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及使用该管道的热交换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507464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及使用该管道的热交换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及使用该管道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通常,在汽车用空调装置的构成要素中具有热交换器,例如有通过使从压缩器送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与外气进行热交换而使其液化的冷凝器、以及使该冷媒变化成低温气体状态,用来冷却周围空气的蒸发器等。
这些冷凝器和蒸发器都具备具有使冷媒通过的冷媒流路管道、设置在该管道上的呈波纹形状的散热片(corrugated fin)、设置成可连通该管道的两端的散热器上下贮液箱(header tank)、和用于使冷媒流入流出的被设置在散热器上下贮液箱上的流入流出管。
但是,在一些所述热交换器中的冷凝器中,使用了具有形成在内部的多重流路的扁平管道,作为这样的以往技术,例如有日本国公开专利公告特开平11-159985号所公开的技术。
上述的以往技术,如图1、图2所示,在具备在内部具有冷媒流路的热传导管道11的热交换器中,所述冷媒流路15、21形成了分别把在同一方向排列的具有多角形或圆形截面的多个单元流路相互连通的接合构造。
但是,所述结构的以往技术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作为提高通常的热交换器的性能的一种方法,重要的是设计成增大能够进行冷媒的热交换的传热面积,并且作为增大该传热面积的方法之一是减少水力直径(hydraulic diameter)。
但是,如图1、图2所示,以往技术是在热传导管道11的宽度方向上形成多个冷媒流路15、21。此时,在各个冷媒流路15、21的宽度(w)与高度(h)之比超过1的情况下(即,w/h>1),在具有同一尺寸的热传导管道的热交换器11中,越减小水力直径,其壁厚(t)就越增加。
随着壁厚(t)的增加,则出现了不仅增加了热传导管道11的重量,而且还由于浪费材料而使得制造的单价成本上升的问题。
另一方面,除了上述的以往技术,作为其它的以往技术,有日本国公开专利公告特开平2000-111290号所公开的多路扁平管道。
如图3所示,多路扁平管道5中,以一定的间隔排列的多个椭圆状的冷媒流路2a相对y轴倾斜规定的角度(α)。
但是,上述的以往技术存在着不能提高热传导效率的问题。
而且,上述的以往技术,在管道的制造工序中,在进行挤出工序时,当把挤出速度增加到超过了一定值时,在管道的外侧面会产生微孔(pinhole),结果,在热交换器的钎焊工序中,无法堵住该微孔,因此将会生产出不良的热交换器。
所以,由于为了制造出高质量的热交换器而不能把管道的挤出速度增加到超过了一定值,因此,存在着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和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的管道,使其达到如下的效果,即,作为提高热交换器的性能的方法之一的增大传热面积的方法,即使形成小的水力直径,也可以维持一定的管道壁厚度,从而减小管道的重量及制造单价成本,而且,使热交换媒体的工作压力所产生的应力不会集中在冷媒流路的一部分上,而使其形成均匀的分布,确保充分的耐压强度,能够使用二氧化碳来充分地代替热交换媒体,并且,在把管道用在冷凝器中的情况下,通过由在冷媒流路内的相互对置的紊流促进结构减薄了冷凝液的膜厚,可提高热传导效率,此外,由于紊流促进结构在宽度方向上为相互对置,所以可进一步促进通过冷媒流路的冷媒的紊流化,可提高传热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具有扁平的主体,在长度、高度、宽度的方向上分别具有一定的长度;和冷媒流路,沿着长度方向贯通所述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流路的形状为多圆柱面组合型,所述冷媒流路包括由第1曲线部和第2曲线部构成的多路内侧流路和位于所述内侧流路的最外侧两端的多个外侧流路,所述第1曲线部使规定的曲线至少呈现一次以上的曲率变化,形成向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突出的曲率变化点,并利用该曲率变化点形成了紊流促进结构,所述第2曲线部在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1曲线部对称,并且通过与所述第1曲线部平缓连接而形成闭合曲面。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包括包含以下特征的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其包括由第1曲线部和第2曲线部构成的多路内侧流路和位于所述内侧流路的最外侧两端的多个外侧流路,并且以一定的间隔排列多个,能够使热交换媒体流动,所述第1曲线部使规定的曲线至少呈现一次以上的曲率变化,形成向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突出的曲率变化点,并利用该曲率变化点形成了紊流促进结构,所述第2曲线部在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1曲线部对称,并且通过与所述第1曲线部平缓连接而形成闭合曲面;配置在所述管道上的散热片;和被配置成能够与所述管道的两端连通,以一定的间隔对置,并且使所述热交换媒体流动的一对散热器上下贮液箱。


图1是表示以往技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以往技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的其它例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以往技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的另一其它例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管道的热交换器中的冷凝器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管道的一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沿图4中的指示线A-A’剖开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具备2个紊流促进结构的管道的剖视图。
图8至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管道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表示作为使用本发明的管道的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媒体而使用了二氧化碳的热交换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16和图17是表示图15所示的管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用管道以及使用该管道的热交换器的良好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在说明本发明的结构之前,对使用本发明的热交换器中的冷凝器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冷凝器100由能够使热交换媒体通过的在内部形成了流路的一对散热器上下贮液箱200、使所述热交换媒体流动的多个管道300、和分别设置在管道300上的多个散热片400构成。
所述多个管道300的各自的两端部与所述散热器上下贮液箱200连通,在与所述管道300连接的所述散热器上下贮液箱200的内部至少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挡板,分别由多个管道300构成多条流通路。
由于本发明是关于上述的管道300的发明,所以如图5所示,上述管道300由分别在长度(X轴)、高度(Y轴)、宽度(Z轴)的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长度的扁平的主体350构成。
沿着所述主体350的长度(X轴)方向形成贯通所述主体350的内部的冷媒流路340。
所述冷媒流路340由多条内侧流路320、和分别位于主体350的最靠两端侧的一对外侧流路330构成。
如图6及图7所示,所述内侧流路320由第1曲线部321和第2曲线部322构成,所述第1曲线部321使规定的曲线321a至少呈现一次以上的曲率变化,形成向所述主体350的宽度方向突出的曲率变化点(曲折部),并利用该曲率变化点形成了紊流促进结构321b,所述第2曲线部322在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1曲线部321对称,并且通过与所述第1曲线部321平缓连接而形成闭合曲面。
所述第2曲线部322也是和第1曲线部321同样,使规定的曲线322a至少发生一次以上的曲率变化(曲折),形成向所述主体350的宽度方向突出的曲率变化点,由该曲率变化点形成紊流促进结构322b。
分别构成所述第1、第2曲线部321、322的曲线321a、322a的曲率,如图12所示,与圆的曲率大致相同。
其它的实施例,如图8及图9所示,分别构成所述第1、第2曲线部321、322的曲线321a、322a的曲率,与椭圆的曲率大致相同。
另一其它的实施例,如图10及图11所示,分别构成所述第1、第2曲线部321、322的曲线321a、322a是通过按任意的顺序连接具有圆的曲率的曲线和具有椭圆的曲率的曲线而构成。
所述内侧流路320虽然是在高度(Y轴)的方向上形成,但优选宽度(W1)与高度(H1)之比小于1。(即,W1/H1<1)在以上述的条件形成的情况下,作为提高热交换器的性能的方法之一的增大传热面积的方法,即使减小水力直径,也能够维持一定的壁厚。
即,可从根本上解决以往的越减小水力直径就越要增加壁厚,由此带来的不仅使以往技术的热传导管道11的重量增加,而且由于浪费材料而导致制造单价成本的提高的问题。
另一方面,所述外侧流路330位于所述内侧流路320的最外侧的两端,邻接所述主体350的两端部的曲线的一部分由具有与所述主体350的两端部的截面大致相同形状的第3曲线部331和连接所述第3曲线部331的两端点而形成闭合曲面的第4曲线部332构成。
这里,如图6及图7所示,所述第4曲线部332形成与所述内侧流路320的第1曲线部321或者第2曲线部322的任意曲线相同的形状。
另外,如图12所示,所述第3曲线部331与第4曲线部332左右对称。
另外,最好使所述第4曲线部332形成圆弧状。
另外,所述第4曲线部为如图13所示的直线状。
另一方面,如图8及图12所示,形成所述紊流促进结构321b、322b,使得把所述内侧流路320的紊流促进结构321b、322b相互连接的多条假想线I2与在高度方向上把所述主体350二等分的假想线I1相一致。
另外,如图14所示,形成所述紊流促进结构321b、322b,使得把所述内侧流路320的紊流促进结构321b、322b相互连接的多条假想线I3与在高度方向上把所述主体350二等分的假想线I1以一定的角度相交。
另外,如图10所示,形成所述紊流促进结构321b、322b,使得所述内侧流路320的紊流促进结构321b、322b相互连接的多条假想线I2位于以在高度方向上把所述主体350二等分的假想线I1为中心的上下位置上。
通过把紊流促进结构321b、322b形成上述的形状,可促进通过冷媒流路320的冷媒的紊流化,提高热传导性能。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内外侧流路320、330的水力直径(Dh)的取值范围是大于等于0.55mm、小于等于1.55mm。即,满足关系式0.55mm≤Dh≤1.55mm。
即使形成了上述的水力直径,也可以不增加所述内侧流路320的内面与所述主体的外面之间的厚度的在高度方向上的最薄的厚度t1,维持一定的厚度。
如表示上述实施例的图6及图7所示,在构成所述第1曲线部321的曲线321a中连接相邻的2条曲线的各自的中心点的线段长度L1除以所述各曲线之间最长距离L2的值为大于等于0.3、小于等于0.8,即满足关系式0.3≤L1/L2≤0.8。
这里,满足上面的关系式的理由是,如果所述最长距离L2大于等于一定值,则紊流促进结构321b、322b的突出高度升高,其结果使得挤出模具的制作困难,且结构脆弱,不仅如此,还存在着所述紊流促进结构321b、322b容易损坏的隐患。
而且,如果所述长度L2小于一定值,则所述紊流促进结构321b、322b的突出高度明显降低,其结构使得热交换性能下降。
另外,在从所述紊流促进结构321b、322b的顶点画出对应所述曲线的切线时,使该切线之间的角度(α)大于80°并小于160°。即,满足关系式80°<α<160°。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使所述外侧流路330的内面与所述主体350的外侧面之间的厚度的在宽度方向上的最薄厚度t大于等于所述外侧流路320的内面与所述主体350的外侧面之间的厚度的在高度方向上的最薄厚度t1的1.25倍。即,满足关系式t≥1.25t1。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使把所述内侧流路320的紊流促进结构321b、322b相互连接的多条假想线I2与在所述主体350的高度方向上连接的假想线I5直角相交。
在所述的实施例中,使所述内侧流路320上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厚度中的最薄厚度t2大于等于0.15mm并小于等于0.35mm。即,满足关系式0.15mm≤t2≤0.35mm。
另一方面,使所述内侧流路320上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厚度中的最薄厚度t2小于等于所述外侧流路330的内面与所述主体350的外侧面之间的厚度中的在宽度方向上的最薄厚度t。即,满足关系式t2≤t。
另外,使所述内侧流路320上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厚度中的最薄厚度t2小于等于所述内侧流路320的内面与所述主体350的外侧面之间的厚度中的在高度方向上的最薄厚度t1。即,满足关系式t2≤t1。
如果满足了以上的关系式,则即使在制造管道的过程中提高了挤出工序的挤出速度,也可以从根本上防止管道的外侧面上的微孔(pinhole)的产生。
因此,由于不会产生微孔,所以可提高管道的挤出速度,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对本发明的管道及使用该管道的热交换器的一实施例进行了说明。
另一方面,作为在所述的热交换器的管道300内流动的热交换媒体,当前主要是使用氟里昂类的冷媒。但是,现在认识到该氟里昂类冷媒是造成地球温暖化的主要原因,所以被强化限制使用。在这种状况下,作为替代氟里昂类冷媒的下一代冷媒的先驱,在全世界范围内,正在对二氧化碳冷媒进行积极地研究。
二氧化碳由于具有第1,工作压缩比低、体积效率高,第2,热传导性极好,作为2次流体的空气的入口温度与冷媒的出口温度之间的差小于现有的冷媒的差,所以,作为冷媒,不仅优点多,而且对于热泵的可适应性也高。
下面,参照图15,以冷媒的流动过程为基准,对如上所述的作为热交换媒体而使用了二氧化碳的热交换器600进行说明。
如该图所示,首先,从流入口610流入的二氧化碳冷媒流过第1散热器上下贮液箱620的内部通路621,流入其中形成的多个槽(未图示)内,然后通过与第2散热器上下贮液箱630的内部通路631的第1管道632,流向第2散热器上下贮液箱630的内部通路631。
在这样地向第2散热器上下贮液箱630的内部通路631流入的流入过程中,二氧化碳冷媒通过第1管道632及散热片634进行与外部空气的热交换。另一方面,流入第2散热器上下贮液箱630的内部通路631的二氧化碳冷媒通过返回孔(未图示)返回到相邻的同一第2散热器上下贮液箱630的内部通路641a内。然后,二氧化碳冷媒从第2冷凝器贮液箱630的内部通路631a流入其中形成的多个槽(未图示)内,再流过与第1散热器上下贮液箱620的内部通路621a连接的第2管道633,然后进一步流入第1散热器上下贮液箱620的内部通路621a内。
在这样地向第1散热器上下贮液箱620的内部通路621a流入的流入过程中,二氧化碳冷媒再次通过第2管道633及散热片634进行与外部空气的热交换。
一边经过这样的过程,一边使二氧化碳冷媒的出口温度接近外部流入空气的入口温度。
另一方面,流入到第1散热器上下贮液箱632的内部通路621的二氧化碳冷媒从流出口610a向外部流出。
如图4、图5、图6、图7、图16、图17所示,作为使用上述的二氧化碳冷媒的热交换器600的构成要素的第1、第2管道632、633由分别在长度(X轴)、高度(Y轴)、宽度(Z轴)的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长度的扁平的主体350构成。沿着所述主体350的长度(X轴)方向,形成贯通所述主体350的内部的冷媒流路340。
所述冷媒流路340由多条内侧流路320和分别位于主体350的两端侧的一对外侧流路330构成。
如图6及图7所示,所述内侧流路320由第1曲线部321和第2曲线部322构成,所述第1曲线部321使规定的曲线321a至少呈现一次以上的曲率变化,形成向所述主体350的宽度方向突出的曲率变化点(曲折部),并利用该曲率变化点形成了紊流促进结构321b,所述第2曲线部322在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1曲线部321对称,并且通过与所述第1曲线部321平缓连接而形成闭合曲面。
所述第2曲线部322也是与第1曲线部321同样,使规定的曲线322a至少呈现一次以上的曲率变化,形成向所述主体350的宽度方向突出的曲率变化点,由该曲率变化点形成紊流促进结构322b。
而且,不言而喻,不仅适用于作为所述热交换媒体而使用二氧化碳冷媒的热交换器的管道,也可适用于图7至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
通过采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管道,不会使因二氧化碳冷媒的压力所产生的应力集中到冷媒流路340的任意一部分上,而且也能够防止拉伸应力集中的现象。
而且,由于能够确保充分的耐压强度,所以作为二氧化碳冷媒用管道是非常有效的。
并且,如图16及图17所示,使所述内侧流路320上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厚度的最薄厚度t2大于等于所述内侧流路320的内面与所述主体350的外侧面之间的厚度中的在高度方向上的最薄厚度t1。即,可满足关系式t2≥t1。
对于满足上述关系式的管道进行了高压和耐久性的试验,结果是,内侧流路320上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厚度中的最薄厚度t2部位首先发生了破裂,使内侧流路320形成了单一流路,即,管道发生了圆筒状的变形,然后在主体350的外侧面之间的厚度中的在高度方向上的最薄厚度t1部位发生了破裂。
因此,以满足上述关系式t2≥t1的条件制造的管道,可适用于使用二氧化碳作为替代冷媒的热交换器中。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获得以下的效果。
第1,能够使得因热交换媒体的工作压力而产生的应力不集中在冷媒流路的一部分上,而形成均匀的分布,可确保充分的耐压强度,可使用二氧化碳充分地替代热交换媒体。
第2,作为提高热交换器的性能的方法之一的增大热传导面积的方法,即使形成小的水力直径,也可以维持一定的管道的厚度,由此可降低管道的重量以及降低制造成本。
第3,在把本发明的管道应用在冷凝器的情况下,可通过在冷媒流路内相互对置的紊流促进结构来增大冷媒的流速,由此可促进冷媒的紊流化,使冷凝液膜厚变薄,从而能够提高热传导效率。
第4,由于紊流促进结构在宽度方向上相互对置,所以可进一步促进通过冷媒流路的冷媒的紊流化,提高热传导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具有扁平的主体(350),在长度、高度、宽度的方向上分别具有一定的长度;和冷媒流路(340),沿着长度方向贯通所述主体(35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流路(340)包括由第1曲线部(321)和第2曲线部(322)构成的多路内侧流路(320)和位于所述内侧流路(320)的最外侧两端的多个外侧流路(330),所述第1曲线部(321)使规定的曲线(321a)至少呈现一次以上的曲率变化,形成向所述主体(350)的宽度方向突出的曲率变化点,并利用该曲率变化点形成了紊流促进结构(321b),所述第2曲线部(322)在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1曲线部(321)对称,并且通过与所述第1曲线部(321)平缓连接而形成闭合曲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流路(330)的与所述主体(350)的两端部相邻的曲线的一部分由与所述主体(350)的两端部的截面大致相同的形状的第3曲线部(331)和通过连接所述第3曲线部(331)的两端点而形成闭合曲面的第4曲线部(332)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4曲线部(332)形成与所述内侧流路(320)的第1曲线部(321)或第2曲线部(322)的任意一个相同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曲线部(331)与第4曲线部(332)左右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4曲线部(332)形成圆弧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4曲线部(332)形成直线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其特征在于,分别构成所述第1、第2曲线部(321)、(322)的曲线(321a)、(322a)的曲率与圆的曲率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其特征在于,分别构成所述第1、第2曲线部(321)、(322)的曲线(321a)、(322a)的曲率与椭圆的曲率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其特征在于,分别构成所述第1、第2曲线部(321)、(322)的曲线(321a)、(322a)通过按照任意的顺序连接具有圆的曲率的曲线和具有椭圆的曲率的曲线而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其特征在于,所形成的所述紊流促进结构(321b)、(322b),使相互连接所述内侧流路(320)的紊流促进结构(321b)、(322b)的多条假想线(I2)与把所述主体(350)在高度方向上二等分的假想线(I1)相一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其特征在于,所形成的所述紊流促进结构(321b)、(322b),使相互连接所述内侧流路(320)的紊流促进结构(321b)、(322b)的多条假想线(I3)与把所述主体(350)在高度方向上二等分的假想线(I1)以一定的角度相交。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其特征在于,所形成的所述紊流促进结构(321b)、(322b),使相互连接所述内侧流路(320)的紊流促进结构(321b)、(322b)的多条假想线(I2)位于以把所述主体(350)在高度方向上二等分的假想线(I1)为中心的上下位置上。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其特征在于,使连接构成所述第1曲线部(321)的曲线(321a)中的相邻的2个曲线的各自的中心点的线段长度(L1)除以所述各曲线之间的最长距离(L2)的值大于等于0.3并小于等于0.8,即,满足关系式0.3≤L1/L2≤0.8。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其特征在于,使内外侧流路(320)、(330)的水力直径(Dh)大于等于0.55mm并小于等于1.55mm,即,满足关系式0.55mm≤Dh≤1.55mm。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其特征在于,使从所述紊流促进结构(321b)、(322b)的顶点引出的对应所述曲线的切线的相互之间的角度(α)大于80°并小于160°,即,满足关系式80°<α<16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其特征在于,使在所述外侧流路(330)的内面与所述主体(350)的外侧面之间的厚度中的在宽度方向上的最薄厚度(t)大于等于所述内侧流路(320)的内面与所述主体(350)的外侧面之间的厚度中的在高度方向上的最薄厚度(t1)的1.25倍,即,满足关系式t≥1.25t1。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其特征在于,使相互连接所述内侧流路(320)的紊流促进结构(321b)、(322b)的多个假想线(I2)与在所述主体(350)的高度方向上连接的假想线(I5)呈直角相交。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内侧流路(320)上的在宽度方向上的最薄厚度(t2)大于等于0.15mm并小于等于0.35mm,即,满足关系式0.15mm≤t2≤0.35mm。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内侧流路(320)上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厚度中的最薄厚度(t2)小于等于所述外侧流路(330)的内面与所述主体(350)的外侧面之间的厚度中的在宽度方向上的最薄厚度(t),即,满足关系式t2≤t。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内侧流路(320)上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厚度中的最薄厚度(t2)小于等于所述内侧流路(320)的内面与所述主体(350)的外侧面之间的厚度中的在高度方向上的最薄厚度(t1),即,满足关系式t2≤t1。
2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包含以下特征的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300),其包括由第1曲线部(321)和第2曲线部(322)构成的多路内侧流路(320)和位于所述内侧流路(320)的最外侧两端的多个外侧流路(330),并且以一定的间隔排列多个,能够使热交换媒体流动,所述第1曲线部(321)使规定的曲线(321a)至少呈现一次以上的曲率变化,形成向所述主体(350)的宽度方向突出的曲率变化点,并利用该曲率变化点形成了紊流促进结构(321b),所述第2曲线部(322)在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1曲线部(321)对称,并且通过与所述第1曲线部(321)平缓连接而形成闭合曲面;配置在所述管道(330)上的散热片(400)、(634);和被配置成能够与所述管道(300)的两端连通,以一定的间隔对置,并且使所述热交换媒体流动的一对散热器上下贮液箱(200)。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使用二氧化碳作为所述热交换媒体。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流路(330)的与所述主体(350)的两端部相邻的曲线的一部分由与所述主体(350)的两端部的截面大致相同的形状的第3曲线部(331)和通过连接所述第3曲线部(331)的两端点而形成闭合曲面的第4曲线部(332)构成。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4曲线部(332)形成与所述内侧流路(320)的第1曲线部(321)或第2曲线部(322)的任意一个相同的形状。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曲线部(331)与第4曲线部(332)左右对称。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4曲线部(332)形成圆弧状。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4曲线部(332)形成直线状。
28.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分别构成所述第1、第2曲线部(321)、(322)的曲线(321a)、(322a)的曲率与圆的曲率相同。
29.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分别构成所述第1、第2曲线部(321)、(322)的曲线(321a)、(322a)的曲率与椭圆的曲率相同。
30.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分别构成所述第1、第2曲线部(321)、(322)的曲线(321a)、(322a)通过按照任意的顺序连接具有圆的曲率的曲线和具有椭圆的曲率的曲线而构成。
31.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形成的所述紊流促进结构(321b)、(322b),使相互连接所述内侧流路(320)的紊流促进结构(321b)、(322b)的多条假想线(I2)与把所述主体(350)在高度方向上二等分的假想线(I1)相一致。
32.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形成的所述紊流促进结构(321b)、(322b),使相互连接所述内侧流路(320)的紊流促进结构(321b)、(322b)的多条假想线(I3)与把所述主体(350)在高度方向上二等分的假想线(I1)以一定的角度相交。
3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形成的所述紊流促进结构(321b)、(322b),使相互连接所述内侧流路(320)的紊流促进结构(321b)、(322b)的多条假想线(I2)位于以把所述主体(350)在高度方向上二等分的假想线(I1)为中心的上下位置上。
34.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使连接构成所述第1曲线部(321)的曲线(321a)中的相邻的2个曲线的各自的中心点的线段长度(L1)除以所述各曲线之间的最长距离(L2)的值大于等于0.3并小于等于0.8,即,满足关系式0.3≤L1/L2≤0.8。
35.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使内外侧流路(320)、(330)的水力直径(Dh)大于等于0.55mm并小于等于1.55mm,即,满足关系式0.55mm≤Dh≤1.55mm。
36.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使从所述紊流促进结构(321b)、(322b)的顶点引出的对应所述曲线的切线的相互之间的角度(α)大于80°并小于160°,即,满足关系式80°<α<160°。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使在所述外侧流路(330)的内面与所述主体(350)的外侧面之间的厚度中的在宽度方向上的最薄厚度(t)大于等于所述内侧流路(320)的内面与所述主体(350)的外侧面之间的厚度中的在高度方向上的最薄厚度(t1)的1.25倍,即,满足关系式t≥1.25t1。
38.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使相互连接所述内侧流路(320)的紊流促进结构(321b)、(322b)的多个假想线(I2)与在所述主体(350)的高度方向上连接的假想线(I5)呈直角相交。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内侧流路(320)上的在宽度方向上的最薄厚度(t2)大于等于0.15mm并小于等于0.35mm,即,满足关系式0.15mm≤t2≤0.35mm。
40.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内侧流路(320)上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厚度中的最薄厚度(t2)小于等于所述外侧流路(330)的内面与所述主体(350)的外侧面之间的厚度中的在宽度方向上的最薄厚度(t),即,满足关系式t2≤t。
41.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内侧流路(320)上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厚度中的最薄厚度(t2)小于等于所述内侧流路(320)的内面与所述主体(350)的外侧面之间的厚度中的在高度方向上的最薄厚度(t1),即,满足关系式t2≤t1。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多圆柱面组合型流路的热交换器用管道及使用该管道的热交换器。本发明对于作为提高热交换器的性能的方法之一的增大传热面积的方法,即使形成小的水力直径,也可以维持一定的管道壁厚度,从而减小管道的重量及制造单价成本,而且,使热交换媒体的工作压力不会集中在冷媒流路的一部分上,而使其形成均匀的分布,确保充分的耐压强度,能够使用二氧化碳来充分地代替热交换媒体,并且,在把管道用在冷凝器中的情况下,通过由在冷媒流路内的相互对置的紊流促进结构减薄了冷凝液的膜厚,可提高热传导效率,此外,由于紊流促进结构在宽度方向上为相互对置,所以可进一步促进通过冷媒流路的冷媒的紊流化,可提高传热性能。该热交换器用管道具有扁平的主体,在长度、高度、宽度的方向上分别具有一定的长度;和冷媒流路,沿着长度方向贯通所述主体,所述冷媒流路包括由第1曲线部和第2曲线部构成的多路内侧流路和位于所述内侧流路的最外侧两端的多个外侧流路,所述第1曲线部使规定的曲线至少呈现一次以上的曲率变化,形成向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突出的曲率变化点,并利用该曲率变化点形成了紊流促进结构,所述第2曲线部在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1曲线部对称,并且通过与所述第1曲线部平缓连接而形成闭合曲面。
文档编号F28F1/02GK1618003SQ02827721
公开日2005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31日
发明者李相沃, 吴光宪, 闵殷基, 朴泰英 申请人:汉孥空调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