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成型用模具以及复合品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42298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塑成型用模具以及复合品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得到在金属体的表面形成有装饰层、且在背面形成有树脂部的复 合品的注塑成型用模具以及复合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家庭用电气化产品、移动电话机、个人计算机等所有的领域中都使用金属 制材料和树脂一体化而成的成型品。作为将树脂粘接于金属制材料从而制造金属与树脂的 复合品的方法,能够采用使用树脂进行注塑成型的方法、或者采用在金属的表面涂敷粘接 层而粘接树脂层的方法。并且,相对于金属制材料的表面的装饰借助涂装、升华转印、激光印刷、火印(hot stamp)、丝网印刷等进行。在对树脂部进行注塑成型同时实施装饰的情况下,如图19(a)所示,作为装饰片 在形成模腔的第二模具2配置例如转印片12,利用设置于第二模具2的未图示的吸引部吸 引该转印片12而使该转印片12沿着模腔面,然后,如图19(b)所示将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 具2合模而后注入树脂。此时,如图19 (a)所示,转印片12的一部分从第二模具2的模腔面 离开。但是,借助之后注入的熔融树脂的热和压力,转印片12伸长而追随第二模具2的模 腔面。在该情况下,当将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合模时,在二者之间形成有模腔。因此, 如上所述,即便在合模时转印片12并不与第二模具2密接,进行第一模具1的合模时也不 存在转印片12与第一模具1摩擦而破损的可能性。因此,即便第二模具2的模腔在一定程 度上形成为深冲形状也不会特别产生问题。然而,如图20所示,在嵌入与模腔相同形状的金属制材料20、对金属制材料20的 表面进行装饰并在金属制材料20的背面形成树脂部的情况下,当进行合模时转印片12与 金属材料20密接。进一步,金属制材料20和转印片12与第二模具2的模腔面大致完全密 接,因此,当进行合模时,转印片12大致变形至成品形状。因此,在金属制材料20中的曲率 大的部位等处,转印片12被第二模具2和金属制材料20较强地摩擦,容易产生装饰层的龟 裂或转印片12的基膜(base film)破损等不良情况。并且,在进行合模时,有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进行加热, 但是,金属制材料20通常处于冷状态。因此,并不能说与金属制材料20接触的转印片12 处于容易软化的状态。因此,在进行合模时,转印片12成为更容易破损的状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良好地进行金属制材料的表面的装饰和背 面的树脂部的成型的注塑成型用模具以及复合品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所涉及的注塑成型用模具的第一特征结构在于,上述注塑成型用模具是在 复合品的制造中使用的模具,上述复合品是在具有凸状部的金属体的表面形成有装饰层、 且在上述金属体的背面形成有树脂部的成型品,
上述注塑成型用模具具备第一模具,该第一模具用于配置上述金属体;第二模具,该第二模具与上述第一模具合模,从而在上述第一模具与上述金属体 之间形成树脂注入用的模腔;以及装饰片保持机构,在进行上述第一模具与上述第二模具的合模之前,通过该装饰 片保持机构,将装饰片配置在从上述第二模具的型面离开的位置,并且在上述装饰片被向 上述金属体的凸状部按压的同时,使上述装饰片沿着上述凸状部与上述凸状部接触。像该结构这样,当制造在具有凸状部的金属体的表面形成有装饰层、且在上述金 属体的背面形成有树脂部的复合品时,利用注塑成型用模具的装饰片保持机构将装饰片配 置在从第二模具的型面离开的位置,因此,能够在合模之前使装饰片在不与第二模具接触 的状态下与金属体的表面接触,能够使装饰片沿着金属体的凸部。即,当将装饰片按压于金 属体的凸状部时,装饰片能够不受第二模具的妨碍地伸长,能够使装饰片沿着金属体的凸 状部。这样,利用装饰片保持机构在合模之前使装饰片沿着金属体的凸状部,然后完成合模 作业,由此,即便第二模具的模腔形成为深冲形状,在进行合模时装饰片也不会破损,能够 制造良好的复合品。本发明所涉及的注塑成型用模具的第二特征结构在于,上述注塑成型用模具还具 备吸引部,该吸引部设置于上述第一模具,用于吸引上述装饰片。当将装饰片按压于金属体的凸状部时,在金属体的凸状部的中央部分装饰片被保 持为沿着凸状部的状态,但是,有时会出现位于周缘的装饰片浮起而与金属体的表面离开 的情况。那样,位于金属体的周缘的装饰片在合模时变成沿着金属体的表面的状态,装饰片 被过度地拉伸而有可能产生破损。因此,像本结构这样,将用于吸引装饰片的吸引部设置于 第一模具。这样,当使装饰片沿着配置于第一模具的金属体的凸状部时,能够朝第一模具侧 吸引装饰片。因此,通过在合模之前利用吸引部吸引装饰片,能够可靠地使装饰片沿着金属 体的表面整体,能够防止金属体的凸状部的周缘部处的装饰片的破损。本发明所涉及的注塑成型用模具的第三特征结构在于,上述装饰片保持机构具备 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上述第一夹持件和上述第二夹持件都设置于上述第二模具的型 面,上述第一夹持件被朝该型面弹性施力,上述第二夹持件被朝从该型面突出的方向弹性 施力,且与上述第一夹持件夹持上述装饰片。这样,利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夹持装饰片,由此,能够将装饰片配置在从第 二模具的型面离开的位置。结果,当进行合模时,当使第一模具接近第二模具侧时,即便第 一模具与装饰片接触而将装饰片朝第二模具侧推出,装饰片也不会抵接于第二模具。即,在 使装饰片充分地沿着第一模具的状态下,装饰片抵靠于第二模具,因此,装饰片相对于第一 模具或者第二模具的摩擦被抑制在最小限度。因此,能够在装饰片维持健全的状态下进行 合模,能够制造优质的复合品。本发明所涉及的注塑成型用模具的第四特征结构在于,上述装饰片保持机构构成 为设定上述第二夹持件的弹性作用力比上述第一夹持件的弹性作用力大。这样,预先将第二夹持件的弹性作用力设定得比第一夹持件的弹性作用力大,由 此,第二夹持件维持从第二模具的型面突出的状态。即,形成为装饰片从第二模具离开的状 态,将装饰片按压于第一模具的按压操作变得容易。
进一步,如果形成为本结构,则夹持装饰片的夹持力主要由第一夹持件的弹性作 用力决定。即,预先将第一夹持件的作用力设定成当将第一模具按压于装饰片时装饰片能 够可靠地与第一模具密接的程度。然后,当第一模具抵接于第一夹持件时,在第一夹持件和 第二夹持件适当地夹持装饰片的状态下朝第二模具侧移动,从而完成合模。这样,通过适当地设定第一夹持件的作用力和第二夹持件的作用力,能够极其顺 畅且可靠地进行将装饰片按压于第一模具的按压作业和之后的合模作业。本发明所涉及的注塑成型用模具的第五特征结构在于,在上述第一模具设置有金 属体支承部,在合模之前,上述金属体支承部支承上述金属体的背面,在合模之后,上述金 属体支承部退避而从上述金属体的背面离开,从而形成模腔面。在构成复合品的金属体为薄板状的情况下,当进行合模时金属体有时会变形。因 此,像本结构这样,设置金属体支承部,在利用该金属体支承部支承金属体的背面的状态下 进行合模,在合模之后使金属体支承部退避而从金属体的背面离开,从而形成模腔面。这 样,能够抑制合模时的金属体的变形,并且能够在金属体的背面整体形成树脂部。本发明所涉及的注塑成型用模具的第六特征结构在于,上述装饰片保持机构具备 片滑动部,在一定的张力下,上述片滑动部容许上述装饰片移动。如果形成为本结构,则当在合模之前将装饰片按压于金属体的凸状部时,如果向 装饰片保持机构的片滑动部施加一定的张力,则容许装饰片的移动。即,斟酌将装饰片按压 于第一模具的按压力和由于该按压导致装饰片破损的可能性,预先设定成当在装饰片作用 有一定程度的按压力的情况下装饰片会在第一夹持件滑动的方式。由此,能够防止装饰片 的破损,且能够可靠地进行将装饰片按压于第一模具的按压作业。本发明所涉及的复合品的制造方法的第一特征方法在于,上述复合品的制造方法 具备以下工序将具有凸状部的金属体配置于第一模具的工序;将装饰片配置在从第二模具的型面离开的位置,将上述装饰片向上述金属体的凸 状部按压的同时,使上述装饰片沿着上述凸状部与上述凸状部接触的装饰片配置工序;对上述第一模具和上述第二模具进行合模,在上述第一模具与上述金属体之间形 成树脂注入用的模腔的工序;以及向上述模腔注入树脂,在上述金属体的背面侧填充树脂的工序。根据该特征方法,在进行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的合模之前,首先使装饰片沿着金 属体的凸状部,然后完成合模作业。由于将装饰片配置在从第二模具的型面离开的位置,因 此,当朝金属体的凸状部按压装饰片时,装饰片的伸长不会受到第二模具的妨碍,装饰片能 够以沿着金属体的凸状部的方式可靠地伸长。这样,在合模之前使装饰片沿着金属体的凸 状部,然后完成合模作业,由此,即便第二模具的模腔形成为深冲形状,在进行合模时装饰 片也不会破损,能够制造在金属表面形成有装饰的复合品。本发明所涉及的复合品的制造方法的第二特征方法在于,在上述装饰片配置工序 中,利用设置于上述第一模具的吸引部吸引上述装饰片。当将装饰片按压于金属体的凸状部时,在金属体的凸状部的中央部分装饰片被保 持为沿着凸状部的状态,但是,有时会出现位于周缘的装饰片浮起而与金属体的表面离开 的情况。那样,位于金属体的周缘的装饰片在合模时变成沿着金属体的表面的状态,装饰片被过度地拉伸,结果有可能产生装饰片破损的情况。因此,像本特征方法这样,在装饰片配 置工序中,利用设置于第一模具的吸引部吸引装饰片。这样,位于配置在第一模具的金属体 的凸状部的周缘的装饰片由吸引部朝第一模具侧吸引,能够可靠地使装饰片沿着金属体的 表面整体。因此,能够防止金属体的凸状部的周缘部处的装饰片的破损。本发明所涉及的复合品的制造方法的第三特征方法在于,上述复合品的制造方 法,代替上述装饰片配置工序和形成上述树脂注入用的模腔的工序而具备如下的形成树脂 注入用的模腔的工序将装饰片配置在从第二模具的型面离开的位置,在进行上述第一模 具与上述第二模具的合模的中途将上述装饰片向上述金属体的凸状部按压的同时,使上述 装饰片沿着上述凸状部与上述凸状部接触,并且,借助之后的合模,在上述第一模具与上述 金属体之间形成树脂注入用的模腔。根据该特征方法,仅凭借进行通常的合模就能够在合模的中途使装饰片沿着金属 体的凸状部,当合模完毕时能够形成树脂注入用的模腔。因此,无需分别进行装饰片配置工 序和形成树脂注入用的模腔的工序,制造工序简化,能够实现复合品的制造的迅速化。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具的结构的图。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夹持装饰片的状态的图。图3是示出将第一模具按压于装饰片的状态的图。图4是示出合模完毕后的状态的图。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树脂注入的状态的图。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模后的状态的图。图7是示出将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品取出后的状态的图。图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夹持装饰片的状态的图。图9是示出将第一模具按压于装饰片的状态的图。图10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合模完毕后的状态的图。图11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夹持装饰片的状态的图。图12是示出将第一模具按压于装饰片的状态的图。图13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合模完毕后的状态的图。图14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夹持装饰片的状态的图。图15是示出将第一模具按压于装饰片的状态的图。图16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合模完毕后的状态的图。图17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饰片保持机构的详细情况的图。图18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具的动作步骤的图。图19是示出以往型内成型方法的剖视图。图20是示出以往型内成型方法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
图1 图7均是示出利用本发明所涉及的模具进行的复合品的成型工序的图。本发明所涉及的树脂成型品具备金属体20,该金属体20具有凸状部20a ;装饰 层,该装饰层形成于金属体20的表面;以及树脂部30,该树脂部30形成于金属体20的背 面,该树脂成型品经以下的制造工序制造。[金属体]金属体20例如是具有凸状部20a的金属冲压板等。为了容易形成装饰层,在金属 体20的表面预先实施粘接剂的涂敷等表面处理或者预先粘贴容易粘接装饰层的片材。并 且,为了容易固定注射的树脂,在金属体20的背面预先涂敷或者作为片材粘贴粘接层,或 者借助化学处理形成粘接性高的层。金属体20的表面处理或者表面和背面的包覆材料需 要根据金属体20、形成于表面的装饰层、以及对背面注射以成型树脂部的树脂的各种组合 选择合适的材质。另外,有时会出现由于金属体20与树脂之间的固定而导致产品翘曲的情 况,在该情况下,在进行注塑时有时故意地不将树脂固定于金属体,而是在后续工序中利用 粘接剂等将树脂固定于金属体。[第一模具]在第一模具1形成有模腔面1A,金属体20配置于该模腔面1A。模腔面IA形成为 与金属体20的背面的形状对应的形状,且具备用于朝之后形成的模腔V中注入树脂的浇口 11。[滑动模具]在第一模具1的模腔面IA的内部具备能够相对于第一模具1在合模方向相对移 动的滑动模具3。在合模之前,滑动模具3的末端面3A抵接于金属体20的背面而支承金属 体20,在合模之后,滑动模具3退避而从金属体20的背面离开,末端面3A形成模腔面IA的 一部分。即,该末端面3A作为金属体支承部发挥功能。当注入树脂时,如果滑动模具3被 保持在沿着模腔面IA的位置,则利用注入的熔融树脂在金属体20的背面的整体成型树脂 部30。如果滑动模具3的末端部分3a突出至模腔V内,且末端面3A按压金属体20的背 面,则利用注入的熔融树脂仅在金属体20的背面的周缘部成型树脂部30。[第二模具]在第二模具2形成有模腔面2A,该模腔面2A形成为沿着金属体20的表面的形状, 通过使该第二模具2与第一模具1和滑动模具3合模而在金属体20与模腔面IA之间形成 与树脂部30对应的模腔空间V。并且,第二模具2构成为当合模时沿着模腔面2A作为装饰 片配置有转印片12。在金属体20相对于第一模具1的模腔面IA的配置结束后的阶段,在 金属体20与第二模具2之间配置转印片12。转印片12由装饰层(转印层)1 和基体片 12b构成,装饰层(转印层)1 用于对金属体的表面进行装饰。对于该转印片12,例如,可 以将卷筒状的长条薄膜展开配置于该位置,可以配置根据金属体20的外形剪裁后的转印 片,可以形成为比金属体20大的任意的形状(例如长方形的枝叶片)。并且,作为装饰片也 可以使用装饰层和基体片形成为一体的插入片(insertsheet),利用该插入片对金属体20 的表面进行装饰。作为装饰片保持机构,在第二模具2的型面加设置有第一夹持件4和第二夹持件 5,第一夹持件4被朝向型面加弹性施力,第二夹持件5被朝从型面加突出的方向弹性施 力。详细地说,如图1所示,第一夹持件4的贯通第二模具2的内部的工作杆6安装于设置在第二模具2的内部的空间部2B的可动板7。在空间部2B中,在比可动板7靠近型面加 的位置具备固定板8,固定板8经由弹簧等弹性部件9与可动板7连结。该弹性部件9对可 动板7朝从型面加离开的方向施力。结果,第一夹持件4被朝型面加弹性施力。第二夹 持件5经由弹簧等弹性部件10安装于型面加的凹部2C。弹性部件10朝从第二模具2的 型面加突出的方向施力,第二夹持件5通常被保持在从型面加突出的位置。此处,对第二夹持件5朝从型面加突出的方向施力的弹性部件10的弹性作用力 设定成比对第一夹持件4朝从型面加突出的方向施力的弹性部件9的弹性作用力大。由 此,当第一夹持件4和第二夹持件5抵接而保持转印片12时,能够使转印片12从型面加 离开预定距离。另外,使转印片12从型面加离开的预定距离优选为在合模的中途转印片 12不会与第二模具2的型面加接触的距离。并且,当进行合模时,第二夹持件5的用于保 持转印片12的保持面被第一夹持件4按压而最终后退至沿着型面加的位置。当工作板7受到由顶杆(eject rod)、气缸等产生的按压力而克服弹性部件9的弹 力朝接近第二模具的型面加的方向移动时,工作杆6也朝同一方向移动,从而第一夹持件 4从第二夹持件5离开。即,第一夹持件4从第二夹持件5离开而位于容许转印片12移动 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工作板7并未受到顶杆、气缸等的按压力的情况下,工作板7受到弹 性部件9的弹性作用力而朝远离第二模具的型面加的方向移动,因此,工作杆6也朝同一 方向移动,从而第一夹持件4与第二夹持件5抵接。即,第一夹持件4与第二夹持件5抵接 而位于夹持保持转印片12的位置。[浇口]在第一模具1具备用于注射熔融树脂的浇口 11。浇口 11以与配置于模腔面IA的 金属体20的背面对置的方式形成于模腔面1A。进而,在合模状态下,从浇口 11朝形成于金 属体20与模腔面IA之间的模腔V注射熔融树脂。[树脂成型的处理步骤]如图1所示,使用图外的机械手等将金属体20配置在第一模具1的预定的位置, 并将转印片12配置在第二模具2与配置于第一模具12的金属体20之间。此时,滑动模具 3从第一模具1的模腔面IA突出,以支承金属体20的背面。配置于第一模具1的模腔面 IA的金属体20由设于第一模具1或者滑动模具3的吸引孔(未图示)吸引而被保持。如图2所示,在利用第一夹持件4和第二夹持件5夹持转印片12而保持该转印片 12之后,根据需要利用加热器对转印片12进行加热,并使第二模具2接近第一模具1而开 始进行合模。此时,转印片12被保持在从第二模具2的型面加离开预定距离的状态。如图3所示,在合模过程中,转印片12与金属体20的表面的凸状部20a接触而被 按压于该凸状部20a,转印片12逐渐形成为沿着金属体20的表面的凸状部20a的形状。将 转印片12保持在从第二模具2的型面加离开预定距离的状态,由此,能够在合模之前使转 印片12沿着金属体的表面,能够抑制转印片12在合模时被一气地拉伸而破损这样的不良 情况。如图4所示,当第一模具1与第二模具2之间的合模完毕时,转印片12沿着金属 体20的表面配置,并且在金属体20的背面与第一模具1之间形成有模腔V。其次,如图5所示,从第一模具1所具备的浇口 11朝所形成的模腔V注入熔融树 脂。此时,利用注入模腔V的熔融树脂朝第二模具2按压金属体20的背面。并且,由于注入的熔融树脂是热硬化性树脂或者热可塑性树脂、温度高,因此当注入树脂时会对金属体 20的背面进行加热。进一步,当金属体20的背面被加热而成为高温时热也会传导至金属体 20的表面而使金属体20的表面变得高温。这样,利用注入的熔融树脂在金属体20的背面 成型树脂部30,并且,热和压力也作用于金属体20的表面,从而转印片12粘接于金属体20 的表面。如图6所示,在树脂硬化之后,如果解除合模,则第二夹持件5突出。然后,如图7 所示,利用设置于第一模具1或者滑动模具3的推出杆(未图示)将复合品P推出,将复合 品P取出,并且使第一夹持件4朝从型面加突出的方向移动,再次开始转印片12的输送。得到的复合品P的金属体20的表面由装饰层(转印层)1 装饰,且在金属体20 的背面成型有树脂部30。这样,能够利用本发明所涉及的模具在金属体20的背面成型树脂 部30、且在成型该树脂部30的同时进行金属体20的表面的装饰。[第二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对相同的结 构省略说明。图8是转印片12被定位保持的图,图9是示出合模中途的图,图10是示出合 模之后的图。如图8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模具1在模腔面IA的用于保持金属体20的部 分的周围具备用于吸引转印片12的吸引部13。并且,在第一模具1、在合模时第一夹持件 4凹入的部分配设有0形环14。[树脂成型的处理步骤]如图8所示,在利用第一夹持件4和第二夹持件5夹持转印片12而保持该转印片 12之后,根据需要利用加热器对转印片12进行加热,并使第二模具2接近第一模具1而开 始合模。在金属体20较厚而来自树脂的温度无法充分地传递至金属体20的表面的情况下, 也可以在机械手上、或者在模具内等对金属体20进行预热。如图9所示,在合模过程中,转印片12与金属体20的表面的凸状部20a接触而 被按压于该凸状部20a,转印片12逐渐形成为沿着金属体20的表面的凸状部20a的形状。 进一步,在第一夹持件4与第一模具1的0形环14接触的状态下,从吸引部13吸引转印片 12,由此,容易使转印片12沿着金属体20的表面。如图10所示,在第一模具1与第二模具2之间的合模完毕之后,转印片12沿着金 属体20的表面配置,并且在金属体20的背面与模腔面IA之间形成有模腔V。然后,与第一 实施方式同样,利用树脂进行注塑成型,从而得到复合品P。[第三实施方式]图11 图13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第 一模具1的内部设有能够沿着第一模具1的合模方向相对于第一模具1相对移动的滑动模 具3,并将金属体20配置于该滑动模具3。转印片12由夹持件15保持为沿着第一模具的 型面la,该夹持件15作为装饰片保持机构发挥功能。[树脂成型的处理步骤]如图11所示,将滑动模具3保持在从第一模具1的型面Ia后退的位置,并将金属 体20配置于滑动模具3的末端面3A。转印片12配置于第一模具的型面la。其次,根据需要利用加热器等对转印片12进行加热,然后,如图12所示,使滑动模具3沿着第一模具1的合模方向前进,使金属体20的表面与转印片12接触,在合模之前使 转印片12沿着金属体20的表面。其次,如图13所示,使第二模具2接近第一模具而进行合模,在金属体20的背面 与滑动模具3的末端面3A之间形成有模腔V。然后,利用树脂进行注塑成型,从而得到复合
口 D
口口 Γο[第四实施方式]图14 图16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转印 片12由夹持件15保持为沿着第一模具1的型面la,该夹持件15作为装饰片保持机构发挥 功能。并且,在第一模具1设有用于吸引转印片12的吸引部13。[树脂成型的处理步骤]如图14所示,将金属体20配置于第一模具1的模腔面1A。转印片12配置于第一 模具1的型面la。其次,根据需要利用加热器等对转印片12进行加热,然后,如图15所示,利用吸引 部13朝第一模具1侧吸引转印片12,从而在合模之前使转印片12沿着金属体20的表面。其次,如图16所示,使第二模具2接近第一模具1而进行合模,在金属体20的背 面与模腔面IA之间形成有模腔V。然后,利用树脂进行注塑成型,从而得到复合品P。[其他的实施方式](1)如图17所示,也可以在第一夹持件4和第二夹持件5的用于保持转印片12的 面配置特氟隆(注册商标)或者涂层完毕的环等用于降低摩擦的部件,或者实施用于降低 摩擦的处理,从而构成为第一夹持件4和第二夹持件5具备在一定张力下容许转印片12移 动的片滑动部如、5a的结构。这样,当在合模之前将转印片12按压于金属体20的凸状部 20a时,由于装饰片保持机构的片滑动部如、5&的存在,能够容许转印片12移动。这样,当 将转印片12按压于金属体20的凸状部20a时使转印片12移动,由此,不用过度地拉伸转 印片12就能够使转印片12沿着金属体20的凸状部20a。另外,在像第三实施方式或者第 四实施方式那样仅存在1个夹持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形成为仅在夹持件15的用于保持转印 片12的面具备片滑动部、或者在夹持件15和位于与夹持件15对置的位置的第一模具1的 型面Ia双方具备片滑动部的结构。(2)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即便是在金属体20的背面整体成型树脂部30的情 况下,第一模具1也具备滑动模具3的注塑成型用模具,但是,在金属体20不变性的情况 下,第一模具1也可以并不具备滑动模具3。但是,如果第一模具1具备滑动模具3,则能够 根据滑动模具3的位置选择金属体20的背面的树脂部30,能够容易地制造多种复合品P。(3)在并不是在金属体20的背面的全面成型树脂部30、而是例如仅在周缘部成型 树脂部30的情况下,如图18所示,使滑动模具3的末端部分3a突出至模腔V的内部,在进 行合模时将末端面3A按压于金属体20的背面。如果在使滑动模具3的末端部分3a突出 至模腔V的内部的状态下注射熔融树脂,则熔融树脂并不会注入至末端面3A按压金属体20 的背面的部分。因此,仅在金属体20的周缘部成型有树脂部30。但是,在借助注射时的熔 融树脂的热和滑动模具3不足以达到能够在金属体20的表面进行装饰的热量的情况下,也 可以如前面所述对金属体20进行预热。(4)在C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使滑动模具3能够相对于第一模具1在合模方向相对移动,且滑动模具3的末端部分3a突出至模腔V的内部,但是,也可以将突出至模腔V的 内部的滑动模具3的末端部3a构成为第一模具1的一部分。即,如图18所示,滑动模具3 的末端部3a构成第一模具1的突出部,当进行合模时该突出部的末端面按压金属体20的 背面。并且,当利用滑动模具3或者突出部的末端面3A按压金属体20的背面时,只要熔融 树脂不会流入金属体20的背面与末端面3A之间既可,也可以仅利用该末端面3A的周缘部 分按压金属体20的背面。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能够广泛利用于复合品的制造,上述复合品是在汽车、家庭用电气化产品、 移动电话机、个人计算机等各种各样的领域中所使用的包含金属的复合品(无论是内饰品 还是外装品),上述复合品在金属体的表面形成有装饰层,且在金属体的背面成型有树脂 部。
权利要求
1.一种注塑成型用模具,所述注塑成型用模具是在复合品的制造中使用的模具,所述 复合品是在具有凸状部的金属体的表面形成有装饰层、且在所述金属体的背面形成有树脂 部的成型品,所述注塑成型用模具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模具,该第一模具用于配置所述金属体;第二模具,该第二模具与所述第一模具合模,从而在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金属体之间 形成树脂注入用的模腔;以及装饰片保持机构,在进行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的合模之前,通过该装饰片保 持机构,将装饰片配置在从所述第二模具的型面离开的位置,并且在所述装饰片被向所述 金属体的凸状部按压的同时,使所述装饰片沿着所述凸状部与所述凸状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成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成型用模具还具备吸引部,该吸引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模具,用于吸引所述装 饰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塑成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片保持机构具备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 件都设置于所述第二模具的型面,所述第一夹持件被朝该型面弹性施力,所述第二夹持件 被朝从该型面突出的方向弹性施力,且与所述第一夹持件夹持所述装饰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成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片保持机构构成为设定所述第二夹持件的弹性作用力比所述第一夹持件的 弹性作用力大。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模具设置有金属体支承部,在合模之前,所述金属体支承部支承所述金属 体的背面,在合模之后,所述金属体支承部退避而从所述金属体的背面离开,从而形成模腔
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片保持机构具备片滑动部,在一定的张力下,所述片滑动部容许所述装饰片 移动。
7.一种复合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工序 将具有凸状部的金属体配置于第一模具的工序;将装饰片配置在从第二模具的型面离开的位置,将所述装饰片向所述金属体的凸状部 按压的同时,使所述装饰片沿着所述凸状部与所述凸状部接触的装饰片配置工序;对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进行合模,在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金属体之间形成树 脂注入用的模腔的工序;以及向所述模腔注入树脂,在所述金属体的背面侧填充树脂的工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饰片配置工序中,利用设置于所述第一模具的吸引部吸引所述装饰片。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复合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品的制造方法,代替所述装饰片配置工序和形成所述树脂注入用的模腔的工 序而具备如下的形成树脂注入用的模腔的工序将装饰片配置在从第二模具的型面离开 的位置,在进行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的合模的中途将所述装饰片向所述金属体的凸状部按压的同时,使所述装饰片沿着所述凸状部与所述凸状部接触,并且,借助之后的合 模,在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金属体之间形成树脂注入用的模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注塑成型用模具以及复合品的制造方法。在复合品的制造所使用的注塑成型用模具中,复合品在具有凸状部(20a)的金属体(20)的表面形成有装饰层,且在金属体(20)的背面形成有树脂部,注塑成型用模具具备第一模具(1),其配置金属体(20);第二模具(2),其与第一模具(1)合模,在第一模具(1)与金属体(20)之间形成树脂注入用的模腔;和装饰片保持机构,在第一模具(1)与第二模具(2)的合模前,将转印片(12)配置在从第二模具(2)的型面离开的位置,并且在转印片(12)被向金属体(20)的凸状部(20a)按压的同时,使转印片(12)沿着凸状部(20a)与凸状部(20a)接触。
文档编号B29C45/14GK102069565SQ20101054661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0日
发明者丰冈尚登, 大上善裕, 嵯峨山洋介 申请人: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