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铝制板翅式煤层气冷却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层气冷却器,尤其涉及一种铝制板翅式煤层气冷却器,其应用于冷却煤层气系统的压缩气体和润滑油的环境。
背景技术:
在煤层气系统中,经过压缩机的压缩,煤层气升温升压,达到设定压力后排出压缩机。排出的气体经过油分离器的分离作用,分为一股润滑油(含少量煤层气)和一股高压煤层气。润滑油温度过高,继续循环使用将可能对整个系统的零部件,尤其是压缩机的零部件产生不良影响;高压煤层气温度过高,导致无法进行后续应用,因此需要对润滑油和高压煤层气进行冷却。目前,大都采用传统大型换热器对润滑油和煤层气进行分别冷却,这样则需要配置两台换热器,占地空间大,同时传统大型换热器的传热系数较低,换热效果不理想。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提高换热效率,增强冷却效果,噪音低,安装简单快捷方便,占地面积小,生产过程无污染,清洁度极高,并可减少一次性投资及运行费用,经济效益显著的铝制板翅式煤层气冷却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一种铝制板翅式煤层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下两个防爆式轴流风机,防爆式轴流风机连接风机罩壳,风机罩壳连接板翅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包括煤层气油冷却器芯体和煤层气后冷却器芯体,煤层气油冷却器芯体包括两端的侧板,侧板之间均匀间隔排列第一内通道、第一外通道,第一内通道和第一外通道之间设有隔板,第一内通道由内翅片及其两侧的长封条构成,第一外通道由外翅片及其两侧的短封条构成,内翅片和外翅片呈90°交叉排列,煤层气油冷却器芯体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封头体及第二封头体,第二封头体上设有进油口、出油口,第二封头体内设有分程隔板,进油口和出油口与第一内通道相通,煤层气后冷却器芯体包括两端的第一侧板,第一侧板之间均匀间隔排列第二内通道、第二外通道,第二内通道和第二外通道之间设有第一隔板,第二内通道由第一内翅片及其两侧的第一长封条构成,第二外通道由第一外翅片及其两侧的第一短封条构成,第一内翅片和第一外翅片呈90°交叉排列,煤层气后冷却器芯体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封头体及第四封头体,第三封头体上设有出气口,第四封头体上设有进气口,出气口和进气口与第二内通道相通。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煤层气油冷却器芯体和煤层气后冷却器芯体组成的板翅式换热器上下各设有一个槽铝支架。本实用新型同已有技术相比可产生如下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铝制板翅式煤层气冷却器是由防爆轴流风机、风机罩壳、煤层气油冷却器芯体和煤层气后冷却器芯体等部件组成的组合式冷却装置,可用于煤层气系统的润滑油和高压煤层气的降温冷却,本实用新型由于将油冷却装置和气体冷却装置集成了一体,减少了占地面积。本实用新型翅片作为二次换热面积延伸,极大增加了换热器的比表面积,同等换热面积下比传统大型换热器的重量和体积减少了 60 70%,方便运输和安装,同时节约了空间。翅片在流体流动状态下具有扰流作用,极大地增强了换热效率。由于轴流风机的强制对流作用,使得换热效率极高,在相同的工况条件下,比传统大型换热器的传热效率提高8-10倍,冷却效果十分显著。由于本实用新型用于特殊可燃混合气体煤层气的系统中,采用了防爆式轴流风机,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煤层气的系统管路多采用钢管,本实用新型在各个接口处设置了耐压性很好的钢铝过渡接头,方便了系统管路的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坚固,外观美观大方,时代感强,耐压2MPa以上,全铝制作,生产过程无污染,清洁度极高,可减少一次性投资及运行费用,经济效益显著。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煤层气油冷却器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第一内通道的组装示意图; 图5为图3的第一外通道的组装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煤层气后冷却器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第二通道的组装示意图;图8为图6的第二通道的组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铝制板翅式煤层气冷却器(参见图I 一图8),它包括上下两个防爆式轴流风机5,防爆式轴流风机5连接风机罩壳16,风机罩壳16连接板翅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包括煤层气油冷却器芯体13和煤层气后冷却器芯体15,煤层气油冷却器芯体13包括两端的侧板13-8,侧板13-8之间均匀间隔排列第一内通道13-9、第一外通道13-10,第一内通道13-9和第一外通道13-10之间设有隔板13-3,第一内通道13-9由内翅片13_2及其两侧的长封条13-1构成,第一外通道13-10由外翅片13-5及其两侧的短封条13-4构成,内翅片13-2和外翅片13-5呈90°交叉排列。煤层气油冷却器芯体13的第一内通道13-9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封头体4及第二封头体8,第二封头体8内设有分程隔板14,第二封头体8上设有进油口 9、出油口 7,进油口 9和出油口 7与第一内通道13-9通。煤层气后冷却器芯体15与煤层气油冷却器芯体13的结构组成型式基本相同,煤层气后冷却器芯体15包括两端的第一侧板15-8,第一侧板15-8之间均匀间隔排列第二内通道15-9、第二外通道15-10,第二内通道15-9和第二外通道15-10之间设有第一隔板15-3,第二内通道15-9由第一内翅片15-2及其两侧的第一长封条15-1构成,第二外通道15-10由第一外翅片15-5及其两侧的第一短封条15-4构成,第一内翅片15-2和第一外翅片15-5呈90°交叉排列。煤层气后冷却器芯体15的第二内通道15-9两端分别连接第三封头体3及第四封头体10,第三封头体3上设有出气口 2,第四封头体10上设有进气口 11,出气口 2和进气口 11与第二内通道15-9两端相通。煤层气油冷却器芯体13和煤层气后冷却器芯体15组成的板翅式换热器的上下各设有一个槽招支架12。本实用新型为真空钎焊铝制板翅式煤层气冷却器由芯体、两端封头体、进出管口等组焊而成,而芯体是由隔板、侧板、翅片及封条等钎焊炉内真空高温钎焊而成,完全是21号防锈铝合金(3A21)制作,重量极轻;适应的温度范围为-200°C 150°C,可承受静压力4. 5Mpa ;防爆轴流风机用电机电压380V,转速1450n/min,功率4. OkW。使用时,在用户安装时,用螺栓螺母等紧固件将连接槽铝支架12与用户支架连接牢固。防爆式轴流风机5运转通过外通道形成空气强制对流,煤层气系统的润滑油由进油口 9进入芯体第一内通道流动,煤层气系统的高温层气由进气口 11进入芯体第二内通道流动,实现热量交换,冷却后的煤层气由出气口 2排出,冷却后的润滑油由出油口 7流出,达到了冷却的效果。通道中的翅片不仅增加了二次换热面积,更主要的 是促进了扰流,提高了换热系数。因此它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轻而紧固的特性,但不适用于含酸碱物质的水或蒸气的介质场合。
权利要求1.一种铝制板翅式煤层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下两个防爆式轴流风机(5),防爆式轴流风机(5)连接风机罩壳(16),风机罩壳(16)连接板翅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包括煤层气油冷却器芯体(13)和煤层气后冷却器芯体(15),煤层气油冷却器芯体(13)包括两端的侧板(13-8),侧板(13-8)之间均匀间隔排列第一内通道(13-9)、第一外通道(13-10),第一内通道(13-9)和第一外通道(13-10)之间设有隔板(13-3),第一内通道(13-9)由内翅片(13-2)及其两侧的长封条(13-1)构成,第一外通道(13-10)由外翅片(13-5)及其两侧的短封条(13-4)构成,内翅片(13-2)和外翅片(13-5)呈90°交叉排列,煤层气油冷却器芯体(1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封头体(4)及第二封头体(8),第二封头体(8)上设有进油口(9)、出油口(7),第二封头体(8)内设有分程隔板(14),进油口(9)和出油口(7)与第一内通道(13-9)相通,煤层气后冷却器芯体(15)包括两端的第一侧板(15-8),第一侧板(15-8)之间均匀间隔排列第二内通道(15-9)、第二外通道(15-10),第二内通道(15-9)和第二外通道(15-10)之间设有第一隔板(15-3),第二内通道(15-9)由第一内翅片(15-2)及其两侧的第一长封条(15-1)构成,第二外通道(15-10)由第一外翅片(15-5)及其两侧的第一短封条(15-4)构成,第一内翅片(15-2)和第一外翅片(15-5)呈90°交叉排列,煤层气后冷却器芯体(15)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封头体(3)及第四封头体(10),第三封头体(3)上设有出气口(2),第四封头体(10)上设有进气口(11),出气口(2)和进气口(11)与第二内通道(15~9)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铝制板翅式煤层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煤层气油冷却器芯体(13)和煤层气后冷却器芯体(15)组成的板翅式换热器上下各设有一个槽招支架(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铝制板翅式煤层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下两个防爆式轴流风机(5),防爆式轴流风机(5)连接风机罩壳(16),风机罩壳(16)连接板翅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包括煤层气油冷却器芯体(13)和煤层气后冷却器芯体(15),煤层气油冷却器芯体(13)分别连接第一封头体(4)及第二封头体(8),第二封头体(8)上设有进油口(9)、出油口(7),第二封头体(8)内设有分程隔板(14),煤层气后冷却器芯体(15)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封头体(3)及第四封头体(10),第三封头体(3)上设有出气口(2),第四封头体(10)上设有进气口(11),本实用新型可提高换热效率,增强冷却效果,噪音低,安装简单快捷方便,占地面积小,生产过程无污染,清洁度极高,并可减少一次性投资及运行费用,经济效益显著。
文档编号F28D9/00GK202470844SQ20122007746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5日
发明者姚武, 王鹤森, 苗德强 申请人:烟台冰轮换热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