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辐射混流助燃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530504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红外线辐射混流助燃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炊事用具,尤其涉及一种红外线辐射混流助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餐饮业所使用的液态燃料炉具多采用鼓风机助燃,这种炉具使用时噪声大、燃耗高。而且,由于这些炉具灶头的结构,燃气和空气混合后立即燃烧,灶头内没有遮罩结构,所以燃烧后产生的火苗高,因此对锅的加热仅集中在锅底中央,加热不均匀,造成燃气的热效率低。如果采用全预混燃烧方法,即使能提高热效率,但它的前置条件相当苛刻,必须配置空气与燃气的比例阀,制造昂贵,维护成本高,且前置条件稍有波动就极易回火。中国专利"高效节能鼓风燃烧器(CN201057454)",包括混合台和耐热圈,还包括火焰网罩和至少一个耐火球,耐火球置于混合台与火焰网罩之间,用于调节所述的喷气孔的出气效率。这种结构虽然提高了燃气的热利用率,但是是通过耐火球进行调节,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比率不稳定,控制难度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了一种节省燃气,稳定性好,混流效果好,燃烧效率高,结构简单的红外线辐射混流助燃器;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鼓风旋流燃烧器燃烧效率低,或者采用红外线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红外线辐
射混流助燃器,包括固定座和位于固定座上方的混流助燃体,在固定座和混流助燃体之间
形成混流腔,所述的固定座的底端面设有与燃烧灶炉膛相连的通孔,通孔的另一端与混流
腔联通,在混流助燃体上设有与通孔相联通的若干个燃烧孔。混流助燃体上方开设有燃烧
孔,多个燃烧孔之间是有遮挡面积将燃气遮挡,改变了原有的鼓风旋流式燃烧器的发火口
全扩散,无任何遮挡,从而导致的燃烧不充分的问题。在固定座和混流助燃体之间形成的混
流腔,先有效的将燃气与空气进行一个预混,不会回火,同时提高燃烧效率,由于本实用新
型的助燃器均采用金属材质,使得混流助燃体在燃料的燃烧下迅速升温变红,由于混流助
燃体与锅底相接,变红的混流助燃体产生的红光辐射聚集锅底,使得燃料充分燃烧,提高了
热效率,节省了将近一半的燃料,而且采用金属结构使用寿命长且不容易开裂。 作为优选,所述的燃烧孔包括位于混流助燃体中心的中心燃烧孔和以中心燃烧孔
为中心呈圆形布置的边燃烧孔,所述的中心燃烧孔形成的中心管的高度低于边燃烧孔形成
的边管的高度,所述的中心燃烧孔的面积是边燃烧孔的面积的1. 5 2. 5倍。燃烧孔采用
管式结构,是因为管式结构在燃烧过程中容易变红,产生红外线快。中间的燃烧孔管低于周
边的燃烧孔管,正好形成一个弧形凹面与锅底的形状相符,方便锅放置在助燃器上,提高平
稳性,中心燃烧孔位于锅最底端,燃烧孔面积大,锅中心的热量最高,提高热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燃烧孔的面积之和是混流助燃体横截面积的2/3 4/5。在此面
积范围内,混流效果好。[0007] 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座与混流助燃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混流腔呈圆台状。
固定座与混流助燃体一体成型,制造工艺简单,混流腔的直径由固定座一端向混流助燃体
一端逐渐縮小,形成一个过渡縮口 ,从而使得燃料在这一过渡縮口区域内形成混流后喷出
燃烧孔,流速加快,火焰增高,从而使得燃烧孔迅速升温变红,形成红外线辐射锅底。 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座呈圆盘形,在固定座上设有环形阶梯状通孔。固定座通过
阶梯状通孔的下方通孔与燃烧灶相固定连接,同时阶梯状通孔还可以实现二次进氧,提高
燃烧效率。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辐射混流助燃器具有下述优点在固定座和混流助燃体之间设置混流腔,使得燃气和空气得以进行预混,降低了原有的预混条件,提高了燃烧效率防止了回火;同时燃烧孔采用管式结构,能在预混后的燃气燃烧中迅速变红,产生红外线,辐射聚集锅底充分燃烧,提高了热效率,节省了燃料;混流腔的直径由下至上逐渐縮小,使得燃料在过渡縮口区域形成混流后喷出上端的燃烧孔,燃料的流速加快,火焰增高,使得燃烧孔管迅速升温变红。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辐射混流助燃器的主视剖视图。[0011]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辐射混乱助燃器安装在燃烧灶上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事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0014] 实施例 如图1或2所示,一种红外线辐射混流助燃器,包括圆盘式的固定座l,在固定座1的上方设有与固定座1 一体成型的混流助燃体3,在固定座l和混流助燃体3之间设有混流腔2,混流腔2呈圆台状,其横截面积由固定座1向混流助燃体3逐渐縮小。在固定座1的中心开设由与燃烧灶炉膛相连的通孔4,通孔4的一端与炉膛5相连,另一端与混流腔2相连。在混流助燃体3上设有通过混流腔2与通孔4相连通的燃烧孔,燃烧孔包括位于混流助燃体中心的中心燃烧孔6,在中心燃烧孔6的四周以中心燃烧孔6为中心呈圆环形式布置有边燃烧孔7,中心燃烧孔6形成的中心管8的高度为15mm,中心燃烧孔6的内径为35mm,位于中心燃烧孔6四周的边燃烧孔7形成的边管9高度为20mm,边燃烧孔7的内径为15mm,所有燃烧孔合起来的面积为混流助燃体3的横截面积的0. 7倍左右。中心管8与边管9形成一个弧面,这个弧面与锅底的形状相配。混流腔2的高度与中心管8的高度相同,混流腔2下方的固定座1的高度为lOmm,在固定座1的周边开设有环形的阶梯孔10,阶梯孔10可以完成二次进氧,使得燃烧更充分。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辐射混流助燃器通过固定座与燃烧灶12相连,固定座1的边缘卡接在燃烧灶的卡槽11内,从而将一体成型的助燃器固定在燃烧灶12上。燃烧灶12下端的燃气口 13和空气口 14分别向燃烧灶内输入燃气和空气,由于助燃器上端助燃体3的上端面有遮挡,所以燃气和空气在混流腔2内先进行预混,预混后的燃气和空气在混流腔2过渡縮口形成混流后迅速加快流速,使得燃烧火焰更高,燃烧孔形成的中心管8和边管9迅速升温变红,形成的红外线辐射到锅底,使得燃烧更为充分,燃料更为节省。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 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红外线辐射混流助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和位于固定座上方的混流助燃体,在固定座和混流助燃体之间形成混流腔,所述的固定座的底端面设有与燃烧灶炉膛相连的通孔,通孔的另一端与混流腔联通,在混流助燃体上设有与通孔相联通的若干个燃烧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辐射混流助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孔包括位于混流助燃体中心的中心燃烧孔和以中心燃烧孔为中心呈圆形布置的边燃烧孔,所述的中心燃烧孔形成的中心管的高度低于边燃烧孔形成的边管的高度,所述的中心燃烧孔的面积是边燃烧孔的面积的1. 5 2. 5倍。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外线辐射混流助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孔的面积之和是混流助燃体横截面积的2/3 4/5。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外线辐射混流助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与混流助燃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混流腔呈圆台状。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线辐射混流助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与混流助燃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混流腔呈圆台状。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外线辐射混流助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呈圆盘形,在固定座上设有环形阶梯状通孔。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线辐射混流助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呈圆盘形,在固定座上设有环形阶梯状通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炊事用具,尤其涉及一种红外线辐射混流助燃器。包括固定座和位于固定座上方的混流助燃体,在固定座和混流助燃体之间形成混流腔,所述的固定座的底端面设有与燃烧灶炉膛相连的通孔,通孔的另一端与混流腔联通,在混流助燃体上设有与通孔相联通的若干个燃烧孔。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了一种节省燃气,稳定性好,混流效果好,燃烧效率高,结构简单的红外线辐射混流助燃器;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鼓风旋流燃烧器燃烧效率低,或者采用红外线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文档编号F23D14/58GK201507958SQ20092030890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6日
发明者王战勇 申请人:王战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