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束式集装箱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8633974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束式集装箱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CNG及压缩工业气体贮运装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束式集装箱。
【背景技术】
[0002]管束式集装箱是将气瓶(几个或十几个大容积钢质无缝气瓶)组装在框架里的结构,用于盛装压缩天然气、氧气、氢气、氮气及其他特种气体,其具有机动、灵活便捷及高效等特点,与管道运输难以实现地域的全覆盖和运送介质较为单一相比,管束式集装箱能将气体运送到任何通公路、海运的地方,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与传统小气瓶相比,其承载压力更高,同时减少了单个气瓶的数量,使不安全因数和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大降低。
[0003]传统管束式集装箱作为运输高压气体的专用设备,具有上下4根连续的侧梁。
[0004]公告号为CN202625032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气瓶加长型管束式集装箱,属于压缩天然气储运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前舱端塞、前舱安全装置、扩口式可调向端直角管接头、前舱放空管、气瓶、框架、连接法兰、后舱端塞、后舱安全装置、扩口式端直通管接头、后舱放空管、NPT1/2瓶口球阀、进出气管路、外部排污汇总结构、内部排污装置、NPTI球阀、进出气快装接头、前舱立板、后舱立板、前端安全舱、后端操作舱、前舱防尘帽、后舱防尘帽。9只气瓶并排横卧在框架内。气瓶上下共三层,下层四只,中间层四只,上层一只,框6的前端为前端安全舱,框架的后端为后端操作舱。
[0005]如公告号为CN202807523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4管压缩天然气管束式集装箱,包括大容积钢质无缝气瓶和框架;气瓶两端外螺纹与螺纹法兰连接,螺纹法兰通过螺栓与框架的前后支撑板连接,气瓶排列形式为上、下共2层,每层并列放置2支大容积钢质无缝气瓶,下层气瓶之间用包箍与框架连接,中间用固定箍固定。
[0006]管束式集装箱一般包括长管框架、若干气瓶、充装管路及安全泄放管路;气瓶直径为559?720_,在框架内装载若干支所述气瓶;沿长管框架纵向的尾部设置有操作舱。由于管束式集装箱有上下侧梁,上下侧梁由钢材材料制作且为连续梁,故其具有自重大的特点,而这就意味着更多的燃油消耗、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和更少的装载量。特别是,为驱动管束式集装箱所产生的尾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硫和烟尘等,这些废气的大量排放,造成了很严重的空气污染,大大恶化了人们生活的环境,对人们生活的质量带来了不良影响,随之带来的疾病问题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 203833002 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无连续梁压缩气体管束式集装箱,包括气瓶,所述气瓶包括瓶底端和瓶口端,还包括相对设置的前端支撑架和后端支撑架,所述前端支撑架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瓶底端的前端板,该前端板处设有容纳所述瓶底端的前端安全仓,所述后端支撑架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瓶口端的后端板,该后端板处设有容纳所述瓶口端的后端操作仓。该充分利用气瓶本身的刚度,减少传统安装气瓶的框架的重量。但是该集装箱无上下侧梁,完全利用气瓶本身的刚度,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保证安全性,该专利文献的集装箱中,对气瓶的刚度要求较高,气瓶的壁厚较大且气瓶的长度也受到了限制。对钢瓶的这种限制会出现新的问题,即集装箱的有效装载量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管束式集装箱。解决了现有技术完全利用气瓶本身的刚度,导致气瓶的壁厚较大且气瓶的长度较短,集装箱的有效装载量受到影响的问题。
[0009]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一种管束式集装箱,包括前端框、后端框以及之间的若干气瓶,所述气瓶的两端通过法兰盘分别与前端框、后端框固定连接,所述前端框和后端框之间设有两根平行气瓶设置的下侧纵梁,所述下侧纵梁之间设有若干承载气瓶的底横梁;所述管束式集装箱的端部侧面还设有斜拉杆,所述斜拉杆顶端与前端框或后端框的顶部固定连接,底端与下侧纵梁固定连接。
[0011]所述前端框固定有前端板,所述后端框上固定有后端板,所述前端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前端框内,所述后端板通过焊接固定在后端框内,气瓶的两端通过法兰盘分别与前端框的前端板、后端框的后端板固定连接。
[0012]通过下侧纵梁和底横梁的设计,能够有效减少对气瓶刚度的要求,减轻对气瓶壁厚和长度的要求,气瓶可以设计的更长,有效装载量得到加强;通过设置斜拉杆能够阻止气瓶滑落,保证气瓶的安全。
[0013]为增加斜拉杆的结构强度,作为优选,所述管束式集装箱端部侧面设有加强杆,加强杆一端与前端框或后端框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斜拉杆的中部连接。
[0014]为了保证结构强度,本实用新型斜拉杆通过焊接固定在管束式集装箱上,加强杆的两端也通过焊接分别与斜拉杆和相应的端框固定。
[0015]作为优选,包括固定气瓶的捆扎带,捆扎带两端分别与两根下侧纵梁连接。
[0016]捆扎带使气瓶与下侧纵梁之间固定更加稳固。
[0017]所述气瓶累叠成两层或三层,同一层的气瓶对称设置。
[0018]作为优选,所述气瓶有7支,累叠成三层,由上自下的数量分别为2个、2个和3个。
[0019]作为优选,所述气瓶有6支,累叠成二层,上下的数量均为3个。
[0020]为了防止气瓶侧滑,相邻层气瓶的受力较好,作为优选,相邻层气瓶之间设有垫块。
[0021]作为优选,所述捆扎带绕置在所有气瓶的外侧,所述下侧纵梁上设有用于固定下层气瓶的抱箍。
[0022]气瓶层数过多,对底层气瓶的挤压力较强,影响安全,同时层与层之间容易滑动,抱箍能够将下层的气瓶牢固的固定在下侧纵梁上,下层气瓶不易发生滑动;同时避免了对气瓶的捆绑固定作用集中在捆扎带上。
[00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下侧纵梁和底横梁的设计,能够有效减少对气瓶刚度的要求,减轻对气瓶壁厚和长度的要求,气瓶可以设计的更长,有效装载量得到加强;通过设置斜拉杆能够阻止气瓶滑落,保证气瓶的安全。【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管束式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0026]1、前端框,2、加强杆,3、斜拉杆,4、捆扎带,5、底横梁,6、抱箍,7、下侧纵梁,8、气瓶,9、后端框。
【具体实施方式】
:
[0027]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管束式集装箱做详细描述。
[0028]如图1所示,一种管束式集装箱,包括前端框1、后端框9以及之间的若干气瓶8,前端框I固定有前端板,后端框9上固定有后端板,前端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前端框内,后端板通过焊接固定在后端框内,气瓶8的两端通过法兰盘分别与前端框的前端板、后端框的后端板固定连接;前端框和后端框之间设有两根平行气瓶设置的下侧纵梁7,下侧纵梁之间设有若干承载气瓶的底横梁5 ;管束式集装箱的端部侧面还设有四根斜拉杆3和四根加强杆2,斜拉杆3顶端与前端框或后端框的顶部固定连接,底端与下侧纵梁5焊接固定;加强杆2 —端与前端框或后端框的底部焊接固定,另一端与斜拉杆的中部焊接固定。
[0029]为了保证结构强度,本实施例斜拉杆通过焊接固定在管束式集装箱上,加强杆的两端也通过焊接分别与斜拉杆和相应的端板固定。
[0030]本实施例气瓶累叠成三层,由上自下的数量分别为2个、2个和3个,相邻层气瓶之间设有垫块,同一层的气瓶对称设置。管束式集装箱还包括固定所有气瓶的捆扎带4,捆扎带绕置在所有气瓶的外侧,捆扎带4两端分别与两根下侧纵梁7连接。下侧纵梁上还设有用于固定下层气瓶的抱箍6。
[0031]本实用新型通过下侧纵梁和底横梁的设计,能够有效减少对气瓶刚度的要求,减轻对气瓶壁厚和长度的要求,气瓶可以设计的更长,有效装载量得到加强;通过设置斜拉杆能够阻止气瓶滑落,保证气瓶的安全。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管束式集装箱,包括前端框、后端框以及之间的若干气瓶,所述气瓶的两端通过法兰盘分别与前端框、后端框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框和后端框之间设有两根平行气瓶设置的下侧纵梁,所述下侧纵梁之间设有若干承载气瓶的底横梁;所述管束式集装箱的端部侧面还设有斜拉杆,所述斜拉杆顶端与前端框或后端框的顶部固定连接,底端与下侧纵梁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束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式集装箱端部侧面设有加强杆,加强杆一端与前端框或后端框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斜拉杆的中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束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气瓶的捆扎带,捆扎带两端分别与两根下侧纵梁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束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瓶累叠成两层或三层,同一层的气瓶对称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束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相邻层气瓶之间设有垫块。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束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捆扎带绕置在所有气瓶的外侦牝所述下侧纵梁上设有用于固定下层气瓶的抱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束式集装箱,包括前端框、后端框以及之间的若干气瓶,所述气瓶的两端通过法兰盘分别与前端框、后端框固定连接,所述前端框和后端框之间设有两根平行气瓶设置的下侧纵梁,所述下侧纵梁之间设有若干承载气瓶的底横梁;所述管束式集装箱的端部侧面还设有斜拉杆,所述斜拉杆顶端与前端框或后短端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底端与下侧纵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下侧纵梁和底横梁的设计,能够有效减少对气瓶刚度的要求,减轻对气瓶壁厚和长度的要求,气瓶可以设计的更长,有效装载量得到加强;通过设置斜拉杆能够阻止气瓶滑落,保证气瓶的安全。
【IPC分类】B65D88-12, B65D90-00
【公开号】CN204341725
【申请号】CN201420660179
【发明人】夏明 , 杨阳, 邝周凌, 范林江, 郭萌锋
【申请人】浙江蓝能燃气设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