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于烧结机大小烟道上的翅片管式余热锅炉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置于烧结机大小烟道上使用的翅片管式余热锅炉,属于钢铁冶炼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钢铁生产设备中,烧结机的带冷机或环冷机的废气余热,已普遍回收利用以产生过热蒸汽,用以发电或作它用。但烧结机本身的废气余热尚未普遍回收利用,只有少数钢铁企业采用了外置(内置)式余热回收装置(余热锅炉、热管式蒸汽发生器等)。众所周知,烧结机在点火后,随着烧结台车由机头往机尾移动,利用烟道上的引风机抽吸助燃空气进行反烧,其燃烧后的废气经由十几对导气管通入烟道排向烟囱。一般情况下,处于机头的1#?4#个风管及处于机尾的2?3个风管的废气S02含量少,其废气不需要脱硫,直接经由小烟道排走,而其余风管的废气S02含量较多,其废气需要脱硫,则经由大烟道排向除尘器及脱硫装置。
[0003]如图1外置式余热回收装置所示,所谓烧结机外置式余热回收装置即在烧结机I下面的大烟道2及小烟道3分别用电动阀门4、7隔断,将烧结机I下尾部约5个导气管内的废气经旁通烟道10、11、阀门5、8引出至蒸汽过热器12、14及蒸汽发生器13、15,再经阀门6、9、旁通烟道16、17回到烟道2及烟道3。大、小烟道的蒸汽过热器和蒸汽发生器共用I个汽包18。在工作时,关闭阀门4、7,打开阀门5、6、8、9,分别将大烟道2上的约3个导气管内的废气及小烟道3上的约2个导气管内的废气引向蒸汽过热器12、14及蒸汽发生器13、15,13、15所产生的汽、水混合物经汽包18进行汽水分离,分离后的饱和蒸汽流过蒸汽过热器12、14,加热到所需温度后外供发电或外供它用。
[0004]这种烧结机外置式余热回收装置存在的缺点是:
[0005](I)外置式布置将余热锅炉放置在烧结机主厂房外,增加了占地面积,增加了设备支撑及平台、管道,对于烧结厂而言,多数企业不具备外置式布置的条件;
[0006](2)所增加的旁通烟道难于布置;
[0007](3)增加了 6个大直径烟道阀门,增加了设备投资;
[0008](4)对于未被引出的其它一些风管的具有余热回收价值的废气,不能累加利用,即不能做到能源梯级利用,过热蒸汽的温度得不到可靠保障。
[0009]如图2内置式余热回收装置所示,所谓烧结机内置式余热回收装置,烧结机I下面的大烟道2被过热器及热管式蒸发器分为两段大烟道:第一大烟道2-1 ’、第二大烟道2-2’,第一大烟道2-1’与过热器进口连接,第二大烟道2-2’与热管式蒸发器出口连接,小烟道3被热管式蒸发器分为两段小烟道:第一小烟道3-1 ’、第二小烟道3-2’,第一小烟道3-1 ’与热管式蒸发器进口连接,第二小烟道3-2’与热管式蒸发器出口连接。在工作时,大小烟道2上的约5个导气管内的废气流过热管式蒸发器5、6放出热量,热管式蒸发器5、6吸收热量产生的汽、水混合物经汽包7进行汽水分离,分离后的饱和蒸汽流向蒸汽过热器4,加热到所需温度后外供发电或外供它用。
[0010]这种烧结机内置式余热回收装置存在的缺点是:
[0011]过热器及热管蒸发器直接插入大小烟道,烧结机在运行时,负荷变化频繁,导至过热器及热管式蒸发器产生局部应力形成泄漏,造成停车事故,影响烧结机生产,并且热管式蒸发器不能干烧,易爆管。
【实用新型内容】
[0012]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金属消耗少,投资少和运行费用低;且余热锅炉停用不会影响烧结机生产的内置于烧结机大小烟道上的翅片管式余热锅炉系统。
[0013]本实用新型包括烧结机的大烟道、小烟道、大烟道蒸汽过热器、小烟道蒸汽过热器、大烟道翅片管蒸发器、小烟道翅片管蒸发器、汽包、给水系统;所述大烟道、小烟道均分别包括若干烟道管节,每根烟道管节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导气管;所述大烟道蒸汽过热器连接于大烟道的两个相邻烟道管节之间,所述小烟道蒸汽过热器连接于小烟道的两个相邻烟道管节之间;所述大烟道翅片管蒸发器连接于大烟道蒸汽过热器输出端一侧的大烟道的两个相邻烟道管节之间,所述小烟道翅片管蒸发器连接于小烟道蒸汽过热器输出端一侧的小烟道的两个相邻烟道管节之间;所述给水系统的出水端连接汽包的进水端,所述汽包的出水端分别与大烟道翅片管蒸发器、小烟道翅片管蒸发器的进水端连接,大烟道翅片管蒸发器、小烟道翅片管蒸发器的出水端分别连接汽包,所述汽包的出气端分别与大烟道蒸汽过热器、小烟道蒸汽过热器的进气端连接。
[0014]本实用新型两个蒸汽过热器分别布置在大小烟道尾部导气管之间的烟道上,烧结机尾部约两个导气管内的烟气流过蒸汽过热器,放出热量后与导气管内的烟气混合进入一级翅片管蒸发器,放出热量后与导气管内的烟气混合进入二级翅片管蒸发器,放出热量后与后面的导气管内的烟气混合由大小烟道经引风机至烟囱排出。本实用新型因将翅片管式余热锅炉直接布置在烧结机大小烟道上,充分利用烧结机现有场地回收的烧结机余热资源、做到了能源合理、有效、梯级利用,设备投资省、占地面积小,所产生的过热蒸汽用于发电,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不会影响烧结机生产,可广泛应用于钢铁企业烧结机行业。
[0015]本实用新型所述大烟道翅片管蒸发器包括大烟道一级翅片管蒸发器和大烟道二级翅片管蒸发器,所述小烟道翅片管蒸发器包括小烟道一级翅片管蒸发器和小烟道二级翅片管蒸发器;所述大烟道二级翅片管蒸发器设置于大烟道一级翅片管蒸发器输出端一侧的大烟道的两个相邻烟道管节之间;所述小烟道二级翅片管蒸发器设置于小烟道一级翅片管蒸发器输出端一侧的小烟道的两个相邻烟道管节之间。本实用新型可根据现场情况和用户要求,在烟道上分段设置一个翅片管蒸发器,也可以设置多个翅片管蒸发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现有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的俯视图。
[0020]图5为图3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3、4、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烧结机的大烟道1、小烟道2、大烟道蒸汽过热器3、小烟道蒸汽过热器15、大烟道一级翅片管蒸发器4、小烟道一级翅片管蒸发器13、大烟道二级翅片管蒸发器5、小烟道二级翅片管蒸发器14、汽包6、给水系统7。
[0022]所述大烟道I和小烟道2分别包括第一烟道管节9、第二烟道管节10、第三烟道管节11、第四烟道管节12,所述第一烟道管节9上设有两个导气管8,所述第二烟道管节10上设有一个导气管8,所述第三烟道管节11上设有两个导气管8,所述第四烟道管节12上设有一个导气管8 ;
[0023]大烟道蒸汽过热器3和小烟道蒸汽过热器15分别对应连接于大烟道I和小烟道2的第一烟道管节9和第二烟道管节10之间。
[0024]所述大烟道一级翅片管蒸发器4和小烟道一级翅片管蒸发器13分别对应连接于大烟道I和小烟道2的第二烟道管节10和第三烟道管节11之间。
[0025]所述大烟道二级翅片管蒸发器5和小烟道二级翅片管蒸发器14分别对应连接于大烟道I和小烟道2的第三烟道管节11和第四烟道管节12之间。
[0026]给水系统7的出水端连接汽包6的进水端,汽包6的出水端分别与大烟道I和小烟道2上的一级翅片管蒸发器4、二级翅片管蒸发器5的进水端连接,一级翅片管蒸发器4和二级翅片管蒸发器5的出水端分别连接汽包6,汽包6的出气端分别与大烟道蒸汽过热器3和小烟道蒸汽过热器15的进气端连接。
【主权项】
1.一种内置于烧结机大小烟道上的翅片管式余热锅炉系统,包括烧结机的大烟道、小烟道、大烟道蒸汽过热器、小烟道蒸汽过热器、大烟道翅片管蒸发器、小烟道翅片管蒸发器、汽包、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烟道、小烟道均分别包括若干烟道管节,每根烟道管节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导气管;所述大烟道蒸汽过热器连接于大烟道的两个相邻的烟道管节之间,所述小烟道蒸汽过热器连接于小烟道的两个相邻的烟道管节之间;所述大烟道翅片管蒸发器连接于大烟道蒸汽过热器输出端一侧的大烟道的两个相邻烟道管节之间,所述小烟道翅片管蒸发器连接于小烟道蒸汽过热器输出端一侧的小烟道的两个相邻烟道管节之间;所述给水系统的出水端连接汽包的进水端,所述汽包的出水端分别与大烟道翅片管蒸发器、小烟道翅片管蒸发器的进水端连接,大烟道翅片管蒸发器、小烟道翅片管蒸发器的出水端分别连接汽包,所述汽包的出气端分别与大烟道蒸汽过热器、小烟道蒸汽过热器的进气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于烧结机大小烟道上的翅片管式余热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烟道翅片管蒸发器包括大烟道一级翅片管蒸发器和大烟道二级翅片管蒸发器,所述小烟道翅片管蒸发器包括小烟道一级翅片管蒸发器和小烟道二级翅片管蒸发器;所述大烟道二级翅片管蒸发器设置于大烟道一级翅片管蒸发器输出端一侧的大烟道的两个相邻烟道管节之间;所述小烟道二级翅片管蒸发器设置于小烟道一级翅片管蒸发器输出端一侧的小烟道的两个相邻烟道管节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内置于烧结机大小烟道上的翅片管式余热锅炉系统,涉及钢铁冶炼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烧结机的大烟道、小烟道、大烟道蒸汽过热器、小烟道蒸汽过热器、大烟道翅片管蒸发器、小烟道翅片管蒸发器、汽包、给水系统;大烟道、小烟道均分别包括若干烟道管节,每根烟道管节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导气管。本实用新型因将翅片管式余热锅炉直接布置在烧结机大小烟道上,充分利用烧结机现有场地回收的烧结机余热资源、做到了能源合理、有效、梯级利用,设备投资省、占地面积小,所产生的过热蒸汽用于发电,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不会影响烧结机生产。
【IPC分类】F22B1/18, F27D17/00
【公开号】CN204665223
【申请号】CN201520298722
【发明人】张玉峰, 梁怀奇, 朱俊萍, 刘文斌
【申请人】江苏中天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