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燃气加热蒸汽发生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特别涉及一种燃气加热蒸汽发生器。
目前,工业上使用的蒸汽发生器主要以燃煤为主,随着环保要求的越来越高,以燃煤为主的蒸汽发生器、小型锅炉正逐渐被淘汰,中国专利1999.03.24公告的实用新型专利“燃气加热蒸汽发生器”,专利号ZL97235371,结构复杂,且难以在工业上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广泛,能源利用率高,运行费用低,既可民用也可在工业上使用的燃气加热蒸汽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储气罐、分汽缸、蒸汽发生器、燃气装置,蒸汽发生器由水套、集气管组成,集气管位于水套的中心位置,集气管的上部与分汽缸相连,下部与水套相通,水套的上部与储气罐相连,燃气装置位于水套的下端,储气罐与分汽缸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也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储气罐、分汽缸上装有压力表、安全阀,气罐与分汽缸之间设有阀门,储气罐上设有水位计,储气罐上设有进出水管,分汽缸上设有蒸汽出口,储气罐的进水管路上设有单向阀,燃气装置的气源即可用工业煤气也可用石油液化气。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广泛,能源利用率高,运行费用低,既可民用也可在工业上使用等优点。
附图
及图面说明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它包括储气罐2、分汽缸7、蒸汽发生器14、燃气装置11,蒸汽发生器14由水套9、集气管10组成,集气管10位于水套9的中心位置,集气管10的上部与分汽缸7相连,下部与水套9相通,水套9的上部与储气罐2相连,燃气装置11位于蒸汽发生器14的下端,储气罐2与分汽缸7相连。储气罐2、分汽缸7上装有压力表4、安全阀5,储气罐2与分汽缸7之间设有阀门6,储气罐2上设有水位计1,储气罐2上设有进水管13,分汽缸7上设有蒸汽、热水出口8,储气罐2的进水管路13上设有单向阀12,燃气装置11的气源既可用工业煤气也可用石油液化气。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进水管13向储水罐2内注水至水位表1的上水位,此时蒸汽发生器14、水套9、集气管10内亦充满水,然后点燃燃气装置11,火焰即通过水套9与集气管10之间的间隙向上流动,同时对水套9及集气管10内的水进行加热,使水在水套9内升温,由于集气管10与水套9相通,在水套9内的热水在集气管10内产生蒸汽,进入分汽缸7及储气罐2的上部,当蒸汽压力达到要求时,即可打开分汽缸7上的蒸汽出口8向用户供汽。本实用新型也可用做热水器,关闭储气罐2与分汽缸7之间的阀门6,向储水罐2内注满水,然后点燃燃气装置11,火焰即通过水套9与集气管10之间的间隙向上流动,同时对水套9及集气管10内的水进行加热,使水在分汽缸7内不断升温,打开分汽缸7上的出水管8即可向用户供暖或热水,经用户后回到储气罐2上的回水管3进入储气罐2,储气罐2、分汽缸7上的压力表4、安全阀5可有效的保证本实用新型安全可靠的运行,储气罐2进水管路13上设置的单向阀12可保证储气罐2内的正常水位,燃气装置11可根据实际需要任意设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广泛,能源利用率高,运行费用低,既可民用也可在工业上使用,是现有蒸汽发生器的理想替代品。
权利要求1.一种燃气加热蒸汽发生器,包括储气罐、分汽缸、蒸汽发生器、燃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蒸汽发生器由水套、集气管组成,集气管位于水套的中心位置,集气管的上部与分汽缸相连,下部与水套相通,水套的上部与储气罐相连,燃气装置位于水套的下端,储气罐与分汽缸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气加热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储气罐、分汽缸上装有压力表、安全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气加热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气罐与分汽缸之间设有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气加热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储气罐上设有水位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气加热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储气罐上设有进出水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气加热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分汽缸上设有蒸汽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气加热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储气罐的进水管路上设有单向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气加热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燃气装置的气源即可用工业煤气也可用石油液化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气加热蒸汽发生器,它包括:储气罐、分汽缸、蒸汽发生器、燃气装置,蒸汽发生器由水套、集气管组成,集气管位于水套的中心位置,集气管的上部与分汽缸相连,下部与水套相通,水套的上部与储气罐相连,燃气装置位于水套的下端,储气罐与分汽缸相连。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广泛,能源利用率高,运行费用低,既可民用也可在工业上使用,是现有蒸汽发生器的理想替代品。
文档编号F22B21/00GK2457446SQ0120542
公开日2001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12日
发明者张焕新 申请人:张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