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逆流热管换热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518373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逆流热管换热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特别涉及一种热管换热器。
目前,在能源工程和动力工程中所应用的换热器多采用矩形壳体,使其制造变得较为复杂,使用范围受到限制,此外,为强化传热,一般都在热管外加翅片,或者在流量小的一侧加上平直形折流板,来提高小流量流体一侧的换热系数,使大量流本与小流量流体间成错流布置,从而导致了冷热流体间平均传热温差下降,同时,又因设置平直形折流板,而引起较大的局部阻力损失,及流体自身的传热,后者会导致冷热流体间的传热效果下降(参考文献(1)庄骏等,热管与热管换热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9年6月;(2)马同泽,热管,科学出版社,1991年5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冷热流体逆流布置的全逆流热管换热器,兼备热管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的优点,具有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制造简单,安装方便的特点,可应用于各种压力、各种介质。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筒体,筒体内水平方向布置的隔板将筒体隔开为上筒体和下筒体,隔板上串有若干热管,热管成螺线形排列,沿螺线形方向、上、下筒体内分别配置一螺线状的导流器。
冷热流体分别在上、下筒体的导流器内按逆流方向流动,冷、热流体之间的换热通过热管来实现,由于冷、热流体的流动方向完全相反、从而实现了全逆流传热。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1)在冷热流体侧分别加上导流器之后,能够实现冷热流体的全逆流布置,提高了冷热流体间的平均传热温差。提高了换热器的传热能力,以热负荷不变,传热系数不变的情况下,可减少换热器的面积,因此,可以减少换热器的体积、重量、降低造价,节约原材料。
(2)由于在全逆流热管换热器中,采用了涡线形流型,流体的流动方向的变化都不超过90°,因此,其流动的局部阻力损失要小于采用平直形折流板。
(3)导流器采用非金材料,以降低小流量流体自身传热。
(4)由于流体的流动为旋涡流动,因此,提高了流体与热管间的换热系数。
(5)全逆流热管换热器的外过壳可采用圆筒形外壳,既降低了制造难度,又扩宽了其应用的压力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A-A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详细的说明。
参照
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上筒体1、下筒体11,上、下筒体1、11通过螺母7、法兰8、9固定在一筒体内的隔板4的两端,隔板4上串有若干热管3,热管3与隔板4之间成紧密封,热管(3)的上、下两部分分别配置一上导流器2、下导流器12;上筒体1上配置有接管5、6和上导流器2相通,下筒体11上配置有接管10、13和下导流器12相通。
参照图2,热管3成螺线形排列,导流器2、12成螺线状,热管3的两端分别配置在导流器2、12的螺线形腔体内。冷流体从接管6中进入上筒体1内的螺线形流道,横掠热管的冷端,吸收热管内工质蒸汽的冷凝放热,使流体温度升高,从接管5中排出,热流体从接管13中进入,通过下筒体内的螺线形通道,横掠热管的热端,使热管内工质沸腾,吸收热流体的热量,使热流体温度下降,从接管10中排出。热管内的工质不断吸收热流体的热量,由液体转变成蒸汽,然后再由冷流体将蒸汽冷凝,然后,液体再回流到热端,如此反复,热管将热流体的热量不断传给冷流体,冷热流体正好处于逆流状态,从而使热冷流体完全处在逆流传热状态,因此,提高了热管换热器的传热能力。
权利要求全逆流热管换热器,包括一筒体,筒体内水平方向布置有隔板,隔板将筒体隔为上筒体和下筒体,隔板上串有若干热管,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热管成螺线形排列,沿螺线表方向,上、下筒体分别配置一螺线状的导流器。
专利摘要一种全逆流热管换热器,包括一筒体,筒体内水平方向布置有隔板,隔板将筒体隔为上、下两筒体,隔板上器有成螺线形列的热管,沿螺线形方向,上、下筒体内分别配置一螺线状的导流器。具有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制造简单、安装方便的特点,可应用于各种压力和介质。
文档编号F28D15/02GK2164010SQ9322438
公开日1994年5月4日 申请日期1993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1993年9月11日
发明者王焕然, 王迪生 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