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应用于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为便于特殊结构的塑件产品顺利脱模,注塑模具一般会采用二次顶出机构分两次顶出动作将塑件产品从模腔中顶出,现有的二次顶出机构一般包括有利用杠杆原理的二次顶出机构和弹簧二次顶出机构,然而,现有的二次顶出机构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的缺陷,例如对于利用杠杆原理的二次顶出机构而言,由于杠杆与顶针板之间以及杠杆与反顶杆之间分别是通过点接触的方式接触,在不断地接触过程中,杠杆、顶针板以及反顶杆都很容易磨损,此外,还容易导致顶针板卡死、产品被顶伤或者变形的问题;对于弹簧二次 顶出机构而言,设计时考虑到弹簧失效的风险,弹簧设计得尽量大且一般采用多点布置,然而这种方式会占用较大的模具空间,进而增大模具的整体尺寸,另外,对于斜顶比较多或者顶出力要求比较大的情况,仅仅依靠弹簧的弹力来实现顶出是很难实现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应用于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该二次顶出机构稳定性好、顶出动作精确且能够有效地减少模具空间,适合于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应用于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有分别嵌装于注塑模具的两个垫块之间的下顶针板组和位于下顶针板组上方的上顶针板组,下顶针板组包括有下顶针板以及装设于下顶针板的下表面的下顶针面板,上顶针板组包括有上顶针板以及装设于上顶针板的下表面的上顶针面板,上顶针板与上顶针面板之间以及下顶针板与下顶针面板之间分别卡装有顶针;该应用于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还包括有用于引导上顶针板组和下顶针板组先后依次进行顶推塑胶产品动作的导向顶出装置,上顶针板组和下顶针板组分别与导向顶出装置连接。其中,所述导向顶出装置包括有上连接块、下连接块、滑块以及下端部固定于注塑模具的动模座板的固定块,滑块的下端部、下连接块以及下顶针板组依次连接,上连接块固定于上顶针板组,上连接块与滑块之间装设有活动块,活动块卡装于上连接块,固定块的内侧对应滑块开设有滑槽,滑块和活动块分别嵌装于滑槽内,活动块可选择性地与滑块以及固定块卡接。其中,所述固定块的内侧对应所述活动块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滑块对应活动块开设有第二卡槽;开模前,活动块卡装于第二卡槽内;当所述上顶针板组完成顶推塑胶产品动作时,活动块卡装于第一^^槽内。其中,所述上连接块于所述滑块侧延设有卡块,卡块嵌装于所述滑槽内,卡块开设有呈十字交叉的横向卡槽和竖向卡槽,所述活动块嵌装于横向卡槽内,滑块嵌装于竖向卡槽内。其中,所述固定块的上端部朝所述滑块侧延设有第一挡肩,当所述上顶针板组完成顶推塑胶产品动作时,所述上顶针板的上表面与第一挡肩的下端面抵接。其中,所述滑块的上端部朝所述上顶针板组侧延设有第二挡肩,当上顶针板组复位时,所述上顶针板的上表面与第二挡肩的下端面抵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有分别嵌装于注塑模具的两个垫块之间的下顶针板组和位于下顶针板组上方的上顶针板组,下顶针板组包括有下顶针板以及装设于下顶针板的下表面的下顶针面板,上顶针板组包括有上顶针板以及装设于上顶针板的下表面的上顶针面板,上顶针板与上顶针面板之间以及下顶针板与下顶针面板之间分别卡装有顶针;该应用于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
构还包括有用于引导上顶针板组和下顶针板组先后依次进行顶推塑胶产品动作的导向顶出装置,上顶针板组和下顶针板组分别与导向顶出装置连接。在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脱模动作的过程中,在导向顶出装置的作用下,卡装于上顶针板组的顶针先顶推塑件产品并完成第一次顶出动作,卡装于下顶针板组的顶针后顶推塑件产品并完成第二次顶出动作,模具型腔中塑件产品经第一次顶出和第二次顶出后脱离模具型腔。综合上述情况可知,相对于现有的利用杠杆原理的二次顶出机构和弹簧二次顶出机构而言,本实用新型具有稳定性好、顶出动作精确、占用模具空间小且适合于大范围推广应用的优点。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顶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顶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顶出装置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在图I至图5中包括有I—下顶针板组11—下顶针板12—下顶针面板2-上顶针板组21-上顶针板22-上顶针面板3——导向顶出装置 31——上连接块311——卡块311a-横向卡槽 311b-竖向卡槽32-下连接块33——滑块331——第二卡槽332——第二挡肩34——固定块341——滑槽342——第一^^槽343——第一挡肩35——活动块4——垫块5-动模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0028]实施例一,如图I至图5所示,一种应用于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有分别嵌装于注塑模具的两个垫块4之间的下顶针板组I和位于下顶针板组I上方的上顶针板组2,下顶针板组I包括有下顶针板11以及装设于下顶针板11的下表面的下顶针面板12,上顶针板组2包括有上顶针板21以及装设于上顶针板21的下表面的上顶针面板22,上顶针板21与上顶针面板22之间以及下顶针板11与下顶针面板12之间分别卡装有顶针;该应用于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还包括有用于引导上顶针板组2和下顶针板组I先后依次进行顶推塑胶产品动作的导向顶出装置3,上顶针板组2和下顶针板组I分别与导向顶出装置3连接。如图I所示,注塑模具的垫块4设置有用于搭载上顶针板组2的挡肩,开模前,上顶针面板22的下表面与该挡肩的端面抵接;其中,上顶针面板22与上顶针板2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下顶针面板12与下顶针板1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另外,动模座板5配装有用于·引导上顶针板组2和下顶针板组I移动的导柱,相应的,上顶针板组2和下顶针板组I分别装设有导套。进一步的,导向顶出装置3包括有上连接块31、下连接块32、滑块33以及下端部固定于注塑模具的动模座板5的固定块34,滑块33的下端部、下连接块32以及下顶针板组I依次连接,上连接块31固定于上顶针板组2,上连接块31与滑块33之间装设有活动块35,活动块35卡装于上连接块31,固定块34的内侧对应滑块33开设有滑槽341,滑块33和活动块35分别嵌装于滑槽341内,活动块35可选择性地与滑块33以及固定块34卡接。如图I和图2所示,固定块34的下端部通过螺钉固定于注塑模具的动模座板5,上连接块31和下连接块32分别通过螺钉固定于相应的上顶针板组2以及下顶针板组1,滑块33的下端部也通过螺钉与下连接块32固定连接。下面结合具体的动作过程来对本实施例一进行详细地说明,具体为开模前,活动块35分别与上连接块31以及滑块33不可相对上下活动地卡接;在注塑机的顶杆顶推下顶针面板12并驱动下顶针板组I运动的过程中,下顶针板组I带动下连接块32和滑块33向上移动,滑块33通过活动块35带动上连接块31以及上顶针板组2向上移动,即在开模开始阶段,上顶针板组2和下顶针板组I一起移动,此时,上顶针板组2和下顶针板组I通过相应的顶针对塑件产品进行第一次顶出动作;当上顶针板组2上移至一段距离(第一次顶出动作完成)后,活动块35脱离滑块33并与固定块34卡接,此时,下顶针面板12在注塑机的顶杆的顶推作用下继续向上移动,滑块33也随下顶针面板12—起向上移动,下顶针板组I通过相应的顶针对塑件产品进行第二次顶出动作,直至塑件产品从模具型腔中推出,第二次顶出动作才完成。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实施例一的应用于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能够在保证模具空间的条件下稳定且精确地将塑件产品从模具型腔中推出,相对于现有的利用杠杆原理的二次顶出机构和弹簧二次顶出机构而言,本实施例一具有稳定性好、顶出动作精确、占用模具空间小的优点,且能够广泛地应用于需要通过二次顶出机构来将塑件产品从模具型腔中推出的注塑模具。实施例二,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固定块34的内侧对应活动块35开设有第一卡槽342,滑块33对应活动块35开设有第二卡槽331 ;开模前,活动块35卡装于第二卡槽331内;当上顶针板组2完成顶推塑胶产品动作时,活动块35卡装于第一卡槽342内;进一步的,上连接块31于滑块33侧延设有卡块311,卡块311嵌装于滑槽341内,卡块311开设有呈十字交叉的横向卡槽311a和竖向卡槽311b,活动块35嵌装于横向卡槽311a内,滑块33嵌装于竖向卡槽311b内。本实施例二主要通过活动块35与相应的第一^^槽342以及第二卡槽331之间的配合来实现活动块35与滑块33以及固定块34可选择性地卡接;当活动块35嵌插至第二卡槽331内时,活动块35与滑块33卡接,活动块35与固定块34可以相对滑动,此状态存在于上顶针板组2对塑件产品进行第一次顶出动作的过程中;当活动块35嵌插至第一卡槽342内时,活动块35与固定块34卡接,活动块35与滑块33可以相对滑动,此状态存在于下顶针板组I对塑件产品进行第二次顶出动作的过程中。实施例三,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固定块34的上端部朝滑块33侧延设有第一挡肩343,当上顶针板组2完成顶推塑胶产品动作时,上顶针板21的上表面与第一挡肩343的下端面抵接;进一步的,滑块33的上端部朝上顶针板组2侧 延设有第二挡肩332,当上顶针板组2复位时,上顶针板21的上表面与第二挡肩332的下端面抵接。需进一步解释,本实施例三设计第一挡肩343的目的在于对上顶针板组2进行限位并保证第一次顶出动作的精确性,具体的当第一次顶出动作完成时,上顶针板组2的上顶针板21的上表面刚好抵顶第一挡肩343的下端面;另外,本实施例三设计第二挡肩332的目的在于保证上顶针板组2在合模过程中精确地复位,具体的在合模过程中,当下顶针板组I在复位顶针或者其他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复位时,下顶针板组I依次带动下连接块32和滑块33动作,在此过程中,活动块35重新复位至与第二卡槽331卡接的状态,当第二挡肩332的下端面触碰至上顶针板21的上表面时,滑块33拉动上顶针板组2移动并复位至开模前的状态。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应用于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分别嵌装于注塑模具的两个垫块(4)之间的下顶针板组(I)和位于下顶针板组(I)上方的上顶针板组(2),下顶针板组(I)包括有下顶针板(11)以及装设于下顶针板(11)的下表面的下顶针面板(12),上顶针板组(2)包括有上顶针板(21)以及装设于上顶针板(21)的下表面的上顶针面板(22),上顶针板(21)与上顶针面板(22)之间以及下顶针板(11)与下顶针面板(12)之间分别卡装有顶针;该应用于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还包括有用于引导上顶针板组(2)和下顶针板组(I)先后依次进行顶推塑胶产品动作的导向顶出装置(3),上顶针板组(2)和下顶针板组(I)分别与导向顶出装置(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顶出装置(3)包括有上连接块(31)、下连接块(32)、滑块(33)以及下端部固定于注塑模具的动模座板(5)的固定块(34),滑块(33)的下端部、下连接块(32)以及下顶针板组(I)依次连接,上连接块(31)固定于上顶针板组(2),上连接块(31)与滑块(33)之间装设有活动块(35),活动块(35)卡装于上连接块(31),固定块(34)的内侧对应滑块(33)开设有滑槽(341),滑块(33)和活动块(35)分别嵌装于滑槽(341)内,活动块(35)可选择性地与滑块(33)以及固定块(34)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34)的内侧对应所述活动块(35)开设有第一卡槽(342),所述滑块(33)对应活动块(35)开设有第二卡槽(331);开模前,活动块(35)卡装于第二卡槽(331)内;当所述上顶针板组(2)完成顶推塑胶产品动作时,活动块(35)卡装于第一卡槽(34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块(31)于所述滑块(33)侧延设有卡块(311),卡块(311)嵌装于所述滑槽(341)内,卡块(311)开设有呈十字交叉的横向卡槽(311a)和竖向卡槽(311b),所述活动块(35)嵌装于横向卡槽(311a)内,滑块(33)嵌装于竖向卡槽(311b)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34)的上端部朝所述滑块(33)侧延设有第一挡肩(343),当所述上顶针板组(2)完成顶推塑胶产品动作时,所述上顶针板(21)的上表面与第一挡肩(343)的下端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3)的上端部朝所述上顶针板组(2)侧延设有第二挡肩(332),当上顶针板组(2)复位时,所述上顶针板(21)的上表面与第二挡肩(332)的下端面抵接。
专利摘要一种应用于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其包括有下顶针板组和上顶针板组,下顶针板组包括有下顶针板和下顶针面板,上顶针板组包括有上顶针板和上顶针面板;该二次顶出机构还包括有用于引导上顶针板组和下顶针板组先后依次进行顶推塑胶产品动作的导向顶出装置,上顶针板组和下顶针板组分别与导向顶出装置连接。在导向顶出装置的作用下,卡装于上顶针板组的顶针先顶推塑件产品并完成第一次顶出动作,卡装于下顶针板组的顶针后顶推塑件产品并完成第二次顶出动作,模具型腔中塑件产品经第一次顶出和第二次顶出后脱离模具型腔。故而,本实用新型具有稳定性好、顶出动作精确、占用模具空间小且适合于大范围推广应用的优点。
文档编号B29C45/40GK202592678SQ201220144448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9日
发明者路峰 申请人:东莞市广联塑胶模具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