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收渗滤液的给料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522426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回收渗滤液的给料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焚烧发电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给 料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垃圾焚烧发电系统的给料器一般由固定底架、轨道、推料车和 油缸等部件构成,在固定底架的上表面平行布置两根轨道,推料车位于轨道的 上方,具有上下两层长度不相等的车体,其中上层车体与下层车体的后端对齐, 在下层车体底面的前端安装有主要起支撑、推料作用的一排耐磨滑动块,其后 部通过支座连接车轮,车轮由轨道支撑,并能沿轨道前后滚动。在车轮的旁边 设置有一对分居在轨道两侧的导向轮,导向轮的滚动面与轨道的侧面滚动配合。 下层车体的尾端与油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油缸通过支座安装在固定底架的后 部。推料车的动力由油缸提供,在油缸的作用下,推料车能沿轨道前后往复运 动,同时,耐磨滑动块随推料车一起在固定底架的上表面滑动,将垃圾推入燃 烧炉排。
当推料车向后运动时,料仓中的垃圾不断掉落到下层车体及固定底架的上 表面;推料车向前运动时,上层车体和下层车体的前端面将垃圾向前推动,使 位于固定底架上表面的垃圾被推入燃烧炉排中。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生 活垃圾中橱余垃圾占了很大成分,其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这样在通过给料器送
入燃烧炉排的时候,会有很多渗滤液随垃圾一起进入燃烧炉排,渗滤液在炉排 中容易堵塞吹风管路、腐蚀炉排,不仅会影响垃圾燃烧发热的稳定性,而且还 会造成炉排发生故障,进而影响炉排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回收渗滤液的给料器,以 消除渗滤液对燃烧炉排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回收渗滤液的给料器,在固定底架的 上表面平行布置两根轨道,推料车位于轨道的上方,具有上、下两层长度不相 等的车体,其中上层车体与下层车体的后端对齐,在下层车体的底面通过支座 安装车轮,车轮由轨道支撑,并能沿轨道前后滚动,下层车体的尾端与油缸的 活塞杆固定连接,该油缸通过支座安装在固定底架的后部,其关键在于所述 下层车体的上表面为凹面,该凹面位于上层车体的前方,在该凹面的最低点开 设有漏液通孔,在漏液通孔的正下方设置储液杯;所述储液杯位于下层车体内, 其杯底与送液管的进口端相通,该送液管的出口端从固定底架的前端面伸出, 在其伸出部分的外端头装有喷射阀。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从料仓中掉下的垃圾落到下层车体的上表面后,由于 下层车体的上表面为凹面,垃圾中的渗滤液向凹面的最低点汇集,并通过漏液 通孔流入储液杯中,送液管将储液杯中的渗滤液引出,经喷射阀喷入炉排的燃 烧室,进行二次燃烧。这样从下层车体上表面掉到固定底架上表面的垃圾中只 含有很少量的渗滤液,使得随垃圾进入炉排的渗滤液得到有效减少,从而大大 消除了渗滤液对燃烧炉排的影响,垃圾也可以更加充分的燃烧。
为简化结构、便于加工,并使渗滤液能够快速向最低点汇集,上述下层车体的上表面由两个斜面组成,两斜面通过底边对接固定在一起,形成凹面。
为防止渗滤液在流入储液杯的过程中对下层车体造成腐蚀,在上述下层车 体的漏液通孔中装有导流管,该导流管的下端伸入储液杯的内腔中。
上述上层车体的上表面也为凹面,该凹面的最低点开设有通孔,回收管的 进口位于该通孔中,其出口与所述储液杯的内腔相通。上层车体的上表面设置 成凹面,可以对由其承载的垃圾中的渗滤液进行初次回收;在推料车向后移动 的过程中,上层车体上的垃圾掉到下层车体的上表面,由下层车体上的漏液通 孔进行渗滤液第二次回收,这样通过两次回收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流入炉排中的 渗滤液,保障炉排正常工作。
为简化结构、便于加工,并使渗滤液能够快速向最低点汇集,上述上层车 体的上表面由两个斜面组成,两斜面通过底边对接固定在一起,形成凹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可以减少渗滤液流入炉排,有效防止了渗滤液堵塞吹风管路,保障了垃 圾燃烧发热的稳定性。
2、 减少了渗滤液对炉排的腐蚀,使炉排能正常工作,大大延长了炉排的使 用寿命。
3、 将渗滤液回喷入燃烧室进行二次燃烧,渗滤液无须再做其它处理,有效 降低了渗滤液的处理成本。
4、 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实施容易,适宜于规模化推广应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固定底架1的上表面为平面,在固定底架1的上表面中 部偏后的位置平行布置两根轨道2,固定底架1上表面后端的中部通过螺栓固定 支座7,与轨道2相平行的油缸6尾端与支座7连接,其活塞杆向前伸出,并与 推料车3下层车体3b的尾端固定连接。推料车3位于料仓15的下方,具有上、 下两层长度不相等的车体3a、 3b,其中上层车体3a与下层车体3b的后端对齐, 上层车体3a的上表面与下层车体3b的上表面形成台阶面。在下层车体3b底面 的前端通过螺栓安装有主要起支撑、推料作用的耐磨滑动块13,其后部的左右 两侧各通过两个支座4连接两个车轮5,车轮5由对应的轨道2支撑,并能沿轨 道2前后滚动。在车轮5的旁边设置有一对分居在轨道2两侧起导向作用的导 向轮14,导向轮14的滚动面与轨道的侧面滚动配合,该导向轮14通过竖直设 置的销轴安装在支座16上,支座16固定于下层车体3b的底面。
如图l、图2中可知,下层车体3b的上表面为凹面,该凹面位于上层车体 3a的前方,即下层车体3b的上表面由两个斜面组成,两斜面通过底边对接固定 在一起,形成凹面,该凹面的最低点并排开设有3个漏液通孔,在漏液通孔中 安装导流管ll,该导流管ll的上端不超出凹面最低点的表面,其下端伸入储液 杯8的内腔中。所述储液杯8位于3个漏液通孔正下方的下层车体3b内,其杯 底与送液管9的进口端相通,该送液管9的出口端从固定底架1的前端面伸出, 在其伸出部分的外端头装有喷射阀10。
在上层车体3a上表面的左边、右边及后边均固定有起挡料作用的挡板3c, 上层车体3a的上表面也为凹面,即上层车体3a的上表面由两个斜面组成,两
斜面通过底边对接固定在一起,形成凹面,该凹面的最低点并排开设有3个通 孔,回收管12的进口位于该通孔中,其出口与储液杯8的内腔相通。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垃圾专用吊车的抓手将垃圾抓起,放入料仓15 中,当油缸6的活塞杆处于收縮状态时,料仓15中的垃圾主要由上层车体3a 和下层车体3b的上表面承载,部分落在固定底架1的上表面,由于上层车体3a 和下层车体3b的上表面均为凹面,垃圾中的渗滤液向凹面的最低点汇集,并分 别通过回收管12和导流管11流入储液杯8中,送液管9将储液杯8中的渗滤 液引出,经喷射阀10喷入炉排的燃烧室,进行二次燃烧;油缸6的活塞杆向前 伸出,推动推料车3向前运动,耐磨滑动块13随推料车3—起在固定底架1的 上表面滑动,此时上层车体3a和下层车体3b的前端面及耐磨滑动块13将垃圾 向前推动,使位于固定底架1上表面的垃圾被推入燃烧炉排中;油缸6控制推 料车3回走时,下层车体3b上表面经渗滤液回收处理的垃圾落到固定底架1的' 上表面,上层车体3a上表面经渗滤液回收处理的的垃圾落到下层车体3b的上 表面,这样推料车再向前运动时,即可将经渗滤液回收处理后的垃圾推入炉排 中,从而减少了渗滤液流入炉排,消除了渗滤液对炉排的影响;将渗滤液回喷 入燃烧室进行二次燃烧,渗滤液无须再做其它处理,有效降低了渗滤液的处理 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可回收渗滤液的给料器,在固定底架(1)的上表面平行布置两根轨道(2),推料车(3)位于轨道(2)的上方,具有上、下两层长度不相等的车体(3a、3b),其中上层车体(3a)与下层车体(3b)的后端对齐,在下层车体(3b)的底面通过支座(4)安装车轮(5),车轮(5)由轨道(2)支撑,并能沿轨道(2)前后滚动,下层车体(3b)的尾端与油缸(6)的活塞杆固定连接,该油缸(6)通过支座(7)安装在固定底架(1)的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车体(3b)的上表面为凹面,该凹面位于上层车体(3a)的前方,在该凹面的最低点开设有漏液通孔,在漏液通孔的正下方设置储液杯(8);所述储液杯(8)位于下层车体(3b)内,其杯底与送液管(9)的进口端相通,该送液管(9)的出口端从固定底架(1)的前端面伸出,在其伸出部分的外端头装有喷射阀(1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渗滤液的给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 车体(3b)的上表面由两个斜面组成,两斜面通过底边对接固定在一起,形成-凹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回收渗滤液的给料器,其特征在于在所 述下层车体(3b)的漏液通孔中装有导流管(11),该导流管(11)的下端伸入 储液杯(8)的内腔中。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回收渗滤液的给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 车体(3a)的上表面也为凹面,该凹面的最低点开设有通孔,回收管(12)的 进口位于该通孔中,其出口与所述储液杯(8)的内腔相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回收渗滤液的给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 车体(3a)的上表面由两个斜面组成,两斜面通过底边对接固定在一起,形成 凹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回收渗滤液的给料器,在固定底架的上表面平行布置两根轨道,推料车位于轨道的上方,具有上、下两层车体,其中上层车体位于下层车体的后部,在下层车体的底面通过支座安装车轮,车轮由轨道支撑,所述下层车体的上表面为凹面,该凹面的最低点开设有漏液通孔,在漏液通孔的正下方设置储液杯;储液杯位于下层车体内,其内腔的底部与送液管的进口端相通,该送液管的出口端从固定底架的前端面伸出,在其伸出部分靠近出口处装有喷射阀。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渗滤液流入炉排,有效消除了渗滤液对炉排的影响;同时,将渗滤液回喷入燃烧室进行二次燃烧,渗滤液无须再做其它处理,有效降低了渗滤液的处理成本。
文档编号F23G5/48GK201074820SQ200720124750
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9日
发明者丁又青, 雄 周, 唐一科, 朱新才, 李长江, 林顺洪, 熊绍武, 王洪江, 邵毅敏, 雷钦平 申请人:重庆科技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