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对废气进行处理的垃圾燃烧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31481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对废气进行处理的垃圾燃烧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对废气进行处理的垃圾燃烧装置,包括外壳体、内壳体、箱体、第一连接管、第一隔板、弹性片、第二隔板、多个冷却管、第一单向膜、第二单向膜、磁致伸缩薄膜、线圈;内壳体置于外壳体的内侧,内壳体的内部设有燃烧腔,内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排气孔,第一排气孔与燃烧腔连通;箱体置于外壳体的外侧,箱体内设有容腔,箱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进气孔、第二排气孔;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与第一排气孔连接,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与第一进气孔连接;第一隔板置于容腔内并将容腔分成第一腹腔、第二腹腔,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出气孔。本实用新型垃圾处理效果好。
【专利说明】
一种便于对废气进行处理的垃圾燃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对废气进行处理的垃圾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垃圾处理问题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和焚烧两种方式,采用填埋式处理垃圾会造成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现在这种方式已逐渐被淘汰;采用焚烧的方式进行垃圾处理,不仅能够回收利用焚烧产生的热量,还能够对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性烟气进行过滤处理,避免污染环境与空气。
[0003]现在的垃圾燃烧处理效果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便于对废气进行处理的垃圾燃烧装置,效果好。
[0005]—种便于对废气进行处理的垃圾燃烧装置,包括外壳体、内壳体、箱体、第一连接管、第一隔板、弹性片、第二隔板、多个冷却管、第一单向膜、第二单向膜、磁致伸缩薄膜、线圈;
[0006]内壳体置于外壳体的内侧,内壳体的内部设有燃烧腔,内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排气孔,第一排气孔与燃烧腔连通;
[0007]箱体置于外壳体的外侧,箱体内设有容腔,箱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进气孔、第二排气孔;
[0008]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与第一排气孔连接,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与第一进气孔连接;
[0009]第一隔板置于容腔内并将容腔分成第一腹腔、第二腹腔,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出气孔;
[0010]弹性片置于第一腹腔内并将第一腹腔分成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上述第一进气孔、第一出气孔均与第一容纳腔连接;
[0011]第二隔板置于第二腹腔内并将第二腹腔分成第三容纳腔和第四容纳腔,第三容纳腔置于第四容纳腔的上方,上述第一出气孔与第三容纳腔连接,上述第二排气孔与第四容纳腔连接;
[0012]第二隔板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
[0013]多个冷却管均置于第四容纳腔内,多个冷却管与多个第一通孔一一对应设置,冷却管的第一端与第一通孔连接,冷却管的第二端向下延伸,冷却管的第二端置于第二排气孔的下方;
[0014]第一单向膜置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一单向膜的第一端与箱体的侧壁铰接,第一单向膜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一单向膜用于封闭或打开第一进气孔;
[0015]第二单向膜置于第三容纳腔内,第二单向膜的第一端与第一隔板铰接,第二单向膜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二单向膜用于封闭或打开第一出气孔;
[0016]磁致伸缩薄膜安装在弹性片上;
[0017]线圈所在的平面与磁致伸缩薄膜所在的平面平行,线圈成螺旋状分布,线圈与外部电源连接。
[0018]优选的,各冷却管上均设有多个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置于第二排气孔的下方。
[0019]优选的,还包括排水管,排水管的第一端置于箱体的外侧,排水管的第二端置于第四容纳腔内,排水管的第二端置于第二排气孔的下方且置于冷却管的第二端的上方。
[0020]优选的,箱体的侧壁上设有排杂口,排杂口与第四容纳腔连接,排杂口置于冷却管的第二端的下方;
[0021 ]还包括阀门,阀门安装在排杂口上。
[0022]优选的,内壳体的顶壁上设有第三排气孔,第三排气孔与燃烧腔连接;
[0023]箱体内还设有过度腔,箱体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二进气孔、第三通孔、第二出气孔,第二进气孔与第二容纳腔连接,第二容纳腔通过第三通孔与过度腔连通,第二出气孔与过度腔连接;
[0024]还包括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三单向膜、第四单向膜,第二连接管的第一端与第三排气孔连接,第二连接管的第二端与第二进气孔连接;第三连接管的第一端与第二出气孔连接,第三连接管的第二端置于燃烧腔内;
[0025]第三单向膜置于第二容纳腔内,第三单向膜的第一端与箱体的侧壁铰接,第三单向膜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三单向膜用于封闭或打开第二进气孔;
[0026]第四单向膜置于过度腔内,第四单向膜的第一端与箱体的侧壁铰接,第四单向膜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四单向膜用于封闭或打开第三通孔。
[0027]优选的,第三连接管的第二端置于第一排气孔的下方。
[0028]优选的,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围成容纳空间,外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进水口、出水口均与容纳空间连通。
[0029]优选的,还包括多个连接柱,各连接柱内均设有热交换腔,多个连接柱均置于容纳空间内,连接柱的第一端与外壳体连接,连接柱的第二端穿过内壳体与燃烧腔连接,各连接柱内的热交换腔均与燃烧腔连通。
[0030]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在燃烧腔内铺设料渣,再在料渣上放置可燃物,而后将垃圾放入燃烧腔内进行燃烧,由于内壳体是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通过对温度以及含氧量的控制将内壳体垃圾分为干燥层、干馏层、还原层、氧化层。位于氧化层区域的温度可达800-1000摄氏度,垃圾能够完全燃烧,处于还原层的垃圾会产生大量的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乙炔等气体,燃烧腔内温度较高,高温气体上升。
[0031]对线圈内通电,线圈产生磁场,在磁场力的作用,磁致伸缩薄膜移动,进而带动弹性片变形。
[0032]当第二容纳腔内压强减小时,燃烧腔内高温气体经过第三排气孔进入第二连接管内,而后进入第二进气孔内,推开第三单向膜进入第二容纳腔内,改变线圈内电流的方向,弹性片反向变形,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强增大,第二容纳腔内气体推开第四单向膜,经过第三通孔进入过度腔内,而后,经过第三连接管进入燃烧腔内再次进行燃烧,如此反复,能够有效的对燃烧腔内的废气进行燃烧处理,避免污染。第三连接管的第二端大致处于氧化层的下方或偏下的位置。
[0033]处于氧化层的位置的垃圾,基本燃烧彻底,产生多为二氧化碳等不可燃的气体,这些气体经过第一排气孔进入第一连接管内。
[0034]当第一容纳腔内压强减小,第一连接管内气体推开第一单向膜进入第一容纳腔内,当线圈中的电流反向时,弹性片反向变形,第一容纳腔内压强增大,第一容纳腔内气体推开第二单向膜进入第三容纳腔内,当第三容纳腔内的压强逐渐增大时,第三容纳腔内的气体经过第一通孔进入冷却管内,而后从冷却管的第二端排出,进入第四容纳腔内,在第四容纳腔内放入水,利用水对废气进入净化、除尘,产生的干净、低温气体从第二排气孔排出,杂质在箱体内沉积。
[0035]增加多个冷却管,提高废气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降温、除尘的效果。
[0036]增加排水管,限制箱体内的水位,当水量过大时,水会从排水管排出。增加排水管,有效的限制箱体内的水量,避免过大或过小,这样就避免冷却管内的气体冲击箱体内沉积的杂物,避免将水搅浑,提高净化、除尘的效果。控制冷却管的第二端与箱体内沉积杂物之间的间距。
[0037]在进行垃圾燃烧时,需要较高的温度,温度达800-1000摄氏度,因此,需要对外壳体、内壳体进行降温。从进水口向容纳腔空间内加水,利用水对外壳体、内壳体进行降温,延长使用寿命,产生的热水可以另作它用,节省资源,能源利用率高。
[0038]燃烧腔内的热量还会进入热交换腔内,利用水对连接柱进行降温,扩大降温面积,提高降温效果。
[0039]弹性片压缩第一容纳腔时,第二容纳腔的压强减小,弹性片延伸第二容纳腔时,第一容纳腔的压强减小,因此,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同时进行压强变化,第一容纳腔在排气时,第二容纳腔在吸气,第一容纳腔在吸气时,第二容纳腔在排气,效率高。
[0040]相比较利用抽风机、鼓风机等来进行吸气、排气,本实用新型中线圈内电流方向变化频率高,弹性片变形速度快,整个机构的效率大大提高,且,弹性片变形时噪声低,整个机构噪音低,有效的改善了作业环境,同时利用电能,避免使用污染性能源。
【附图说明】
[004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结合;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0043]参照图1:
[004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对废气进行处理的垃圾燃烧装置,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箱体3、第一连接管4、第一隔板5、弹性片6、第二隔板7、多个冷却管8、第一单向膜9、第二单向膜1、磁致伸缩薄膜11、线圈12、排水管19、阀门21、第二连接管27、第三连接管28、第三单向膜29、第四单向膜30、多个连接柱33。
[0045]内壳体2置于外壳体I的内侧,内壳体2的内部设有燃烧腔13,内壳体2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排气孔14,第一排气孔14与燃烧腔13连通。
[0046]箱体3置于外壳体I的外侧,箱体3内设有容腔,箱体3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进气孔15、第二排气孔16。
[0047]第一连接管4的第一端与第一排气孔14连接,第一连接管4的第二端与第一进气孔15连接。
[0048]第一隔板5置于容腔内并将容腔分成第一腹腔、第二腹腔,第一隔板5上设有第一出气孔17。
[0049]弹性片6置于第一腹腔内并将第一腹腔分成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上述第一进气孔15、第一出气孔17均与第一容纳腔连接。
[0050]第二隔板7置于第二腹腔内并将第二腹腔分成第三容纳腔和第四容纳腔,第三容纳腔置于第四容纳腔的上方,上述第一出气孔17与第三容纳腔连接,上述第二排气孔16与第四容纳腔连接。
[0051 ]第二隔板7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8。
[0052]多个冷却管8均置于第四容纳腔内,多个冷却管8与多个第一通孔18—一对应设置,冷却管8的第一端与第一通孔18连接,冷却管8的第二端向下延伸,冷却管8的第二端置于第二排气孔16的下方。
[0053]第一单向膜9置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一单向膜9的第一端与箱体3的侧壁铰接,第一单向膜9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一单向膜9用于封闭或打开第一进气孔15。
[0054]第二单向膜10置于第三容纳腔内,第二单向膜10的第一端与第一隔板5铰接,第二单向膜10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二单向膜10用于封闭或打开第一出气孔17。
[0055]磁致伸缩薄膜11安装在弹性片6上。
[0056]线圈12安装在箱体上,线圈12所在的平面与磁致伸缩薄膜11所在的平面平行,线圈12成螺旋状分布,线圈12与外部电源连接。
[0057]本实施例中,各冷却管8上均设有多个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置于第二排气孔16的下方;扩大废气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净化效果。
[0058]进一步的,排水管19的第一端置于箱体3的外侧,排水管19的第二端置于第四容纳腔内,排水管19的第二端置于第二排气孔16的下方且置于冷却管8的第二端的上方。
[0059]本实施例中,箱体3的侧壁上设有排杂口20,排杂口 20与第四容纳腔连接,排杂口20置于冷却管8的第二端的下方;阀门21安装在排杂口 20上;便于排杂。
[0060]本实施例中,内壳体2的顶壁上设有第三排气孔22,第三排气孔22与燃烧腔13连接。
[0061 ]箱体3内还设有过度腔23,箱体3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二进气孔24、第三通孔25、第二出气孔26,第二进气孔24与第二容纳腔连接,第二容纳腔通过第三通孔25与过度腔23连通,第二出气孔26与过度腔23连接。
[0062]第二连接管27的第一端与第三排气孔22连接,第二连接管27的第二端与第二进气孔24连接;第三连接管28的第一端与第二出气孔26连接,第三连接管28的第二端置于燃烧腔13内。
[0063]第三单向膜29置于第二容纳腔内,第三单向膜29的第一端与箱体3的侧壁铰接,第三单向膜29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三单向膜29用于封闭或打开第二进气孔24。
[0064]第四单向膜30置于过度腔23内,第四单向膜30的第一端与箱体3的侧壁铰接,第四单向膜30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四单向膜30用于封闭或打开第三通孔25。
[0065]第三连接管28的第二端置于第一排气孔14的下方。
[0066]外壳体I与内壳体2之间围成容纳空间,外壳体I上设有进水口31、出水口 32,进水口 31、出水口 32均与容纳空间连通。
[0067]各连接柱33内均设有热交换腔34,多个连接柱33均置于容纳空间内,连接柱33的第一端与外壳体I连接,连接柱33的第二端穿过内壳体2与燃烧腔13连接,各连接柱33内的热交换腔34均与燃烧腔13连通。
[0068]首先在燃烧腔13内铺设料渣,再在料渣上放置可燃物,而后将垃圾放入燃烧腔13内进行燃烧,由于内壳体2是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通过对温度以及含氧量的控制将内壳体2垃圾分为干燥层、干馏层、还原层、氧化层。位于氧化层区域的温度可达800-1000摄氏度,垃圾能够完全燃烧,处于还原层的垃圾会产生大量的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乙炔等气体,燃烧腔13内温度较高,高温气体上升。
[0069]对线圈12内通电,线圈12产生磁场,在磁场力的作用,磁致伸缩薄膜11移动,进而带动弹性片6变形。
[0070]当第二容纳腔内压强减小时,燃烧腔13内高温气体经过第三排气孔22进入第二连接管27内,而后进入第二进气孔24内,推开第三单向膜29进入第二容纳腔内,改变线圈12内电流的方向,弹性片6反向变形,第二容纳腔内的压强增大,第二容纳腔内气体推开第四单向膜30,经过第三通孔25进入过度腔23内,而后,经过第三连接管28进入燃烧腔13内再次进行燃烧,如此反复,能够有效的对燃烧腔13内的废气进行燃烧处理,避免污染。第三连接管28的第二端大致处于氧化层的下方或偏下的位置。
[0071]处于氧化层的位置的垃圾,基本燃烧彻底,产生多为二氧化碳等不可燃的气体,这些气体经过第一排气孔14进入第一连接管4内。
[0072]当第一容纳腔内压强减小,第一连接管4内气体推开第一单向膜9进入第一容纳腔内,当线圈12中的电流反向时,弹性片6反向变形,第一容纳腔内压强增大,第一容纳腔内气体推开第二单向膜10进入第三容纳腔内,当第三容纳腔内的压强逐渐增大时,第三容纳腔内的气体经过第一通孔18进入冷却管8内,而后从冷却管8的第二端排出,进入第四容纳腔内,在第四容纳腔内放入水,水位高于冷却管8的第二端,低于排水管19的第二端,利用水对废气进入净化、除尘,产生的干净、低温气体从第二排气孔16排出,杂质在箱体3内沉积。
[0073]增加多个冷却管8,提高废气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降温、除尘的效果。
[0074]增加排水管19,限制箱体3内的水位,当水量过大时,水会从排水管19排出。增加排水管19,有效的限制箱体3内的水量,避免过大或过小,这样就避免冷却管8内的气体冲击箱体3内沉积的杂物,避免将水搅浑,提高净化、除尘的效果。控制冷却管8的第二端与箱体3内沉积杂物之间的间距。
[0075]在进行垃圾燃烧时,需要较高的温度,温度达800-1000摄氏度,因此,需要对外壳体1、内壳体2进行降温。从进水口 31向容纳腔空间内加水,利用水对外壳体1、内壳体2进行降温,延长使用寿命,产生的热水可以另作它用,节省资源,能源利用率高。
[0076]燃烧腔13内的热量还会进入热交换腔34内,利用水对连接柱33进行降温,扩大降温面积,提高降温效果。
[007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便于对废气进行处理的垃圾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内壳体、箱体、第一连接管、第一隔板、弹性片、第二隔板、多个冷却管、第一单向膜、第二单向膜、磁致伸缩薄膜、线圈; 内壳体置于外壳体的内侧,内壳体的内部设有燃烧腔,内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排气孔,第一排气孔与燃烧腔连通; 箱体置于外壳体的外侧,箱体内设有容腔,箱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进气孔、第二排气孔; 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与第一排气孔连接,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与第一进气孔连接; 第一隔板置于容腔内并将容腔分成第一腹腔、第二腹腔,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出气孔; 弹性片置于第一腹腔内并将第一腹腔分成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上述第一进气孔、第一出气孔均与第一容纳腔连接; 第二隔板置于第二腹腔内并将第二腹腔分成第三容纳腔和第四容纳腔,第三容纳腔置于第四容纳腔的上方,上述第一出气孔与第三容纳腔连接,上述第二排气孔与第四容纳腔连接; 第二隔板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 多个冷却管均置于第四容纳腔内,多个冷却管与多个第一通孔一一对应设置,冷却管的第一端与第一通孔连接,冷却管的第二端向下延伸,冷却管的第二端置于第二排气孔的下方; 第一单向膜置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一单向膜的第一端与箱体的侧壁铰接,第一单向膜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一单向膜用于封闭或打开第一进气孔; 第二单向膜置于第三容纳腔内,第二单向膜的第一端与第一隔板铰接,第二单向膜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二单向膜用于封闭或打开第一出气孔; 磁致伸缩薄膜安装在弹性片上; 线圈所在的平面与磁致伸缩薄膜所在的平面平行,线圈成螺旋状分布,线圈与外部电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对废气进行处理的垃圾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冷却管上均设有多个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置于第二排气孔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对废气进行处理的垃圾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管,排水管的第一端置于箱体的外侧,排水管的第二端置于第四容纳腔内,排水管的第二端置于第二排气孔的下方且置于冷却管的第二端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对废气进行处理的垃圾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箱体的侧壁上设有排杂口,排杂口与第四容纳腔连接,排杂口置于冷却管的第二端的下方; 还包括阀门,阀门安装在排杂口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对废气进行处理的垃圾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壳体的顶壁上设有第三排气孔,第三排气孔与燃烧腔连接; 箱体内还设有过度腔,箱体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二进气孔、第三通孔、第二出气孔,第二进气孔与第二容纳腔连接,第二容纳腔通过第三通孔与过度腔连通,第二出气孔与过度腔连接; 还包括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三单向膜、第四单向膜,第二连接管的第一端与第三排气孔连接,第二连接管的第二端与第二进气孔连接;第三连接管的第一端与第二出气孔连接,第三连接管的第二端置于燃烧腔内; 第三单向膜置于第二容纳腔内,第三单向膜的第一端与箱体的侧壁铰接,第三单向膜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三单向膜用于封闭或打开第二进气孔; 第四单向膜置于过度腔内,第四单向膜的第一端与箱体的侧壁铰接,第四单向膜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四单向膜用于封闭或打开第三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对废气进行处理的垃圾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连接管的第二端置于第一排气孔的下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对废气进行处理的垃圾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围成容纳空间,外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进水口、出水口均与容纳空间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于对废气进行处理的垃圾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连接柱,各连接柱内均设有热交换腔,多个连接柱均置于容纳空间内,连接柱的第一端与外壳体连接,连接柱的第二端穿过内壳体与燃烧腔连接,各连接柱内的热交换腔均与燃烧腔连通。
【文档编号】F23G5/46GK205619302SQ201620218716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1日
【发明人】李启仁, 曹文波, 明永刚, 舒志强
【申请人】安徽未名生物环保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