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一体成型的拉链拉头的模具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483662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制造一体成型的拉链拉头的模具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制造一体成形的拉链拉头的模具。
至目前为止,已知的拉链一直是以拉片及拉头形成,其程序是首先分别注塑成形,然后以手工方式组合及借助“链连”(chain -linking)该拉片的环形部分的过程而将拉片拉向拉头。该拉片具有一体形成在拉头上的拉环,“链连”意指按照链条(chain)的两个连续环的连接方式来连接两环形(或部分环形)的构件。拉环具有一细缝,所以拉片的环形部分可以放进拉环,此后该细缝必须加以封闭,这样才能防止拉片脱离拉环(或拉头)。
不用说,以上所说明的用来制造拉链的已知方法既花费时间,成本又昂贵,这是由于已知方法需包括四个步骤制成一拉片;制成一拉头;组合该拉头与拉片;以及封闭拉环上的细缝。此外,手工作业也包括在制造过程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别于先有技术的制造一体成型的拉链拉头的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体现为一种以注塑成型方式制造一体成形的拉链拉头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第一模;一个可移近或远离该第一模以便封闭或打开该模具的第二模;以及至少一套模具零件,每一套模具零件包括以可移动的方式装设在该第一模或第二模内的至少四个上模具零件,各上模具零件包括一对独立的且链连的小孔,当所有上模具零件聚合时,该对小孔可与所有其他各对小孔结合为两个独立而链连的孔,以便形成一对独立而链连的拉片以及拉头的拉环;各上模具零件还包括一个倾斜于第一与第二模相对运动方向的平面,以便引导各上模具零件相对于第一及第二模中之一移动;以及装设在该第一及第二模中并与该二模及该上模具零件相配合作、以便形成拉链拉头的拉头本体的多个下模具零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还在于因为所有的各模具可个别予以置换,不用改变左模及右模,所以拉链拉头的形状及设计、特别是拉片的形状及设计可轻易地改变,却不用换掉左模及右模。结果,拉链拉头就可以较快速又经济的方式制造。
现配合附图而举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如下。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A为使用本实用新型制造的拉链拉头的拉头的透视图;
图1B为
图1A中的拉头的顶视图;图2A至2D分别显示四个上模具零件的透视图,该四个上模具零件用来形成拉片以及拉头的拉环;图3A为一透视图,用以显示图2A至2D中四个上模具零件如何靠合在一起,以便形成两个独立但互相链连的模孔;图3B为类似图3A的透视图,用以显示从另一方向所见的上述模孔;图3C为一透视图,用以显示
图1中的拉头的一部分,该拉头由图3A或3B中的四个上模具零件所形成;图4A及4B为透视图,分别显示两个下模具零件,该两个下模具零件与一对左、右模以及图2A至2D中四个上模具零件合作,以便形成除了图3C中已显示的拉链拉头构成部分之外的其余部分;图5A为一透视图,显示当图4A至4B中的两个下模具零件靠合在一起时的位置;图5B为一透视图,显示除图3C中所显示的拉链拉头构成部分之外的其余部分;图6为一透视图,显示图2A至2D以及图4A至4B中的六个模具零件相互靠合以便形成产品时之状态;图7为一正视图,显示拉链成品及与拉头相连且留在模具零件的流道内某些材料的形状;以及图8A至8C为顶视图,显示六个模具零件如何彼此分离以便释放模制零件成品的步骤。
图1A及
图1B显示了使用本实用新型制造的一体成形拉链拉头。整个拉链拉头系以注塑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形,整个拉链拉头包括一拉片7及一拉头8,该拉头8具有一拉头本体85及一拉环80,该拉环80一体成形在拉头本体85的上表面,同时沿著拉环80或在拉环80与拉头本体85的接合处不存在细缝。拉片7的底部具有开口75,以便在开口75四周形成一环形部分,该环形部分包含拉片7的底边76。另一环形部分则形成在开口90的四周,该开口90介于拉环80及拉头本体85的上表面之间。这两个环形部分系处于一种链连关系,亦即拉片7的底边76延伸过开口90,同时拉环80延伸过开口75。这种一体成型的拉链拉头可用一套模具(见图6及图8A)制造,如图8A所示,该模具主要包括一左模L;一右模R;四个上模具零件1、2、3、4、(见图2A至2D),其中该上模具零件2及3以可移动的方式配置在左模L之上,同时上模具零件1及4系以可移动的方式配置在右模中;以及两个下模具零件5及6(见图4A及4B),该两个下模具零件5及6以可移动的方式分别配置于左模L及右模R中。所述上模具零件及左模具零件的构造及功能将会详细予以描述。

图1B所示,拉头本体85上表面之上的拉头部分可由两条轴线SS及TT分成四个区域Ⅰ、Ⅱ、Ⅲ及Ⅳ。拉片7包括四个部分81、82、83及84,其分别位在区域Ⅰ、Ⅱ、Ⅲ及Ⅳ。因为拉片7及拉环80为一种链连关系,所以若将所需要的上模具零件减少到少于四个,将难以使得已制成的拉头与模具分离。亦即,已制成的拉头会阻碍上模具零件的抽出;或者在抽出时,会伤害已制成的拉头。因而,至少需要四个上模具零件才能产生本实用新型的拉链拉头。
图2A至2D显示四个上模具零件1、2、3及4的构造,其中每一个模具零件都具有小模穴,以便按上述区域Ⅰ、Ⅱ、Ⅲ及Ⅳ形成一部分拉头。为了清楚地显示小模穴的构造,用来引导拉头原料进入模穴的流道以及用来引导顶出杆的导引孔已经省略。
如图2A所示,第一上模具零件1具有一对独立或不连通的小模穴(17、18),以便形成上述的拉片的两个部分(71、81)。同样地、如图2B至2D所示,第二、第三及第四上模具零件2、3及4分别具有一对独立的小模穴(27、28),(37、38)及(47、48),以便形成相应的拉片部分(72、82),(73、83)及(74、84)。在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制造拉头之前,四个上模具零件1、2、3及4必须靠合至图6所示的位置。在此位置,第一上模具零件1与面12(见图2A所示)上的第二上模具零件2相邻,同时与面14上的第四上模具零件4相邻。同样地,第二上模具零件2包括两个面21及23,该两个面21及23分别与第一及第三上模具零件1及3相邻,同时是相同状态。第三上模具零件3包括两个面32及34,同时第四上模具零件4包括两个面41及43。除了上述的相邻面之外,上模具零件1、2、3及4的每一个也包括一导引面15、25、35或45。如图2A所示,第一上模具零件1的导引面15倾斜于面14(其理由后述),而且导引面25、35及45的情况完全相同。
如图3A所示,当第三及第四上模具零件3及4相互靠合,而使面34及43彼此相邻时,小模穴37与38分别会与模穴47及48叠合,以便形成两个独立的小模穴,该两个小模穴对应图3C所示的拉头的左半部。同样地,当第一及第二上模具零件1及2以同样的方式相互靠合时,两个与相同的剩余一半部分对应的独立小模穴就会形成。然后,当第一、第二上模具零件1、2以及第三、第四上模具零件3、4更进一步靠合时,表面14及23与对应的表面41及32重叠,同时两个独立的且与图3C所示的拉头的整个拉片7及拉环80相对应的链连模穴就会形成。图3B类似图3A,但是清楚地显示了供拉片7用的小模穴17、27、37及47。
图4A显示配置于左模内的下模具零件5的结构。图4B显示配置于右模中的另一个下模具零件6的结构。当这两个下模具零件5及6与上述四个上模具零件1、2、3及4相互靠合而处于图6所示的位置时,两个下模具零件5及6的上表面51及61会与上模具零件的底面接触。下模具零件6包括一基部60及一延伸部62,该延伸部62从上模具零件6的一边延伸出来,并朝着其对面的下模具零件5延伸。该延伸部62包括一V型凹陷部分63,该V型凹陷部分形成于其自由端。上表面66低于基部60的上表面61,其高度差等于拉头本体85(如图5B所示)的顶板86的厚度,以便形成一小模穴,同时与上模具零件1、2、3、4及左、右模一起形成一部分顶板86;还有一阶梯形的部分68,它形成在延伸部62的接合处附近,该延伸部62延伸至顶面66附近的基部60,以便形成一小模穴,同时与右模一起形成拉头侧板部分88(见图5B)。下模具零件5包括一基部50以及一延伸部52,该延伸部52从下模具零件6对面的模具零件5的一边朝下模具零件6延伸。该延伸部包括一导模55,该导模55开口对着延伸部62,以便将延伸部夹住,进而导引下模具零件6朝向或远离下模具零件5;一顶表面56,其一部分比基部50的顶表面51低,其高度差等于拉头本体85(见图5B)的顶板86的厚度,以便形成一小模穴,同时与上模具零件1、2、3、4及左、右模一起形成顶板86的一部分;以及一阶梯状的部分,它形成在顶面56附近的延伸部52的自由端,以便形成一小模穴,同时与右模一起形成拉头(见图5B)侧板的一部分87。在制造拉头的时候,当延伸部到达既定位置,以便制造图5B所示的拉头时,不会有间隙存在于延伸部62及导模55的侧缘之间,同时延伸部62的V形凹陷部分63以及导模55的凹陷端面53之间会有空隙100存在,而且空隙100的顶端及底端分别被上模具零件及左模(未显示于图5A中)所包围,以便在模制作业中形成一连接部分89,该连接部分89连接拉头85的顶板86及底板86′。底板86′及侧板87′、88′可以由延伸部52及62下表面上的类似结构形成。结果,依靠下模具零件5、6与上模具零件1、2、3、4及左、右模,整个拉头本体85得以形成。
当上、下模具零件1~6靠合在一起时,如图6所示,用来形成拉环80的上模具零件1、2、3及4(一并参考图3A及3B)中的小模穴18、28、38及48就会定位,而与该处上模具零件及下模具零件之间的小模穴连接,以便形成拉头本体85(见图5A)的顶板86,进而构成一完整的模穴(以下称为第二模穴),以便形成一完整的拉头8,该拉头8包括一拉头本体85及一拉环80。可清楚地看出,以此方式形成的整个拉头8的模穴系单独独立的,但是与用来形成拉片7的组合模穴(以下称第一模穴)成链连关系,该拉片7由上述之小模穴17、27、37及47所形成。
参考图7,完整的拉头可通过一次注料完成。当注塑成型材料经由浇口(未显示)及主流道M,然后再进入上分歧流道U(它与第一模穴相连)以及下分歧流道V(它与第二模穴相连),最后送入模具内时,完整的拉头可一次注料完成。与拉链拉头相连的多余材料稍后可从拉头上去掉。
在拉头已经形成后,便是如何将制好的拉头从模具中脱出的操作过程。为此图8A至8C显示出六个模具零件1~6及左模L与右模R如何彼此相对运动。上模具零件2、3及下模具零件5装在左模L中,而且上模具零件1、4及下模具零件6装在右模R中。起初,左模L(它与模具零件2、3及5一起)以及右模R(它与模具零件1、4及6一起)沿著相反方向E及F开始彼此远离,而且从图8A所示的位置到达图8B所示的位置。沿着上模具零件2及3的导引面25及35设有一压缩弹簧(未显示),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之下,上模具零件2及3沿着方向B及C分别对着左模L移动,以便彼此分开一小段间隙。上模具零件1及4同时也以类似方式沿着方向A及D移动。结果,整个模具成为图8C所示的位置,而且借助于顶出杆使已制成的拉头准备与模具分离。虽然,为了便于解说之故,模具的各构件的运动被分成两个步骤,应当了解的是,沿着方向E、F的运动及沿著方向A、B、C、D的运动是同时发生的。
虽然以上所公开的是有关于上模具零件及下模具零件中之一被装在左模中,而且其余的模具零件是装在右模中的这种情况,本实用新型也可用在将四个上模具零件装在上模,而且下模具零件的两个装在下模的情况,其中只要对模具稍加修改即可。此外,虽然作为单一拉头的制造过程已如上述,但是可将好几套的上、下模具零件装在同一对的左、右模中(或上、下模中),以便只用一次注料就可同时制造多个拉链拉头。
权利要求1.一种以注塑成型方式制造一体成形的拉链拉头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第一模(L);一个可移近或远离该第一模(L)以便封闭或打开该模具的第二模(R);以及至少一套模具零件,每一套模具零件包括以可移动的方式装设在该第一模(L)或第二模(R)内的至少四个上模具零件(1-4),各上模具零件(1-4)包括一对独立的且链连的小孔(17、18),当所有上模具零件(1-4)聚合时,该对小孔(17、18)可与所有其他各对小孔(27、28;37、38;47、48)结合为两个独立而链连的孔,以便形成一对独立而链连的拉片以及拉头的拉环;各上模具零件(1-4)还包括一个倾斜于第一模(L)与第二模(R)相对运动方向的平面(15、25、35、45),以便引导各上模具零件(1-4)相对于第一模(L)及第二模(R)中之一移动;以及装设在该第一模(L)及第二模(R)中并与该上模具零件(1-4)相配合作以便形成拉链拉头的拉头本体的多个下模具零件(5、6)。
专利摘要一种以注塑成型方式制造一体成型的拉锁拉头的模具,包括第一模(1),可移近或远离第一模以便封闭或打开模具的第二模(R);以及至少一套模具零件,每套模具零件包括以可移动方式装设在第一或第二模内的至少四个上模具零件(1—4),各上模具零件包括一独立的且链连的小孔及一个倾斜于第一与第二模相对运动方向的平面;以及装设在第一及第二模中并与该二模及上模具零件相配合作、以便形成拉链拉头的拉头本体的多个下模具零件(5,6)。
文档编号B29C45/14GK2174317SQ9322344
公开日1994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1993年1月9日 优先权日1993年1月9日
发明者廖清福 申请人:形其企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