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冷凝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冷凝器,该冷凝器包括换热板对束、膨胀节和壳体,所述的换热板对束由多对换热板对组成,换热板对是由两块金属板通过多点焊接形成,是可供换热流体流通的板程腔体,换热板对束安装在壳体内,各换热板对之间及其与壳体之间形成壳程腔体;所述的膨胀节设置在换热板对束一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可改变冷凝液的凝结状态、降低热阻、结构调整灵活、换热效率高、成本低、清洗方便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立式冷凝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高效立式冷凝器。
【背景技术】
[0002] 冷凝器作为一侧有相变的热交换器,主要进行凝结换热过程,广泛应用于化工、石 化、制冷等行业中。对于有相变的换热过程,特点是发生相变的流体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在 相对较小温差下进行换热;换热量主要为潜热r,r 一般较大,因此所需的传热系数较高;影 响相变换热的物性除了单相流体的影响因素外,还有潜热、表面张力和浮升力等;由于相变 产生冷凝液,冷凝液为热量进一步传递增加了热阻。冷凝液液膜带来的热阻及其流动状况 使流体形态变得复杂,为较好地控制整个换热过程增加了难度。
[0003] 凝结换热主要分为膜状凝结和珠状凝结。膜状凝结为冷凝液沿整个壁面形成一 层薄膜,并在重力作用下流动,凝结放出的汽化潜热必须通过液膜,因此,液膜厚度直接影 响了热量传递;当凝结液体不能很好的浸润壁面时,则在壁面上形成许多小液珠,此时壁面 的部分表面与蒸汽直接接触,因此,换热速率远大于膜状凝结(可能大几倍,甚至一个数量 级)。冷凝过程严格上说,首先是由珠状过渡到膜状,在珠状冷凝到一定程度,冷凝液增多才 会形成膜状,因此理想的状态是在珠状冷凝过程即完成换热;达到这一理想状况很难,这需 要在较高的换热效率下配合灵活的结构设计。
[0004] 强化凝结换热的原则是尽量减薄粘滞在换热表面上的液膜的厚度,强化方式可用 一些特殊的表面使在其上冷凝的液膜拉薄,或者使已凝结的液体尽快从换热表面上排泄 掉。为了加强流体扰动,促进对流换热,冷凝器传热元件由最初的光管到后来的椭圆管、波 纹管、异滴形管和交变曲面波纹管等新型高效盘管,再到后来把传热元件由管式变为板式。 这些方法中,虽然能较大程度地强化换热,一定程度改变凝结形式,但是这些特殊的设计都 导致了流体压降大大升高,并且这些设备结构的灵活性较低,不能根据工况的变化而调整; 同时,常规板式换热器中的密封垫片易受腐蚀也是一个薄弱环节。
[0005] 此外,重力加速g对自然对流换热有很大影响。努赛尔数Nu是表征对流换热强烈 程度的准数,Nu越大表示对流换热越强,其表达式如下:
[0006] Nu = f (Gr, Pr)
[0007]
【权利要求】
1. 一种立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该冷凝器包括换热板对束、膨胀节和壳体,所述的换 热板对束由多对换热板对组成,换热板对是由两块金属板通过多点焊接形成,是可供换热 流体流通的板程腔体,换热板对束安装在壳体内,各换热板对之间及其与壳体之间形成壳 程腔体,所述的膨胀节设置在换热板对束一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板对束中各板对 上均匀设置了多个焊接触点形成枕式换热元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焊接触点交错设 置,触点密度为200?5000个/m2,触点间距一般为20?100m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对换热板对之间设 有控制板对间距的固定件。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底部设有冷却流 体入口,顶部设有冷却流体出口,侧壁设有待冷凝气体入口、冷凝液出口以及不凝性气体出 □。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立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待冷凝气体入口设置 在壳体侧壁顶部,所述的冷凝液出口和不凝性气体出口设置在壳体侧壁底部。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膨胀节为波纹管膨胀 节,是一种能自由伸缩的弹性补偿元件。
【文档编号】F28F3/04GK204115533SQ201420557077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5日
【发明者】李凤清, 王敏, 孙苑洱 申请人:德艾柯工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