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多用途常压型煤热水锅炉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以型煤为燃料的常压热水锅炉,该锅炉可作为重力循环型热水取暖锅炉,还可作为强制流动型热水取暖锅炉。
常压型煤热水锅炉因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热效率和锅炉出力高的优点,尤其它还符合环保标准的要求,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也得到了环保行政部门的支持。但是因为现有的常压型煤锅炉工作的水循环系统只有一套,只能完成单一用途的使用作为取暖用锅炉、或者是洗浴热水用锅炉,否则就需另外购置锅炉来满足用户的其他不同需要,这不仅造成一次性投资、维护运行费用等重复增加,还容易因为锅炉出力利用不完全而造成潜在浪费和因锅炉使用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而导致不必要的闲置浪费。所以现有的常压型煤热水锅炉技术在多用途应用方面并非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影响常压型煤热水锅炉本身的安全性能和水循环性能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使其可同时运行多个相互独立水循环、实现多用途应用的多用途常压型煤热水锅炉。
为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本技术方案所实现的多用途常压型煤热水锅炉为炉墙内设有箱式水循环主体,该循环主体围构成的燃烧空间中设有作为活动炉排水平滑行推进的滑道,其上部水套中设有连通燃烧空间和大气的烟火管,本技术方案的主要技术特点是以滑道进煤方向、循环主体水套内设有将循环主体分为前后两独立水循环分支的隔板,每一循环分支均设有出水管和回水管与用水管路连接。
在上述的整体技术方案中,其滑道为水管滑道,该水管滑道与其一端的水套相连通、另一端通过连管与其已连通的循环分支的上层水套相通。
在上述的整体技术方案中,该常压型煤热水锅炉的水循环主体围构空间中设有将该空间分为上下两层型煤燃烧空间的分隔水套,其分隔水套中沿滑道方向设有连通上下燃烧空间的烟火管,一循环分支的侧壁水套与该分隔水套两侧相通,使之成为其循环分支的组成部分。
在上述整体技术方案中,其箱式水循环主体为炉墙内的管架箱体式水循环主体,该水循环主体管架围构的空间中设有至少将其分为上下两层型煤燃烧空间的分隔水套和顶层水套,每一燃烧室中均设有作为活动炉排水平滑行推进的水管滑道,水套中沿水管滑道方向设有连通上下相邻燃烧空间及大气的、在炉体内使烟气走向为蛇行盘升的烟火管,即该管架式循环主体包括滑道两侧的水冷壁管和端部的两组下降管为侧壁、底部连通水冷壁管和下降管的连通管和集箱管、中部水套、顶层水套及水管滑道构成,其中①顶层水套和连通管内设有将上述水循环主体以进煤方向分为前后两独立循环分支的隔板;②分隔水套与连通第一循环分支的水冷壁管相通,与连通第二循环分支的水冷壁管相隔离;③其中一组下降管与其下端的集箱管相隔离,其上端通入第二循环分支的顶层水套中,水管滑道连通两组下降管,形成第二循环分支。
本实用新型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在保证整体锅炉的正常循环运行和正常出力的前提下,将锅炉中的整体水循环主体分隔成相互独立、自成一体的两循环分支,在锅炉运行时就可同时并独立地完成如洗浴、取暖等多种使用目的,即使在如季节变化等因素需取消其中某一用途时,也可将两循环分支相互并联完成统一的、所需的使用目的,其使用效率大大提高,锅炉的出力也可得到充分地利用,而且本技术所设计的锅炉受季节等因素的影响明显降低。因而本技术可使常压型煤热水锅炉的使用更为灵活、其应用领域也更加广泛。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的附图详细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附图所示的是炉壳内部为管架箱式水循环主体的常压型煤热水锅炉及其具体结构,由于箱式水循环主体与管架箱式水循环主体的结构形式类同,所以先说明附图之技术内容,然后附带说明设置箱式水循环主体的常压锅炉技术。
图1为本常压型煤热水锅炉的整体结构的一横向截面剖视示意图图2为
图1锅炉的纵向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常压型煤热水锅炉,其炉壳中设有管架箱式水循环主体以及该主体所围构成的燃烧空间和烟气流道,其管架箱式水循环主体包括有燃烧空间两侧的水冷壁管2或18、两端的下降管4、20和将主体空间分隔成上下两层燃烧空间8、19的中部分隔水套6和顶层水套11,水冷壁管和下降管的上端通入顶层水套11,水冷壁管下端通过连通管21与下降管下端的集箱管10、22相通,其每一燃烧空间19、8的下部设有支撑活动炉排水平滑行推进的水管滑道5、9,所述的分隔水套6和顶层水套11中沿水管滑道方向设有连通上下燃烧空间、引至大气的烟火管7、15,在本实施例中,其烟火管的设计为最佳设计,即既要使烟气的流动方向与燃烧方向相逆行,又要使烟气在炉体内的整体走向为蛇行盘升的状态。其中,连通管21和顶层水套11中都设有将各自空间分隔成左右相互隔离空间的隔板24、25,以隔板为界,同侧的连通管和顶层水套由水冷壁管相连各构成自成一体的循环分支,其中一循环分支的水冷壁管中部2与分隔水套6相通,使分隔水套6成为其循环分支的一组成部分,为便于区分称该循环分支为第一循环分支,另一循环分支则为第二循环分支,它包括有隔板24、25、另一侧的顶层水套11、连通管21、连通该顶层水套11和连通管21的水冷壁管18、一组下降管20、该组下降管20下端的集箱管22,其中水管滑道5、9与两端的下降管20、4相通,并由对端组的下降管4上端的连管14通入该循环分支的顶层水套11中,每一循环分支均设有回水管和出水管13、12以及大气连通管,则在同一锅炉壳体内构成两相互独立的水循环系统,可分别用于取暖用、洗浴用或其它所需用途,当然本锅炉还可以还原为单一用途的常压型煤热水锅炉,即两循环分支的出水管之间、回水管之间各设置一用于将两出水管、两回水管并联的出水并联水阀26、回水并联水阀27,当打开出水并联水阀26、回水并联水阀27和一出水管管阀、回水管管阀时,就可作为原有的单一水循环主体的常压锅炉使用。为使本锅炉还具备提供适量饮用水或加热蒸汽的能力,在本实施例中,炉体中还设有一组盘升的换热管,即两燃烧空间8、19中均设有横向换热管23、1,两换热管通过一立向导管3相通,下、上横向换热管23、1炉体外一端分别为回水端、输出端通入蒸汽回压箱28,该蒸汽回压箱28的两蒸汽输出端16、17之一通入热水箱29一方面用于换热使用、另一方面用于产生一定压力使蒸汽由另一输出端16送入蒸汽洗浴用。下面再说明以方箱式水套为锅炉内水循环主体的常压型煤热水锅炉,其箱式水套中沿其燃烧方向设有将其循环主体分为前后两循环分体的隔板;当方箱水套所围构的空间由分隔水套分隔成上下两层燃烧空间时,其分隔水套中沿进煤滑道方向设有连通上下燃烧空间的烟火管,其中的一循环分支的水套侧壁与该分隔水套两侧相通,使分隔水套成为该循环分支的组成部分;两燃烧空间的底部设有水平推进燃煤的支撑水管滑道,该水管滑道一端与另一循环分支的水套相通,其另一端通过上行连管通入已连入的该循环分体上部的水套中。同样为使本锅炉也具备提供适量饮用水或加热蒸汽的使用功能,炉体中设有一组盘升的换热管,即下燃烧空间、上燃烧空间均设有横向换热管,两换热管通过一立向导管相通,上下横向换热管位于炉体外的一端分别为输出端、回水端,其输出端可以根据实际要求提供热水或所需蒸汽。
权利要求1.一种多用途常压型煤热水锅炉,炉墙内设有箱式水循环主体,该循环主体围构成的燃烧空间中设有作为活动炉排水平滑行推进的滑道,其上部水套中设有连通燃烧空间和大气的烟火管,其特征在于以滑道进煤方向、循环主体水套内设有将循环主体分为前后两独立水循环分支的隔板,每一循环分支均设有出水管和回水管与用水管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其滑道为水管滑道,该水管滑道与其一端的水套相连通、另一端通过连管与其已连通的循环分支的上层水套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水循环主体围构空间中设有将空间分为上下两层型煤燃烧空间的分隔水套,其分隔水套中沿滑道方向设有连通上下燃烧空间的烟火管,其中一循环分支的侧壁水套与该分隔水套两侧相通,每一燃烧空间滑道为水管滑道,其一端连入相邻水套、另一端通过连管与其已连通的循环分支的上层水套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其特征在于箱式水循环主体为管架箱式水循环主体,该水循环主体管架围构的空间中设有将其至少分为上下两层型煤燃烧空间的分隔水套(6)和顶层水套(11),每一燃烧空间(19、8)中均设有作为活动炉排水平推进的水管滑道(5、9),水套中沿水管滑道方向设有连通上下相邻燃烧空间及大气的、在炉体内使烟气走向为蛇行盘升的烟火管,即该管架式循环主体包括滑道两侧的水冷壁管(2、18)和端部的两组下降管(4、20)为侧壁、底部连通水冷壁管和下降管的连通管(21)和集箱管(10、22)、中部水套(6)、顶层水套(11)及水管滑道(5、9)构成,其中①顶层水套(11)和连通管(21)内设有将循环主体以进煤方向分为前后两独立循环分支的隔板(25、24);②分隔水套(6)与连通第一循环分支的水冷壁管(2)相通,与连通第二循环分支的水冷壁管(18)相隔离;③其中一组下降管(4)与其下端的集箱管(10)相隔离,其上端通入第二循环分支的顶层水套(11),水管滑道将两组下降管连通、由另一组下降管相通的集箱管通入第二循环分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炉体中还设有一组盘升的换热管,即两燃烧空间(8、19)中均设有横向换热管(23、1),两换热管由一立向导管(3)相通,横向换热管位于炉体外一端通入蒸汽回压箱(2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以型煤为燃料的常压热水锅炉技术,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循环主体水套中沿滑道进煤方向设有将循环主体分隔为前后两独立水循环分支的隔板;每一循环分支均设有一出水管和一回水管与用水管路连接。锅炉运行,能同时对独立的循环分体进行换热工作,使其同时完成如洗浴、取暖等多种使用用途,其具有使用效率高、锅炉出力利用充分、受季节等因素的影响明显降低的优点。
文档编号F24H9/18GK2474956SQ01241249
公开日2002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16日
发明者张洪发, 石长青 申请人:张洪发, 石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