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力除渣输送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气力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气力除渣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燃煤机组气力除渣系统属于一种气力输送工艺。其常规输送过程为:锅炉的底渣经过破碎后进入过度仓,然后进一步到发送器,最后经过通过气力输送的方式,将落入发送器的底渣输送到渣库。
[0003]目前,燃煤机组气力除渣输送系统在国内外燃煤电厂均有广泛应用。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气力除渣系统非常不成熟,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第一,输送稳定性差,表现为经常堵管,设备故障率高;第二,能耗高,输送灰气比非常低,多数很难达到10,从而造成除渣的性价比低,甚至还不如机械输送可靠;第三,设备磨损快,由于稀向输送流速高,管道弯头在系统投运不久后就会出现局部磨穿现象,大大增加了维护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力除渣输送系统,从落渣口下方设置一个过度仓,避免底渣对发送器的直接冲击,减少物料对设备的损害,过度仓下连接手动闸板门、膨胀节、进料阀,下部连接除渣专用发送器,发送器配有进料阀、排气阀、流化装置、输送、补气装置等,该新型气力除渣系统的输送灰气比非常高,能耗及设备磨损均低,送料稳定,且不必经常维护。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种气力除渣输送系统,包括过度仓(1)、流化装置、补气装置及渣库(15);其中,所述过度仓(1)包括进料口(16)、仓下口(17)、手动闸板门(2)、排气阀(14),所述流化装置包括进料阀(18)、发送器(4)、输送管道(9);所述补气装置包括控制箱¢)、空气进入组件(7)、中部进气管(19)、底部进气管(20)、补气管(8);所述渣库(15)包括终端箱(10);
[0007]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度仓(1)进料口(16)与落渣口管道连接,仓下口(17)自上而下依次与手动闸板门(2)、进料阀(18)连接;进料阀(18)与发送器(4)连接;发送器上端与排气阀(14)相连,方便落料时及时置换空气,从而使下料更加顺畅;发送器(4)底部设置有气化底盘(5),通过该气化底盘(5)可使物料充分流化后进入输送管道(9),从而使物料在输送管道(9)内的运行更加流畅;所述补气装置通过控制箱(6)实现实时控制,空气进入组件(7)将进料的压缩空气划分为三路,一路为中部进气管(19),其从发送器(4)的中部进入,一路为底部进气管(20),其从发送器(4)的底部进入,一路为补气管(8),其联通进料的压缩气体,并为输送管道(9)沿途补气;所述输送管道(9)与渣库(15)相连。
[0008]进一步的,所述手动闸板门(2)与进料阀(18)之间还设有膨胀节(3),吸收高温的底渣产生的热位移。
[0009]进一步的,所述发送器(4)上设有第一料位计(21),可控制每次下料落入仓栗的物料,从而实现输送程序的远程自动化控制。
[0010]进一步的,所述补气管(8)为输送管道(9)沿途补气,在输送管道(9)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补气点,一直延伸至渣库(15)。
[0011]进一步的,所述渣库(15)上设有第二料位计(12)和连续料位计(13),可精确控制落入渣库的物料。
[0012]进一步的,所述渣库(15)顶部设有布袋除尘器(11),除去飞入渣库的扬尘,实现系统的经济、环保。
[00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0014](1)本申请的发送器底部设置有气化底盘,通过该气化底盘可使物料充分流化后进入输送管道,从而使物料在输送管道内的运行更加流畅,有效降低了设备磨损,且极少堵管,避免了经常维护。
[0015](2)本申请的补气装置采用三路配气,彻底解决了现有技术发送器在输送颗粒料面临的补气困难,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效率。
[0016](3)本申请在输送管道沿途实施间断式补气,有效解决了大颗粒、大比重的物料沿途沉降的问题,起到了 4两拨千斤的作用,实现了 20以上的灰气比,输送距离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相比早期系统难易突破200米输送距离的技术瓶颈而言,本申请可实现不少于1000米的输送距离。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过渡仓,2手动闸板门,3膨胀节,4发送器,5气化底盘,6控制箱,7空气进入组件,8补气管,9输送管道,10终端箱,11布袋除尘器,12第二料位计,13连续料位计,14排气阀,15渣库,16进料口,17仓下口,18进料阀,19中部进气管,20底部进气管,21第一料位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0]参见图1,本申请所述的新型气力除渣输送系统,包括过度仓1、流化装置、补气装置及渣库15;其中,所述过度仓1包括进料口 16、仓下口 17、手动闸板门2、排气阀14,所述流化装置包括进料阀18、发送器4、输送管道9 ;所述补气装置包括控制箱6、空气进入组件
7、中部进气管19、底部进气管20、补气管8 ;所述渣库15包括终端箱10 ;所述过度仓1进料口 16与落渣口管道连接,仓下口 17自上而下依次与手动闸板门2、进料阀18、发送器4连接;发送器上端与排气阀14相连,方便落料时及时置换空气,从而使下料更加顺畅;发送器4底部设置有气化底盘5,通过该气化底盘5可使物料充分流化后进入输送管道9,从而使物料在输送管道9内的运行更加流畅;所述补气装置通过控制箱6实现实时控制,空气进入组件7将进料的压缩空气划分为三路,一路为中部进气管19,其从发送器4的中部进入,一路为底部进气管20,其从发送器4的底部进入,一路为补气管8,其联通进料的压缩气体,并为输送管道9沿途补气;所述输送管道9与渣库15相连。
[0021]发送器4上设有排气阀14,方便落料时,能够及时置换发送器的空气,让下料比较顺畅;为了精确控制每次下料落入仓栗的物料,发送器4上设有第一料位计21,以此来实现输送程序的远程自动化控制。所述手动闸板门2与进料阀18之间还设有膨胀节3,吸收高温的底渣产生的热位移。进一步的,所述补气管8为输送管道9沿途补气,在输送管道9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补气点,一直延伸至渣库15,此方法有效解决了大颗粒、大比重的物料沿途沉降的问题,起到了 4两拨千斤的作用,实现了 20以上的灰气比,输送距离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所述渣库(15)上设有第二料位计(12)和连续料位计(13),可精确控制落入渣库的物料。此外,渣库(15)顶部还设有布袋除尘器(11),除去飞入渣库的扬尘,实现系统的经济、环保。
[0022]本申请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利用流化装置、补气装置的协同作用,彻底解决了现有技术发送器在输送颗粒料面临的补气困难,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效率,同时有效降低了设备磨损,且极少堵管,避免了经常维护。
[002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气力除渣输送系统,包括过度仓(1)、流化装置、补气装置及渣库(15);其中,所述过度仓(1)包括进料口(16)、仓下口(17)、手动闸板门(2)、排气阀(14),所述流化装置包括进料阀(18)、发送器(4)、输送管道(9);所述补气装置包括控制箱¢)、空气进入组件(7)、中部进气管(19)、底部进气管(20)、补气管(8);所述渣库(15)包括终端箱(10); 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度仓(1)进料口(16)与落渣口管道连接,仓下口(17)自上而下依次与手动闸板门⑵、进料阀(18)连接;进料阀(18)与发送器⑷连接;发送器上端与排气阀(14)相连,方便落料时及时置换空气,从而使下料更加顺畅;发送器(4)底部设置有气化底盘(5),通过该气化底盘(5)可使物料充分流化后进入输送管道(9),从而使物料在输送管道(9)内的运行更加流畅;所述补气装置通过控制箱(6)实现实时控制,空气进入组件(7)将进料的压缩空气划分为三路,一路为中部进气管(19),其从发送器(4)的中部进入,一路为底部进气管(20),其从发送器(4)的底部进入,一路为补气管(8),其联通进料的压缩气体,并为输送管道(9)沿途补气;所述输送管道(9)与渣库(15)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力除渣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闸板门(2)与进料阀(18)之间还设有膨胀节(3),可吸收高温底渣产生的热位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力除渣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器(4)上设有第一料位计(21),可控制每次下料落入仓栗的物料,从而实现输送程序的远程自动化控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力除渣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管(8)为输送管道(9)沿途补气,在输送管道(9)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补气点,一直延伸至渣库(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力除渣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渣库(15)上设有第二料位计(12)和连续料位计(13),可精确控制落入渣库的物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力除渣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渣库(15)顶部设有布袋除尘器(11),可有效除去飞入渣库的扬尘。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气力除渣输送系统,包括过度仓、流化装置、补气装置及渣库;其中,所述过度仓包括进料口、仓下口、手动闸板门、排气阀;所述流化装置包括进料阀、发送器、输送管道;所述补气装置包括控制箱、空气进入组件、中部进气管、底部进气管、补气管;所述渣库包括终端箱。本申请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利用流化装置、补气装置的协同作用,彻底解决了现有技术发送器在输送颗粒料面临的补气困难,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效率,同时有效降低了设备磨损,且极少堵管,避免了经常维护。
【IPC分类】B65G53/34, B65G53/58, B65G53/16, B65G53/36
【公开号】CN205011034
【申请号】CN201520694399
【发明人】颜常柏, 李辉
【申请人】上海隆麦机械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