轴心132的下端部接触的内侧部到下端部的外侧销(tip)切开的形态。因此,上述叶片133的下端部大概呈尖三角形形态。
另外,将在上部观察风扇时,叶片133从头到尾旋转的角度称为叶片旋转角α。如图5所示的平面图,在本实施例中,螺旋形风扇13的叶片旋转角α大概呈210°。这时,在平面上看,叶片133不会对相对应的形成于另一侧的叶片产生重叠及干扰。
即,本发明的螺旋形风扇13的各叶片133的叶片旋转角α大概形成为210°,因此既具有180°以上的叶片旋转角,又为了制作时的加工性良好,形成为没有相互重叠及干扰的区域的结构。
另外,叶片旋转角α增大为210°,则空气排出的出口角也将变大,因此相对于叶片旋转角为180°的情况,叶片末端部的噪音将减低。
另外,上述各叶片133形成为对于轴心132外周面呈螺旋前进的形态。上述叶片133接触于轴心132外周面的部位所呈现的螺旋在张开轴心的情况下,是y=xh[在这里,y为从属变数,x为独立变数,h是螺旋指数(Helix index),并且,轴心的轴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轴心的圆周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的函数曲线。
在这里,依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螺旋形风扇13形成为如下形态作为叶片133对于轴心的轴线方向的扭转角的值的螺旋指数(He1ix index)所取的值为1.8至2.2范围内的值。最好是使螺旋指数所取的值为2。
即,螺旋指数越大,就意味着叶片更为靠近轴心的轴线倾斜,这样可以使空气更多的向轴线方向流动,因此可以增加送风量。
另外,一旦螺旋指数变大,在同一旋转数中与空气的摩擦噪音会略微增加,但是可以增加送风量。并且在不增加送风量,仅维持同一送风量的情况下,可以具有较小的旋转数,因此会减低电机噪音,其结果,不会增加系统整体的噪音。
另外,本实施例的螺旋形风扇13中,将轴心比Dh/Db定义为叶片133的直径对轴心的直径比,如果轴心比为0.5,则由于叶片幅度很宽,因此此时本实施例的螺旋形风扇的风压及风量将最为良好。
另外,根据实验结果,上述叶片133在以下情况下具有较好的流动特性从入口侧向出口侧逐渐增加角度,使出口角θe大于入口角θi。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实验结果,在同一条件下,上述叶片133的入口角θi大概为35°时,噪音最小。这是因为叶片133的入口角θi和大概在35°流入的空气的入射角的流线(stream line)几乎一致,因此可以使湍流产生最小化。
另外,上述出口角θe形成为45°,因此可以使排出空气以45°角度排出后,顺着圆周方向流动。
另外,上述各叶片133的幅度方向断面大概呈“S”型,或太极字样的分割线形态。并且,最好是从叶片133的上部侧向下部侧断面逐渐张开,并接近于直线的形态(即,曲率减小的形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可以使在入口侧的空气流入顺畅,并且在出口侧可以集中从上述入口侧流入的空气后排出,因此可以提高排出空气的静压。
另外,上述轴心132和叶片133的厚度比th∶tb在1∶1.5水平时,振动特性良好。
上述叶片133的厚度不同,其中,使与轴心132相近的部分的厚度大于半径方向外侧的销(tip)部分时的振动特性最为良好。这是因为通过将叶片133的重量中心向半径方向内侧诱导,可以减小送风风扇旋转时产生的力矩(moment),从而减少振动。
另外,本实施例的螺旋形风扇13,在叶片133的后面,形成顺着叶片的长度方向对于叶片起到腱(tendon)作用的肋136。
上述肋136形成为叶片133长度的至少1/3以上的长度,并且以叶片幅度的中间为基准,在与销相近的部位,形成为与叶片的扭曲方向相同或类似的结构。
为了使螺旋形风扇的厚度变轻而使叶片133的厚度变薄的情况下,由于旋转时叶片抖动将产生噪音,这时形成于上述叶片133后面的肋136可以加强叶片133整体的强度,从而可以防止上述噪音。并且,上述肋还具有防止与构成空调器的其他部件共振的作用。
另外,上述叶片133下端部的气流流入的入口部侧上面或/及下面形成有相对于其他部位隆起的隆起部137。上述隆起部同于形成于上述叶片133的后面的肋136,也具有防止叶片133由于流入的气流而抖动的现象。并且,即使风扇旋转至1000rpm以上,也可以防止作为空气最初流入的部分的叶片133的隆起部137后侧区域产生涡流的现象。
即,本实施例的螺旋形风扇13叶片133具有从与轴心132的下端部接触的内侧部到外侧销(tip)切开的形态。随着切开的部分的内侧面厚度变薄,由于从这个部分流入的气流有可能产生振动及噪音。但是,通过在叶片133下端部的气流流入部边缘设置隆起部137,可以防止涡流,使分界层变薄,因此可以发挥减低噪音及振动产生的作用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螺旋形叶片133的后面的表面形成有如同形成于高尔夫球的槽的数个小凹痕(dimple)138。上述数个凹痕138的作用是减少通过叶片后面产生的涡流。
即,由于上述凹痕138的作用,在叶片的后面下部侧产生湍流现象时,流体能够更为充分的相互混淆在一起,因此直到空气脱离叶片为止,将不会出现空气的流动方向改变的现象。这样一来,由于可以减少叶片133的形状阻力,因此可以减低噪音。
上述凹痕138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为圆形,但也可以是五角形、四角形、接近于圆形的多角形等多种形状。并且,由于凹痕的形状和个数、凹痕的深度、凹痕的直径都对形状阻力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上述因素。一般而言,凹痕越多就对减少涡流越有利,但有时也不都是这样。
另外,本实施例的螺旋形风扇13还应该适当考虑形成于叶片133的后面的凹痕138的整体图案,因此可以顺着叶片133的长度方向使行及/或列的间隔相同或不同。
作为参考,流体的流动将依据雷诺数(Reynolds)区分为层流流动和湍流流动。而且,在叶片的后面设置有凹痕。在这里,为了降低作用于叶片前后表面的压力差而产生的阻力,雷诺数应维持在4万到40万之间。如果雷诺数比这个范围的值大或小,反倒会使整体阻力变大。
另外,上述轴心132的中间部分水平形成有连接板134,上述连接板134的作用是用于固定与电机轴结合的旋转轴12a的末端部。为了加强强度,上述连接板134形成为中央部大体扁平,而外侧部则向上侧弯曲的曲面形状。
另外,上述连接板134的上部面和下部面一体形成有向放射状延长的多个加强肋135,因此可以更加增强连接板134的强度。上述加强肋135应该在连接板134的上部面和下部面对称形成,并且从内侧向外侧的高度逐渐增大。
另外,上述2个上述叶片133形成于相互对应的位置。但是也可以使2个以上的叶片向着圆周方向间隔一定距离形成。对于这种结构可以在后述的实施例中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螺旋形风扇13的流动通道如下随着螺旋形风扇的旋转,风扇下部侧的空气将流入叶片133下端的入口侧后,沿着轴心132及叶片133面向轴方向流动,从而可以通过上端的出口侧排出。
另外,上述螺旋形风扇13的外侧,以围绕螺旋形风扇13的外侧的形态设置有上端及下端部开放的圆筒形的导向孔15。上述导向孔15的作用是通过螺旋形风扇13的旋转送风空气时,提高静压,并且是将大量的风按一定量送风的通道。
如图6至图7所示,上述导向孔15应该是一体形成的,并且以旋转轴12a为中心,左右侧大概呈对称形的形态。各边角部分则紧贴于壳体10的内壁面设置。
上述导向孔15的中间部分大概形成为直线形,并且使空气流入及排出的下端部及上端部构成逐渐向外侧扩张的扩张部。
上述各扩张部应该具有以一定的曲率弯曲的形态。在这里,上述导向孔15的入口部曲率半径应该大于出口部曲率半径。
另外,如图7所示,上述导向孔15的外侧面设置有为了利用共振现象引出特定频率的波的谐振器151。上述谐振器151的作用是可以减低由于风扇入口端侧的涡旋而产生的特定频率区域的噪音。
即,由于导向孔15的下部侧的涡流将产生噪音,在导向孔15外侧面测定上述噪音,上述噪音在各个位置具有不同的频率特性。鉴于此,在特定频率区域的噪音产生的位置,设置对应于噪音特性的谐振器,则可以减低该频率区域的噪音。
根据设置位置不同,上述谐振器的尺寸也不同。这是因为通过分析导向孔外侧各位置的频率波谱可知各位置产生噪音的频率不同,并且,根据频率特性以不同的尺寸设计谐振器。
参照图8,根据横向、纵向、高度及入口长度和入口直径决定谐振器151所要电流谐振的频率区域。因此,只要适当的规定上述设计要素设计谐振器151,就可以有效减低特定频率区域的噪音。
图9是显示特定频率区域的产生噪音的部位适用谐振器的情况下的噪音减低效果的图表,是比较谐振器151适用前和适用后的噪音水平的图表。
另外,一旦在谐振器151内部紧贴吸音材料(图中没有提示),则如图10的图表所示,可以实现更广区域内的噪音减低效果。这时,作为上述吸引材料可以使用玻璃棉或海棉以及纤维织物(fabric)等材质,并且以其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组合的形态设置于谐振器151内部。
另外,图11是显示用于防止从螺旋形风扇13排出的气流向中心部的逆流(backflow)及减低噪音的空气引导装置19结构的参考斜视图。本发明的空调器的螺旋形风扇13上部空间设置有盒子形态的空气引导装置19。在这里,上述空气引导装置的作用是在从上述螺旋形风扇向圆周方向排出的气流排出到排出顶盖20之前,始终维持气流的流动。
即,从螺旋形风扇13排出的空气将向45°角度排出,并向着圆周方向流动,因此在外侧的气流流动很快,而中间侧则几乎没有气流流动。
因此,在没有设置空气引导装置19的情况下,在排出到排出顶盖20之前的空间将产生严重的涡流,因此在外侧流动的气流的速度不能上升,反倒会产生气流的一部分向中间部分逆流的现象,从而产生流路损失。
鉴于此,本发明的空调器设置有使流路维持为外侧的空气引导装置19。在这里,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9的边角倒角形成,并且为中空的盒子形状,因此可以减少在外侧流动的气流逆流到中间而引起的流路损失。
另外,一旦设置空气引导装置19,可以达到减少上述的流路损失的效果。但是,由于螺旋形风扇13和空气引导装置19之间的流动间隔,两者之间将存在一定的空间,因此无法控制存在于上述空间的排出空气向中心部逆流的现象。所以,本发明中在空气引导装置19的下部面中心部设置有锥形引导装置(guide of cone shape)190,从而可以防止从上述空间向风扇中心部的逆流。
即,由于螺旋形风扇13和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9之间的空间设置有锥形引导装置190,因此从风扇排出的空气将由于锥形引导装置190的引导作用而与外侧气流合流,从而顺畅的向排出顶盖20方向上升。
上述锥形引导装置190最好是形成为圆台形状,即使形成为圆锥形状也无妨。另外,即使设置成不是锥形的圆筒形引导装置也几乎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9还具有减低噪音的消音器(muffler)作用。其原理是将噪音从细管向宽的空间扩散,从而使声音变小的膨胀式消音器的原理。
因此,本发明的空气引导装置19的上下面形成有吸入口191及排出口192。在这里,上述吸入口191及排出口192的流路断面积比空气引导装置内部空间的流路段面积小(上面的排出口参照图13)。
因此,本发明的空调器可以利用空气引导装置19的消音器作用减低特定频率区域产生的叶片传递频率(BPFBlade Passing Frequency)噪音。
另外,一般的送风机中如果设置消音器则会降低风压,但是本发明的空调器适用了螺旋形风扇13,使排出空气以45°角度排出后,向着圆周方向流动,因此风压将主要向兼具消音器作用的空气引导装置19外侧作用,所以不会产生风压降低现象。相反,空气引导装置19中间部分可以收容噪音。
图12是用于说明利用上述的本发明的空气引导装置19进行消音的原理的参考图。通常入口断面积和内部断面积之间的差异越大,噪音减低效果就上升,因此消音器的长度和断面积比是噪音减低性能的重要因素。
图13是显示排出顶盖20及空气引导装置19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斜视图,是显示排出顶盖20可以通过空气引导装置19的导向槽195升降的同时,还可以达到消音器效果的结构的图面。
如果空气引导装置19是仅形成有导向槽195,并且排出顶盖20通过导向槽195升降的结构,则不能达到充分的消音器效果。但是如图13所示,代替使排出顶盖19通过导向槽195升降的结构,在上述导向槽195设置可以防止空气泄漏的防泄漏部件(图中没有提示),因此可以在发挥消音器效果的同时,也可以使排出顶盖20升降。
上述防泄漏部件的形态可以是既可以使排出顶盖20的导向杆201升降,又为了遮蔽导向杆201经过的部分而撕开中间部分的帘形态,或者是具有弹力并紧凑设置的刷子(brush)形态。
在上述说明中,用于升降排出顶盖20的驱动装置及动力传递装置可以是利用驱动电机的滚珠丝杠(ball screw)方式,或导轨和小齿轮结构等多种方式。这时,排出顶盖20的升降引导装置也可以有多种结构,对其的具体说明及图示将省略。
另外,图14是显示电机固定件18的结构的图面。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机固定件18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为了固定电机支架21而具备的圆形结构的电机支架安装部181;从上述电机支架安装部181向4个方向延长形成的4个支撑台184a-184d;相互连接上述支撑台184a-184d的外侧端部的外部框架185。另外,电机固定件18的电机支架安装部181连接有电机支架21。在这里,上述电机支架21具备有向电机的轴方向延长形成的多段结构的电机连接部212。即,电机支架21介于驱动电机12和电机固定件18之间。
另外,在上面看上述电机固定件18时,电机支架安装部181和支撑台184a、184b、184c、184d及外部框架185呈四角形。
上述电机支架安装部181的面上形成有用于连接连接部件的连接孔181a。上述电机固定件18是由比上述电机支架21的厚度薄的铁板材质制成,因此上述电机固定件18的电机支架安装部181面上以十字形态形成有用于加强强度的焊道(bead)181b。
另外,上述电机支架安装部181和支撑台184a-184d及外部框架185具备有对于水平面垂直的强度加强用肋188。
另外,安装于电机支架安装部181的电机支架21具备有具有多段结构的电机连接部212。上述电机支架21的底面形成有对应于上述电机支架安装部181的十字形焊道形状的十字形孔211。
另外,形成于电机支架21的底面的孔呈十字形态。十字形孔211的各末端部设置有乙丙橡胶(EPDMethylene propylene rubber)或充油丁苯橡胶(SBRstyrene butadiene rubber)制成的制振橡胶(制振rubber)183。
上述制振橡胶183整体为长球形状,并且中央形成有可以使连接部件通过的贯通孔。
另外,上述制振橡胶183利用强制压入方式设置于十字形孔211的最外廓,从而可以抑制传递到电机固定件18的由于电机的驱动而引起的振动。
并且,上述多段结构的电机连接部212形成有连接孔212a,上述连接孔212a对应于向电机12下部延长形成的支撑脚120的连接孔120a。
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的空调器的驱动电机安装过程如下。
首先,将制振橡胶183插入结合于电机支架21的底面形成的十字形孔211末端的圆形孔部分。
然后,将电机支架21安装于电机固定件18的电机支架安装部181后,连接螺丝等连接部件贯通制振橡胶183,从而将电机支架21固定于电机固定件18。
然后,再使向驱动电机12下侧延长形成的各支撑脚下端面与电机支架21的落差面吻合的状态下,连接部件将贯通驱动电机12的支撑脚及与此对应的电机支架21的连接部形成的连接孔,从而能够将驱动电机12固定于电机支架21上。
依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电机固定件结构,可以使螺旋形风扇13和电机固定件18之间的间距最佳化,从而可以达到降低如上所述的BPF(BladePassing Frequency)噪音的效果。
即,在本发明的电机固定件结构中,驱动电机12的支撑脚没有向水平方向折弯,而是在处于垂直的状态下连接在电机支架21上,因此可以使螺旋形风扇13和支撑脚在水平方向上最大限度的远离,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上述支撑脚和风扇末端之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噪音。
不但如此,由于驱动电机12的支撑脚120处于垂直状态(即,未向水平方向折弯),因此驱动电机12的底面高度将上升h。在这里,上述h,其值等于固定电机支架21的错台部分的高度h(参考图14)。因此,在风扇下侧预留了充分的空间。因此,能够在较宽频率范围内减小BPF(Blade PassingFrequency)噪音。
另外,依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电机固定件18结构,为了固定电机支架21而具备的圆形结构的电机支架安装部181形成为与驱动电机12几乎相同面积的圆形,因此可以使面积最小化,从而在流入螺旋形风扇13的过程中,可以使电机固定件对气流的干扰最小化。并且,可以减低气流干扰引起的噪音。
在这里,为了减小上述驱动电机12驱动时产生的振动,上述驱动电机12的支撑脚120内侧面和电机支架21的电机连接部212外侧面之间也可以垂直设置有橡胶或合成树脂材质的振动吸收用填充材料(图中没有提示)。
参照图4、图5及图14,本发明的空调器的驱动电机12的旋转轴12a和风扇结合部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高频波引起的异常噪音现象的振动绝缘部件22。
说明噪音产生过程如下。一旦作为基本频率的整数倍频率的正弦波的高频波进入电机,将产生微振(microseism),因此电机轴将微微抖动。并且,如果中间没有振动绝缘部件,而是直接将电机轴和风扇连接,则由于电机轴的振动传递到风扇,会产生异常噪音。因此,在相当于基本频率60Hz的整数倍的120、280、360、420Hz,异常噪音将急剧上升,特别是在480Hz时噪音将达到峰值。
本发明如图4和图5以及图15所示,在螺旋形风扇13的轴心的旋转轴12a的结合部,上下部设置有振动绝缘部件。在这里,振动绝缘部件是由非几何圆形的中央部形成有轴贯通孔221a的金属垫圈221,以及形成有金属垫圈收容槽222b和轴贯通孔222a的橡胶222构成。因此可以防止电机轴和风扇的旋转引起的振动绝缘部件空转的现象,并且可以有效切断向风扇的振动传递,从而可以防止高频波引起的异常噪音。
在这里,上述橡胶222适用的是化学特性稳定,而物理特性上具有天然橡胶和SBR(styrene butadiene rubber)的中间性质的EPDM(ethylenepropylene rubber)。上述橡胶222具备如下几个部分构成插入于螺旋形风扇13的轴心132中央部的轴套部;在上述轴套部一端,为了具备收容非圆形的金属垫圈221的收容槽而凸出形成的凸缘部。
另外,之所以要设置上述的非圆形的金属垫圈221的理由是如果振动绝缘部件仅由橡胶222构成,则会发生电机轴和风扇旋转时橡胶222空转的现象。
即,在连接板中央部没有设置金属垫圈221的状态下,由于旋转轴12a是在高速旋转时输送空气,因此连接上述旋转轴12a的连接板134的中央部会发生磨损。并且,由于注塑成型送风风扇时产生的连接板134中央部的内周面弯曲,所以旋转轴12a在旋转时,轴心132会轻微摇动,从而增加噪音。并且,如果只设置金属垫圈,则由于电机旋转轴12a的振动直接传递,因此在高频波输入时会产生异常噪音。
但是,依据本发明,由于上述连接板134的上下部侧设置有由非圆形金属垫圈221和橡胶222构成的振动绝缘部件,因此在旋转轴12a高速旋转时,可以防止电机轴和风扇的旋转引起的振动绝缘部件空转的现象。并且,可以有效切断向风扇的振动传递,因此可以防止高频波引起的异常噪音。
另外,在上述连接板134的上下部侧全都设置上述振动绝缘部件,对防止异常噪音更为有利,但是仅设置在一侧,也可以充分发挥上述性能。
图16是显示适用图14的振动绝缘部件的效果的参考图表。通过在风扇连接部上下适用EPDM橡胶,可以减低在480Hz峰值的高频波所引起的异常噪音。
图17a及图17b用于显示排出顶盖的排出口格栅结构的图面,其中,图17a是显示排出顶盖上升前的状态的斜视图;图17b是显示排出顶盖上升后的露出状态的斜视图。本发明的排出顶盖20一般如图17a所示,在空调器驱动前,排出顶盖20藏于壳体10内部,而在空调器驱动时,如图17b所示,则上升至排出顶盖20露出的程度。
为此,本发明的空调器中,排出顶盖20贯通空气引导装置19中间部分形成的滑动孔(193参照图13)可升降设置,因此在设置于空气引导装置19外侧的排出顶盖升降用驱动电机(图中没有提示)驱动时,上述排出顶盖将被上述滑动孔193引导升降。
另外,图17a和图17b提示出了排出顶盖20上面形成有顶部格栅200的空调器。在上述结构下,即使没有排出顶盖20的上升,在空调器驱动时也可以排出空气。即,在空调器以送风量弱的状态运行的情况下,可以运用顶部格栅。
图18是显示适用顶部格栅时的效果的参考图表。通过在已有的排出顶盖上面附加设置顶部格栅200,具有可以减低同一流量下的噪音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空调器的实施例中,上述壳体10可以如同通常的空调器形成为长方体形态。但是考虑到螺旋形风扇13的形态,也可以将壳体10形成为圆筒形。在这种情况下,不但可以缩小壳体10整体的尺寸,并且在设计层面,相对于以往的空调器可以提高审美特性。
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的空调器的驱动如下。
用户开始驱动空调器,通常由压缩机及凝缩机构成的外部的室外机(图中没有提示)将向上述两侧热交换机11供给冷媒,由于驱动电机12的驱动,螺旋形风扇13也将开始旋转。
随着上述螺旋形风扇13的旋转,空气将通过壳体10下侧的空气通道100a流入。这样流入的空气将在经过热交换机11时被冷却,然后从螺旋形风扇13的下部向上部以轴方向流动。
这时,导向孔15的空气流入及流出的上部及下部侧呈扩张的结构,因此可以使空气向螺旋形风扇13的流入及流出顺畅的进行。
特别是,上述导向孔15的上下部侧宽,而中间则是凹陷的形态,因此,螺旋形风扇13的入、出口侧将产生压力差,由于上述压力差可以增大流量。
通过上述螺旋形风扇13的空气,将通过壳体10上侧的空气通道100b排出到室内,从而以所需的温度对室内进行冷房操作。
在利用如上所述的空调器进行暖房操作的情况下,使冷冻循环逆循环,并且使设置于室内的热交换机发挥具有放热作用的凝缩机作用,从而将加热的空气向室内排出。
下面,将对可适用于本发明的空调器的依据其他实施例的螺旋形风扇进行说明。
图19是显示适用于图2的空调器的送风风扇的第2实施例的斜视图。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螺旋形风扇23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固定结合于与驱动电机12结合旋转的垂直的旋转轴12a的长圆筒形的轴心232;在上述轴心232的外周面,从轴心232的一端向另一端沿着轴方向扭曲形成,并且其上下长度相对于轴心232的垂直长度要长出一定长度的3个叶片233。
另外,上述叶片233具有从与上述轴心的下端部接触的内侧部到下端部的外侧销(tip)切开的形态。因此,上述叶片233的下端部大概呈尖三角形形态。
另外,将在上部观察风扇时的叶片233从头到尾旋转的角度称为叶片旋转角α。在本实施例中,螺旋形风扇23的叶片旋转角大概呈150°。这时,在平面上看,叶片233不会对相对应的形成于另一侧的叶片233产生重叠及干扰。
即,本发明的螺旋形风扇23的各叶片233的叶片旋转角α大概形成为150°,在这里,上述叶片旋转角是一个叶片向圆周方向画的最大角度。因此,既具有了120°以上的叶片旋转角,又为了制作时的加工性良好,形成为没有相互重叠及干扰的区域的结构。
另外,叶片旋转角α增大为150°,则空气排出的出口角也将变大,因此相对于叶片旋转角为120°的情况,在叶片末端部的噪音将减低。
另外,本实施例的螺旋形风扇23中,作为叶片233的轴心233的轴线方向的扭转角的值的螺旋指数(Helix index)所取的值为1.8至2.2范围内的值。最好是使螺旋指数所取的值为2。即,螺旋指数越大,就意味着叶片更为靠近轴心的轴线倾斜,这样可以使空气更多的向轴线方向作用,因此可以增加送风量。
另外,一旦螺旋指数变大,在同一旋转数中与空气的摩擦噪音会略微增加,但是可以增加送风量。并且在不增加送风量,仅维持同一送风量的情况下,可以具有较小的旋转数,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同样具有减低电机噪音,进而不会增加系统整体的噪音的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的螺旋形风扇23中,轴心比Dh/Db定义为叶片233的直径Db对轴心232的直径比,也将轴心比设定为0.5,因此可以使螺旋形风扇的风压及风量最为良好。
另外,上述叶片233从入口侧向出口侧逐渐增加角度,使出口角θe大于入口角θi。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实验结果,在同一条件下,上述叶片233的入口角θi大概为35°时,噪音最小。这是因为叶片233的入口角θi和大概在35°流入的空气的入射角的流线(stream line)几乎一致,因此可以使湍流产生最小化。
另外,上述出口角θe形成为45°,因此可以使排出空气以45°角度排出后,顺着圆周方向流动。
另外,上述各叶片233的幅度方向断面大概呈“S”型,或太极字样的分割线形态。并且,最好是从叶片233的上部侧末端向下部侧末端,其断面逐渐张开,并接近于直线的单纯的圆弧形态。在这种情况下,如同前述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效果由于可以使在入口侧的空气流入顺畅,并且在出口侧可以集中从上述入口侧流入的空气后排出,因此可以提高排出空气的静压。
另外,上述轴心232和叶片233的厚度比th∶tb在1∶1.5水平时,振动特性良好。
上述叶片233的厚度不同,其中使轴心232相近的部分的厚度大于与轴心232较远的销(tip)部分时的振动特性很好。这是因为通过将叶片233的重量中心向半径方向内侧诱导,可以缩小送风风扇旋转时产生的力矩(moment),从而减小振动。
另外,本实施例的螺旋形风扇23在叶片233的后面,形成有顺着叶片的长度方向对于叶片233起到腱(tendon)作用的肋236。
上述肋236形成为叶片233长度的至少1/3以上的长度,并且以叶片幅度的中间为基准,在与销相近的部位,形成为与叶片的扭曲方向相同或类似的结构。
为了使螺旋形风扇的厚度变轻而使叶片233的厚度变薄的情况下,由于旋转时叶片抖动将产生噪音,这时,形成于上述叶片233后面的肋236可以加强叶片233整体的强度,从而可以防止上述噪音。并且,上述肋还具有防止与构成空调器的其他部件共振的作用。
另外,上述叶片233下端部的气流流入的入口部侧形成有相对于其他部位隆起的隆起部237。上述隆起部同于形成于上述叶片233的后面的肋236,也具有防止叶片233由于流入气流而抖动的现象。并且,可以防止作为空气最初流入的部分的叶片233的隆起部237后侧区域产生涡流的现象。
即,本实施例的螺旋形风扇23的叶片233具有从与轴心232的下端部接触的内侧部到外侧销(tip)切开的形态。随着切开的部分的内侧面厚度变薄,由于从这个部分流入的气流有可能产生振动及噪音。但是,通过在叶片233下端部的气流流入部边缘设置隆起部237,可以防止涡流,使分界层变薄,因此可以发挥减低噪音及振动产生的作用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螺旋形叶片233的后面的表面形成有如同形成于高尔夫球的槽的数个小凹痕(dimple)238。上述数个凹痕238的作用是减少通过叶片233后面产生的涡流。
即,由于上述凹痕238的作用,在叶片的后面下部侧产生湍流现象时,流体能够更为充分的相互混淆在一起,因此直到空气脱离叶片为止,将不会出现空气的流动方向改变的现象。这样一来,由于可以减少叶片233的形状阻力,因此可以减低噪音。
上述凹痕238的形状可以是五角形、四角形、接近于圆的多角形等多种形状。并且由于凹痕的形状和个数、凹痕的深度、凹痕的直径都对形状阻力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如同前述的实施例,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上述要素。
另外,本实施例的螺旋形风扇23还应该适当考虑形成于叶片233的后面的凹痕238的整体图案,因此可以顺着叶片的长度方向使行及/或列的间隔相同或不同。
图20是显示适用于图2的空调器的送风风扇的第3实施例的斜视图,是显示为了减低BPF(Blade Passing Frequency)噪音而适用了中间细长的长球形轴心的送风风扇的图面。
在这种情况下,同样也可以适用在前述的第1及第2实施例的螺旋形风扇适用的构成要素。
即,依据第1及第2实施例的螺旋形风扇的叶片的背面形成有凹痕和肋等,并且叶片的空气流入部边缘还形成有相对于其他部位隆起的隆起部。即使在图面上没有提示,但是本实施例的螺旋形风扇33也可以适用这些构成要素。
另外,螺旋指数或叶片旋转角也同样可以采用前述的实施例的构成要素。
另外,上述构成要素,例如具备于叶片背面的凹痕或肋、叶片入口部侧隆起的隆起部、螺旋指数、将叶片旋转角的大小设定为大于360°除以叶片数的角度等反映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并且根据前述的各实施例的特性适周的技术结构同样也可以适用于下面的实施例(第4实施例至第12实施例)中的送风风扇。并且,为了避免说明上的反复,对于上述的构成要素适用于下面的实施例的情况,将有可能省略说明及图面提示。即,第1及第2实施例的基本思想有可能原封不动的适用于其他实施例。
图21是显示适用于图2的空调器的送风风扇的第4实施例的斜视图。
本实施例是显示适用了圆台形轴心432的送风风扇43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越向轴心的上部侧走直径越小,因此可以充分拓宽叶片433的上部侧叶片幅度。
即,相对于轴心为圆筒形的情况,本实施例的圆台形轴心432的上部侧直径小,因此即使叶片433的上部侧幅度变大,送风风扇的整体直径也可以设计为相同的尺寸。
图22是显示适用于图2的空调器的送风风扇的第5实施例的斜视图。图23是显示图22的平面图。图24是显示图22的正面图。图25是显示图22的侧面图。本实施例显示的是利用热熔接形成多段结构的螺旋形风扇53的情况。
即,在这个实施例中,作为用于送风空气的送风风扇,使用了与第1实施例所述的形态相同的螺旋形风扇,并且在层叠两个的状态下,将相互接触的部分热熔接形成为一体。
在这里,上述多段结构的螺旋形风扇是具有4个叶片533的2段结构,但是也可以构成为3段或3段以上结构。本实施例的螺旋形风扇53对于提高静压十分有利。
另外,如果送风风扇的段数过多,则会导致制作变得复杂,并且会导致适用送风风扇的空调器的系统尺寸变大,因此应该采用适当的段数。
图26是显示适用于图2的空调器的送风风扇的第6实施例的斜视图。图27是显示图26的平面图。图28是显示图26的正面图。图29是显示图26的侧面图。本实施例中利用热熔接形成多段结构的螺旋形风扇63,并且为了减低BPF(Blade Passing Frequency)噪音,将叶片旋转角形成为小于前述的第5实施例的角度。
即,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用于送风空气的送风风扇,使用了与第5实施例所述的类型相同的螺旋形风扇。并且由于BPF(Blade Passing Frequency)噪音与叶片旋转角有关,因此使用缩小了叶片旋转角的螺旋形风扇,然后在层叠两个上述结构的螺旋形风扇的状态下,将接触于轴心532的部分热熔接形成为一体。
图30是显示适用于图2的空调器的送风风扇的第7实施例的斜视图。图31是显示图30的平面图。图32是显示图30的正面图。图33是显示图30的侧面图。图34是显示图30的分解斜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区别于利用热熔接制作的多段结构的第5及第6实施例的螺旋形风扇,以组装式具备4个叶片733a、733b,从而由叶片733a、733b提供具有多段结构的螺旋形风扇73。
即,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低叶片为2个时产生的BPF(Blade PassingFrequency)噪音,采用了具备4个叶片733a、733b的结构,并且代替热熔接,可以结构性组装,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是量产性显著提高的4叶片形螺旋风扇。
为此,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的螺旋形风扇73是由主螺旋形风扇73a和辅螺旋形风扇73b构成。主螺旋形风扇73a的主轴心732a圆周上形成有插入组装辅螺旋形风扇73b的叶片支撑片739b的插入槽739a。上述辅螺旋形风扇73b的叶片支撑片739b内侧形成有相互连接两侧叶片支撑片的辅助轴心732b。
另外,为了减低BPF(Blade Passing Frequency)噪音,上述辅螺旋形风扇73b的叶片733b的叶片旋转角形成为相对于前述的主螺旋形风扇73a的叶片733a的叶片旋转角小的角度。
在这里,通过图33很容易得知,相对于主螺旋形风扇73a的主叶片733a中仅仅缩小叶片旋转角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辅螺旋形风扇73b的叶片的长度及轴心轴方向上的叶片的整体高度也将发生变化,因此螺旋指数也不同于主叶片733a的指数。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辅螺旋形风扇73b的叶片733b下端部没有脱离主轴心732a的轴方向长度。
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螺旋形风扇73通过如下过程完成组装将辅助轴心732b的叶片支撑片739b推入主轴心732a的插入槽739a内结合。
图35是显示适用于图2的空调器的送风风扇的第8实施例的斜视图。图36是显示图35的正面图。本实施例提供了形成于轴心832外周面的叶片833外廓紧贴中空结构的圆筒形外壳835的送风风扇83。
即,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用于送风空气的送风风扇,使用了与第1实施例所述的形态相同的螺旋形风扇。并且,将圆筒形外壳835利用热熔接紧贴于叶片833外廓或一体形成圆筒形外壳,因此可以减低风扇末端和导向孔15之间的BPF噪音。
图37是显示适用于图2的空调器的送风风扇的第9实施例的斜视图。本实施例提供了在注塑成型时,形成于轴心932外周面的叶片933的个数制作为4个的螺旋形风扇93。
图38是显示适用于图2的空调器的送风风扇的第10实施例的斜视图。本实施例提供了在注塑成型时,形成于轴心1032外周面的叶片1033的个数制作为5个的螺旋形风扇103。
图39是显示适用于图2的空调器的送风风扇的第11实施例的斜视图。本实施例提供了在注塑成型时,形成于轴心1132外周面的叶片1133的个数制作为7个的螺旋形风扇113。
图40是显示适用于图2的空调器的送风风扇的第12实施例的斜视图。本实施例提供了在注塑成型时,形成于轴心1232外周面的叶片1233的个数制作为11个的螺旋形风扇123。
即,图37至图40显示的是使叶片个数各不相同的多种情况下的送风风扇。参照附图可知,叶片的个数及形状可以是多样化的。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同一条件下增加叶片的个数,则降低轴心的高度,更有利于使风量及静压特性毫不受到影响的前提下减低噪音。
因此,在适用如上所述的增加叶片个数的各实施例的送风风扇的情况下,可以生产出具有高风量及高静压特性,并且可以缩小空调器高度的简洁的制品,并且可以使制品群多样化。
另外,在适用上述实施例的送风风扇的情况下,空调器的壳体10可以构成为长方体或圆筒形等多样的形态。
本发明的权利不只局限于如上所述的实施例,而是由权利要求书中的记载而定。在不超出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相关行业的技术者可对其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有多个吸入及排出空气的空气通道的壳体;设置于上述壳体内的热交换机;向壳体的垂直的轴方向强制送风空气的螺旋形风扇,包括圆筒形的轴心以及在上述轴心的外周面的多个螺旋形叶片,上述叶片从轴心的一端到另一端向着轴方向以螺旋形扭曲形成;设置于上述螺旋形风扇的下部,向一方向转动螺旋形风扇的驱动电机;在上述壳体内,为了支撑驱动电机而设置的电机固定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机固定件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为了固定与电机结合的电机支架而具备的圆形结构的电机支架安装部;从上述电机支架安装部至少向4个方向延长形成的多个支撑台;相互连接上述支撑台的外侧端部的外部框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框架固定于壳体的内壁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机支架安装部的面上形成有用于连接连接部件的连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机固定件是由厚度比电机支架薄的铁板材质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机固定件的电机支架安装部面上以十字形态形成有用于加强强度的焊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机支架安装部和支撑台以及外部框架具备有对于水平面向排出口侧垂直的强度加强用肋。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电机支架位于驱动电机和电机固定件的电机支架安装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机支架具有向电机的轴方向延长形成的多段结构的电机连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机具备有向下部延长形成的支撑脚,上述电机支架的多段结构的电机连接部形成有连接孔,上述连接孔对应于上述支撑脚的连接孔。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所述的任意一项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机支架的底面形成有与上述电机支架安装部的焊道形状相对应的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机支架的底面设置有制振橡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机支架的底面形成有十字形的孔,上述十字形孔的各末端部设置有制振橡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制振橡胶是由SBR橡胶或EPDM橡胶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制振橡胶整体为长球形状,并且中央形成有为了使连接部件通过的贯通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中间部分向下端部及上端部的直径逐渐变大,并且围绕上述螺旋形风扇的外侧部设置,提供静压的导向孔。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螺旋形风扇的作为对于叶片的轴心轴线方向的扭转角的值的螺旋指数为1.8至2.2范围内的值;上述叶片的个数为n个,n为2以上的正数,上述叶片旋转角α是比360度除以n的角度大于30度范围以内的角度;在平面上看上述叶片不具备对相对应的形成于另一侧的叶片产生重叠及干扰的区域。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各叶片的幅度方向断面大概呈S型,或太极字样的分割线形态,并且,最好是从叶片的上部侧向下部侧断面逐渐张开,并接近于直线的形态,叶片的后面形成有顺着叶片的长度方向对于叶片起到腱作用的肋,上述叶片下端部的气流流入的入口部侧上面或/及下面设置有相对于其他部位隆起的隆起部,上述叶片的后面的表面形成有如同形成于高尔夫球的槽的数个小凹痕。
1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有多个吸入及排出空气的空气通道的壳体;设置于上述壳体内的热交换机;向壳体的垂直的轴方向强制送风空气的螺旋形风扇,包括圆筒形的轴心以及在上述轴心的外周面的多个螺旋形叶片,上述叶片从轴心的一端到另一端向着轴方向以螺旋形扭曲形成;设置于上述螺旋形风扇的下部,向一方向转动螺旋形风扇的驱动电机;在上述壳体内,为了支撑驱动电机而设置的电机固定件;设置于上述螺旋形风扇上部侧,将从螺旋形风扇排出的空气流向引导到外侧的盒子形状的空气引导装置;设置于空气引导装置下面中心部,防止从上述螺旋形风扇和空气引导装置之间的空间向风扇中心部逆流的逆流防止引导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引导装置是为了将流路维持为外侧而将边角倒角的盒子形状。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引导装置是为了将流路维持为外侧而将边角倒角并且中空的盒子形状。
22.根据权利要求19至2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逆流防止引导装置为锥形引导装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锥形引导装置为圆锥或圆台形状。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逆流防止引导装置是防止从螺旋形风扇和空气引导装置之间的空间向风扇中心部的逆流的圆筒形引导装置。
25.根据权利要求19或2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引导装置的上面及下面形成有具有吸入口及排出口,上述吸入口及排出口的流路断面积比空气引导装置内部空间的流路段面积小。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上部侧具备有将完成热交换的空气向所需的方向排出,并且可升降的设置于空气引导装置上的排出顶盖。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引导装置设置有用于防止通过导向槽的空气泄漏的防泄漏部件,上述防泄漏部件的形态是既可以使排出顶盖升降,又为了遮蔽排出顶盖的导向杆经过的部分而使中间部分撕开的帘形态,或者是具有弹力的紧密设置的刷子。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用于升降上述排出顶盖的驱动装置及动力传递装置是利用驱动电机的滚珠丝杠的动力传递方式,或利用导轨和小齿轮的动力传递方式。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围绕螺旋形风扇的外侧部的导向孔;在上述导向孔的外侧面,为了利用共振现象引出特定频率的波而设置的谐振器。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谐振器内部设置有吸音材料,上述吸音材料以玻璃棉、海棉、纤维织物等材质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以上组合的形态设置于谐振器内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更为详细的说本发明是涉及既具有高风量及高风压的空气流动特性,又可以缩小系统的整体尺寸,并且可以减低运行时的噪音的新型结构的空调器。为此,本发明提供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的空调器形成有多个吸入及排出空气的空气通道的壳体;设置于上述壳体内的热交换机;由圆筒形的轴心以及在上述轴心的外周面,从轴心的一端到另一端向着轴方向以螺旋形扭曲形成的多个螺旋形叶片构成,并且向壳体的垂直的轴方向强制送风空气的螺旋形风扇;设置于上述螺旋形风扇的下部,向一方向转动螺旋形风扇的驱动电机;在上述壳体内,为了支撑驱动电机而设置的电机固定件。
文档编号F24F1/00GK1896609SQ20051001453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5日
发明者黄根培, 林庆锡, 洪暎昊, 崔喆珍, 朴来贤, 具廷桓, 韩东柱, 权基童, 丁勇元, 张圭燮, 赵诚国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