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塔式起重机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8781134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新式塔式起重机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说明】
[0001](一)
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式塔式起重机,属于建筑机械技术领域。
[0003](二)
【背景技术】
[0004]塔式起重机是建筑机械领域实现物料垂直和水平运输以及建筑构配件安装的重要设备,可有效降低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提高作业生产效率,传统的非平头塔式起重机上部分主要由塔帽、起重臂、平衡臂、塔身、配重、臂架拉杆及小车等组成,起重臂和平衡臂均为简支梁、外伸梁、连续梁,受力合理,但是安装过程复杂;平头塔式起重机虽然没有塔帽和臂架拉杆,但其起重臂和平衡臂均为悬臂结构,便于空中拆卸,安装过程简单,但是质量比同级别的塔式起重机重5%-15%,因此将增加制造成本。
[0005](三)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空中拆卸、安装方便且减少整机重量,降低制造成本的新式塔式起重机。
[0007]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一种新式塔式起重机,包括配重平台、支撑臂、塔身、起重臂和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臂一端与塔身连接,另一端与配重平台固定连接,支撑臂上侧通过若干根臂架拉杆与起重臂铰接。
[0009]其中:
[001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方式是所述的支撑臂由多节臂节组成,支撑臂臂根和起重臂均与塔身铰接。
[0011]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方式是所述的支撑臂为单节的整体桁架结构,支撑臂臂根和起重臂均与塔身固定连接。
[001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工作原理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支撑臂兼具塔帽和平衡臂作用,基于力矩平衡原理,根据实地工况和用户需求,经过校核计算,确定支撑臂与起重臂之间的最优角度及支撑臂长度,以确保塔身、支撑臂及起重臂受力合理,同时减少弯矩对塔身的影响,其中为了适应不同工况需要,所述支撑臂由单节或多节臂节组成。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从外形上根本性地改变了传统的塔式起重机,不但保留了平头塔机便于空中拆卸以及安装简单的优点,而且还保留了具有塔帽式结构中塔机的起重臂受力的优点;制造成本降低,便于推广应用。
[0014](四)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6]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A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2为实施例A支撑臂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B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配重平台;2、支撑臂;3、塔身;4、起重臂;5、小车;6、臂架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0021]实施例A: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新式塔式起重机,包括配重平台1、支撑臂2、塔身
3、起重臂4和小车5,所述的支撑臂2 —端与塔身3连接,另一端与配重平台I固定连接,实现配重的放置,支撑臂2上侧通过若干根臂架拉杆6与起重臂4铰接,其中支撑臂2由多节臂节组成,支撑臂2臂根和起重臂4均与塔身3铰接,起重臂4通过与单根或多根臂架拉杆6铰接形成单吊点或多吊点结构形式,整个塔式起重机结构为静定体系或超静定体系。
[0023]实施例B:
[0024]如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新式塔式起重机,包括配重平台1、支撑臂2、塔身3、起重臂4和小车5,所述的支撑臂2 —端与塔身3连接,另一端与配重平台I固定连接,实现配重的放置,支撑臂2上侧通过若干根臂架拉杆6与起重臂4铰接,其中支撑臂2为单节的整体桁架结构,支撑臂2臂根和起重臂4均与塔身3固定连接,臂架拉杆6与起重臂4的连接方式仍与实施例A相同,此时,整个塔式起重机结构为超静定体系,有利于改善起重臂的受力情况。
【主权项】
1.一种新式塔式起重机,包括配重平台(I)、支撑臂(2)、塔身(3)、起重臂(4)和小车(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臂(2)—端与塔身(3)连接,另一端与配重平台(I)固定连接,支撑臂(2)上侧通过若干根臂架拉杆(6)与起重臂(4)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塔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臂(2)由多节臂节组成,支撑臂(2)臂根和起重臂(4)均与塔身(3)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塔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臂(2)为单节的整体桁架结构,支撑臂(2)臂根和起重臂(4)均与塔身(3)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式塔式起重机。该新式塔式起重机包括配重平台、支撑臂、塔身、起重臂和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臂一端与塔身连接,另一端与配重平台固定连接,支撑臂上侧通过若干根臂架拉杆与起重臂铰接。从外形上根本性地改变了传统的塔式起重机,不但保留了平头塔机便于空中拆卸以及安装简单的优点,而且还保留了具有塔帽式结构中塔机的起重臂受力的优点;制造成本降低,便于推广应用。
【IPC分类】B66C23-72, B66C23-78
【公开号】CN204490377
【申请号】CN201520066379
【发明人】王与与
【申请人】王与与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1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