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高温的经过改进的换热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别使用于高温的换热器。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器,这种换热器能够用于要遇到极高的温度的碳黑工业。这种换热器结合了若干优点,有利于在换热器内形成均匀的温度梯度,并且当发生预料不到的停电时能避免灾难性的熔化。
换热器一般是通过利用装有换热器的基础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将空气或其他气体预热到较高的温度。换热器的一种特定类型是气体与气体之间的换热器,它利用燃烧燃料或其他材料所产生的工艺废气,将空气或其他气体预热到较高的温度,以便用于工业生产的其他方面。采用这种方式回收工艺废气的热量,能够节约能量,否则,这些热量就将排入大气而被浪费掉。
通常,换热器都设计成用于特定的温度范围。工作过程的温度决定了在换热器结构中所使用的材料类型,以及组合在换热器中的各个构件的具体排列方向。一般,碳黑工业的操作温度相当高,所以碳黑工业中所使用的换热器要有特殊的设计特点。在制造碳黑的工艺过程中,把一种液体原料喷洒到放在高温火焰上的反应器内,使原料裂解,并产生散布在反应器的废气内的非常细小的固体碳黑粒子。然后,用布袋过滤器把这些混在废气中的细小的固体粒子从反应器的废气中分离出来。但是,布袋过滤器不能承受碳黑原料裂解成固体粒子的工作温度。所以含有分散的碳黑固体粒子的反应器的废气必须冷却到布袋过滤器能够接受的温度。一般,反应器所产生的气体的温度在1100-1200℃之间。因此,必须利用换热器中的冷却介质把所产生的工艺气体的温度降下来,这种冷却介质能储存上述工艺气体内所含有的热能。然后,这种冷却介质在原地或运到别处去回收热能。
一般,换热器是这样布置的,即,上述工艺气体向上流动,通过换热器的一个整体呈圆筒形的壳体,在该壳体内沿着纵轴线方向布置了一组管子。上述工艺气体流过这些被冷却介质所包围的管子。于是热量便从上述工艺气体通过上述纵向管子的壁,传给围绕着管子并且穿过换热器的长度方向进行循环的冷却介质。上述这些管子的顶部和底部都与管板连接,上述管板容纳和固定这些管子的端部,并且与上述壳体一起用作隔离包含冷却介质的换热器的内部,周围大气和工艺气体的隔板。在裂解原料的反应器与换热器的冷却部分之间形成界面的底部管板,就暴露在温度最高并且热量减少得最多的环境下。为了冷却上面所特别指出的管板和在该范围内的换热器,曾经提出过各种各样的发明,其中包括1986年4月29日授予马布格的美国专利No.4,585,057和1995年8月17日公开的德国专利说明书DE4404068C1。马布格公开了一种用于冷却换热器的管板进口,这种换热器具有专门设置在有许多进口管穿过的管板附近的冷却室。
其他的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由宾夕凡尼亚州,匹兹堡市的美国夏克公司制造的换热器,和德国卡塞尔州的SHG公司制造的换热器,它们都使用了双层壁或双重底部管板,这种管板在支承冷却管的构件中间为冷却介质留有空间。SHG公司则采用了许多平行的卵圆形管子来制作里面装有冷却管子的底部管板。
底部管板的冷却特别重要,因为高温工艺气体要冲击这个构件,而且最值得注意的是,要冲击在冷却管道和管板之间的焊缝上,在该处造成疲劳失效和破裂。但,当制造用的设备遇到意想不到的断电或停电时,最常发生的是灾难性的开裂。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对付这种情况,但它也可以用在某些冷却方法中装在换热器下部的一种接触器。上面已经说过,工艺气体通常是从位于换热器上游的反应器输送过来的,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它向上流动,穿过换热器。所以与换热器的上部相比,它的下部的温度要高得多。随着高温加工方法的发展,特别是在碳黑工业中,用于维持工作温度,使它保持在应用在结构上的材料以及各种金属构件之间的焊缝所能承受的范围内的各种特殊的材料和冷却方法,正在日益增多。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不是用气体介质就是用液体介质来通过上述换热器,以进行热量的传递。在双层管子的底部管板中,上述冷却介质也流过双层底部的中间的空间,为该特定部位提供特殊的冷却。在预先规定的中止工作的时候,工艺气体的流量是逐渐减少的,最后完全停止流动,而换热器则可以在冷却介质仍继续流动的状态下冷却到与周围环境同样的温度。这样就能使温度逐渐稳定地下降,特别是在换热器装置的下部。
各种使冷却介质流过换热器装置的泵或驱动装置一般都和工厂的电力系统或其他动力系统连成一个整体。当制造设备的运行或电力供应意外地突然中止时,冷却介质的流动将与停止产生工艺气体同时中断。然而,当电力中断时存在于反应器和换热器中的剩余的工艺气体却仍然被封闭在反应器和换热器内部。由于冷却介质中止了流向冷却介质空间,反应器和换热器就完全被包围在已经进入的剩余工艺气体中,因其热量而逐渐加热,很快就使整个设备的温度升高到工艺气体的工作温度。这种温度大大地高于设计换热器时对构件材料所要求的温度。对于处在冷却管子和底部管板之间的焊缝来说,这种加热的作用更加危险。一旦换热器在这些工艺气体中被加热到达到构件材料的强度极限的程度,在管子和管板之间的焊缝的破裂将使工艺气体与冷却介质混合在一起。如果上述冷却介质是空气或者其他助燃的介质,那么含有各种可燃的碳氢化合物的工艺气体和这些能帮助化合物燃烧的冷却介质之间的突然混合,将引起灾难性的破坏,通常都将造成火灾和爆炸。而且还将造成换热器永久性的损坏。
由于工艺气体中所带有的碳黑固体粒子长期在换热器内部沉积,会引起换热器内部堵塞之类的故障。这种堵塞既会独立地造成事故,也会和上面所描述的灾难性事故联系在一起,但是,最常见的是由于在换热器结构的特定部位冷却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事故。
因此,该技术领域至今还缺少一种换热器,这种换热器既具有非常均匀分配的温度梯度,也具有即使在突然发生意外停电的情况下,仍能维持正常的温度梯度的结构方式,从而避免换热器灾难性的事故。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过改进的换热器,这种换热器采用了一系列装置来达到换热器本体内部更均匀的温度梯度,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在意外的断电之后用以维持换热器内部的温度梯度的装置,以保持换热器结构的整体性。此外,本发明还减少了装着工艺气体和夹带在该气体里的碳黑固体粒子的管子的内部堵塞。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它具有一个外壳体,在该外壳体的内表面上最好用一种防火或绝热材料附上一层绝热层。或者,也可以让一股可移动的冷却介质流流过上述壳体的壁。上述壳体一般呈圆筒形,在里面沿着它的纵向的全长装有许多工艺气体管子。这些管子基本上全部被一个冷却介质腔室所包围,该室引导冷却介质沿着上述工艺气体管子的外表面流动,以便将该工艺气体管子内部的热能传递给上述冷却介质。上述工艺气体的顶部和底部适当地用安装装置或者管板连接在一起。上述安装装置能把工艺气体管子的靠近管子的顶端和底端处容纳和固定在它里面。上述管板还进一步围住由外壳体所形成的冷却介质腔室。
底部管板本身由一顶部和一底部构成,该顶部和底部围成一个辅助冷却介质空间,而这些顶部、底部和冷却介质空间形成了该技术领域所谓的双层底部管板。这种双层底部管板中设有为冷却介质进口和出口用的装置,其中的出口通常与换热器的冷却介质室相通,成为一个整体。
上述工艺气体管子都安装在顶端或上部管板的顶部,但通常都采用一种伸缩接头固定在它上面,这种伸缩接头能让上述工艺气体管子与上述顶部管板之间,在保持结构之间的密封关系的同时,发生相对运动。上述伸缩接头通常都被包在一个由围住上述伸缩接头和基本上组成工艺气体管子的上部的罩子所形成的屏蔽室内。这种屏蔽室可以用于部分工艺气体管子,也可以用于全部工艺气体管子,但最好是用在那些最靠近冷却介质进口的管子上,这些管子通常布置在上述冷却介质腔室的顶部。
同样,最好在上述工艺气体管子穿过的,并被容纳和固定在里面的双层底部管板的底部也固定一个罩子或套管。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教导,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套管基本上完全穿过上述双层底部管板,使得在该双层底部管板中的暴露给冷却介质的那一部分工艺气体管子完全被它所罩住。上述工艺气体管道的屏蔽以及上述壳体的绝热,作为一个整体,有利于在换热器的各个区段维持一个均匀的,逐渐变化的温度梯度。
该换热器还利用了一个推动冷却介质流过上述双层底部管板以及整个换热器的辅助装置。对于空气这种优选冷却介质来说,这种推动装置一般是一台鼓风机。这台辅助鼓风机设置成与冷却介质正常流过该换热器的流向一致,并且不阻碍冷却介质的正常流动。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冷却介质的流动一般是这样安排的,即,绝大部分冷却介质在顶部的进口流入换热器,然后,借助于装在换热器的冷却介质腔室内的折流板,向下曲折地流过换热器的主体,再通过在换热器纵向长度下部的出口,流出换热器。一股正常冷却介质流的滑流具有不同的方向,它直接流入双层底部管板的冷却室内。然后,这些冷却介质从双层底部管板流过一根在换热器内沿着纵轴线方向布置,并且与工艺气体管子平行,也穿过换热器全长的管子。这根管子与双层底部管板的冷却介质腔室相通,能让冷却介质从双层底部管板向上流动,基本上通过整个换热器的冷却介质腔室的全长。但是,这根冷却介质管子并不通到顶部管板的顶上,而是把冷却介质流引入换热器的冷却介质腔室,使它与正常的冷却介质流混在一起。在意外的停机状态下,上述主鼓风机的工作停止了,于是一个压力敏感阀关闭,将主鼓风机与该设备的其他部分隔开,以防止冷却介质倒流出换热器系统。这时,由另一个独立于主电源,最好是用柴油发电机发电的替换电源供电的辅助鼓风机,继续将冷却介质供入双层底部管板,并向上流过冷却介质管子,然后再流过整个换热器的冷却介质腔室。辅助鼓风机的设置和运行,以及将冷却介质引导到通过双层底部管板并流入换热器的冷却介质腔室,即使在意外的停电时,也能使换热器在其各区段内维持正常的温度梯度。这样就能在工艺气体存留在换热器内的同时,使换热器在可接受的温度限度内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将使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特点更加充分地被理解。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换热器局部剖开的侧视图,图中还有安装在该换热器上的冷却介质推动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换热器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开的侧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换热器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3A是图3中的实施例的部分放大图;图4是图3中的换热器的进口和顶部管板区域的侧剖视图。
现在请参阅图1,图中的换热器有一个外壳体15,该外壳体包围着该换热器10的整个内部。上述壳体15用于在结构的长度上支承换热器10,一般呈圆形断面,既可以是整体结构的,也可以是分段结构的。壳体15通常封闭住换热器10的内部构件,并为主冷却介质室12确定横向的边界。通常,换热器都安装在压力通风室的顶部,并且设有为与压力通风室连接在一起的安装法兰20,并形成一个封闭的腔室。这样,换热器10就可以接纳沿单一方向通过换热器10的工艺气体。换热器10为穿过主冷却介质腔室12的冷却介质的流道设有冷却介质出口25和冷却介质进口30,上述冷却介质通常是空气。主冷却介质腔室12由外壳体15,顶部管板40和底部管板封闭的空间所形成,上述底部管板最好是双层底部管板35。换热器10上还设有外安装法兰45,以便将换热器10与一个适当的工艺气体输送装置(图中未示出)密封地连接,使工艺气体最后进入一个布袋过滤器,把混在工艺气体中的碳黑粒子除掉。在主冷却介质腔室中设置了一串隔板50,以迫使冷却介质按照一条曲折的路线通过主冷却介质腔室12,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工艺气体所能接触到的换热器10内部的表面积。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将热量从工艺气体传给冷却介质。
一组工艺气体管子65以有规则的平行的方式,沿纵向安装在在壳体15的内部,使得工艺气体管子能让工艺气体沿纵向按照一条比较直的路线穿过换热器10,同时,上述冷却介质则浸泡着由隔板50导向的安装在主冷却介质腔室12内的工艺气体管子65的外表面。工艺气体管子65是按照这样一种方式布置的,即,在保证从换热器10的进口到出口达到所要求的温度降的同时,使得工艺气体的流量最大。
工艺气体管子65安装并固定在顶部管板40和双层底部管板35中,并在换热器10的两端之间形成流体通道。工艺气体管子65在双层底部管板端部也可以选择锥形的入口,以便于工艺气体进入工艺气体管子65,这一点可以在图3中看得更清楚。在图3A中详细地表示了将管套148焊接在双层底部管板35的下底板70和上底板75上的情形,该上、下底板形成了双层底部管板35的边界层。工艺气体管子65焊接在管套148的底端。下底板70和上底板75之间形成了一个底部管板的冷却介质腔室80,该腔室成为冷却介质的一个分开的然而又有联系的储存室,这一点下面将更详细地说明。一根冷却介质输送管55可在底部管板的冷却介质腔室80与主冷却介质腔室12之间提供一条流体通道。
换热器10是这样安装的,即,上述压力通风室安装法兰20支承着形成双层底部管板35的下底板70和上底板75。工艺气体管子65安装并固定在双层底部管板35内,全部工艺气体管子65(也可以称为管束)为来自反应器的工艺气体提供了唯一的排气通道。当带有碳黑固体粒子的工艺气体从反应器中流出来时,就被迫流入工艺气体管子65内,然后,这些工艺气体管子又把工艺气体和碳黑粒子沿纵向向上输送,通过换热器10。全部工艺气体管子都隔开距离互相平行地排列。双层底部管板35可以形成一个单独的冷却介质的储存器,以便当工艺气体冲击在底部管板上时使这个部位能更快地降低温度。这一部位必须进行特殊的降温,因为这一部分所接触到的物质的温度非常高。为了减小上述工艺气体的高温冲击,可以有选择地在下底板70上,或者在下底板70和上底板75上都安装一块陶瓷隔热板70A,同时,在底部管板冷却介质腔室80内的冷却介质则用来降低双层底部管板35内部的温度。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工艺气体管子65与双层底部管板35之间的焊缝对于降低它所接触的非常高的温度的敏感性。
冷却介质一般通过冷却介质进口30流入换热器10内。冷却介质进口30在一个外部的冷却介质源与主冷却介质腔室12之间提供一条流体通道。大部分冷却介质通过冷却介质进口30进入主冷却介质腔室,并且越过一系列隔板50,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换热器10内部与冷却介质接触的表面积,使得在换热器10的进口部分与出口部分之间形成均匀的温度梯度。
在使用空气作为冷却介质的实施例中,上述冷却介质是借助于主鼓风机95送入冷却介质进口30的。在利用其他流体或液体作为冷却介质的实施例中,则必须选择更加合适的该技术领域的技术入员公知的驱动机构。主鼓风机95通常由工厂的主电源供电和驱动,能很方便地将连续的冷却介质流送入冷却介质进口30。
一股由主鼓风机输出的滑流通过底部管板进口85被引入底部管板冷却介质腔室80。在主鼓风机95与底部管板进口85之间的管路上设置了一台辅助鼓风机100,专门设置这样一台辅助鼓风机并不会给从主鼓风机95到底部管板进口85的冷却介质流设置障碍。辅助鼓风机100必须由一个独立于主鼓风机的主电源的电源供电,并且专门设计成在发生突然的停电事故时能连续运转。通常是使用一台柴油发电机设备或一台类似的原动机,并且最好即使换热器在正常运转条件下进行正常运转时,也在运转。也可以使用任何一种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公知的发电设备。这种设备包括各种储存的能源和天然能源,例如太阳能发电机或风力涡轮发电机。在优选实施例中,特别要求,当发生突然或紧急停电事故,或者主鼓风机95停止供应冷却介质流时,进入双层底部管板冷却介质腔室80的冷却介质流不能延迟或中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设置了辅助鼓风机100,这台鼓风机是通过一个主鼓风机风压传感器105检测到主鼓风机95停止输出冷却介质之后,由这个主鼓风机风压传感器105使辅助鼓风机开动,由辅助鼓风机100产生冷却介质流。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主鼓风机风压传感器105检测到主鼓风机不输送冷却介质流时,它便关闭冷却介质进口阀110,防止冷却介质在紧急情况下通过冷却介质流动路线中不工作的部分的回流泄漏。
无论是在正常的还是紧急的工作状态下,主鼓风机95和辅助鼓风机100联合在一起输出的,或者辅助鼓风机单独输出的冷却介质,都进入底部管板进口85,这个进口把主鼓风机95和辅助鼓风机100与底部管板冷却介质腔室80连通起来。底部管板冷却介质腔室80为被管套148所包围的处在双层底部管板65内部的工艺气体管子65最低的部分提供冷却介质,也为工艺气体管子65直接被高温工艺气体冲击的那些部分提供额外的冷却。上述冷却介质被强制从底部管板冷却介质腔室80通过底部管板出口90,该出口90通向冷却介质输送管55。冷却介质输送管55用作连通底部管板冷却介质腔室80与主冷却介质腔室12之间的管道。冷却介质输送管55布置成与工艺气体管子65平行,并且沿着壳体1 5的中心轴线纵向延伸。从底部管板冷却介质腔室80进入冷却介质输送管55的冷却介质,在主冷却介质腔室12的顶部通过靠近由顶部管板40所形成的主冷却介质腔室12的最上部的表面的输送管出口60排出去。
为要形成均匀的温度梯度,就要避免工艺气体管子内的高温工艺气体直接冲击主冷却介质腔室12内的冷却介质的最冷的部分。同样,还要避免在冷却介质进口30处刚进入主冷却介质腔室12的比较冷的冷却介质直接冲击工艺气体管子65,这一点下面还要结合附图3详细说明。结果,上述从底部管板冷却介质腔室80通过冷却介质输送管55输送过来的冷却介质,在正常的工作过程中,却被用来使通过冷却介质进口30刚进入换热器10内的温度比较低的冷却介质升温。
请参阅图2,该图表示使冷却介质进入主冷却介质腔室12的另一个实施例。但是,必须特别指出,图2中的实施例以及图3和4中所示的实施例都只是作为可以与图1中的实施例互相替换的实施例。此外,这三个实施例中的所有构件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在一起,以便利用这三个实施例中的全部或各种不同的构件组成一个换热器。
请再参阅图2,换热器10也有一个壳体15。壳体15围成一个主冷却介质腔室12,形成该腔室12的还有顶部管板40和底部管板35。隔板50也是用来引导进入主冷却介质腔室12的冷却介质沿着一条曲折的路线前进,尽量增大冷却介质与工艺气体管子65之间的传热表面积。在本实施例中,冷却介质进口30A设置在壳体1 5的底部,而冷却介质出口则未在图中表示。和图1中所描述的一样,冷却介质通过冷却介质进口30A进入,但,却是从冷却介质进口30A进入一个包围着主冷却介质腔室12的冷却介质进口风室112,而不是直接进入主冷却介质腔室12。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5由两个壳体壁组成,即,外壳体壁115和内壳体壁120,这两堵壁隔开距离,形成冷却介质进口风室112。冷却介质进口风室112基本上沿着壳体15的整个长度延伸,并且能让冷却介质流从冷却介质进口30A沿着主冷却介质腔室12的周围,在外壳体壁115和内壳体壁120之间向上流动。然后,冷却介质穿过主冷却介质腔室进口123进入主冷却介质腔室12,此后,冷却介质的作用就和图1中所描述的相同。上述冷却介质进口风室112的作用是在主冷却介质腔室12与换热器10外的周围的大气之间形成一道强制的冷却绝缘屏障。这样就减小了主冷却介质腔室12与作为整个换热器10的支承构件的外壳体壁115之间的温度差。这种结构既能减小结构件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疲劳和开裂,又能为进入主冷却介质腔室12的冷却介质加热。这种结构还减少了相当冷的冷却介质对于靠近顶部管板40的工艺气体管子65的直接冲击,从而降低了工艺气体管子65内部产生裂纹的倾向。
现在请看图3,图中表示了采用耐火材料或其他绝热材料作为壳体绝热层125的第三实施例。这层壳体绝热层125以一种比较消极的方式在热的工艺气体管子65,主冷却介质腔室12,与换热器10外部的大气之间起绝热作用,该实施例的结构中仍将冷却介质进口30设置在主冷却介质腔室12的顶部。
如图3所示,在工艺气体管子65与顶部管板40之间用一个伸缩接头130把它们连接起来,使得两者之间能有相对运动。由于换热器的各种构件之间,包括工艺气体管子65和壳体15的不同的热膨胀,所以必须让工艺气体管子65与换热器的其他部分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运动。同样,下面还要说明,有一些操作状态也使得在各根工艺气体管子65之间有必要采用上述伸缩接头。应该特别指出,在各个实施例中都可以采用伸缩接头,并且实际上,在制造本申请的各种换热器时是优先采用的。
一个安装在靠近工艺气体管子65最上部周围的工艺气体管子的罩子135,在工艺气体管子65最上部的周围形成了工艺气体管子腔室140。上述工艺气体管子腔室140的边界不是由工艺气体管子的罩子135形成的,而是由顶部管板40和顶部隔板50A形成的。工艺气体管子腔室140的作用是在热的管子65与冷却介质12之间作为绝热的屏障,这一点下面将要说明。
在工艺气体通过工艺气体管子65的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工艺气体管子65发生故障。当原料在反应器中燃烧时,在工艺气体中会有一些油类的副产品和没有经过反应的原料与碳黑固体粒子一起通过换热器10。此外,在原料的反应中用水激冷,也使得水汽作为一种成分混入工艺气体中。当工艺气体带着夹带在里面的碳黑固体粒子通过工艺气体管子65时,任何突然的温度下降都将使得工艺气体中的水汽和油料部分凝结。然后,凝结的液体将粘附在工艺气体管子65的内表面上,并且将成为粘接剂继续粘附包含在工艺气体中的油料和碳黑固体粒子。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些物质就会在工艺气体管子65的内壁上堆积起来。这种堆积的物质对于所通过的工艺气体来说成为一种热量的陷阱,进一步加剧了原来的会产生裂纹的温度差。再经过一段时间,工艺气体管子65将被完全堵塞,切断了工艺气体的流动。这时,这整根工艺气体管子65的温度将降低到大大低于邻近的工艺气体管子65的温度,进一步破坏了换热器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所要达到的有次序的均匀的温度梯度。因此,不仅十分迫切需要减少结垢,而且还迫切需要排除造成局部结垢的主要原因-温度差的条件。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工艺气体管子腔室140便是避免局部温度急剧变化的基础。
请详细参阅图3和工艺气体管子腔室140,在工艺气体管子65受到比较冷的冷却介质直接冲击时特别需要用这种腔室140来屏蔽这些工艺气体管子65。上述工艺气体管子腔室140既可以用在换热器10的全部工艺气体管子65上,也可以只用在需要它的邻近冷却介质进口30处的一部分工艺气体管子65上。不管如何安排,工艺气体管子腔室140的作用都是使比较热的工艺气体管子65与周围的冷却介质之间具有更加均匀过渡的温度梯度。
请参阅图3和3A,基于同样的想法,在工艺气体管子65的下部也采用了套管145。套管145在双层底部管板35内布置在邻近工艺气体管子65下部的周围。或者,也可以在套管145与工艺气体管子65之间的间隙空间内填入陶瓷填料147。上述套管145与陶瓷填料147一起,在热的工艺气体与工艺气体管子65的底部的一段之间造成了一道热屏障,以使工艺气体管子65保持较低的温度,并且能在与双层底部管板35的接头处承受机械负荷。套管和陶瓷填料可以有选择地用在邻近底部管板进口85的那些工艺气体管子65上,但,最好所有的工艺气体65都使用,因为,与底部管板中的冷却介质相比,所有处在底部管板冷却介质腔室中的工艺气体管子65的温度都比较高。这种结构在热的工艺气体与双层管板中的冷却介质之间形成了多道热屏障,能分别有效地冷却上底板75和下底板70。
现在,请参阅图4,其中更详细,更具体地表示了图3中的实施例3的主冷却介质腔室12的顶部。冷却介质输送管55是将冷却介质从底部管板冷却介质腔室80向上输送到主冷却介质腔室12的顶部的管道。输送管风室隔板153设置在顶部管板40与大部分主冷却介质腔室12之间,形成输送管风室150的一块局部隔板。在输送管风室隔板153上有许多让工艺气体管子65通过的孔。这些孔的尺寸都稍微大一些,在各工艺气体管子65的周围形成输送管风室的出气口155。这样就能让冷却介质从输送管风室150流入主冷却介质腔室12,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从图4中还可以看出,向上通过冷却介质输送管55后的冷却介质将分布在整个输送管风室150中,然后再流过输送管风室的出气口155,与通过冷却介质进口30进入主冷却介质腔室12的冷却介质混合。上面已经说过,这种设计可在非常靠近冷却介质进口30的空间形成比较温热的冷却介质,为工艺气体管子65的上部加温,以减少堵塞。
虽然上面只描述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但应该清楚地了解,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而是包容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下列部件的换热器一个外壳体;一个在上述壳体内,具有穿过上述壳体的冷却介质进口和出口的冷却介质腔室;至少一根穿过上述冷却介质腔室的工艺气体管子,使得在上述冷却介质腔室内的冷却介质与处在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内的工艺气体之间能够进行热能的传递;其特征在于,上述换热器还包括下列各部分a)一个冷却介质腔室的底部,它安装在靠近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进入上述冷却介质腔室的部位;b)一个设在上述冷却介质腔室底部里面的辅助冷却介质腔室;c)用于将上述冷却介质输送进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的主冷却介质推动装置;d)用于将上述冷却介质送入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内的辅助冷却介质推动装置,该装置能在上述主冷却介质推动装置不工作的时候将冷却介质送入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e)用于将上述冷却介质从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送入上述冷却介质腔室的连通装置;f)安装在贴近上述外壳体处,用以减少从上述冷却介质腔室传递到上述外壳体上去的热量的绝热装置;g)安装在靠近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的至少一部分上的罩子装置,在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一个由上述罩子装置形成的工艺气体管子的腔室,与围绕着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的上述冷却介质以及上述罩子装置之间形成一道热屏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却介质腔室底部还包括在上述壳体内形成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的一块上板和一块下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附着在上述壳体内部和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外部的绝热材料。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为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通到上述壳体外部提供一条流体通道的出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为从上述壳体外部通到上述冷却介质腔室提供一条流体通道的冷却介质进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却介质进口固定在上述壳体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却介质腔室设置在靠近上述冷却介质腔室底部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安装成穿过上述冷却介质腔室底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却介质腔室底部还包括一块上板和一块下板,这两块板在上述壳体内形成辅助冷却介质腔室,并且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穿过上述上板、下板和辅助冷却介质腔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还有一个让工艺气体管子进入的喇叭口。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喇叭口固定在上述下板中。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根在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内安装在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附近并与其隔开距离的管套。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根在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内安装在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附近并与其隔开距离的管套。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管套牢固地固定在上述上、下板上,而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牢固地固定在靠近上述管套的下板上。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根安装在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内的套管。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穿过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上述套管在靠近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的部位固定在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内。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和上述固定在该管子内的套管之间形成一个空间。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空间内填满一种绝热材料。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热材料是陶瓷。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还包括一个用以让工艺气体进入的喇叭口。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用于让冷却介质从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流入上述冷却介质腔室的流体通道还包括一根延伸在两者之间的输送管。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输送管安装在上述冷却介质腔室底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却介质腔室还包括一个底部和一个顶部,上述底部和顶部与上述外壳体一起形成上述冷却介质腔室,上述输送管在上述外壳体内从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沿轴线方向延伸到靠紧上述冷却介质腔室的顶部的部位,但与该顶部隔开距离。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用于使上述冷却介质腔室与上述外壳体的外部连通的进口。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输送管延伸到靠紧上述冷却介质腔室的顶部和靠紧上述进口的部位。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靠近上述冷却介质腔室的顶部,并且在该腔室内部的冷却介质腔室风室。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输送管从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延伸到上述冷却介质腔室风室。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进口安装在上述冷却介质腔室风室的附近。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进口与上述冷却介质腔室风室相通。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进口安装在上述冷却介质腔室风室附近,并与其相通。
3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主冷却介质推动装置由一台原动机驱动。
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主冷却介质推动装置是一台鼓风机。
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冷却介质推动装置由一台原动机躯动。
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冷却介质推动装置是一台鼓风机。
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主冷却介质推动装置由一个主电源供电。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冷却介质推动装置由一个不是上述主电源的另一个辅助电源供电。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电源包括至少一台用燃料发电的发电机,或一个储存的电源,或一个天然能源,或一个太阳能能源,或一个风力能源。
3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冷却介质推动装置在上述主冷却介质推动装置停止工作后,立即投入运行。
3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冷却介质推动装置在上述主冷却介质推动装置工作期间,也连续不断地运行。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冷却介质推动装置能使得流体的流动能由上述主冷却介质推动装置推动不受阻碍地过渡到由辅助冷却介质推动装置推动。
4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用于检测上述主冷却介质推动装置停止工作的传感器。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冷却介质推动装置在由上述传感器检测到上述主冷却介质推动装置停止工作时投入运行。
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于将上述主冷却介质推动装置与上述冷却介质腔室隔绝的阀,使得从上述辅助冷却介质推动装置流过来的冷却介质流只进入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阀在一个安装在主冷却介质推动装置上的传感器检测到该推动装置停止工作时启动。
4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热装置还包括一个冷却介质进口风室,上述风室与一个能让冷却介质流从外壳体的外部通过上述进口流入上述冷却介质腔室的进口相通。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体还有一堵外壁和一堵内壁,并在这两堵壁之间形成一个空间。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空间包括上述冷却介质进口风室。
48.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进口安装在靠近上述冷却介质腔室底部处。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与冷却介质腔室相通的流体通道在靠近上述冷却介质腔室的底部处。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却介质从上述进口基本上沿着上述外壳体的全长流过上述冷却介质腔室。
5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热装置包括一种固定在上述外壳体上的固体绝热材料。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固体绝热材料基本上固定在上述外壳体的全长上。
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冷却介质腔室顶部,上述罩子固定在该顶部,并且沿着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从该顶部的四周向外延伸。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罩子至少在上述工艺气体管子腔室的一个腔室上形成。
55.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系列隔板,这些隔板安装在上述冷却介质腔室的内部,互相隔开距离,使得上述冷却介质以非直线运动流过这些隔板。
56.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工艺气体管子腔室由上述冷却介质腔室顶部,一块安装在上述冷却介质腔室顶部附近的最高的隔板,以及在这两者之间延伸的上述罩子组成。
57.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安装在上述冷却介质腔室内的冷却介质腔室风室,上述冷却介质腔室风室至少部分地围住上述工艺气体管子腔室。
58.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工艺气体管子腔室安装在离开上述冷却介质腔室风室的一道壁一定距离的地方,使得两者之间能够相通。
59.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安装在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和上述冷却介质腔室顶部上的,能够移动的伸缩接头,使得两者之间能够有相对运动。
60.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伸缩接头安装在上述工艺气体管子腔室内。
6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安装在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和上述冷却介质腔室顶部上的,能够移动的伸缩接头,使得两者之间能够有相对运动。
62.一种具有下列部件的换热器一个外壳体;一个在上述壳体内,具有穿过上述壳体的冷却介质进口和出口的冷却介质腔室;至少一根穿过上述冷却介质腔室的工艺气体管子,使得在上述冷却介质腔室内的冷却介质与处在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内的工艺气体之间能够进行热能的传递;其特征在于,上述换热器还包括下列各部分a)一个冷却介质腔室的底部,它安装在靠近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进入上述冷却介质腔室的部位;b)一个设在上述冷却介质腔室底部里面的辅助冷却介质腔室;c)用于将上述冷却介质输送进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的主冷却介质推动装置;d)用于将上述冷却介质送入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内的辅助冷却介质推动装置,该装置能在上述主冷却介质推动装置不工作的时候将冷却介质送入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e)用于将上述冷却介质从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送入上述冷却介质腔室的连通装置。
63.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却介质腔室底部还包括一块上板和一块下板,这两块板在上述壳体内形成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
64.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附着在上述壳体内部和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外部的绝热材料。
65.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用于使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与上述壳体外部相通的出口。
66.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用于使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与上述壳体外部相通的冷却介质进口。
67.如权利要求6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却介质进口固定在上述壳体上。
68.如权利要求6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却介质腔室在靠近上述冷却介质腔室底部处。
69.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安装成穿过上述冷却介质腔室底部。
70.如权利要求6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却介质腔室底部还包括一块上板和一块下板,这两块板在上述壳体内形成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并且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穿过上述上板、下板和辅助冷却介质腔室。
71.如权利要求70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还包括一个可让工艺气体进入的喇叭口。
72.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喇叭口固定在上述下板上。
73.如权利要求6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根在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内安装在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附近并与其隔开距离的管套。
74.如权利要求70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根在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内安装在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附近并与其隔开距离的管套。
75.如权利要求7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管套牢固地固定在上述上、下板上,而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牢固地固定在靠近上述管套的下板上。
76.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还有一个可让工艺气体进入的喇叭口。
77.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用于使冷却介质从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流入上述冷却介质腔室的流体通道还包括一条在这两个腔室之间延伸的输送管子。
78.如权利要求7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输送管子安装在上述冷却介质腔室底部。
79.如权利要求7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却介质腔室还包括一个底部和一个顶部,上述底部和顶部与上述外壳体一起形成上述冷却介质腔室,上述输送管在上述外壳体内从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沿轴线方向延伸到靠紧上述冷却介质腔室的顶部的部位,但与该顶部隔开距离。
80.如权利要求7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用于使上述冷却介质腔室与上述外壳体的外部连通的进口。
81.如权利要求80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输送管延伸到靠紧上述冷却介质腔室的顶部和靠紧上述进口的部位。
82.如权利要求80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靠近上述冷却介质腔室的顶部,并且在该腔室内部的冷却介质腔室风室。
83.如权利要求8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输送管从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延伸到上述冷却介质腔室风室。
84.如权利要求8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进口安装在上述冷却介质腔室风室的附近。
85.如权利要求8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进口与上述冷却介质腔室风室相通。
86.如权利要求8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进口安装在上述冷却介质腔室风室附近,并与其相通。
87.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主冷却介质推动装置由一台原动机驱动。
88.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主冷却介质推动装置是一台鼓风机。
89.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冷却介质推动装置由一台原动机躯动。
90.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冷却介质推动装置是一台鼓风机。
91.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主冷却介质推动装置由一个主电源供电。
92.如权利要求9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冷却介质推动装置由一个不是上述主电源的另一个辅助电源供电。
93.如权利要求9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电源包括至少一台用燃料发电的发电机,或一个储存的电源,或一个天然能源,或一个太阳能能源,或一个风力能源。
94.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冷却介质推动装置在上述主冷却介质推动装置停止工作后,立即投入运行。
95.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冷却介质推动装置在上述主冷却介质推动装置工作期间,也连续不断地运行。
96.如权利要求9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冷却介质推动装置能使得流体的流动能由上述主冷却介质推动装置推动不受阻碍地过渡到由辅助冷却介质推动装置推动。
97.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用于检测上述主冷却介质推动装置停止工作的传感器。
98.如权利要求9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冷却介质推动装置在由上述传感器检测到上述主冷却介质推动装置停止工作时投入运行。
99.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于将上述主冷却介质推动装置与上述冷却介质腔室隔绝的阀,使得从上述辅助冷却介质推动装置流过来的冷却介质流只进入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
100.如权利要求9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阀在一个安装在主冷却介质推动装置上的传感器检测到该推动装置停止工作时启动。
101.一种具有下列部件的换热器一个外壳体;一个在上述壳体内,具有穿过上述壳体的冷却介质进口和出口的冷却介质腔室;至少一根穿过上述冷却介质腔室的工艺气体管子,使得在上述冷却介质腔室内的冷却介质与处在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内的工艺气体之间能够进行热能的传递;其特征在于,上述换热器还包括下列各部分a)安装在贴近上述外壳体处,用以减少从上述冷却介质腔室传递到上述外壳体上去的热量的绝热装置;b)安装在靠近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的至少一部分上的罩子装置,在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一个由上述罩子装置形成的工艺气体管子的腔室,与围绕着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的上述冷却介质以及上述罩子装置之间形成一道热屏障。
102.如权利要求10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根安装在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内的套管。
103.如权利要求10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穿过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上述套管在靠近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的部位固定在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内。
104.如权利要求10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和上述固定在该管子内的套管之间形成一个空间。
105.如权利要求10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空间内填满一种绝热材料。
106.如权利要求10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热材料是陶瓷。
107.如权利要求10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还包括一个用以让工艺气体进入的喇叭口。
108.如权利要求10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用于让冷却介质从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流入上述冷却介质腔室的流体通道还包括一根延伸在两者之间的输送管。
109.如权利要求10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输送管安装在上述冷却介质腔室底部。
110.如权利要求10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却介质腔室还包括一个底部和一个顶部,上述底部和顶部与上述外壳体一起形成上述冷却介质腔室,上述输送管在上述外壳体内从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沿轴线方向延伸到靠紧上述冷却介质腔室的顶部的部位,但与该顶部隔开距离。
111.如权利要求10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用于使上述冷却介质腔室与上述外壳体的外部连通的进口。
112.如权利要求1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输送管延伸到靠紧上述冷却介质腔室的顶部和靠紧上述进口的部位。
113.如权利要求1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靠近上述冷却介质腔室的顶部,并且在该腔室内部的冷却介质腔室风室。
114.如权利要求11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输送管从上述辅助冷却介质腔室延伸到上述冷却介质腔室风室。
115.如权利要求11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进口安装在上述冷却介质腔室风室的附近。
116.如权利要求11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进口与上述冷却介质腔室风室相通。
117.如权利要求11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进口安装在上述冷却介质腔室风室附近,并与其相通。
118.如权利要求10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热装置还包括一个冷却介质进口风室,上述风室与一个进口相通,能让冷却介质流从外壳体的外部通过上述进口流入上述冷却介质腔室。
119.如权利要求11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体还有一堵外壁和一堵内壁,并在这两堵壁之间形成一个空间。
120.如权利要求11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空间包括上述冷却介质进口风室。
121.如权利要求11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进口安装在靠近上述冷却介质腔室底部处。
122.如权利要求12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与冷却介质腔室相通的流体通道在靠近上述冷却介质腔室的底部处。
123.如权利要求12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却介质从上述进口基本上沿着上述外壳体的全长流过上述冷却介质腔室。
124.如权利要求10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热装置包括一种固定在上述外壳体上的固体绝热材料。
125.如权利要求12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固体绝热材料基本上固定在上述外壳体的全长上。
126.如权利要求10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冷却介质腔室顶部,上述罩子固定在该顶部,并且沿着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从该顶部的四周向外延伸。
127.如权利要求12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罩子至少在上述工艺气体管子腔室的一个腔室上形成。
128.如权利要求12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系列隔板,这些隔板安装在上述冷却介质腔室的内部,互相隔开距离,使得上述冷却介质以非直线运动流过这些隔板。
129.如权利要求12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工艺气体管子腔室由上述冷却介质腔室顶部,一块安装在上述冷却介质腔室顶部附近的最高的隔板,以及在这两者之间延伸的上述罩子。
130.如权利要求12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安装在上述冷却介质腔室内的冷却介质腔室风室,上述冷却介质腔室风室至少部分地围住上述工艺气体管子腔室。
131.如权利要求130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工艺气体管子腔室安装在离开上述冷却介质腔室风室的一道壁一定距离的地方,使得两者之间能够相通。
132.如权利要求12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安装在上述至少一根工艺气体管子和上述冷却介质腔室顶部上的,能够移动的伸缩接头,使得两者之间能够有相对运动。
133.如权利要求13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伸缩接头安装在上述工艺气体管子腔室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器,它在正常工作时,或者在意外的停电后,各部分都能达到更均匀的温度梯度。工艺气体管子内部的堵塞也减少了。换热器的外壳体内部可用冷却介质流绝热。在双层底部管板内设有辅助冷却介质腔室。工艺气体管子的顶部封闭在一屏蔽的腔室内,底部有一管套。冷却介质流直接进入双层底部管板的冷却室,然后再流向换热器顶部。另有一个辅助鼓风机,当主鼓风机因停电而停转时,辅助鼓风机仍能继续将冷却介质送入换热器内。
文档编号F28D7/16GK1176375SQ96121918
公开日1998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1996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1995年11月28日
发明者库达罗阿·P·纳塔拉詹, 山路春久, 阿克塞尔·弗赖塔格 申请人:库达罗阿·P·纳塔拉詹, 山路春久, 阿克塞尔·弗赖塔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