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保持方法、平面保持部件、平面保持装置、光盘制造方法及光盘制造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43721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面保持方法、平面保持部件、平面保持装置、光盘制造方法及光盘制造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将像光盘底板这样的薄板状物体保持为平面状的方法、平面保持单元及平面保持装置,并且涉及到将2张光盘底板通过以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作为粘合剂、使其贴合成1张光盘的光盘制造方法及光盘制造装置。
这种平面保持方法除防止因薄板状物体的本身随时间而产生的变形外,在对薄板状物体上实施加热、涂敷、粘合等处理时作为防止由此而产生的薄板状物体变形的方法也是非常适用的,因为这些处理的种类不同而进行了各种改进。
例如,在用阳离子型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将2张光盘底板贴合在一起来制造DVD时,首先,在光盘底板的至少一个面上涂敷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并把2张中间夹有该物质的光盘底板重叠在一起。然后,对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进行紫外线照射,通过使该组成物硬化将2张光盘底板贴合在一起。
一般的阳离子型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并不是在紫外线照射后马上就硬化的,而是慢慢地硬化,达到完全硬化则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紫外线照射后、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的硬化在达到某一程度之前的这段期间内,如果不将已经重叠的2张光盘底板正确地保持为平面状,光盘上就会产生翘曲和倾斜等而出现形状精度降低等问题。
作为将光盘底板正确地保持为平面状的方法,虽然曾想到过夹在比较硬的平坦面之间的方法,但在光盘底板表面上压接较硬的物体的话,就会容易损伤光盘底板的表面,并且还极易产生因为该硬物体的反复使用而在光盘底板的表面附着上异物等问题。
在USP5684778中记载了这样一种方法通过在制造底板上具有产生结晶-非结晶合金间相变化的记录薄膜层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时,在保护层的紫外线硬化步骤及初始化步骤中,使用把上述记录媒体压靠在平坦的平面上、并把多张重叠在一起、从两侧加力等,从而在可以矫正翘曲的方向上施加了矫正力,但即使是在这种方法中也会有损伤和异物附着等问题。
关于保持光盘底板的方法,如EP0865039A1中记载了像覆盖在保持部件形成的凹部的开口部上一样、将光盘底板放在上面通过对该凹槽部内抽真空,而将光盘底板保持在保持部件上的方法。不过,在这个方法中,由于抽真空而在光盘底板上作用了很大的力,因此给光盘底板会带来变形、划伤、尘灰吸附等不利影响。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使其表面产生划伤、异物吸附等损伤地并将光盘底板正确地保持为平面状的方法及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发明提供一种将薄板状物体保持为平面状的平面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表面是平面状,具有从该表面贯通到内侧面的贯通孔的保持部件的表面上,载置了上述薄板状物体的状态下,从上述保持部件的内侧进行吸气,产生从该保持部件表面侧流向内面侧的气流。由此将上述薄板状物体保持在上述保持部件的表面上。
并且,本申请发明还提供一种平面保持单元,其特征在于,这具有表面是平面状、具有从该表面贯通到内侧面的贯通孔的保持构件、设置在上述保持部件的内侧面上的抽吸气装置,在上述保持部件表面上载置薄板状物体的状态下,当由上述抽吸气装置进行抽吸气时,上述薄板状物体被保持在上述保持部件的表面上。
利用本发明,由于气流的作用薄板状物体受到风压而将薄板状物体压靠在保持部件上,因此,就能够使薄板状物体的表面不接触到物体,而在薄板状物体上作用了柔性力而使其保持为平面状。因此,可以将薄板状物体正确地保持为平面状而其表面不会产生划伤和异物吸附等损伤。
并且,因为气流从保持部件的表面流向内侧面,所以,表面和内侧面之间没有压力差。因此,不必担心对于薄板状物体作用使其产生导致翘曲和弯曲变形等这样很强的吸引力。
图2是表示第1个实施方案中的平面保持装置的外观概括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平面保持单元结构示意图,(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
图4是平面保持装置第2个实施方案的外观概括结构示意图。
特别是当上述薄板状物体是光盘底板时,希望至少在光盘底板的内圆周端部和外圆周端部双方产生上述的气流。
通过这种方法,就能够在光盘底板的内圆周端部和外圆周端部双方上作用风压,因为可以使光盘底板压靠在保持部件表面上的力在光盘底板的半径方向上更加均匀化,因此,可以防止在光盘底板上产生翘曲和弯曲等。
并且,希望上述保持部件表面的粗糙度Ra在3.0μm以下。
当在保持部件的表面上有由于精制时的杂质和原料的小片残留在表面上而形成的凸起和其后产生的缺陷等时,当被保持在保持部件表面上的薄板状物体和保持部件表面接触时,就可能在板状部件上产生损伤,因此,通过将保持部件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控制在3.0μm以下,能够防止在薄板状物体上产生损伤。
特别是上述薄板状物体是由微小的硬性伤而成为制造不良的光盘时,因为采用这样的结构是有效的,所以能够提高合格率。
如果采用在第1地点使上述薄板状物体保持在上述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将该保持部件在移动路径上移动后、在第2地点将上述薄板状物体从上述保持部件上取下这样的结构,就能够适用于连续步骤,可以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并且若将保持部件以规定速度只移动规定长度的话,则能够将薄板状物体在规定时间内保持为平面状,所以可以实现步骤的自动化。
特别是对于在第2地点上述薄板状物体被取下的保持部件,在上述中第1地点上又将其他的薄板状物体载置上,若反复使用该保持部件,就能够实现效率良好的连续生产。
并且,上述移动路径上,如果同时配置多个保持上述薄板状物体的保持部件,就能够提高制造效率。
希望在将保持部件在移动路径上移动时,在上述保持部件的内侧面设置了和该保持部件一体化的电动式风扇,同时在上述移动路径上设置用于向上述风扇提供电源的接触电极,通过上述风扇的转动而使产生上述气流。
采用这种方法,即使在移动路径上的移动过程中,也能够使保持部件上的薄板状物体的保持力得到稳定地保持。并且,对于随着保持部件一起在移动路径上移动的风扇来说,虽然进行用于提供电源的配线是困难的,但若在移动路径上设置上接触电极,那么就能够容易地对移动中的风扇提供电源。
在移动路径上通过接触电极对风扇提供电源时,最好是间歇地提供直流电源。
向风扇提供的电源,因为是直流并能够在低电压下工作,因此安全性高。并且因为使用接触电极进行电源供给的话,容易消耗电极,因此,通过间歇地提供电源就能够抑制电极的消耗。并且虽然向风扇的电源供给被间歇停止,但即使在电源供给停止着的期间,由于风扇在惯性力作用下能够继续转动,就能够通过适当设定电源供给的停止时间而维持保持部件上薄板状物体的保持力。
最好是在间歇地向风扇提供电源时,使移动路径上的保持部件的移动也是间歇地进行,在保持部件停止移动时,向风扇提供直流电源。
在保持部件停止时,通过接触电极向风扇提供电源,能够有效地抑制电极的消耗。
最好是在上述移动路径上间歇移动时的上述保持部件的加速度及减速时的加速度(减速的比例)都控制在500cm/sec2以下。
在移动路径上间歇移动保持部件时,在间歇移动加速时及减速时,保持部件上的薄板状物体容易有微小晃动,特别是在移动路径上同时配置多个保持部件时,间歇移动加速时及减速时保持部件之间有相互冲撞,有时因为该冲击会使保持在保持部件上的薄板状物体产生跳动。因此,通过将间歇移动时的上述保持部件的加速度及减速时的加速度控制在500cm/sec2以下,可以降低加速时或者减速时作用在保持部件上的薄板状物体上的作用力、及保持部件相互间冲撞时的冲击力,能够防止薄板状物体在保持部件上移动,防止由于与保持部件的接触而使薄板状物体表面上发生损伤。并且特别是通过采用将间歇移动时的上述保持部件的加速度及减速时的加速度(减速的比例)控制在500cm/sec2以下以及将上述保持部件表面的粗糙度Ra控制在3.0μm以下这样的结构,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在薄板状物体上产生损伤。
本发明的平面保持方法适用于上述薄板状物体是光盘底板的情况。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光盘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2张光盘底板用以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作为粘合剂将其贴合在一起制成为1张光盘的光盘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几个步骤对于一个光盘的底板、在相互贴合面上的一部分涂敷上述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的步骤;对于已经涂敷的上述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照射紫外线的步骤;将中间夹有照射了紫外线的上述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的一个光盘底板和另一个光盘底板贴合在一起的步骤,将介于两个光盘底板之间的上述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进行延展的步骤,在本发明的平面保持方法中,作为上述薄板状物体,适用中间夹有上述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的重合的2张光盘底板、并将该2张光盘底板保持为平面状的步骤。
特别适合上述光盘是DVD时的情况。
在生产制造DVD等的光盘时,非常严格地要求光盘的表面质量,如上述中,若通过风压将光盘底板压靠在保持部件上使其保持为平面状,则能够防止在光盘底板的表面上产生硬伤和异物吸附等损伤,所以能够制造出符合上述要求的表面精度优良的光盘。
另外,本发明的平面保持方法,由于是通过从表面侧穿过保持部件表面上开设的贯通孔流向内侧面的气流来保持薄板状物体的,因此,该气流对薄板状物体具有冷却效果。也可以将具有这一特征本发明的平面保持方法适用于刚刚成型的塑料制光盘底板可以不使之倾斜的冷却步骤。
本发明的平面保持方法,能够通过下面结构的平面保持单元得到很好的实施。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平面保持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表面是平面状、具有从该表面贯通到内侧面的贯通孔的保持部件;在上述保持部件的内侧面上设置的抽吸气装置,当在上述保持部件表面上载置薄板状物体的状态下通过上述的抽吸气装置进行抽吸气时,上述薄板状物体就被保持在上述保持部件的表面上。
采用这种平面保持装置,由于抽吸气装置的作用,可以从保持部件的内侧面进行抽吸气,由此能够产生由保持部件的表面流向内侧面的气流。因此,在该气流的风压作用下,能够把薄板状物体以压靠在保持部件上这种形式来保持,因此可以在不使物体接触到薄板状物体表面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柔性力的作用使其保持为平面状。所以,能够将薄板状物体不使其表面产生硬伤及异物吸附等损伤而正确地保持为平面状。
特别是在上述薄板状物体是光盘底板时,在上述保持部件其表面上开设了比上述光盘底板中心孔的直径大的第1贯通孔的同时,将上述光盘底板以中心与上述第1贯通孔同心地载置在上述保持部件上时,希望至少具备以下两种形状中的一种至少上述光盘底板的外圆周端部的一部分位于上述保持部件的端部的外方、或者是在和该光盘底板的外圆周端部重合位置上开设贯通孔。
通过这种的结构,最好是通过将光盘底板中心和上述第1贯通孔中心配置为同心,能够在光盘底板的内圆周端部和外圆周端部的双方上作用上风压,能够使光盘底板上压靠在保持部件的表面压紧力,在光盘底板的半径方向上能够更加均匀化,因此能够防止在光盘底板上产生弯曲和翘曲等现象。
将上述中第1贯通孔的直径做得比15mm大,在上述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在中心与该第1贯通孔相同、直径为80mm圆周上开设第2贯通孔,并且如果至少具有以下两种形状中的一种上述保持部件端部位于中心与上述第1贯通孔相同、直径为120mm圆周的内方、或者是在上述直径为120mm的圆周上开设第3贯通孔,就能够适用于外径为80mm型的光盘底板及外径为120mm的光盘底板这两种情况,薄板状部件不论是哪一种光盘底板,都能够在该内部圆周端部和外部圆周端部双方上作用上风压。
最好是上述保持部件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在3.0μm以下,通过这种结构,能够抑制在保持部件的表面上保持的薄板状物体和保持部件表面的接触而使薄板状部件上产生硬伤。特别是上述薄板状物体是即使产生微小的硬伤也成为制造不良的光盘底板时,采用这种结构是非常有效的,能够提高合格率。
本发明的平面保持方法,能够通过下面这样结构的平面保持装置来实施。也就是说,关于本发明的平面保持装置,其特征是具有本发明的平面保持单元、该平面保持单元移动的移动路径、在上述移动路径上的第1地点上将上述薄板状物体载置在上述平面保持单元的上述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装置、在上述移动路径上的第2地点将上述薄板状物体从上述平面保持装置的上述保持部件上卸下的装置。采用这种结构,适合于连续步骤,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并且能够实现工程自动化。
将上述移动路径设置成循环路径,若构成为相对在上述中第2地点将上述薄板状物体卸下的平面单元,在上述中第1地点上载置另外的薄板状物体的结构,就能够反复使用平面单元,并且能够提高效率连续生产。
并且,在上述移动路径上,若同时配置多个平面单元,能够提高制造效率。
还有,当保持部件在移动路径上移动时,作为上述抽吸气装置把电动式风扇和上述保持部件配置为一体的,并且在上述移动路径上配置了给上述风扇提供电源的接触电极。
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在移动路径上移动时,也能够使作用在保持部件上薄板状物体的保持力得到稳定地保持。并且对于随着保持部件一起移动的风扇来说能够容易地提供电源。
在上述移动路径上,最好是能够设置将上述平面保持单元进行间歇移动的装置。
若使在移动路径上的保持部件的移动间歇地进行,则通过在保持部件停止时给风扇提供直流电压,能够间歇地给风扇提供电源。在保持部件停止时,通过使用接触电极给风扇供电,能够有效地抑制电极的消耗。
并且,希望配置能够将在上述移动路径上间歇移动时的上述平面保持单元的加速度及减速时的加速度控制在500cmm/sec2以下的控制系统。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降低平面保持单元加速时或者减速时作用在保持部件上的薄板状物体上的作用力、及平面保持装置相互冲撞时的冲击力,能够防止在保持部件上的薄板状物体移动,并且防止由于保持部件和薄板状物体的相互接触而在板状物上产生硬伤。另外特别是通过采用将间歇移动时的上述平面保持装置的加速度及减速时的加速度控制在500cm/sec2以下及将前述保持部件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控制在3.0μm以下的结构,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在薄板状物体产生硬伤。
上述的光盘制造方法,通过下面的结构的光盘制造装置能够实施,也就是说关于本发明的光盘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是将2张光盘底板用以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组成的粘合剂贴在一起制成1张光盘的光盘制造装置,具有以下结构具有对于一个的光盘底板、在贴合面的一部分上进行上述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涂敷的涂敷装置、对于已经涂敷的上述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进行照射紫外线的紫外线照射装置、将中间夹有照射了紫外线的上述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的上述一个的光盘底板和另一个光盘底板贴合在一起的贴合装置、将介于两光盘底板间的上述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延展的延展装置,在本发明的平面保持装置上作为上述薄板状物体适用中间夹有上述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的重合的上述2张的光盘底板的上述平面保持装置。
在光盘制造时,非常严格要求光盘表面的状态,通过本发明的光盘制造装置,在平面保持装置上,因为光盘底板通过风压被压靠在保持部件上保持为平面状,因此防止在光盘底板的表面上产生硬伤和异物吸附等损伤,能够制造出符合上述要求的表面精度优良的光盘。


图1是DVD制造装置的结构简图。图中符号R1是光盘底板的取出部件、R2是光盘制成部件、R3是光盘检测部件、R4是光盘抽取部件,都收容在图中没有表示的壳体的内部。
光盘底板取出部件R1是由以下两部分构成把贴合制成1张光盘(DVD)的2张光盘底板1a、1b分别以层叠状态存放在光盘保持器2上的存储部分A1、和将各个光盘保持器上被保持的光盘底板1a、1b 1张1张地取出的取出部件A2。
光盘制成部件R2是由朝向光盘底板1a的贴合面进行阳离子型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涂敷的涂敷装置(涂敷机构)3、对涂敷了阳离子型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的光盘底板1a进行紫外线照射的紫外线照射装置(紫外线照射机构)4、将涂敷了阳离子型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的光盘底板1a和光盘底板1b贴合在一起制成1张光盘的贴合装置(贴合机构)5、将贴合完成的光盘1进行延展的延展装置(延展机构)6、将完成延展的光盘1的端面进行硬化处理的端面处理装置7、将完成端面处理的光盘1仅在规定的时间内保持为平面状的平面保持装置20、以及将完成平面保持的光盘1移动到光盘检测部件R3和光盘抽取部件R4上的移动装置8等。
光盘检测部件R3是由对光盘1进行检测并判定其合格/不合格的光盘检测装置9组成。光盘抽取部件R4是由能够把判断合格的光盘1抽取出来的合格产品抽取部件10和把判断不合格的光盘1抽取出来的不合格产品抽取部件11所组成。
下面,对由上面所述组成的DVD制造装置进行的光盘1的制造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重叠存放在存储区域A1的一个光盘底板1a被提供给光盘制作部件R2。在存储区域A1上多个光盘底板1a被层叠存放在光盘保持器2上,当将光盘保持器2从存储区域A1中移动到取出区域A2上时,光盘保持器2上层叠存放的最上面的1张光盘底板1a通过图中没有表示的移送装置移送到涂敷平台B上的底板提供位置B1上。
光盘底板1a在被向涂敷平台B移送的过程中通过翻转装置被翻转过来。这是为了防止因前一步骤而在贴合面上吸附上异物,需要在存储区域A1上把光盘底板1a的贴合面面向下方存放。对于其他的光盘底板1b也是同样的,并在向贴合装置5移送的过程中通过翻转装置13将其进行翻转。
被移动到底板提供位置B1的光盘底板1a,由于涂敷平台B沿图中箭头所指方向转动而被移动到粘合剂涂敷的位置B2。在已经移动到粘合剂涂敷的位置B2上的光盘底板1a的贴合面上,通过涂敷装置3涂敷阳离子型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S并使其形成和光盘底板1a成同心圆的同心圆环状。并且,阳离子型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S中含有波长区域310-340nm的范围中光吸收系数为2×103m-1以下特性的物质。以这样的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作为光聚合引发剂,通过选择使用在350nm以下的光吸收系数比较小的材料能够得到。
涂敷了阳离子型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S的光盘底板1a,通过涂敷平台B的进一步的转动被移动到底板移动位置B3。移动到底板移动位置B3的光盘底板1a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从紫外线照射装置4向阳离子型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照射紫外线。完成紫外线照射的光盘底板1a由图中没有表示的移送装置移送到贴合装置5。
在贴合装置5上,从取出区域A2由图中没有出现的移送装置将移送来的光盘底板1b翻转后待机,将光盘底板1a、1b使其相互的贴合面相对地重合在一起,通过阳离子型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被贴合制成1张光盘1。
光盘1通过图中没有示出的移送装置被移动到延展装置6。在延展装置6上,光盘1使用中心孔被把持,沿自身圆周方向高速旋转,利用离心力的作用进行阳离子型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的延展。由此,在光盘底板1a、1b之间的阳离子型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被延展成厚度均匀的一层。
此时通过使光盘底板1a、1b的中心孔一致而进行轴心重合。
光盘1在完成阳离子型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的延展后,被移送到端面处理装置7,在这里从光盘1的内外面两侧将含有紫外线和热线(红外线)的光线进行闪烁性地照射。此时,使用反光镜等对光盘1的端面进行照射。由此,能够促进端面附近的阳离子型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的硬化,防止组成物从端面方面渗出,通过红外线的加温,能够缩短阳离子型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整体的硬化时间。
完成了端面处理装置7的处理过程的光盘1,被移送到平面保持装置20。平面保持装置20是由具有规定长度的移动路径21和在这个移动路径21上以规定的移动速度移动的多个平面保持单元30所组成。平面保持单元30的上面安装了开设贯通孔35、36的平板状保持部件37,通过安装在平面保持单元30内部的风扇34进行抽吸气,从而使光盘1在保持部件37上被保持为平面状。光盘1首先被移送到位于移动路径21的出发点(第1点)22的平面保持单元30上,在该平面保持单元30的保持部件37上被保持为平面状。
平面保持单元30在移动路径上移动到结束点(第2地点)23之前的期间,平面保持单元30上的光盘1在规定的时间内被保持为平面状,在这段期间中进行了阳离子型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的硬化,使贴合形成的光盘1的形状得到固定。
完成了在平面保持装置20中的过程的光盘1,在终点23从平面保持单元30上被取下来并移送到光盘检测装置9。
另外在本实施方案中移动路径21做成为循环路径,其移动路径21上的出发点(第1地点)22和终点(第2地点)23具有相同的位置。构成为这个既是出发点22的位置也是终点23的位置上,具有把光盘1从平面保持单元30取下后、又马上将另一个光盘1载置到其平面保持单元30上。
在本实施方案上,作为将光盘1从端面处理装置7移送到平面保持装置20、及将光盘1从平面保持装置20移送到光盘检测装置9的移送装置使用了移动装置8,光盘1再通过这个移动装置8从光盘检测装置9移送到合格产品抽取出部10或者是不合格产品抽取出部11中。
移动装置8上安装了可以同步驱动的3个臂8a、8b、8c,通过臂8a将光盘1从端面处理装置7移向平面保持装置20的同时,通过支撑架8b将到达平面保持装置20移动路径21终点23的平面保持单元30上的光的盘1取下移送到光盘检测装置9,与此同时将检测完了的光盘1通过支撑架8c移送到合格产品抽取部10或者是不合格产品抽取部11。
在光盘检测装置9上判定为不合格的产品将离开正规的生产线上,而只将判定为合格的产品层叠存放在合格产品取出部上已经装备好的光盘保持器上,带同光盘保持器一起被移送到下一个步骤。
在上面所述结构的DVD制造装置上,关于平面保持装置20进行如下说明。
在本实施方案,平面保持装置20具有图2中所示的螺旋状的移动路径21,如图3所示,具有车轮31的平面保持单元30在移动路径21上通过重力作用从上方的出发点22向下方成螺旋状移动。并且通过提升机25将到达移动路径21最低点24的平面保持单元30提升到和出发点22同样位置的终点23上。
图3(a)是平面保持单元30的俯视图,(b)是侧视图。
本实施方案的平面保持单元30,在底面及上面均有开口的筐体33的底面上固定着车轮31,在筐体33的内部收容着电动式风扇34。筐体33的上面安装了有第1贯通孔35及第2贯通孔36的平板状的保持部件37。并且在保持部件37的中心上装配了与光盘1中心孔H1相嵌的凸起38。
开设在保持部件37上的第1贯通孔35是圆形的,其直径比直径15mm的光盘中心孔H1大。在本实施方案上第1贯通孔35的直径是40mm。
第2贯通孔36和第1贯通孔35的中心相同,是由沿着直径为80mm的圆H2的圆周上断续开设的长孔组成。这个直径80mm圆H2相当于外径80mm型的光盘外圆周端部。在本实施方案中,第2贯通孔36的直径方向的幅宽是4mm。
并且保持部件37的幅宽W比120mm小,保持部件37的端部的一部分位于和第1贯通孔35同心的直径为120mm的圆H3的内侧。该直径为120mm的圆H3,相当于外径120mm型的光盘的外圆周端部。在本实施方案上,保持部件37的幅宽W成型为118mm。
另外,虽然图中没有,但在保持部件37的表面上可以适当地开设除上述中第1贯通孔35及第2贯通孔36以外的其他的贯通孔。这些其他的贯通孔当光盘1保持在保持部件37的表面上时,由光盘1将这些贯通孔既封闭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是保持开口状态。
如可以在上述直径120mm的圆H3上开设第3贯通孔(图中没有表示),在开设这样的第3贯通孔的情况下,可以把保持部件37的幅宽W做得比120mm大。
最好是保持部件37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在3.0μm以下。若保持部件37的表面粗糙度Ra比3.0大,保持部件37的表面与光盘1接触时,就可能使光盘1表面产生硬伤。并且若保持部件37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过小的话,就很难将保持在保持部件上的光盘1取下,因此希望表面粗糙度Ra要在1.5μm以上。
另外在筐体33的侧面上开设了凸出到外方的电极39,这个电极39与风扇34的驱动装置电气连接。
一方面,在经过移动路径21时,在与移动路径21上移动的平面保持单元30的电极39相接触位置上沿移动路径21的全长配置了接触电极(图中没有表示),通过这个接触电极和平面保持单元30的电极39的接触,通过该电极39将直流电源提供给风扇34的驱动装置。并通过图中没有显示的控制系统来控制向接触电极的送电。
本实施例上,平面保持装置20的移动路径21是由如下的结构组成从其位于最高位置的出发点22到最低点位置24之间形成为由45个平面保持单元可以相连地移动的长度,从出发点22移动45个单元程度的长度时,达到最低的位置24上。
并且,为了对移动路径21上平面保持单元30的移动速度进行控制,在移动路径21上最低位置24的跟前部分上设置了皮带输送机等的移送装置21a。若在该移送装置21a上控制平面保持单元30的移动速度,则也能同样控制位于该移送装置21a上方的平面保持单元30的移动速度。
因此,移动路径21上,在使平面保持单元30在3秒钟期间内进行1个单元长度移动后,使其停止1秒钟时间,然后再在3秒钟期间内进行1个单元长度移动,反复进行这样的动作,就能够进行间歇地移动。并且能够将移动路径21上的多个平面保持单元30同时进行移动。
在移动路径21上使平面保持单元30间歇地移动时,平面保持单元30,反复进行着在开始移动时加速、以规定的速度移动后、再减速、然后停止这样的动作。在本实施方案,开始移动时的加速度及停止时的加速度(减速时的加速度、也就是减速比例)是可以通过移送装置21a来控制的。希望平面保持单元30在间歇移动时的加速度及减速时的加速度控制在500cm/sec2以下。若平面保持单元30开始移动时的加速度/或者是停止时减速时的加速度在500cm/sec2以上的话,加速时或者减速时作用在保持部件37上所保持的光盘1上的力就会增大,除在保持部件37上光盘1可能会发生微小晃动外,开始移动时及停止时平面保持单元30相互冲撞时的冲击力也会增大,那么在保持部件37上光盘1会跳动起来。因此,通过将平面保持单元30的加速度及减速时的加速度控制在500cm/sec2以下,能够防止由于光盘1和保持部件37的接触在光盘上产生硬伤。在防止光盘1产生硬伤的效果点上,希望平面保持单元30的加速度及减速时的加速度小,希望控制在200cm/sec2以下。
移送装置21a的控制装置和控制向接触电极送电的控制系统是连动的,只在平面保持单元30停止的1秒钟的时间内向接触电极送电,在平面保持单元30移动3秒的期间停止向接触电极的送电,能够间歇地向平面保持单元30中风扇34提供直流电源。
对上述所述结构的平面保持装置20的动作方法进行如下说明。
位于出发点22上的平面保持单元30,在其保持部件37的表面上载置上完成在端面处理装置7上的过程的光盘1。光盘1其中心孔H1和保持部件37的中心凸起38相嵌合地配合。这时,若光盘1的外径是80mm的话,就如图中所示的符号H2,光盘1的外圆周端部位于第2贯通孔36上,若光盘1的外径是120mm的话,如图中符合H3所示,光盘1的外圆周端部一部分会从保持部件37上突出。
光盘1被放置到保持部件37上后,风扇34接通直流电源后开始转动并进行抽吸气。由此从保持部件37的表面侧产生流向内侧面的气流,由于风压的作用,光盘1被压靠在保持部件37的表面上而被保持成平面状。
该气流流过第1贯通孔35的内及保持部件37的圆周端部,若光盘1的外径是80mm话,也流过第2贯通孔36的内部。因此,光盘1的外径不论是120mm还是80mm,在外圆周端部及内圆周端部的两方上都受到有效的风压作用,于是能够更有效正确地被保持为平面状。
这样,在将光盘1保持为平面状时,平面保持单元30通过移动路径21由上方向下方以螺旋状移动。这期间,在移动路径21上的多个平面保持单元30的移动是同时且间歇地进行,同时,仅在其停止时向平面保持单元30中的风扇34间歇地提供直流电源。风扇34在停止供电期间依靠惯性力能继续转动,可使光盘1的保持力得到保持。
到达移动路径21上的最低位置24的平面保持单元30,由提升机25提升被移送到出发点22位置。在通过提升机25移送的期间内不给风扇提供电源,因此风扇34是经减速后停止的,同时光盘1的平面保持被解除。
平面保持单元30被移送到终点23(出发点22)时,光盘1通过移动装置8被从保持部件37上取下移送到检测装置9。
从保持部件37上取下光盘1的平面保持单元30将完成经过端面处理装置7中的处理过程的光盘1再一次载置在其保持部件37的表面上反复地被使用,并且和上述相同,反复进行着将光盘1保持为平面状的步骤。
在本实施方案中,移动路径21上的平面保持单元30的移动,如以3秒期间进行1个单元的分移动后、再停止1秒钟、以这样的周期间歇地移动的话,这样,一个单元份的移动就需要4秒钟,因此,从出发点22达到最低位置24的时间就是4秒×45个单元=180秒,也就是需要3分钟。所以,光盘1在平面保持单元30上只有3分钟的时间内被保持为平面状,在这个3分钟时间里进行着阳离子型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的硬化并使光盘1的形状得到固定。
并且,上述实施方案中,虽然将平面保持装置20中的移动路径21制成螺旋状,但将移动路径的形状制成循环路径(始点和终点不同的非循环路径也行)的话也可以,能够做成各种形状。并且在上述实施方案中是采用这样的结构组成使移动路径21倾斜、在平面保持单元30上安装车轮31、通过重力的作用使平面保持单元30进行移动,但使平面保持单元30移动的结构并不只限于此。如在移动路径上在设置成高低差,通过使移动路径自身驱动也能使平面保持单元30移动。将移动路径21做成螺旋状时,可以将平面保持装置20的安装空间缩小,这样,通过重力的作用使平面保持单元30进行移动话,就能够节省能耗。
图4是平面保持装置的第2个实施方案,本实施方案的平面保持装置和上述中第1个实施方案中的平面保持装置20的不同点是,移动路径不成倾斜状态,并且具有在3重的圆周回路41、42、43,同时还具有在上段圆周回路41及中段圆周回路42之间进行升降的第1升降装置44、在中段圆周回路42和下段的圆周回路43之间进行升降的第2升降装置45以及在上段的圆周回路41和下段的圆周回路43之间进行升降的升降装置46等。平面保持单元48和上述实施方案中平面保持单元30具有同样的结构。
在各个圆周回路41、42、43上,是按如下形式进行的配置了多个能够移动的平面保持单元48,平面保持单元48上载置了经过贴合处理的光盘1,在各圆周回路41、42、43上沿着上段、中段、下段的顺序进行圆周回转,最终的再重新返回到上段的圆周回路41上。而且,为使平面保持单元48进行间歇地移动,在各个圆周回路上间歇地配置了使平面保持单元48沿规定的进行方向只移动规定距离的运送装置(图中略),通过图中没有表示的控制系统来控制由该运送装置使平面保持单元48移动时的速度。
在本实施方案中,和上述中第1个实施方案相同,在各个圆周回路41、42、43上使平面保持单元48间歇地进行移动时,希望平面保持单元48的加速度及减速时的加速度控制在500cm/sec2以下,最好是在200cm/sec2以下。这样,就能够降低加速时或者是减速时作用在保持部件上的薄板状物体上的作用力及保持部件相互间冲撞时的冲击力,防止薄板状物体在保持部件上的移动,并能够防止因保持部件与薄板状物体的表面接触而在板状物体表面上产生硬伤。
在本实施方案的平面保持装置中,完成端面处理的光盘1,首先被载置到位于上段圆周回路41投入位置的平面保持单元48上。载置光盘1的平面保持单元48在上段圆周回路41上移动半个圆周后载置到第1升降装置44上。第1升降装置44装载着平面保持单元48下降到中段圆周回路42上。下降到中段圆周回路42上的平面保持单元48,此时,又在中段圆周回路42上沿反方向移动一个圆周后载置到第2升降装置45上。第2升降装置45装载着平面保持单元48下降到下段圆周回路43上。下降到下段圆周回路43上的平面保持单元48,此时,在下段圆周回路43上再沿着反方向移动一个圆周后载置到第3升降装置46上。第3升降装置46装载着平面保持单元48上升到上段的圆周回路41。返回到上段圆周回路41上的平面保持单元48,在圆周回路41上移动剩下的半个圆周到达排放位置。
平面保持单元48从投入位置到达排放位置,平面保持单元48的光盘1被保持为平面状,在这期间进行着紫外线硬化性树脂组成物的硬化,并使相互贴合的光盘1的形状得到固化。在平面保持装置上完成硬化的光盘1在到达排放位置后从平面保持单元48上被取出,移送到光盘检测装置9。
在本实施方案上,特别是不将平面保持装置的移动路径装配成倾斜状态,采用在圆周回路上将平面保持单元48沿水平方向进行移动这样的结构,因此,具有容易控制平面保持单元48的移动速度这样的优点。
由以上说明可以看到,通过本发明,能够因由气流作用使薄板状物体受到风压,并将薄板状物体压紧保持在平面状的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因此,可以不使物体与薄板状物体的表面之间接触,通过柔性力作用在薄板状物体上能够将该薄板状物体保持为平面状,所以不会在薄板状物体的表面上产生硬伤及吸附异物等损伤,同时不会导致薄板状物体的变形,能够使正确地保持为平面状。
权利要求
1.一种平面保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一种将薄板状物体保持为平面状的方法,该保持部件的表面是平面型、并在其上开设了从该表面贯通到内侧面的贯通孔,在该保持部件的表面上载置上述薄板状物体的状态下,从上述保持部件的内侧面进行抽吸气,通过产生从该保持部件表面侧流向内侧面的气流,将上述薄板状物体保持在上述保持部件的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平面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薄板状物体是光盘底板,至少在光盘底板的内周缘部和外周缘部的两处产生上述气流。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平面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件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在3.0μm以下。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平面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第1地点将上述薄板状物体保持在上述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在使该保持部件在移动路径上移动后,在第2地点将上述薄板状物体从上述保持部件上取下。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平面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在上述的第2地点上上述薄板状物体已经被取下来的保持部件,在上述的第1地点又将其它的薄板状物体载置上,而反复使用该保持部件。
6.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平面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移动路径上同时配置多个保持上述薄板状物体的保持部件。
7.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平面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件的内侧面上设置了和该保持部件成一体的电动风扇,同时,在上述移动路径上设置用于给上述风扇提供电力的接触电极,通过使上述风扇转动产生上述气流。
8.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平面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移动路径上间歇地向上述风扇提供直流电压。
9.如权利要求8中所的所述的平面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使上述移动路径上的上述保持部件的移动间歇地进行,在上述保持部件停止时,给上述风扇提供直流电源。
10.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平面保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移动路径上间歇移动时的上述保持部件的加速度及减速时的加速度都为500cm/sec2以下。
11.一种光盘制造方法,它是将两张光盘底板用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组成的粘合剂贴合在一起制成1张光盘的光盘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相对于一个的光盘底板,在贴合面的一部分上涂敷上述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的工序;对于已经涂敷上述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进行紫外线照射的工序;将夹有照射了紫外线的上述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的上述一个光盘底板和另一个光盘底板进行贴合的工序;将介于两个光盘底板之间的上述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进行延展的工序;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平面保持方法中,作为上述薄板状物体,适用中间夹有上述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重合在一起的上述2张光盘底板,并具有把该2张光盘底板保持为平面状的工序。
12.如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光盘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光盘是DVD。
13.一种平面保持单元,其特征在于,表面是平面状,具有从该表面贯通到内侧面的贯通孔的保持部件、和设在上述保持部件内侧面的抽吸气装置,在上述保持部件的表面上载置薄板状物体的状态下,通过上述抽吸气装置进行抽吸气,将上述薄板状物体保持在上述保持部件的表面上。
14.如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平面保持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薄板状物体是光盘底板,上述保持部件其表面上开设直径比上述光盘底板的中心孔的直径大的第1贯通孔,同时,在上述保持部件上将上述光盘底板与上述中第1贯通孔的中心同心地载置上时,至少具备以下其中的一种形状上述光盘底板的外周缘至少一个部分位于上述保持部件端部的外方、或者是在和该光盘底板的外圆周部重合的位置上开设贯通孔。
15.如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平面保持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第1贯通孔的直径比15mm大,在上述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在和上述的第1贯通孔同心具有直径为80mm的圆周上开设了第2贯通孔,并且至少具备下面两种形状中一种上述保持部件端部处于和上述的第1贯通孔同心直径为120mm的圆的内侧,或者是在上述直径为120mm的圆周上开设第3贯通孔。
16.如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平面保持单元,上述保持部件表面粗糙度Ra是3.0μm以下。
17.一种平面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结构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平面保持单元、该平面保持单元移动的移动路径、在上述移动路径上的第1地点上将上述薄板状物载置到上述平面保持单元中上述保持部件表面上的装置、及在上述移动路径上的第2地点上从上述平面保持单元中上述保持部件上取下上述薄板状物体的装置。
18.如权利要求17中所述的平面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移动路径做成循环路径,对于在上述中第2地点上上述薄板状物体被取下来的同一个平面保持单元来在上述中第1地点上又将另一个薄板状物体载置上。
19.如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平面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路径上可以同时配置多个平面保持单元。
20.如权利要求17中所述的平面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抽吸气装置将电动式风扇和上述保持部件设置为一体,并且在上述移动路径上设置了为上述风扇提供电源的接触电极。
21.如权利要求20中所述的平面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移动路径上设置了为了使上述平面保持装置进行间歇移动的装置。
22.如权利要求21中所述的平面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了可以将在上述移动路径上间歇移动时的上述平面保持单元的加速度及减速时的加速度控制在500cm/sec2以下的控制系统。
23.一种将2张光盘底板用以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组成的粘合剂进行贴合制成1张光盘的光盘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结构对于一个光盘底板将上述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涂敷于贴合面上的一部分上的涂敷装置;对于已经涂敷的上述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进行紫外线照射的紫外线照射装置;将夹有紫外线照射过的上述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的上述一个光盘底板与另一个光盘底板进行贴合的贴合装置;将介于两个光盘底板之间的上述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进行延展的延展装置;上述权利要求17中所述的平面保持装置中,具有作为上述薄板状物体适用夹有上述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重合在一起的上述2张光盘底板的上述平面保持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平面保持方法,能够正确地将中间夹有紫外线硬化性组成物而重合的2张光盘底板等的薄板状物体保持为平面状,并使其表面上不产生硬伤和吸附异物等损伤。这种平面保持方法的特征是表面是平面状,在保持部件37的表面上开设了从该表面贯通到内侧面的贯通孔35、36,在该保持部件37上将薄板状物体可以覆盖在贯通孔35、36一部分的位置上载置薄板状物体的状态下,从保持部件37的内侧进行抽吸气,通过产生从保持部件37的表面侧流向内侧面的气流,使薄板状物体保持在保持部件37的表面上。
文档编号B29C65/48GK1392092SQ0212824
公开日2003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11日
发明者蛯泽胜英, 常松则夫, 松本正明 申请人: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