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平方法

文档序号:10500772阅读:790来源:国知局
整平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整平方法,主要基于由安装支架、移动装置、热压装置及控制装置组成的整平机。当进行整平操作时,先使整平对象置于热压空腔,然后,使移动装置的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相对移动靠近至预设位置,以使热压装置的第一热压构件与第二热压构件压着整平对象;接着,使第一热压构件、第二热压构件工作,以对整平对象进行热压加工;完后,使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相对移动分离至预设位置,以使第一热压构件与第二热压构件也远离松开整平对象;之后,便可将整平对象从热压空腔移离。整个操作简单方便,不但较好地保证整平对象的整平质量,而且为电气化控制操作,既节省人力成本,又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专利说明】
整平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对物件进行整平操作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平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当一些柔性板材在贴附薄膜时,由于其柔性特质,容易出现翘曲不平的问题,为此,需要对该些贴膜后的柔性板材作后续的整平加工,以使该些贴膜后的柔性板材达到预想的平整度。而目前,常用的方法为采用人工对该些贴膜后的柔性板材作整平加工,而人工处理较为耗时,而且整平质量难以保证,同时地,人力成本较高,大大降低企业的竞争力,不利于企业的持续性发展。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整平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贴膜后的柔性板材之类的整平对象因采用人工整平而致整平质量低、生产效率低、及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0005]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整平方法,包括:
[0006]准备一可供部件安装设置的安装支架;
[0007]准备一移动装置,并设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第一移动板、第二移动板及移动驱动源,使所述第一移动板可移动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以将设于其上的移动对象移至指定位置;使所述第二移动板可移动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移动板下方,以将设于其上的移动对象移至指定位置;使所述移动驱动源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且与所述第一移动板和/或所述第二移动板连接,以将所述第一移动板和所述第二移动板移动靠近或移动远离;
[0008]准备一热压装置,设置所述热压装置包括第一热压构件及第二热压构件,使所述第一热压构件设于所述第一移动板上,以用于对整平对象的一端进行热压加工;使所述第二热压构件设于所述第二移动板上并与所述第一热压构件相对设置,以用于对所述整平对象的另一端进行热压加工;
[0009]准备一控制装置,使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移动驱动源、所述第一热压构件、所述第二热压构件电连接;
[0010]通过所述控制装置调整所述第一移动板与所述第二移动板之间的距离,以此调整所述第一热压构件与所述第二热压构件之间的距离,并使所述第一热压构件与所述第二热压构件之间形成一热压空腔;
[0011]将待整平的整平对象置于所述热压空腔内;
[0012]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移动板与所述第二移动板相对移动靠近,并直至指定位置后使所述第一移动板与所述第二移动板停止相对移动工作,以使所述第一热压构件与所述第二热压构件夹压于所述整平对象;
[0013]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热压构件、所述第二热压构件加热工作,并待至指定时间后使所述第一热压构件、所述第二热压构件停止加热工作;
[0014]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移动板与所述第二移动板相对移动远离,并直至指定位置后使所述第一移动板与所述第二移动板停止相对移动工作;
[0015]使所述整平对象从所述热压空腔内移离。
[0016]本发明的整平方法的技术效果为:由于该整平方法主要基于由安装支架、移动装置、热压装置及控制装置组成的整平机,那么,当进行整平操作时,先使整平对象置于热压空腔,然后,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移动驱动源工作,以使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相对移动靠近至预设位置,此时,第一热压构件与第二热压构件压着整平对象,接着,再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热压构件、第二热压构件工作,以对整平对象的上、下两端进行热压加工;完后,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移动驱动源工作,以使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相对移动分离至预设位置,此时,第一热压构件与第二热压构件也远离松开整平对象;之后,便可将整平对象从热压空腔移离。整个操作简单方便,不但较好地保证整平对象的整平质量,而且为电气化控制操作,既节省人力成本,又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的整平方法所采用的整平机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A-A向的截面图;
[0019]图3为本发明的整平方法所采用的整平机去掉移动外框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中B-B向的截面图;
[0021]图5为图4中D的放大图;
[0022]图6为本发明的整平方法所采用的整平机的第一热压构件的第一加热板的第一板体的不意图;
[0023]图7为本发明的整平方法所采用的整平机的第一热压构件的第一加热板的第一加热管的不意图;
[0024]图8为本发明的整平方法所采用的整平机的第一热压构件的第一加热板的第一探头的不意图;
[0025]图9为图4中E的放大图;
[0026]图10为本发明的整平方法所采用的整平机的第二热压构件的第二加热板的第二板体的不意图;
[0027]图11为本发明的整平方法所采用的整平机的第二热压构件的第二加热板的第二加热管的示意图;
[0028]图12为本发明的整平方法所采用的整平机的第二热压构件的第二加热板的第二探头的不意图;
[0029]图13为本发明的整平方法所采用的整平机的第一紧固件的示意图;
[0030]图14为本发明的整平方法所采用的整平机的第一紧固件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31]图15为本发明的整平方法所采用的整平机的锁紧构件的示意图;
[0032]图16为本发明的整平方法所采用的整平机的锁紧构件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33]图17为图16中的C-C向的截面图
[0034]图18为本发明的整平方法所采用的整平机的传送装置的示意图;
[0035]图19为本发明的整平方法所采用的整平机的传送装置的放膜模块的示意图;
[0036]图20为本发明的整平方法所采用的整平机的传送装置的放膜模块去掉移动箱体的不意图;
[0037]图21为图3的传送装置的放膜模块去掉移动箱体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38]图22为本发明的整平方法所采用的整平机的传送装置的锁紧组件的立体图;
[0039]图23为本发明的整平方法所采用的整平机的传送装置的锁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24为本发明的整平方法所采用的整平机的传送装置的锁紧组件的锁套的示意图;
[0041]图25为本发明的整平方法所采用的整平机的传送装置的收膜模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43]请参阅图1至图4,并结合图18,下面对本发明的整平方法的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0044]本实施例的整平方法100,适用于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的整平,当然,其也可应用于其它整平对象,其包括如下步骤:
[0045]SlOl、准备一可供部件安装设置的安装支架10;
[0046]S102、准备一移动装置20,并设置移动装置20包括第一移动板21、第二移动板22及移动驱动源23,使第一移动板21可移动设于安装支架10上,以将设于其上的移动对象移至指定位置;使第二移动板22可移动设于安装支架10上,并位于第一移动板21下方,以将设于其上的移动对象移至指定位置;使移动驱动源23设于安装支架10上且与第一移动板21和/或第二移动板22连接,以将第一移动板21和第二移动板22移动靠近或移动远离;较佳地,使该第一移动板21和第二移动板22均采用钢材制成;
[0047]S103、准备一热压装置30,设置热压装置30包括第一热压构件31、及第二热压构件32,使第一热压构件31设于第一移动板21上,以用于对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的一端进行热压加工;使第二热压构件32设于第二移动板22上并与第一热压构件31相对设置,以用于对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的另一端进行热压加工;
[0048]S104、准备一控制装置,使控制装置分别与移动驱动源23、第一热压构件31、第二热压构件32电连接;
[0049]S105、通过控制装置调整第一移动板21与第二移动板22之间的距离,以此调整第一热压构件31与第二热压构件32之间的距离,并使第一热压构件31与第二热压构件32之间形成一热压空腔Q;
[0050]S106、将待整平的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置于热压空腔Q内;
[0051]S107、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移动板21与第二移动板22相对移动靠近,并直至指定位置后使第一移动板21与第二移动板22停止相对移动工作,以使第一热压构件31与第二热压构件32夹压于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
[0052]S108、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热压构件31、第二热压构件32加热工作,并待至指定时间后使第一热压构件31、第二热压构件32停止加热工作;
[0053]S109、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移动板21与第二移动板22相对移动远离,并直至指定位置后使第一移动板21与第二移动板22停止相对移动工作;
[0054]S110、使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从热压空腔Q内移离;
[0055]SI 11、重复步骤S106至步骤SI 10,直至所有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整平加工完成。
[0056]本实施例的整平方法主要基于由安装支架10、移动装置20、热压装置30及控制装置组成的整平机,那么,当进行整平操作时,先使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置于热压空腔Q,然后,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移动驱动源23工作,以使第一移动板21和第二移动板22相对移动靠近至预设位置,此时,第一热压构件31与第二热压构件32压着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接着,再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热压构件31、第二热压构件32工作,以对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的上、下两端进行热压加工;完后,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移动驱动源23工作,以使第一移动板21和第二移动板22相对移动分尚至预设位置,此时,第一热压构件31与第二热压构件32也远尚松开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之后,便可将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从热压空腔Q移离。整个操作简单方便,不但较好地保证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的整平质量,而且为电气化控制操作,既节省人力成本,又有利于提尚生广效率,大大提尚企业的克争力。
[0057]请参阅图4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热压构件31包括第一加热板311、第一隔热板312、及第一接触压板313,使第一隔热板312设于第一加热板311的一端上并连接第一移动板21,以隔离第一加热板311与第一移动板21之间;使第一接触压板313设于第一加热板311的另一端上,以将第一加热板311产生的热量传至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并对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挤压。
[0058]其中,借由第一隔热板312的设置,除了可避免第一加热板311产生的热量传至第一移动板21,以影响第一移动板21,还可有效减缓第一加热板311产生的热量向外释放。而借由第一接触压板313的设置,可避免第一加热板311直接接触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而造成的损伤,有利于保证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的热压安全性;而较佳地,该第一接触压板313为采用钢板制成。
[0059]优选地,设置第一加热板311包括第一板体3111、若干个第一加热管3112、及若干个第一探头3113,使若干个第一加热管3112设于第一板体3111上;使若干个第一探头3113设于第一板体3111上,以检测若干个第一加热管3112工作时的温度。
[0060]当第一加热板311要进行热压工作时,可通过控制装置控制若干个第一加热管3112发热工作,而该若干个第一加热管3112发热产生的热量会传至整个第一板体3111,以使该第一板体3111达到热压所需的温度;同时地,该若干个第一探头3113会检测若干个第一加热管3112工作时的温度,并将其获取的信息传至控制装置,再由控制装置控制调节若干个第一加热管3112的工作功率,以此可有效保证第一板体3111上的恒温效果,具体地,该第一板体3111上的温度可达到Q(预设温度值)±2°C。另外,较佳地,使第一板体3111为采用钢板制成。
[0061]为了便于使若干个第一加热管3112安装在第一板体3111上,使第一板体3111上设有与若干个第一加热管3112的数量对应的第一加热管安装孔31111,使每个第一加热管3112插设于每个第一加热管安装孔31111。
[0062]同时地,为了便于使若干个第一探头3113安装在第一板体3111上,使第一板体3111上设有与若干个第一探头3113的数量对应的第一探头安装孔31112,使每个第一探头3113插设于每个第一探头安装孔31112。
[0063]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热压构件31还包括第一缓冲板314,使第一缓冲板314设于第一加热板311与第一接触压板313之间,以缓冲第一接触压板313挤压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时产生的挤压力的,据此,可避免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被第一热压构件31压坏,保证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的热压安全性。较佳地,使第一缓冲板314为一软垫,而为了便于取材及保证耐热效果,该软垫可采用橡胶材质。
[0064]请参阅图9至图12,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热压构件32包括第二加热板321、第二隔热板322、及第二接触压板323,使第二隔热板322设于第二加热板321的另一端上并连接第二移动板22,以隔离第二加热板321与第二移动板22之间;使第二接触压板323设于第二加热板321的另一端上,以将第二加热板321产生的热量传至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并对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挤压。
[0065]其中,借由第二隔热板322的设置,除了可避免第二加热板321产生的热量传至第二移动板22,以影响第二移动板22,还可有效减缓第二加热板321产生的热量向外释放。而借由第二接触压板323的设置,可避免第二加热板321直接接触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而造成的损伤,有利于保证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的热压安全性;而较佳地,使该第二接触压板323为米用钢板制成。
[0066]优选地,设置第二加热板321包括第二板体3211、若干个第二加热管3212、及若干个第二探头3213,使若干个第二加热管3212设于第二板体3211上;使若干个第二探头3213设于第二板体3211上,以检测若干个第二加热管3212工作时的温度。
[0067]当第二加热板321要进行热压工作时,可通过控制装置控制若干个第二加热管3212发热工作,而该若干个第二加热管3212发热产生的热量会传至整个第二板体3211,以使该第二板体3211达到热压所需的温度;同时地,该若干个第二探头3213会检测若干个第二加热管3212工作时的温度,并将其获取的信息传至控制装置,再由控制装置控制调节若干个第二加热管3212的工作功率,以此可有效保证第二板体3211上的恒温效果,具体地,该第二板体3211上的温度可达到Q(预设温度值)±2°C。另外,较佳地,使第二板体3211为采用钢板制成。
[0068]为了便于使若干个第二加热管3212安装在第二板体3211上,使第二板体3211上设有与若干个第二加热管3212的数量对应的第二加热管安装孔32111,使每个第二加热管3212插设于每个第二加热管安装孔32111。
[0069]同时地,为了便于使若干个第二探头3213安装在第二板体3211上,使第二板体3211上设有与若干个第二探头3213的数量对应的第二探头安装孔32112,使每个第二探头3113插设于每个第二探头安装孔32112。
[0070]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热压构件32还包括第二缓冲板324,使第二缓冲板324设于第二加热板321与第二接触压板323之间,以缓冲第二接触压板323挤压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时产生的挤压力,据此,可避免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被第二热压构件32压坏,保证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的热压安全性。较佳地,使第二缓冲板314为一软垫,而为了便于取材及保证耐热效果,该软垫可采用橡胶材质。
[0071]请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安装支架10包括安装底板11、及至少两个立柱12,使至少两个立柱12分设于安装底板11的两端上,以用于支撑和导向第一移动板21和第二移动板22;优选地,使该立柱12设有四个,并使该四个立柱12分设于安装底板11的四周,当然,亦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将立柱12设有三个、五个等,这些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实施例的保护范畴。
[0072]使第一移动板21设于四个立柱12的上端,并与四个立柱12连接;使第二移动板22移动设于四个立柱12上;使移动驱动源23设于安装底板11上,并使其驱动端连接于第二移动板22。较佳地,设置移动驱动源23为油缸,除了保证其具有足够的驱动力以驱动安装底板11移动,还便于取材及安装设置。
[0073]由此,于热压工作时,该第一移动板21为处于固定不动的状态,而第二移动板22可通过移动驱动源23的驱动而可移动靠近第一移动板21或移动远离第一移动板21,简单方便地实现第一移动板21与第二移动板22之间的相对移动靠近或相对移动远离。
[0074]请参阅图3和图4,并结合图13和图14,在本实施例中,使第一移动板21的上端设有与四个立柱12的数量对应的第一紧固件24,使每个第一紧固件24与每个立柱12连接配合;
[0075]使第一移动板21的下端设有与四个立柱12的数量对应的第二紧固件25,使每个第二紧固件25与每个立柱12连接配合。
[0076]其中,借由第一紧固件24、第二紧固件25的设置,可形成较大的锁紧力,有效保证第一移动板21的稳固设置。
[0077]请参阅图13和图14,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紧固件24包括第一紧固本体241及第一连接件242,其中:
[0078]使第一紧固本体241上设有一与立柱12插接配合的第一插孔2411,且使第一紧固本体241沿其横向方向设有一横向开口 2412,使横向开口 2412与第一插孔2411连通,使第一紧固本体241以横向开口 2412作为分界被分开为上紧固部2413及下紧固部2414;使上紧固部2413上设有上连接孔(图中未标示),使下紧固部2414上设有下连接孔(图中未标示),使上连接孔与下连接孔相对设置;
[0079]使第一连接件242自上连接孔伸入至下连接孔,并使第一连接件242的一端与上连接孔连接配合,另一端与下连接孔连接配合。
[0080]当该第一紧固件24与立柱12连接固定后,其会对立柱12产生较大的锁紧力,同时地,立柱12会反作用于第一紧固件24,具体地,立柱12产生的反作用力会直接作用在下紧固部2414上,而下紧固部2414受力后,其会通过第一连接件242作用于上紧固部2413,而上紧固部2413受力后,其可通过第一连接件242反作用于下紧固部2414,以使下紧固部2414进一步紧固锁紧,进而使整个第一紧固件24锁紧立柱12,避免出现松脱的情况。
[0081]请参阅图13,在本实施例中,使第一紧固本体241的外侧端面上设有便于第一紧固本体241旋紧的旋紧开口2415,以利于第一紧固件24的锁紧及释锁。
[0082]其中,使旋紧开口2415沿第一紧固本体241的纵向方向自上紧固部2413延伸至下紧固部2414,以便于加工制造。
[0083]使旋紧开口2415设有至少两个,优选地,使旋紧开口 2415设有四个,当然,亦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将旋紧开口 2415设有二个、三个、五个等,这些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实施例的保护范畴;四个旋紧开口2415以第一紧固本体241的中心线作为旋转轴均匀间隔布置在第一紧固本体241的外侧端面上。
[0084]再有,设置第一连接件242为一螺钉,以便于取材及安装设置。
[0085]请参阅图3和图4,为了可对第一移动板21上下移动距离进行调节,设置第二紧固件25为调节螺母。
[0086]请参阅图15至图17,并结合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使安装底板11的下端设有与四个立柱12的数量对应的锁紧构件13,使每个锁紧构件13与每个立柱12连接配合,以使四个立柱12锁紧固定在安装底板11上。
[0087]优选地,设置锁紧构件13包括第一锁紧件131、第二锁紧件132及固定件133,其中:
[0088]使第一锁紧件131上设有用以与立柱12锁紧连接的第一锁紧孔1311,且使第一锁紧件13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1312;
[0089]使第二锁紧件132上设有用以与立柱12锁紧连接的第二锁紧孔1321,且使第二锁紧件132上设有第二连接孔1322;使第二锁紧件132与第一锁紧件131贴合设置;
[0090]使固定件133自第一连接孔1312伸入至第二连接孔1322,并使固定件13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孔1312连接配合,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孔1322连接配合。
[0091]当锁紧构件13与立柱12连接固定后,其会对立柱12产生较大的锁紧力,同时地,立柱12会反作用于锁紧构件13,具体地,立柱12产生的反作用力会直接作用在第二锁紧件132上,而第二锁紧件132受力后,其会通过固定件133作用于第一锁紧件131,而第一锁紧件131受力后,其可通过固定件133反作用于第二锁紧件132,以使第二锁紧件132进一步紧固锁紧,进而使到整个锁紧构件13锁紧立柱12,避免出现松脱的情况。
[0092]请参阅图15至图17,在本实施例中,使第一锁紧孔1311设于第一锁紧件131的中间位置处,使第二锁紧孔1321设于第二锁紧件132的中间位置处,使第一锁紧孔1311的纵向中心线与第二锁紧孔1321的纵向中心线重合,以利于加工制造的同时,又可保证立柱12顺利地与第一锁紧孔1311、第二锁紧孔1321插接配合。
[0093]为了保证固定件133与第一连接孔1312、第二连接孔1322顺利连接,使第一连接孔1312的纵向中心线与第二连接孔1322的纵向中心线重合。
[0094]其中,使第一连接孔1312设有至少两个,优选地,使第一连接孔1312设有八个,当然,该第一连接孔1312亦可设置两个、三个、四个等,而这些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实施例的保护范畴;使八个第一连接孔1312以第一锁紧件131的中心线作为旋转轴沿圆周方向布置在第一锁紧件131上;
[0095]使第二连接孔1322对应设有八个,使八个第二连接孔1322以第二锁紧件132的中心线作为旋转轴沿圆周方向布置在第二锁紧件132上。
[0096]另外,设置固定件133为一螺钉,以便于取材及安装设置。
[0097]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整平方法100还包括通过一限位感应装置(图中未标示)以感应限定第一热压构件31与第二热压构件32之间的相对距离的步骤,限位感应装置设于第一移动板21和/或第二移动板22上,使限位感应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0098]具体为,当控制装置控制移动驱动源23工作而使第一移动板21和第二移动板22相对移动靠近或远离时,那么,若限位感应装置感应到第一移动板21和第二移动板22之间的距离达到预设值,其便会向控制装置发出相关信息,以由控制装置控制移动驱动源23停止工作,以停止第一移动板21和第二移动板22的相对移动,据此,可有效保证第一移动板21和第二移动板22之间距离的准确性,保证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的热压质量。
[0099]请参阅图18,本实施例中的整平方法100还包括通过传送装置50以将整平对象传送至指定位置的步骤,其中,设置传送装置50包括用以供输送膜M停靠放置并可放出该输送膜M以将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送至指定位置的放膜模块51、及用以接收由放膜模块51放出的输送膜M并可使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出料的收膜模块52,使收膜模块52与放膜模块51相对间隔设置,并使由放膜模块51输出并被收膜模块52接收的输送膜M穿过热压空腔Q。其中,输送膜M为耐高温、透明的高分子薄膜,据此,若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被送至热压空腔Q热压时,热量可差不多无阻碍地透过输送膜而辐射在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上。
[0100]那么,传送时,先将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置于输送膜M上,然后,便可启动放膜模块51,而放膜模块51会放出输送膜M,同时地,收膜模块52会接收由放膜模块51放出的输送膜M,以此使到输送膜M前进输送,从而使到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被输送至热压空腔Q内,简单方便;而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被热压加工,其会被从热压空腔Q送至收膜模块52上,再由收膜模块52将其出料。
[0101 ]请参阅图19和图25,并结合图18,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使放膜模块51和收膜模块52为可拆卸式连接,由此,既便于整机的定位设置,也有利于对整机各模块的维修保养,同时地,也便于整机的拆卸运输。
[0102]请参阅图19至图21,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放膜模块51包括移动箱体511、放膜安装架512、放膜滚轴513及放出驱动源514,其中:
[0103]使移动箱体511上设有供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进入其内部的箱体进口、及与箱体进口相对设置以供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被输出其内部的箱体出口 ;
[0104]使放膜安装架512移动设于移动箱体511的侧端;
[0105]使放膜滚轴513转动设于放膜安装架512上,以供输送膜M停靠放置并可使该输送膜M放出;
[0106]使放出驱动源514设于放膜安装架512上并与放膜滚轴513连接,以驱动放膜滚轴513工作。
[0107]工作时,放出驱动源514被启动工作,其会驱动放膜滚轴513工作,以放出输送膜M,并由该输送膜M将所需的贴膜后的柔性板材P送至指定位置处,简单方便,而且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同时,由于移动箱体511为移动设置,可使该装置随意移至其它位置,增加其灵活输送的程度。
[0108]请参阅图20,并结合图22,为了既便于放膜滚轴513的安装拆卸,又能保证放膜滚轴513安装后安全锁紧,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放膜模块51还包括安全锁紧组件516,使安全锁紧组件516设于放膜安装架512上,以可使放膜滚轴513的一端可拆卸安装于放膜安装架512上。
[0109]请参阅图22至图24,设置安全锁紧组件516包括基座5161、转动轴5162、锁套5163、第一转动套件5164、第二转动套件5165及驱动件5166,其中:
[0110]使基座5161为用于供部件安装设置,同时,还使其可用于固定在指定位置处;
[0111]设置转动轴5162包括第一端51621及与第一端51621相对设置的第二端51622,使转动轴5162的第一端51621转动设于基座5161上;
[0112]使锁套5163套设于转动轴5162的第二端51622上,并可沿转动轴5162的轴线方向移动凸出于转动轴5162的第二端51622,以可包容锁紧工作轴的一端;
[0113]使第一转动套件5164可用于控制转动轴5162的转动工作,其中,使第一转动套件5164转动套于转动轴5162的第二端51622上并与转动轴5162连接,且使第一转动套件5164靠近基座5161,使第一转动套件5164与转动轴5162的第二端51622之间形成第一空腔Kl;
[0114]使第二转动套件5165可用于控制锁套5163的转动工作,其中,使第二转动套件5165转动套设于锁套5163上并与锁套5163连接,且使第二转动套件5165靠近第一转动套件5164,使第二转动套件5165与锁套5163之间形成第二空腔K2,并使第二空腔K2与第一空腔Kl连通;
[0115]使驱动件5166设于第一空腔Kl与第二空腔K2之间,且使驱动件5166连接于转动轴5162或第一转动套件5164,并抵接于锁套5163,以可驱动锁套5163沿转动轴5162的轴线方向移动凸出于转动轴5162的第二端51622。
[0116]在安装工作轴时,先使基座5161固定在指定位置处;接着,使工作轴的一端固定,然后使工作轴的另一端置于锁套5163内;再接着,可通过转动第一转动套件5164,以带动驱动件5166驱动锁套5163沿转动轴5162的轴线方向移动凸出,从而使工作轴被包容锁紧;又或者,直接转动工作轴,而工作轴产生的作用力会经锁套5163传至转动轴5162,再由转动轴5162传至驱动件5166,从而带动驱动件5166驱动锁套5163,以此使工作轴被包容锁紧。整个操作简单方便,而且该安全锁紧组件516结构简单,有利于生产加工。
[0117]请参阅图24,并结合图23,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使锁套5163上设有可使其被驱动件5166驱动移动的驱动面51631,设置驱动面51631包括释锁位516311及锁紧位516312,当驱动件5166位于释锁位516311时,锁套5163释锁工作轴;当驱动件5166位于锁紧位516312时,锁套5163锁紧工作轴。其中,驱动面51631的设置,不但便于生产加工,而且不影响锁套5163锁紧工作轴的锁紧功能。
[0118]优选地,使驱动面51631为自锁套5163靠近转动轴5162的第二端51622的一侧至锁套5163远离转动轴5162的第二端51622的另一侧倾斜设置的弧面,使释锁位516311为弧面距离转动轴5162的第二端51622的最远位置处的最远端,使锁紧位516312为弧面距离转动轴5162的第二端51622的最近位置处的最近端。借由将驱动面51631设置为弧面,可减少驱动件5166的驱动阻力,有利于驱动件5166的顺利驱动。较佳地,使弧面为对称结构。
[0119]另外,使驱动件5166为转动设于第一转动套件5164上的驱动轴承,其中,驱动轴承为滚动轴承,不但便于取材安装,而且其滚动设置,有利于在弧面上滚动,以可顺畅驱动锁套5163移动。
[0120]请继续参阅图24,并结合图23,在本实施例中,使锁套5163上还设有可使驱动轴承定位设置的定位面51632,当驱动轴承位于定位面51632时,锁套5163固定锁紧工作轴,而通过定位面51632的设置,可有效使锁套5163固定锁紧工作轴,避免因驱动轴承的移动而造成锁套5163出现锁紧不牢固、锁紧失效等问题,大大提高装置的整体可靠性及安全性。
[0121]较佳地,通过一连接件51661使驱动轴承转动设于第一转动套件5164上,具体为,使该连接件51661设于第一转动套件5164上并位于第一空腔Kl,而设置驱动轴承时,只要直接将其转动设于连接件51661上即可,据此,除了便于驱动轴承的安装设置,还可避免对第一转动套件5164造成影响。
[0122]请参阅图22,在本实施例中,使第一转动套件5164和/或第二转动套件5165的外侧上设有显示锁套5163锁紧工作轴或释锁工作轴的显示结构5167。
[0123]为了简化结构及便于生产加工,使第一转动套件5164的外侧上设有第一释锁刻度51671,使第二转动套件5165的外侧上设有第二释锁刻度51672,于第一释锁刻度51671与第二释锁刻度51672对齐时,锁套5163释锁工作轴。
[0124]请参阅图23,在本实施例中,使基座5161上设有一安装腔51611;使转动轴5162的第一端51621上套设有滚动轴承1623,并与安装腔51611连接配合,以此,简单有效地使到转动轴5162实现转动功能。
[0125]而该用于锁紧工作轴的安全锁紧组件516的工作原理为:
[0126]在安装工作轴时,先使基座5161固定在指定位置处;接着,使工作轴的一端固定,然后使工作轴的另一端置于锁套5163内;再接着,可通过转动第一转动套件5164,以带动驱动件5166驱动锁套5163沿转动轴5162的轴线方向移动凸出,从而使工作轴被包容锁紧;又或者,直接转动工作轴,而工作轴产生的作用力会经锁套5163传至转动轴5162,再由转动轴5162传至驱动件5166,从而带动驱动件5166驱动锁套5163,以此使工作轴被包容锁紧。
[0127]而需要拆卸工作轴时,只要转动第一转动套件5164和/或第二转动套件5165,而于第一释锁刻度51671与第二释锁刻度51672对齐时,锁套5163便会释锁工作轴,此时,该工作轴便被拆卸。
[0128]请参阅图20和图21,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放膜模块51还包括除静电单元517、及除尘单元518,使除静电单元517设于放膜安装架512上并靠近于放膜滚轴513,以对设于放膜滚轴513上的输送膜M进行除静电操作;使除尘单元518设于放膜安装架512上并靠近于放膜滚轴513,以对设于放膜滚轴513上的输送膜M进行除尘操作。
[0129]其中,由于除静电单元517、除尘单元518均为靠近于放膜滚轴513,据此,可同时对放膜滚轴513上的输送膜M进行除静电操作、除尘操作,既简化结构,节省安装空间,同时地,相对于将除静电操作、除尘操作分开为两个不同工序的加工工艺,可节省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0130]请参阅图25,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收膜模块52包括出料安装台521、若干个出料滚轴522、收膜安装架523、及收膜滚轴524,使若干个出料滚轴522安装于出料安装台521上且布置成几何阵列,使收膜安装架523设于出料安装台521上并跨设于若干个出料滚轴522,使收膜滚轴524设于收膜安装架523的上端,以接收由放膜滚轴513放出的输送膜M;较佳地,使若干个出料滚轴522布置成矩形阵列,当然,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布置成线型阵列或者其它阵列。
[0131 ]请参阅图18,在本实施例中,使放膜滚轴513设有两个,并分别定义为第一放膜滚轴5131和第二放膜滚轴5132,使第一放膜滚轴5131和第二放膜滚轴5132分设于放膜安装架512的上、下端;
[0132]相应地,使收膜滚轴524对应设有两个,并分别定义为第一收膜滚轴5241和第二收膜滚轴5242,使第一收膜滚轴5241和第二收膜滚轴5242分设于收膜安装架523的上、下端;
[0133]其中,第一放膜滚轴5131放出的输送膜M由第一收膜滚轴5241接收,第二放膜滚轴5132放出的输送膜M由第二收膜滚轴5242接收,且第一放膜滚轴5131放出的输送膜M与第二放膜滚轴5132放出的输送膜M之间形成有可供贴附薄膜后的柔性板材停靠输送的输送停靠腔T。
[0134]那么,借由第一放膜滚轴5131、第二放膜滚轴5132、第一收膜滚轴5241和第二收膜滚轴5242的设置,可有效保证贴附有薄膜的非平整板材的平稳传送。
[0135]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整平方法100还包括移动外框40,使安装支架10、移动装置20、热压装置30及控制装置均设于移动外框40的内部,以便于将整平方法100移动至指定位置处。
【主权项】
1.整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准备一可供部件安装设置的安装支架; 准备一移动装置,并设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第一移动板、第二移动板及移动驱动源,使所述第一移动板可移动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以将设于其上的移动对象移至指定位置;使所述第二移动板可移动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移动板下方,以将设于其上的移动对象移至指定位置;使所述移动驱动源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且与所述第一移动板和/或所述第二移动板连接,以将所述第一移动板和所述第二移动板移动靠近或移动远离; 准备一热压装置,设置所述热压装置包括第一热压构件及第二热压构件,使所述第一热压构件设于所述第一移动板上,以用于对整平对象的一端进行热压加工;使所述第二热压构件设于所述第二移动板上并与所述第一热压构件相对设置,以用于对所述整平对象的另一端进行热压加工; 准备一控制装置,使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移动驱动源、所述第一热压构件、所述第二热压构件电连接; 通过所述控制装置调整所述第一移动板与所述第二移动板之间的距离,以此调整所述第一热压构件与所述第二热压构件之间的距离,并使所述第一热压构件与所述第二热压构件之间形成一热压空腔; 将待整平的整平对象置于所述热压空腔内; 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移动板与所述第二移动板相对移动靠近,并直至指定位置后使所述第一移动板与所述第二移动板停止相对移动工作,以使所述第一热压构件与所述第二热压构件夹压于所述整平对象; 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热压构件、所述第二热压构件加热工作,并待至指定时间后使所述第一热压构件、所述第二热压构件停止加热工作; 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移动板与所述第二移动板相对移动远离,并直至指定位置后使所述第一移动板与所述第二移动板停止相对移动工作; 使所述整平对象从所述热压空腔内移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平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第一热压构件包括第一加热板、第一隔热板、及第一接触压板,使所述第一隔热板设于所述第一加热板的一端上并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板,以隔离第一加热板与第一移动板之间;使所述第一接触压板设于所述第一加热板的另一端上,以将所述第一加热板产生的热量传至整平对象并对整平对象挤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平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第一加热板包括第一板体、若干个第一加热管及若干个第一探头,使若干个所述第一加热管设于所述第一板体上;使若干个所述第一探头设于所述第一板体上,以检测若干个所述第一加热管工作时的温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平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与若干个所述第一加热管的数量对应的第一加热管安装孔,并使每个所述第一加热管插设于每个所述第一加热管安装孔。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平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与若干个所述第一探头的数量对应的第一探头安装孔,并使每个所述第一探头插设于每个所述第一探头安装孔。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平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第一热压构件还包括第一缓冲板,使所述第一缓冲板设于所述第一加热板与所述第一接触压板之间,以缓冲所述第一接触压板挤压整平对象时产生的挤压力。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平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第二热压构件包括第二加热板、第二隔热板及第二接触压板,使所述第二隔热板设于所述第二加热板的另一端上并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板,以隔离第二加热板与第二移动板之间;使所述第二接触压板设于所述第二加热板的另一端上,以将所述第二加热板产生的热量传至整平对象并对整平对象挤压。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平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第二加热板包括第二板体、若干个第二加热管及若干个第二探头,使若干个所述第二加热管设于所述第二板体上;使若干个所述第二探头设于所述第二板体上,以检测若干个所述第二加热管工作时的温度。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整平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与若干个所述第二加热管的数量对应的第二加热管安装孔,并使每个所述第二加热管插设于每个所述第二加热管安装孔。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整平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与若干个所述第二探头的数量对应的第二探头安装孔,并使每个所述第二探头插设于每个所述第二探头安装孔。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平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第二热压构件还包括第二缓冲板,使所述第二缓冲板设于所述第二加热板与所述第二接触压板之间,以缓冲所述第二接触压板挤压整平对象时产生的挤压力。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平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底板及至少两个立柱,使至少两个所述立柱分设于所述安装底板的两端上,以用于支撑和导向所述第一移动板和所述第二移动板; 使所述第一移动板设于至少两个所述立柱的上端,并与至少两个所述立柱连接;使所述第二移动板移动设于至少两个所述立柱上;使所述移动驱动源设于所述安装底板上,并使其驱动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移动板。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整平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一移动板的上端设有与至少两个所述立柱的数量对应的第一紧固件,并使每个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每个所述立柱连接配合; 使第一移动板的下端设有与至少两个所述立柱的数量对应的第二紧固件,并使每个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每个所述立柱连接配合。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整平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第一紧固本体及第一连接件; 使所述第一紧固本体上设有一与所述立柱插接配合的第一插孔,且使所述第一紧固本体沿其横向方向设有一横向开口,使所述横向开口与所述第一插孔连通,使所述第一紧固本体以所述横向开口作为分界被分开为上紧固部及下紧固部;使所述上紧固部上设有上连接孔,使所述下紧固部上设有下连接孔,使所述上连接孔与所述下连接孔相对设置; 使所述第一连接件自所述上连接孔伸入至所述下连接孔,并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连接孔连接配合,另一端与所述下连接孔连接配合。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整平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一紧固本体的外侧端面上设有便于所述第一紧固本体旋紧的旋紧开口。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整平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旋紧开口沿所述第一紧固本体的纵向方向自所述上紧固部延伸至所述下紧固部。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整平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旋紧开口设有至少两个,使至少两个所述旋紧开口以所述第一紧固本体的中心线作为旋转轴均匀间隔布置在所述第一紧固本体的外侧端面上。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整平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二紧固件为可对所述第一移动板的上下移动距离进行调节的调节螺母。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整平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安装底板的下端设有与至少两个所述立柱的数量对应的锁紧构件,使每个所述锁紧构件与每个所述立柱连接配合,以使至少两个所述立柱锁紧固定在所述安装底板上。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整平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锁紧构件包括第一锁紧件、第一锁紧件及固定件; 使所述第一锁紧件上设有用以与所述立柱锁紧连接的第一锁紧孔,且使所述第一锁紧件上设有第一连接孔; 使所述第二锁紧件上设有用以与所述立柱锁紧连接的第二锁紧孔,且使所述第二锁紧件上设有第二连接孔;使所述第二锁紧件与所述第一锁紧件贴合设置; 使所述固定件自所述第一连接孔伸入至所述第二连接孔,并使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配合。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整平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一锁紧孔设于所述第一锁紧件的中间位置处,使所述第二锁紧孔设于所述第二锁紧件的中间位置处,使所述第一锁紧孔的纵向中心线与所述第二锁紧孔的纵向中心线重合。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整平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孔的纵向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纵向中心线重合。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整平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孔设有至少两个,使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孔以所述第一锁紧件的中心线作为旋转轴沿圆周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一锁紧件上; 使所述第二连接孔对应设有至少两个,使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以所述第二锁紧件的中心线作为旋转轴沿圆周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二锁紧件上。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平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移动驱动源为油缸。25.如权利要求1-24任一项所述的整平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一限位感应装置以感应限定所述第一热压构件与所述第二热压构件之间的相对距离的步骤,使所述限位感应装置设于所述第一移动板和/或所述第二移动板上,并使所述限位感应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26.如权利要求1-24任一项所述的整平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一传送装置以将所述整平对象传送至指定位置的步骤。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整平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用以供输送膜停靠放置并可放出该输送膜以将所述整平对象送至指定位置的放膜模块、及用以接收由所述放膜模块放出的输送膜并可使所述整平对象出料的收膜模块,使所述收膜模块与所述放膜模块相对间隔设置,并且使由所述放膜模块输出并被所述收膜模块接收的输送膜穿过所述热压空腔。
【文档编号】B29C53/84GK105856544SQ201610368485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7日
【发明人】王建勋
【申请人】广东思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