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装式放喷气燃烧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87250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撬装式放喷气燃烧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撬装式放喷气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油气井或天然气井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对钻井完井或进行压裂作业后的气井开展放喷测试,确定气井的生产能力,合理安排生产方式。放喷过程会从气井释放大量可燃气体,需通过火炬进行燃烧处理,防止可燃气体释放形成可燃气云或污染大气。
[0003]现有的放喷气处理一般采用水平直管放喷(如CN103712237A —种卧式放喷点火装置),现场安装复杂,对地面热辐射大,且存在光污染、噪声污染等,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也对气井的正常放喷测试带来了不确定性。
[0004]本发明有针对性的解决了该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热辐射大、光污染、噪声污染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撬装式放喷气燃烧装置。该装置用于放喷气燃烧中,具有热辐射小、不存在光污染和噪声污染的优点。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撬装式放喷气燃烧装置,包括进气管线、地面火炬燃烧器、内部围挡、可升降外部围挡、进风口、撬装底座,进气管线与地面火炬燃烧器相连,地面火炬燃烧器外围设有耐火材料制成的内部围挡,内部围挡外围设有可垂直升降外部围挡,地面火炬底部设有进风口,整个地面火炬燃烧器、内部围挡、可升降外部围挡放置于撬装底座上。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耐火材料为莫来石浇注料。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可升降外部围挡为在内部围挡外包围的、设置有隔热材料的可升降围挡,采用液压结构或其他结构实现围挡的垂直升降。
[0009]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撬装式放喷气燃烧装置,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采用撬装式结构,便于快速安装及布置;(2)采用可升降的外部围挡,可在有限的撬装结构上实现较高的火炬筒体高度,从而确保火焰不超过筒体;(3)采用内部围挡和外部围挡的双层结构,可有效降低地面火炬的热辐射、光污染以及噪音等,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发明撬装式放喷气燃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1中,1进气管线、2地面火炬燃烧器、3内部围挡,4可升降外部围挡、5进风口、6撬装底座。
[0012]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仅限于本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1】
[0014]如图1所示的一种撬装式放喷气燃烧装置,它包括进气管线1、地面火炬燃烧器2、内部围挡3、可升降外部围挡4、进风口 5、撬装底座6。进气管线与地面火炬燃烧器相连,地面火炬燃烧器外围设有耐火材料制成的内部围挡,内部围挡外围设有可垂直升降外部围挡,地面火炬底部设有进风口,整个地面火炬燃烧器、内部围挡、可升降外部围挡放置于撬装底座上。耐火材料为莫来石浇注料。
[0015]现场使用时,首先将可升降外部围挡4抬升至最高点,从而增高了整个燃烧装置的筒体高度,便于将火焰包围在筒体内,也增强了整个筒体的抽力效应。现场使用时部分气体从可升降外部围挡4与内部围挡3之间的空隙进入,从而降低了烟气温度,也促进了噪音的降低。
[0016]当井场放喷时,放喷气体通过进气管线1通入燃烧器2进行燃烧。由于内部围挡3和可升降外部围挡4对火焰的屏蔽效应,在筒体外侧的热辐射、噪音及光污染可得到极大的降低。
[0017]燃烧过程需要的空气主要通过撬底部的进风口 5输入,由于燃烧过程产生的高温烟气密度较低,利用其抽力效应可使得部分冷空气从火炬筒体底部的进风口进入。
【主权项】
1.一种撬装式放喷气燃烧装置,包括进气管线、地面火炬燃烧器、内部围挡、可升降外部围挡、进风口、撬装底座,进气管线与地面火炬燃烧器相连,地面火炬燃烧器外围设有耐火材料制成的内部围挡,内部围挡外围设有可垂直升降外部围挡,地面火炬底部设有进风口,整个地面火炬燃烧器、内部围挡、可升降外部围挡放置于撬装底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撬装式放喷气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耐火材料为莫来石浇注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撬装式放喷气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可升降外部围挡为在内部围挡外包围的、设置有隔热材料的可升降围挡,采用液压结构或其他结构实现围挡的垂直升降。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撬装式放喷气燃烧装置,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热辐射大、光污染、噪声污染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撬装式放喷气燃烧装置,包括进气管线、地面火炬燃烧器、内部围挡、可升降外部围挡、进风口、撬装底座,进气管线与地面火炬燃烧器相连,地面火炬燃烧器外围设有耐火材料制成的内部围挡,内部围挡外围设有可垂直升降外部围挡,地面火炬底部设有进风口,整个地面火炬燃烧器、内部围挡、可升降外部围挡放置于撬装底座上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放喷气燃烧中。
【IPC分类】F23G7/06
【公开号】CN105240863
【申请号】CN201510661411
【发明人】于安峰, 王鹏, 党文义, 张杰东, 凌晓东, 武志峰, 韩中枢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