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衬层压延型辊。
背景技术:
根据我国子午线胎工艺的发展特点和要求,在全钢子午胎的内衬层生产中广泛采用挤出压延法,采用此生产方法的主要原因是其通过挤出机的配置和压延辊筒的更换可以方便地实现平直胶片和成型胶片的交替生产,压延辊筒包括平辊和型辊,根据工艺的需要实现连续的单片及多层的冷、热贴合,以适应轮胎结构的不同需要。
压延型辊是挤出压延法的关键部件之一,目前普遍使用的内衬层压延型辊主要采用直面+斜面+直面的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图中的C段斜面是使用该压延型辊成型后的轮胎的胎肩部胶片,B段是使用该压延型辊成型后的轮胎的胎冠部胶片,D段是使用该压延型辊成型后的轮胎的胎侧部胶片。
此种结构的特点是C段斜面自身无法控制,它是由C段宽度以及厚度E、F所控制,即给定B、C、D的宽度及E、F的厚度,就会自动形成C段斜面,如果要调整斜面厚度,就必须要调整E、F的厚度。
这种型辊结构存在的问题为:
由于压延型辊自身的特点,在B、C、D、E、F值满足轮胎结构要求时,C段斜面厚度难以控制,压制出的内衬层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用此内衬层成型的胎胚经硫化后,成品胎易出现肩部漏线现象,易产生废次品;
由于胎侧部的胶片或胶料层较薄,此处的钢线容易外漏,为解决漏线问题,通常采用加厚C段斜面的厚度,而斜面由厚度E、F控制,即加大E、F值可加厚斜面,此方法虽解决了漏线问题,但内衬层整体厚度加厚,整体重量增加,因而成本随之提高;
内衬层重量增加使得轮胎整体重量增加,轮胎在运行中会生热,影响轮胎的性能,而轮胎重量越重生热越大,对轮胎的性能影响越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必要提出一种单独调整胎肩部的厚度的、同时降低胶料使用成本的内衬层压延型辊。
一种内衬层压延型辊,包括辊芯、型辊、辊套,所述型辊套在辊芯的外壁上,所述辊芯为圆柱体,辊芯的外壁与型辊的内壁配合,辊芯的内壁用于插入转动轴,以通过转动轴带动辊芯及型辊转动,在辊芯的一端套设辊套,所述辊套与辊芯固定连接,所述辊套为圆环,在辊套的一个端头设置若干限位凸块,若干限位凸块间隔设置,在所述型辊的一个端头也设置若干卡合凸块,若干卡合凸块与所述若干限位凸块插空配合,以将型辊准确定位在辊芯的外壁上,并由辊套带动型辊转动,所述型辊为空心圆柱体,所述型辊的外壁为压延成型辊面,所述压延成型辊面包括对应胎侧部成型辊面、对应胎肩部成型辊面、对应胎冠部成型辊面,所述对应胎侧部成型辊面用于成型轮胎胎侧部胶片的表面,所述对应胎肩部成型辊面用于成型轮胎胎肩部胶片的表面,所述对应胎冠部成型辊面用于成型轮胎胎管部胶片的表面,所述对应胎冠部成型辊面为水平的表面,对应胎侧部成型辊面为倾斜的斜面,所述对应胎侧部成型辊面的倾斜方向为从远离对应胎肩部成型辊面的一端向靠近对应胎肩部成型辊面的一端向下倾斜,所述对应胎肩部成型辊面包括对应胎肩部第一成型辊面和对应胎肩部第二成型辊面,对应胎肩部第一成型辊面的一端与对应胎侧部成型辊面连接,对应胎肩部第一成型辊面的另一端与对应胎肩部第二成型辊面的一端连接,对应胎肩部第二成型辊面的另一端与对应胎冠部成型辊面连接,对应胎肩部第一成型辊面和对应胎肩部第二成型辊面均为倾斜的表面,所述对应胎肩部第一成型辊面为从与对应胎侧部成型辊面连接的一端向与对应胎肩部第二成型辊面连接的一端向下倾斜,所述对应胎肩部第二成型辊面为从与对应胎冠部成型辊面连接的一端向与对应胎肩部第一成型辊面连接的一端向下倾斜,以使成型的轮胎胎肩部胶片的厚度大于胎冠部胶片的厚度,且成型的轮胎胎肩部胶片的表面为中间厚、两侧薄,所述对应胎侧部成型辊面的斜率的绝对值、对应胎肩部第一成型辊面的斜率的绝对值、对应胎肩部第二成型辊面的斜率的绝对值逐渐增大。
优选的,在辊芯一端的外壁上设置若干限制型辊与辊芯相对转动的第一定位销,若干第一定位销沿着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在辊芯的外壁上,在辊芯的外壁上开设安装槽,所述第一定位销置于安装槽内,在安装槽内设置与第一定位销连接的弹性组件,以通过弹性组件将第一定位销弹出至高于辊芯的外壁,或将第一定位销拉回至与辊芯的外壁平齐,在型辊的一端开设若干与第一定位销配合的销槽。
优选的,在辊芯的另一端的外壁上设置若干第二定位销,所述若干第二定位销沿着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辊芯的外壁上,在辊套的限位凸块正下方的辊芯上开设安装槽,所述第一定位销活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在安装槽内设置与第二定位销连接的弹性组件,以通过弹性组件将第二定位销弹出至高于辊芯的外壁,或将第二定位销拉回至与辊芯的外壁平齐,所述卡合凸块与所述若干限位凸块之间预留用于插入所述第二定位销的间隙。
优选的,在所述卡合凸块的端面上开设导向凹槽,在所述若干限位凸块的端面上也开设导向凹槽。
本实用新型中将形成胎肩部胶片的型辊的表面单独设计为由三段斜面构成的结构,如此使得胎冠部的胶片的厚度和胎侧部的胶片的厚度均不改变,在解决漏线的前提下,极大的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型辊形成的胎面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衬层压延型辊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辊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所述辊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所述型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所述型辊的主视图。
图7为图6中表达对应胎肩部第一成型辊面、对应胎肩部第二成型辊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辊芯10、第一定位销11、第二定位销12、型辊20、卡合凸块21、导向凹槽211、对应胎侧部成型辊面22、对应胎肩部成型辊面23、对应胎肩部第一成型辊面231、对应胎肩部第二成型辊面232、对应胎冠部成型辊面24、销槽25、辊套30、限位凸块31、导向凹槽311、转动轴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见图2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衬层压延型辊,包括辊芯10、型辊20、辊套30,型辊20套在辊芯10的外壁上,辊芯10为圆柱体,辊芯10的外壁与型辊20的内壁配合,辊芯10的内壁用于插入转动轴100,以通过转动轴100带动辊芯10及型辊20转动,在辊芯10的一端套设辊套30,辊套30与辊芯10固定连接,辊套30为圆环,在辊套30的一个端头设置若干限位凸块31,若干限位凸块31间隔设置,在型辊20的一个端头也设置若干卡合凸块21,若干卡合凸块21与若干限位凸块31插空配合,以将型辊20准确定位在辊芯10的外壁上,并由辊套30带动型辊20转动。
型辊20为空心圆柱体,型辊20的外壁为压延成型辊面,压延成型辊面包括对应胎侧部成型辊面22、对应胎肩部成型辊面23、对应胎冠部成型辊面24,对应胎侧部成型辊面22用于成型轮胎胎侧部胶片的表面,对应胎肩部成型辊面23用于成型轮胎胎肩部胶片的表面,对应胎冠部成型辊面24用于成型轮胎胎管部胶片的表面,对应胎冠部成型辊面24为水平的表面,对应胎侧部成型辊面22为倾斜的斜面,对应胎侧部成型辊面22的倾斜方向为从远离对应胎肩部成型辊面23的一端向靠近对应胎肩部成型辊面23的一端向下倾斜,对应胎肩部成型辊面23包括对应胎肩部第一成型辊面231和对应胎肩部第二成型辊面232,对应胎肩部第一成型辊面231的一端与对应胎侧部成型辊面22连接,对应胎肩部第一成型辊面231的另一端与对应胎肩部第二成型辊面232的一端连接,对应胎肩部第二成型辊面232的另一端与对应胎冠部成型辊面24连接,对应胎肩部第一成型辊面231和对应胎肩部第二成型辊面232均为倾斜的表面,对应胎肩部第一成型辊面231为从与对应胎侧部成型辊面22连接的一端向与对应胎肩部第二成型辊面232连接的一端向下倾斜,对应胎肩部第二成型辊面232为从与对应胎冠部成型辊面24连接的一端向与对应胎肩部第一成型辊面231连接的一端向下倾斜,以使成型的轮胎胎肩部胶片的厚度大于胎冠部胶片的厚度,且成型的轮胎胎肩部胶片的表面为中间厚、两侧薄,对应胎侧部成型辊面22的斜率的绝对值、对应胎肩部第一成型辊面231的斜率的绝对值、对应胎肩部第二成型辊面232的斜率的绝对值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了对应胎侧部成型辊面22、对应胎肩部第一成型辊面231、对应胎肩部第二成型辊面232三个斜面,当需要调整轮胎的胎肩部的胶片的厚度和形状时,可以单独调整这三个斜面的斜率,而不用调整对应胎冠部成型辊面24的厚度,从而既增加了胎肩部胶片的厚度,避免漏线的发生,而胎冠部胶片的厚度不会增加,最大程度控制了成本的增加。
在成型后的内衬层中,对应胎侧部成型辊面22处成型的内衬层即为用于轮胎的胎侧部位置的内衬层,对应胎冠部成型辊面24处成型的内衬层即为用于轮胎的胎冠部位置的内衬层,对应胎肩部成型辊面23处成型的内衬层即为用于轮胎的胎肩部位置的内衬层。
进一步,在辊芯10一端的外壁上设置若干限制型辊20与辊芯10相对转动的第一定位销11,若干第一定位销11沿着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在辊芯10的外壁上,在辊芯10的外壁上开设安装槽,第一定位销11置于安装槽内,在安装槽内设置与第一定位销11连接的弹性组件,以通过弹性组件将第一定位销11弹出至高于辊芯10的外壁,或将第一定位销11拉回至与辊芯10的外壁平齐,在型辊20的一端开设若干与第一定位销11配合的销槽25。当第一定位销11弹出至高于辊芯10的外壁时,第一定位销11与型辊20的销槽25卡合,以将型辊20与辊芯10周向固定,避免相对转动。
进一步,在辊芯10的另一端的外壁上设置若干第二定位销12,若干第二定位销12沿着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辊芯10的外壁上,在辊套30的限位凸块31正下方的辊芯10上开设安装槽,第一定位销11活动安装在安装槽内,在安装槽内设置与第二定位销12连接的弹性组件,以通过弹性组件将第二定位销12弹出至高于辊芯10的外壁,或将第二定位销12拉回至与辊芯10的外壁平齐,卡合凸块21与若干限位凸块31之间预留用于插入第二定位销12的间隙。
进一步,在卡合凸块21的端面上开设导向凹槽211,在若干限位凸块31的端面上也开设导向凹槽311。当压延机工作时,型辊20围绕压延机驱动的转动轴100转动,为了避免圆周运动离心力带来的周向轻微晃动,压延机机头伸出一个竖直向下的压力头,以将型辊20限制在一个不变的高度内,该压力头的端部与导向凹槽211配合,以将型辊20压制在一个稳定不变的高度,并且,当需要安装或拆卸型辊20时,也可以将压延机的拆卸拖杆卡入该导向凹槽211内,在把型辊20沿着转动轴100的轴向方向拉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