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包装袋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用途包装袋。本实用新型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用途包装袋,包括袋身和由袋身围成的腔体,还包括袋底,袋底和袋身由发泡材料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用途包装袋,袋底和袋身没有接缝,不存在应力集中的现象,结实耐用;另外,袋底和袋身采用发泡材料一体成型,制作工艺简单,一个注塑工艺即可完成,适合批量生产,制成的袋保温、防水、防霉、防潮、减震,可以用做产品的外包装袋,包装完产品后能回收利用,可以用来盛装其它物品,从而实现节能环保效果。
【专利说明】
一种多用途包装袋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用途包装袋。
【背景技术】
[0002]包装袋用途广泛。包装袋是指用于包装各种用品的袋子,使货物在生产流通过程中方便运输,容易存储。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实际数字显示,有80%使用后的塑料袋,最终与一般垃圾一样被运至垃圾堆田区处理,仅有百分之七的塑料被回收循环使用。现有的包装袋大多由袋身围成一个用于盛放物品的腔体,袋身底部用胶水粘合或加热熔合,用胶水粘合或加热熔合的部位内部组织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在承重时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从而易破损,进而影响包装袋的回收利用,不利于节能环保。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避免应力集中的包装袋。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用途包装袋,一体成型,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现象,结实耐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用途包装袋,包括袋身和由袋身围成的腔体,还包括袋底,袋底和袋身由发泡材料一体成型。
[0006]优选的,所述袋身和袋底由圆弧部过渡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袋身设置有鼓起部,鼓起部设置于腔体的一侧。
[0008]优选的,所述发泡材料包括PE或EVA发泡材料。
[0009]优选的,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将腔体分隔开的隔离部,隔离部设置于腔体内部。
[0010]优选的,所述袋身包括前体和后体,一个隔离部设置于腔体内部且连接前体和后体。
[0011]所述后体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可弯曲封口部,可弯曲封口部能向下弯曲并插入前体和隔离部之间。
[0012]优选的,所述隔离部、袋底和袋身一体成型。
[0013]优选的,还包括用于提高该包装袋强度的所述若干条加强筋,所述若干条加强筋设置于袋身或/和袋底。
[0014]优选的,所述加强筋设置于袋身或/和袋底的外壁。
[0015]优选的,所述加强筋包括若干第一筋和若干第二筋,若干第一筋和若干第二筋呈网状分布。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用途包装袋,袋底和袋身没有接缝,不存在应力集中的现象,结实耐用;另外,袋底和袋身采用发泡材料一体成型,制作工艺简单,一个注塑工艺即可完成,适合批量生产,制成的袋保温、防水、防霉、防潮、减震,可以用做产品的外包装袋,比如可以用来包装鞋子,可以将鞋子直接封装于该袋,然后一起放置于鞋盒,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用途包装袋,能对鞋子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且消费者将鞋子买回家后,该袋能回收利用,可以用来盛装其它物品,从而实现节能环保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另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可弯曲封口处于部插入腔体状态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包括:
[0026]I—袋身
[0027]11一前体12—后体13—可弯曲封口部
[0028]2—腔体3—袋底4 一圆弧部
[0029]5—鼓起部 6—隔离部
[0030]7—加强筋
[0031]71一第一筋 72—第二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0033]实施例一。
[0034]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用途包装袋,包括袋身I和由袋身I围成的腔体2,还包括袋底3,袋底3和袋身I由发泡材料一体成型,具体可采用注塑成型,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用途包装袋,袋底3和袋身I没有接缝,不存在应力集中的现象,结实耐用;另外,袋底3和袋身I采用发泡材料一体成型,制作工艺简单,一个注塑工艺即可完成,适合批量生产,制成的袋保温、防水、防霉、防潮、减震,可以用做产品的外包装袋,比如可以用来包装鞋子,可以将鞋子直接封装于该袋,然后一起放置于鞋盒,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用途包装袋,能对鞋子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且消费者将鞋子买回家后,该袋能回收利用,可以用来盛装其它物品,从而实现节能环保效果。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发泡材料包括PE或EVA发泡材料。
[0035]优选的,所述袋身I和袋底3由圆弧部4过渡连接,圆弧部4能进一步避免袋底3和袋身I之间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进一步提高了该包装袋的性能和美观度。
[0036]优选的,所述袋身I设置有鼓起部5,鼓起部5设置于腔体2的一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用途包装袋用来包装鞋子时,鞋子较高的位置可以位于该鼓起部5内,避免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用途包装袋将鞋子压扁,从而维持好鞋子的外形。
[0037]另外也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用途包装袋的开口端部设置若干孔,该孔用于穿设绳子,从而将该包装袋的开口端部拉合。
[0038]实施例二。
[0039]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将腔体2分隔开的隔离部6,隔离部6设置于腔体2内部,隔离部6用于将腔体2分隔成两个以上的腔室,便于将物品分腔室放置,减少物品间相互影响,有利于保持物品的整齐程度。优选的,所述隔离部6、袋底3和袋身I 一体成型。
[0040]优选的,所述袋身I包括前体11和后体12,一个隔离部6设置于腔体2内部且连接前体11和后体12,一个隔离部6将腔体2分隔成两个腔室,便于将两只鞋子分别放置在不同的腔室,避免在运输过程中鞋子间相互摩擦造成鞋子破损。
[0041]优选的,还包括用于提高该包装袋强度的所述若干条加强筋7,所述若干条加强筋7设置于袋身I或/和袋底3。加强筋7用于提高该包装袋的强度,进而提高该包装袋的承重能力,另外造型优美的加强筋7能提高该包装袋的美观度,加强筋7可设置于该袋的内壁或外壁。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加强筋7设置于袋身域/和袋底3的外壁。
[0042]优选的,所述加强筋7包括若干第一筋71和若干第二筋72,若干第一筋71和若干第二筋72呈网状分布,第一筋71和第二筋72可以纵横交错或斜向交叉,呈网状分布的加强筋7力学性能好,承重能力强。
[0043]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0044]实施例三。
[0045]如图4?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后体12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可弯曲封口部13,可弯曲封口部13能向下弯曲并插入前体11和隔离部6之间。可弯曲封口部13用于将该袋的开口封合,避免内部的物品从开口滑脱,可弯曲封口部13能向下弯曲并插入前体11和隔离部6之间后,收紧开口时能使可弯曲封口部13的末端被压紧在前体11和隔离部6之间,避免可弯曲封口部13从该袋的内部滑出,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用途包装袋的密封效果。
[0046]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乃具有以上所述的优良特性,得以令其在使用上,增进以往技术中所未有的效能而具有实用性,成为一极具实用价值的产品。
[0047]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多用途包装袋,包括袋身(I)和由袋身(I)围成的腔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袋底(3),袋底(3)和袋身(I)由发泡材料一体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身(I)和袋底(3)由圆弧部(4)过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身(I)设置有鼓起部(5),鼓起部(5)设置于腔体(2)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将腔体(2)分隔开的隔离部(6),隔离部(6)设置于腔体(2)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身(I)包括前体(11)和后体(12),一个隔离部(6)设置于腔体(2)内部且连接前体(11)和后体(1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体(12)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可弯曲封口部(13),可弯曲封口部(13)能向下弯曲并插入前体(11)和隔离部(6)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6)、袋底(3)和袋身(I) 一体成型。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提高该包装袋强度的若干条加强筋(7),所述若干条加强筋(7)设置于袋身(I)或/和袋底(3)。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7)设置于袋身(I)或/和袋底(3)的外壁。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7)包括若干第一筋(71)和若干第二筋(72),若干第一筋(71)和若干第二筋(72)呈网状分布置。
【文档编号】B65D33/02GK205441279SQ201521025029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1日
【发明人】施佩君
【申请人】施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