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阳极管生产线的模具内芯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阳极管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阳极管生产线的模具内芯。
【背景技术】
[0002]传统湿式静电除雾器在工业领域已有将近100年的应用历史,在化工制酸、有色冶金、焦化和其它煤气净化行业中,静电除雾器已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新型湿式静电除雾器采用蜂窝式导电玻璃钢管束,又称阳极管,具有除雾效率高、强度好、重量轻、占地面积小。土建及设备投资费用省的优点。阳极管在生产时需要通过模具固化成型,模具内部有用于成型阳极管内壁的内芯,现有阳极管生产设备的模具内芯不具有调温功能,生产线刚开始生产时,内芯温度不够会导致阳极管内壁固化效果不好,生产线运行一段时间后,内芯温度过高,会导致阳极管内壁过热而导致管材内壁烧焦,影响管材质量。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调节内芯保持温度恒定,保证阳极管固化效果的用于阳极管生产线的模具内芯。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阳极管生产线的模具内芯,包括内芯本体,所述内芯本体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用于调节内芯本体温度的恒温机构。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内芯本体内部设置空腔,空腔内设有恒温机构,通过恒温机构对内芯本体进行温度调节,在生产线刚运行时,加热内芯本体,保证阳极管内壁的固化效果,在内芯本体温度过高时,降温内芯本体,避免阳极管内壁烧焦,所述恒温机构在阳极管生产过程中保证了阳极管的固化效果。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恒温机构包括将空腔分隔成多个密闭腔室的隔板,所述内芯本体上设有供液体进出腔室的通孔,所述隔板上设有供液体流通使内芯本体的腔室形成一条连续流道的流通孔,通过所述改进,外部具有恒定温度的液体通过通孔进出腔室,内芯本体可以通过流道内的液体进行升温或者降温,所述结构简单,温度控制灵敏,保证阳极管的固化效果。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隔板数量为一块,所述隔板将空腔分隔成两个密闭腔室,所述供液体进出空腔的通孔设在内芯本体一端,所述流通孔设在隔板远离通孔的一端,所述结构简单,一块隔板将内芯本体分隔成两倍内芯长度的流道,满足调节内芯本体至恒定温度的需要,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芯本体去掉上盖板结构立体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0]1-内芯本体,2_空腔,3_丨旦温机构,3.1-隔板,3.2_通孔,3.3-流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0012]如图1-2所示,
[0013]—种用于阳极管生产线的模具内芯,包括内芯本体1,所述内芯本体1内部设有空腔2,所述空腔2内设有用于调节内芯本体1温度的恒温机构3。
[0014]其中,所述恒温机构3包括将空腔2分隔成多个密闭腔室的隔板3.1,所述内芯本体1上设有供液体进出腔室的通孔3.2,所述隔板3.1上设有供液体流通使内芯本体1的腔室形成一条连续流道的流通孔3.3。
[0015]其中,所述隔板3.1数量为一块,所述隔板3.1将空腔2分隔成两个密闭腔室,所述供液体进出空腔2的通孔3.2设在内芯本体1 一端,所述流通孔3.3设在隔板3.1远离通孔3.2
的一端。
[0016]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用于阳极管生产线的模具内芯,包括内芯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本体(1)内部设有空腔(2),所述空腔(2)内设有用于调节内芯本体(1)温度的恒温机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阳极管生产线的模具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机构(3)包括将空腔(2)分隔成多个密闭腔室的隔板(3.1),所述内芯本体(1)上设有供液体进出腔室的通孔(3.2),所述隔板(3.1)上设有供液体流通使内芯本体(1)的腔室形成一条连续流道的流通孔(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阳极管生产线的模具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1)数量为一块,所述隔板(3.1)将空腔(2)分隔成两个密闭腔室,所述供液体进出空腔(2)的通孔(3.2)设在内芯本体(1) 一端,所述流通孔(3.3)设在隔板(3.1)远离通孔(3.2)的一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阳极管生产线的模具内芯,包括内芯本体(1),所述内芯本体(1)内部设有空腔(2),所述空腔(2)内设有用于调节内芯本体(1)温度的恒温机构(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调节内芯保持温度恒定,保证阳极管固化效果的用于阳极管生产线的模具内芯。
【IPC分类】B29C33/02, B29C70/52
【公开号】CN205097414
【申请号】CN201520942984
【发明人】李佳林
【申请人】李佳林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