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顶吹熔炼余热锅炉下降烟道落灰斗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吹熔炼余热锅炉下降烟道落灰装置。
背景技术:
余热锅炉是顶吹熔炼冶炼炉的后续设备,用于冷却其产生的高温烟气,以满足工 艺需要,同时充分利用能源,产生蒸汽用来发电,满足或补充自己生产上能源需要。顶吹熔 炼是当今世界上较先进的冶炼工艺,原料适应性广。由于在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尘, 且具有较强的粘结性。烟气先后进入余热锅炉的上升、下降烟道和水平烟道,沿途管壁上都 会有结渣现象,上升烟道管壁上的渣块通过振打会落入冶炼炉熔池内,而下降烟道特别是 顶部转弯处会不断堆积成大块,实践证明有的重约一吨多,而下降烟道的高度一般在20米 以上,这样的高度落下的大块渣,势能之大可想而知。下降烟道的下方是水平烟道,在其下 部设有埋刮板出渣机。为了连接宽度一般在800mm左右的埋刮板出渣机,锅炉的两侧墙会 以小于60°角内收。按这种做法,如果炉顶大块结渣以一定的加速度冲落下来一定会砸坏 水冷管受热面,并且会引起水平烟道剧烈震动,从而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下降烟道渣块砸坏受热面的顶吹熔炼余 热锅炉下降烟道落灰斗,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克服原下降烟道落灰斗受热面易砸坏,易引 起水平烟道剧烈震动的缺点。一种顶吹熔炼余热锅炉下降烟道落灰斗,其特征在于把灰斗分成前后两部分,将 下降烟道正下方处灰斗独立出来,两侧受热面内收角度控制在20° 30°以内,并且将受 热面改为耐热钢板,避免受热面被砸坏。下降烟道正下方处灰斗支承在钢柱横梁上,格栅用 高强度钢板做成,利用U型槽吸收膨胀位移和密封。当大块渣冲击下来落在灰斗内格栅上, 冲击力会传递到钢柱上,避免锅炉收到冲击而震动。一种顶吹熔炼余热锅炉下降烟道落灰斗,其特征在于在灰斗的侧面格栅之上开 有大的门孔,大块渣可由门孔扒出,小块的渣和灰通过灰管排出。本发明把下降烟道正下方处灰斗的水冷管受热面改为耐热钢板,避免受热面被砸坏;同时灰斗支承在钢柱横梁上,格栅用高强度钢板做成,当大块渣冲击下来落在灰斗内 格栅上,冲击力会传递到钢柱上,避免大块渣冲击下来引起水平烟道剧烈震动,从而确保锅 炉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并且大块渣可由灰斗的侧面格栅之上的门孔扒出,解决了原来 800mm左右的埋刮板出渣机无法刮出大块渣的缺点。
附图为本发明的顶吹熔炼余热锅炉下降烟道落灰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顶吹熔炼余热锅炉下降烟道落灰斗,把灰斗分成前后两部分,将下降烟 道正下方处灰斗1独立出来,两侧受热面内收角度控制在20° 30°以内,并且将受热面 改为15CrMo耐热钢板,避免受热面被砸坏。该灰斗1支承在钢柱横梁2上,格栅3用高强 度钢板0Crl8M9做成,利用U型槽吸收膨胀位移和密封。当大块渣冲击下来落在灰斗内格 栅上,冲击力会传递到钢柱上,避免锅炉收到冲击而震动。在灰斗的侧面格栅之上开有大的 门孔4,大块渣可由门孔扒出,小块的渣和灰通过灰管排出。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 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则应当 视为属于本发明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顶吹熔炼余热锅炉下降烟道落灰斗,其特征在于把灰斗分成前后两部分,将下降烟道正下方处灰斗(1)独立出来,两侧受热面内收角度控制在20°~30°以内,并且将受热面改为耐热钢板,下降烟道正下方处灰斗(1)支承在钢柱横梁(2)上,格栅(3)用高强度钢板做成,利用U型槽吸收膨胀位移和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吹熔炼余热锅炉下降烟道落灰斗,其特征在于受热面改 为15CrMo耐热钢板,格栅(3)用高强度钢板0Crl8Ni9做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顶吹熔炼余热锅炉下降烟道落灰斗,其特征在于在灰 斗的侧面格栅之上开有大的门孔(4),大块渣可由门孔扒出,小块的渣和灰通过灰管排出。
全文摘要
顶吹熔炼在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尘,且具有较强的粘结性。烟气先后进入余热锅炉的上升、下降烟道和水平烟道,沿途管壁上都会有结渣现象,如果沿用过去的做法,炉顶大块结渣以一定的加速度冲落下来会砸坏受热面,并且会引起水平烟道剧烈震动,从而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针对以上问题,把灰斗分成前后两部分,将下降烟道正下方处灰斗独立出来,两侧受热面内收角度变小,并且将受热面改为耐热钢板,避免受热面被砸坏。该灰斗支承在钢柱横梁上,格栅用高强度钢板做成,利用U型槽进行吸收膨胀位移和密封。当大块渣冲击下来落在灰斗内格栅上,冲击力会传递到钢柱上,避免锅炉收到冲击而震动。
文档编号F23J3/04GK101832571SQ201010164639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6日
发明者宋冬根, 杨平, 胡继光 申请人: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