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口径管道升降对中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压水压试验机装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口径管道升降对中装置,适用于管道口径大范围变化的高压水压试验机升降对中。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的迅猛发展,能源需求急剧增长,国际、国内都在加大开采石油、天然气的力度。油气输送管道作为石油和天然气的一种经济、安全、不间断的长距离输送工具得到了迅速发展。油气管道生产过程中水压试验是必备工序,没有经过水压测试的管道是不能够出厂应用到实际油气输送工程。因此,无论管道长短、口径大小都必须按照API的要求进行水压测试。
[0003]当前,管道生产企业为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要求同一套高压水压试验机能够对不同管径的管道都能够进行水压试验。随着大口径管道(管径达到2540mm)应用越来越普遍,传统的高压水压试验机升降对中装置难以实现覆盖从小口径到2540mm如此大口径的精确升降对中。
[0004]升降对中装置能够使不同管径的管道中心精确到达设备试压中心,因此管径的变化范围越大,升降精确控制难度越大,传统升降对中装置通过设置一定数量的接近开关实现升降高度定位,所需接近开关数量极多,控制复杂,且精度不高;管径变化范围直接影响了高压水压试验机升降对中系统的升降高度,管道支撑装置也更为复杂;更重要的是,大口径的管道水压试验时管道充满试压介质,重量极大(以管径2540mm、壁厚20mm、长度24m为例,未充试压介质时自身重量约为30吨,充满试压介质后重量高达120吨),对管道支撑装置的承重能力要求大大提高,传统升降对中系统难以满足。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传统升降对中装置控制复杂、精度不高,并且难以满足大口径的管道水压试验时的重量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可靠性高、成本低的升降对中装置。
[0006]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口径管道升降对中装置,包括多个并列排列的带有托辊的升降对中单元,多个托辊并列排列用以安放管道,所述的升降对中单元包括托辊和托辊支架,托辊安装在托辊支架上,托辊支架固定于连接盖,连接盖下表面连接有两个升降杆和一个螺旋升降机,且两个升降杆对称分布在螺旋升降机两侧,两个升降杆的另一端分别位于两个固定筒内部,固定筒固定于支架上,所述的螺旋升降机也固定于支架上;
[0007]所述的固定筒内装有液压油,固定筒下部开有油管接头,固定筒通过油管接头连通液压油管线;所述的螺旋升降机连接伺服电机。
[0008]所述的固定筒内设有导向套,升降杆穿入导向套,固定筒上端安装压盖,导向套的下端固定于固定筒内部,上端抵住压盖。
[0009]所述的升降杆位于固定筒内部的一端尾部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装有组合密封垫圈。
[0010]所述的托辊支架包括两个竖向的相对而设的侧板,两个侧板上设有相平的轴承,托辊水平设置,其两端安装于侧板上的轴承中。
[0011]所述的托辊为V型托辊。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大口径管道升降对中装置,通过控制伺服电机的旋转实现控制螺栓升降机升降高度,实现不同管径的管道中心精确达到试压中心;同时,管道充满试压介质后主要由升降杆承受管道重量和试压介质重量,大大降低了螺旋升降机的提升吨位,螺旋升降机只需能够克服管道自重即可,使支撑装置更为简单,造价更低,便于维护。
[0013]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分布图。
[0015]图2是升降对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不同管径升降高度的对比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1、托辊;2、托辊支架;3、连接盖;4、侧板;5、升降杆;6、压盖;7、导向套;8、组合密封垫圈;9、固定筒;10、油管接头;11、支架;12、螺旋升降机;13、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1:
[001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大口径管道升降对中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多个并列排列的带有托辊I的升降对中单元,多个托辊I并列排列用以安放管道,托辊I为V型托辊。
[0020]升降对中单元包括托辊I和托辊支架2,托辊I安装在托辊支架2上,托辊支架2固定于连接盖3,连接盖3下表面通过螺钉连接有两个升降杆5,通过螺纹连接一个螺旋升降机12,且两个升降杆5对称分布在螺旋升降机12两侧,两个升降杆5的另一端分别位于两个固定筒9内部,固定筒9通过螺钉固定于支架11上,螺旋升降机12也固定于支架11上。
[0021]固定筒9内装有液压油,固定筒9下部开有油管接头10,固定筒9通过油管接头10连通液压油管线,主要用于输送和回收液压油;所述的螺旋升降机12连接伺服电机13。
[0022]参见图2,当某一直径的管道进入到升降装置中后,一定数量的托辊I将其托住,首先,根据管道直径能够计算出升降机应该升降的高度,然后,由伺服电机13转动一定的转数,使螺旋升降机12带动管道升降计算的理论高度,进而管道达到试压中心;在此过程中,液压油管线的液压油在升降杆5自吸作用下通过油管接头10进入固定筒9内部。当管道到达试压中心后,固定筒9内部充满了液压油,此时,关闭油管接头10,液压油无法进出;在管道充满试压介质试压过程中,试压介质和管道的重量全部由两侧的升降杆5承受,由于升降杆5底部为液压油无法下降,保证了管道在试压过程处于试压中心,且试压过程无需外界输入能量,大大降低了系统功耗。试压结束后,打开油管接头10,液压油从固定筒9内部流出,伺服电机13反转,带动螺旋升降机12下降,托辊I返回初始位置,等待下一根管道的试压。
[0023]如图3所示,下一根管道管径无论变化范围多大,可根据管径大小精确控制托辊I的升降高度,保证管道中心处于试压中心,具有控制精度高、结构简单、造价低、维护方便等显著优点。
[0024]实施例2:
[002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固定筒9内设有导向套7,升降杆5穿入导向套7,固定筒9上端安装压盖6,导向套7的下端固定于固定筒9内部,上端抵住压盖6。
[0026]导向套7用于升降杆5的导向,压盖6通过螺钉压在导向套7上部,防止导向套轴向移动。
[0027]升降杆5位于固定筒9内部的一端尾部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装有组合密封垫圈8。密封槽内的组合密封垫圈8,可以防止固定筒9内液压油的泄露,组合密封垫圈8可与升降杆5 —同升降移动。
[0028]本实施例中,托辊支架2包括两个竖向的相对而设的侧板4,两个侧板4上设有相平的轴承,托辊I水平设置,其两端安装于侧板4上的轴承中,这样的设置,使得托辊I可转动,方便管道的放置和挪移。
[0029]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可以设置一个控制系统,根据管道的管径,直接计算出升降机应该升降的高度,然后通过控制伺服电机13转动来动螺旋升降机12上升指定高度,进而管道达到试压中心。此处的控制可通过简单的控制电路实现,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说明。这种电控的高度的升降,控制精度更高,能够使不同管径的管道中心精确的到达设备试压中心。
[003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大口径管道升降对中装置,通过控制伺服电机的旋转实现控制螺栓升降机升降高度,实现不同管径的管道中心精确达到试压中心;同时,管道充满试压介质后主要由升降杆承受管道重量和试压介质重量,大大降低了螺旋升降机的提升吨位,螺旋升降机只需能够克服管道自重即可,使支撑装置更为简单,造价更低,便于维护。
[0031]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大口径管道升降对中装置,包括多个并列排列的带有托辊(I)的升降对中单元,多个托辊(I)并列排列用以安放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对中单元包括托辊(I)和托辊支架(2 ),托辊(I)安装在托辊支架(2 )上,托辊支架(2 )固定于连接盖(3 )上,连接盖(3 )下表面连接有两个升降杆(5 )和一个螺旋升降机(12 ),且两个升降杆(5 )对称分布在螺旋升降机(12)两侧,两个升降杆(5)的另一端分别位于两个固定筒(9)内部,固定筒(9)固定于支架(11)上,所述的螺旋升降机(12)也固定于支架(11)上; 所述的固定筒(9)内装有液压油,固定筒(9)下部开有油管接头(10),固定筒(9)通过油管接头(10)连通液压油管线;所述的螺旋升降机(12)连接伺服电机(1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口径管道升降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筒(9)内设有导向套(7),升降杆(5)穿入导向套(7),固定筒(9)上端安装压盖(6),导向套(7)的下端固定于固定筒(9)内部,上端抵住压盖(6)。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口径管道升降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杆(5)位于固定筒(9 )内部的一端尾部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装有组合密封垫圈(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口径管道升降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辊支架(2)包括两个竖向的相对而设的侧板(4),两个侧板(4)上设有相平的轴承,托辊(I)水平设置,其两端安装于侧板(4)上的轴承中。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大口径管道升降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辊(I)为V型托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口径管道升降对中装置,包括多个并列排列的升降对中单元,升降对中单元包括托辊和托辊支架,托辊安装在托辊支架上,托辊支架固定于连接盖,连接盖下表面连接升降杆和螺旋升降机,升降杆的另一端位于固定筒内部,固定筒固定于支架上,螺旋升降机也固定于支架上;固定筒内装有液压油,固定筒下部开有油管接头,固定筒通过油管接头连通液压油管线;螺旋升降机连接伺服电机。这种升降对中装置,通过控制伺服电机的旋转实现控制螺栓升降机升降高度,实现不同管径的管道中心精确达到试压中心;管道充满试压介质后主要由升降杆承受管道重量和试压介质重量,大大降低了螺旋升降机的提升吨位,使支撑装置更为简单,造价更低,便于维护。
【IPC分类】B66F11/00
【公开号】CN204778696
【申请号】CN201520507524
【发明人】马海宽, 隋健, 徐能惠, 李培力, 寇永乐
【申请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