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10869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其使用两片添加有热塑性弹性体Polyolefin elastomer(简称POE)的内膜做密闭气阀实现自动密封,而不是靠内部气压升高使内膜互相紧贴而阻断空气通路;或/以及使用两个耐热区或网状进气方式以达到快速入气的目的。空气密封体内膜相对的一面有热塑性弹性体POE;另外一面不添加热塑性弹性体POE,在内膜的面向另外一片内膜的一面的顶端连续性地涂覆有一条耐热材料线,再在下面等距离涂覆耐热材料作为进气通道;使用热封线而不是使用热封点粘接内外膜。充气时,外膜因膨胀而拉开热封线,入气口打开快速充气,完成注气时,两片含有热塑性弹性体POE的内膜会自动吸附紧贴。
【专利说明】
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缓冲包装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涉及能自动封紧进气口、不漏气的一种空气缓冲包装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用树脂作为基材制成密封体充气后形成缓冲包装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缓冲效果和环保特点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但是其原有的制备方法和技术一方面存在操作不方便损耗大,另一方面靠内部气压升高使内膜互相紧贴而阻断空气行径通路的方法不能有效的达到保气的要求。
[0003]现有常见制造方法有专利号ZL200610067311.5,另外有申请号为200910128472.4的制造方法,相对原来的技术在充气的流畅性上有很大的改进,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操作中不方便开启点对位问题,很容易造成损耗,特别是按上述专利文件的方法去生产制造根本达不到不漏气的目的,而且两片普通的内膜,自身很难相互紧贴,在生产过程中也很难造作。
[0004]本发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充气操作更方便,使空气密封体不漏气提供了可操作性。

【发明内容】

[0005]针对以上的一个或多个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其使用两片添加有热塑性弹性体PoIyolefin elastomer(以下简称Ρ0Ε)做密闭气阀,可以达到自动密封目的,而不是靠内部气压升高使内膜互相紧贴而阻断空气行径通路的方法,进一步使用网状进气方式还可以达到快速入气的目的。
[0006]本发明的改进原理有:
[0007]I,使用两片添加热塑性弹性体POE的内膜,热塑性弹性体的比例按能流畅进气又能相互紧贴锁气的目的而定。热塑性弹性体POE能使两片内膜自动贴附在一起,不需要靠气柱内部气压升高使内膜相互贴紧(C膜,d膜)。(3膜和d膜相互贴紧的一面添加热塑性弹性体Ρ0Ε(参见图2)。
[0008]2,网状的进气方式能有效地解决生产过程对位不准,造成开启点难开启充气不流畅的问题。从而减少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在c膜或d膜面向另外一片内膜的一面的顶端涂覆一条耐热材料(不是间隔的)(1)(参见图3),再在下面等距离涂覆耐热材料作为进气通道。使用热封线(2)(参见图5)来粘接a和c及b和d(不是使用热封点)。当向充气道充气时,外膜的部分因膨胀而拉开热封线(2),所有入气口打开(参见图6)。
[0009]本发明是对现有空气密封体缓冲包装的完善,生产操作更简便从而减少原材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含有热塑性弹性体POE的内膜(俗称气阀),密封体的锁气闭气不是靠内部气压升高使内膜相互紧贴阻断空气行径通路而是靠两片本身能自粘紧贴的内膜阻断空气行径的通路,从而达到快速稳定有效的锁气性能。
[0010]根据本发明的利记博彩app,使得加工更容易,减少因对位不准确造成进气不流畅或难进气造成的损失。其特点是包含以下步骤:提供两片内膜(Cl面和dl面紧贴),涂覆耐热材料于Cl面或dl面的顶端(不是间断等距离的涂覆)宽度按需要方便加工而定,用做充气道开启线,在整条耐热线下方按气柱宽度涂覆等距离的耐热材料做进气通道。提供两片外膜(a,b)用热封模具封压内膜和其中一外膜(a或b)封好进气通道。步骤4:用热封模具热封两外膜(a和b)及内膜,形成气囊体,其中热封线(2)压在有涂覆耐热材料的(I)线上(原有的专利是热封点,点的设计操作中对位要求高,容易造成错位,错位后开启点难打开,难进气造成报废)。从热封好的气道口(3)注入空气,气道因膨胀打开开启线(2),空气通过热封好的气道进入气囊体内实现快速充气,当完成注入空气时,两片含有热塑性弹性体POE的内膜会自动吸附紧贴在一起,充气多少可以按需要而定,本发明两片内膜不是靠内部气压升高阻断空气行径路径,达到闭气的目的,从而达到快速稳定有效的锁气性能。
[001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0012]一种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包括两片外膜(a,b)、两片内膜(c,d),两片内膜相对的一面(cl,dl)添加热塑性弹性体Ρ0Ε;
[0013]两片内膜不接触的另外一面不添加热塑性弹性体Ρ0Ε。
[0014]进一步地,在两片内膜相对的面的其中的一个面的顶部,沿宽度方向涂覆有连续无间隔的条形或线型的耐热材料,形成第一耐热材料区;
[0015]第二耐热材料区与第一耐热材料区相通或不相通,第一耐热材料区下面间隔涂覆有多个第二耐热材料区作为进气通道;
[0016]第一耐热材料区与第二耐热材料区不平行。
[0017]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耐热材料区为耐热线。
[0018]进一步地,内膜与相邻的外膜之间采用热封线进行密封,热封线贯穿压在第一耐热材料区上。
[0019 ]进一步地,第一耐热材料区与第二耐热材料区垂直。
[0020]进一步地,第二耐热材料层为多个等间隔的条形通道。
[0021]进一步地,包括三条热封线,热封线的长度等于密封体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第二热封线贯穿压在第一耐热材料区上;第一、第三热封线设置在第二热封线两侧,第三热封线压在多个进气通道上。
[0022]进一步地,两片内膜之间设有网状耐热材料区;
[0023]网状耐热材料区包括横向长条形的耐热线以及与横向长条形的耐热材料线非平行地相连或不相连的多个由耐热材料形成的进气通道。
[0024]进一步地,包括三条热封线,热封线的长度等于密封体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第二热封线压在耐热线上;第一、第三热封线设置在第二热封线两侧,第三热封线压在多个进气通道上。
[0025]—种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6]步骤1:提供两片内膜,两片内膜的相对的内面(Cl面,dl面)可紧贴,两片内膜的相对的内面(Cl面,dl面)含有热塑性弹性体POE,两片内膜对外的面不添加热塑性弹性体POE ;
[0027]步骤2:涂覆耐热材料于两片内膜的相对的内面之一(Cl面或dl面)的顶端,形成连续的非间隔的条形或线型的耐热线,耐热线宽度按需要方便加工而定,用做充气道开启线,在整条耐热线下方相连按气柱宽度涂覆等距离的耐热材料做进气通道;
[0028]步骤3:提供两片外膜(a,b),用第一热封模具(e)封压内膜和其中一外膜(a或b),封好进气通道;
[0029]步骤4:用第二热封模具(F)热封两外膜(a和b)及内膜,形成气囊体,其中一条热封线(2)压在有涂覆耐热材料的耐热线上;
[0030]步骤5:从热封好的气道口注入空气,气道因膨胀打开开启线,空气通过热封好的气道进入气囊体内,当完成注入空气时,两片含有热塑性弹性体POE的内膜会自动吸附紧贴在一起。
[0031]优选地,在所述步骤2中在其中一片内膜的含有热塑性弹性体POE的一面的顶端用铜板或胶版印刷机涂覆耐热材料,然后用专用覆膜分切机将两片内膜覆在一起,两片都含有热塑性弹性体POE的面紧贴,并分切成所需的宽度。
[0032]优选地,在所述步骤4中,采用三条平行的热封线进行热封,热封线的长度等于密封体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第二热封线压在耐热线上,第一、第三热封线设置在第二热封线两侧,第三热封线压在耐热材料形成的多个进气通道上。
【附图说明】
[0033]图1本发明的空气密封体的一个实施例的外膜与内膜结构示意图;
[0034]图2本发明的空气密封体的一个实施例的内膜的内面有热塑性弹性体POE的示意图;
[0035]图3本发明的空气密封体的一个实施例的内膜涂覆网状耐热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4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第一热封模具热封内膜和外膜形成进气通道的示意图;
[0037]图5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热封线压在耐热线上进行密封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6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的三条热封线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7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的第一热封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8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的第二热封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现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0042]如图所不,其中,a1、b--外膜;c、d--内膜;cl、dl--两片内膜相互紧贴面;
1--涂覆的耐热材料区;100--第一耐热材料区或耐热线;101--第二耐热材料区;
2--热封线;3--进气道;e--第一热封模具;103--第一热封模具形成的封线;f--
第二热封模具。
[0043]实施例1: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具有自动紧贴密闭从而阻断空气行径路径的两片内膜,其特点是:用多层共挤吹膜机制成薄膜,两片内膜相互紧贴面(Cl面和dl面)添加热塑性弹性体POE,外层不能添加热塑性弹性体,否则很难进行后道工序加工。
[0044]添加热塑性弹性体的内膜经过热封加工热封通道后,气体经由通道进入气囊后能自动贴紧闭合阻断空气倒流,原有专利两片内膜靠内部气压升高挤压两片内膜使之贴紧从而阻断空气倒流。
[0045]实施例2:—种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包括两片外膜(a,b)、两片内膜(c,d),两片内膜相对的一面(cl,dl)添加热塑性弹性体Ρ0Ε;两片内膜不接触的另外一面不添加热塑性弹性体Ρ0Ε。在两片内膜相对的面的其中的一个面的顶部,沿宽度方向涂覆有连续无间隔的条形或线型的耐热材料,形成第一耐热材料区;第二耐热材料区与第一耐热材料区相通(或不相通),第一耐热材料区下面间隔涂覆有多个第二耐热材料区作为进气通道;第一耐热材料区与第二耐热材料区不平行。
[0046]实施例3:—种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包括两片外膜(a,b)、两片内膜(c,d),两片内膜相对的一面(cl,dl)添加热塑性弹性体Ρ0Ε;两片内膜不接触的另外一面不添加热塑性弹性体Ρ0Ε。在两片内膜相对的面的其中的一个面的顶部,沿宽度方向涂覆有连续无间隔的条形或线型的耐热材料,形成耐热线;第二耐热材料区与耐热线相通,耐热线下面间隔涂覆有多个第二耐热材料区作为进气通道;第一耐热材料区与耐热线不平行。
[0047]实施例4:一种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包括两片外膜(a,b)、两片内膜(c,d),两片内膜相对的一面(cl,dl)添加热塑性弹性体Ρ0Ε;两片内膜不接触的另外一面不添加热塑性弹性体Ρ0Ε。在两片内膜相对的面的其中的一个面的顶部,沿宽度方向涂覆有连续无间隔的条形或线型的耐热材料,形成第一耐热材料区;第二耐热材料区与第一耐热材料区相通,第一耐热材料区下面间隔涂覆有多个第二耐热材料区作为进气通道;第一耐热材料区与第二耐热材料区垂直。内膜与相邻的外膜之间采用热封线进行密封,热封线贯穿并压在第一耐热材料区上。
[0048]实施例5:—种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包括两片外膜(a,b)、两片内膜(c,d),两片内膜相对的一面(cl,dl)添加热塑性弹性体Ρ0Ε;两片内膜不接触的另外一面不添加热塑性弹性体Ρ0Ε。在两片内膜相对的面的其中的一个面的顶部,沿宽度方向涂覆有连续无间隔的条形或线型的耐热材料,形成第一耐热材料区;第二耐热材料区与第一耐热材料区相通,第一耐热材料区下面间隔涂覆有多个第二耐热材料区作为进气通道;第一耐热材料区与第二耐热材料区垂直。第二耐热材料层为多个等间隔的条形通道。内膜与相邻的外膜之间采用热封线进行密封,热封线贯穿并压在第一耐热材料区上。
[0049]实施例6:—种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包括两片外膜(a,b)、两片内膜(c,d),两片内膜相对的一面(cl,dl)添加热塑性弹性体Ρ0Ε;两片内膜不接触的另外一面不添加热塑性弹性体Ρ0Ε。在两片内膜相对的面的其中的一个面的顶部,沿宽度方向涂覆有连续无间隔的条形或线型的耐热材料,形成第一耐热材料区;第二耐热材料区与第一耐热材料区相通,第一耐热材料区下面间隔涂覆有多个第二耐热材料区作为进气通道;第一耐热材料区与第二耐热材料区垂直。第二耐热材料层为多个等间隔的条形通道。内膜与相邻的外膜之间采用其他形式现有技术的类似连续的热封工具进行密封,形成的热封区贯穿压在第一耐热材料区上。
[0050]实施例7:—种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包括两片外膜(a,b)、两片内膜(c,d),两片内膜相对的一面(Cl,dl)添加热塑性弹性体Ρ0Ε;两片内膜不接触的另外一面不添加热塑性弹性体Ρ0Ε。在两片内膜相对的面的其中的一个面的顶部,沿宽度方向涂覆有连续无间隔的条形或线型的耐热材料,形成第一耐热材料区;第二耐热材料区与第一耐热材料区相通,第一耐热材料区下面间隔涂覆有多个第二耐热材料区作为进气通道;第一耐热材料区与第二耐热材料区垂直。第二耐热材料层为多个等间隔的条形通道。采用三条热封线,热封线的长度接近密封体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第二热封线压在第一耐热材料区上;第一、第三热封线设置在第二热封线两侧,第三热封线压在多个进气通道上。
[0051]实施例8:—种空气密封体,两片内膜之间设有网状耐热材料区;网状耐热材料区包括横向长条形的耐热线以及与横向长条形的耐热材料线非平行地相连的多个由耐热材料形成的进气通道。
[0052]实施例8:—种空气密封体,两片内膜之间设有网状耐热材料区;网状耐热材料区包括横向长条形的耐热线以及与横向长条形的耐热材料线非平行地相连的多个由耐热材料形成的进气通道。具有自动紧贴密闭从而阻断空气行径路径的两片内膜,其特点是:用多层共挤吹膜机制成薄膜,两片内膜相互紧贴面(Cl面和dl面)添加热塑性弹性体Ρ0Ε,外层不能添加热塑性弹性体,否则很难进行后道工序加工。
[0053]实施例9:一种空气密封体,两片内膜之间设有网状耐热材料区;网状耐热材料区包括横向长条形的耐热线以及与横向长条形的耐热材料线非平行地相连的多个由耐热材料形成的进气通道。具有自动紧贴密闭从而阻断空气行径路径的两片内膜,其特点是:用多层共挤吹膜机制成薄膜,两片内膜相互紧贴面(Cl面和dl面)添加热塑性弹性体Ρ0Ε,外层不能添加热塑性弹性体,否则很难进行后道工序加工。采用三条热封线,热封线的长度接近密封体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第二热封线压在耐热线上;第一、第三热封线设置在第二热封线两侧,第三热封线压在多个进气通道上。
[0054]实施例10:—种空气密封体,包括两片外膜(a,b)、两片内膜(c,d),在两片内膜相对的面的其中的一个面的顶部,沿宽度方向涂覆有连续无间隔的条形或线型的耐热材料,形成第一耐热材料区;第二耐热材料区与第一耐热材料区相通,第一耐热材料区下面间隔涂覆有多个第二耐热材料区作为进气通道;第一耐热材料区与第二耐热材料区不平行。
[0055]实施例11:一种空气密封体,包括两片外膜(a,b)、两片内膜(c,d),在两片内膜相对的面的其中的一个面的顶部,沿宽度方向涂覆有连续无间隔的条形或线型的耐热材料,形成第一耐热材料区;第二耐热材料区与第一耐热材料区相通,第一耐热材料区下面间隔涂覆有多个第二耐热材料区作为进气通道;第一耐热材料区与第二耐热材料区不平行。第一耐热材料区为耐热线。
[0056]实施例12:—种空气密封体,包括两片外膜(a,b)、两片内膜(c,d),在两片内膜相对的面的其中的一个面的顶部,沿宽度方向涂覆有连续无间隔的条形或线型的耐热材料,形成第一耐热材料区;第二耐热材料区与第一耐热材料区相通,第一耐热材料区下面间隔涂覆有多个第二耐热材料区作为进气通道;内膜与相邻的外膜之间采用热封线进行密封,热封线贯穿压在第一耐热材料区上。第一耐热材料区与第二耐热材料区垂直。
[0057]实施例13:—种空气密封体,包括两片外膜(a,b)、两片内膜(c,d),在两片内膜相对的面的其中的一个面的顶部,沿宽度方向涂覆有连续无间隔的条形或线型的耐热材料,形成第一耐热材料区;第二耐热材料区与第一耐热材料区相通,第一耐热材料区下面间隔涂覆有多个第二耐热材料区作为进气通道;第二耐热材料层为多个等间隔的条形通道。第一耐热材料区与第二耐热材料区垂直或呈现有规律的夹角。
[0058]实施例14:一种空气密封体,包括两片外膜(a,b)、两片内膜(c,d),在两片内膜相对的面的其中的一个面的顶部,沿宽度方向涂覆有连续无间隔的条形或线型的耐热材料,形成第一耐热材料区;第二耐热材料区与第一耐热材料区相通,第一耐热材料区下面间隔涂覆有多个第二耐热材料区作为进气通道;采用三条热封线,热封线的长度接近密封体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第二热封线贯穿压在第一耐热材料区上;第一、第三热封线设置在第二热封线两侧,第三热封线压在多个进气通道上。
[0059]实施例15:—种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60]步骤1:提供两片内膜,两片内膜的相对的内面(Cl面,dl面)可紧贴,两片内膜的相对的内面(Cl面,dl面)含有热塑性弹性体POE,两片内膜对外的面不添加热塑性弹性体POE ;
[0061]步骤2:涂覆耐热材料于两片内膜的相对的内面之一(Cl面或dl面)的顶端,形成连续的非间隔的条形或线型的耐热线,耐热线宽度按需要方便加工而定,用做充气道开启线,在整条耐热线下方相连按气柱宽度涂覆等距离的耐热材料做进气通道;
[0062]步骤3:提供两片外膜(a,b),用第一热封模具(e)封压内膜和其中一外膜(a或b),封好进气通道;
[0063]步骤4:用第二热封模具(F)热封两外膜(a和b)及内膜,形成气囊体,其中一条热封线(2)压在有涂覆耐热材料的耐热线上;
[0064]步骤5:从热封好的气道口注入空气,气道因膨胀打开开启线,空气通过热封好的气道进入气囊体内,当完成注入空气时,两片含有热塑性弹性体POE的内膜会自动吸附紧贴在一起。
[0065]实施例16:在上述步骤2中在其中一片内膜的含有热塑性弹性体POE的一面的顶端用铜板或胶版印刷机涂覆耐热材料,然后用专用覆膜分切机将两片内膜覆在一起,两片都含有热塑性弹性体POE的面紧贴,并分切成所需的宽度。
[0066]实施例17:在上述步骤4中,采用三条平行的热封线进行热封,热封线的长度接近密封体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第二热封线压在耐热线上,第一、第三热封线设置在第二热封线两侧,第三热封线压在耐热材料形成的多个进气通道上。
[0067]实施例18:—个具体优选的制作步骤包括:
[0068]1.外购或自制充气缓冲密封体所需外膜,外膜的厚度,透氧率根据客户需要保气时间长短,包装产品的重量确定,外膜的尼龙或WEOH含量越高阻隔性越好,整个膜层越厚耐刺穿性能越好。外膜的宽度视所装产品需要的尺寸。参见图1。
[0069]2.外购或自制充气缓冲密封体所需内膜(俗称气阀),2片内膜的其中一面含有一定量的热塑性弹性体Ρ0Ε,另外一面不能添加,否则会影响下道工序的加工。参见图2。
[0070]3.在其中一片内膜的顶端(含有POE的一面)用铜板或胶版印刷机涂覆耐热材料(见图),然后用专用覆膜分切机将两片内膜覆在一起(两片都含有POE的面紧贴)并分切成所需的宽度。参见图3。
[0071]4.提供第一热封模具e,将分切好的内膜和其中一片外膜(a或b)热封,使内膜紧贴其中一片外膜内壁且热封好进气道。参见图7。
[0072]5.提供第二热封模具f,将另外一片外膜和已经封好进气口的外膜和内膜热封(内膜必须在两外膜中间),制成进气道(3),气囊体。热封时,热封线(2)必须热压在已经涂覆耐热材料的耐热线上。参见图6,图8。
[0073]6.从热封好的气道口注入空气,气道因膨胀打开开启线,空气通过热封好的气道进入气囊体内,当完成注入空气时,两片含有热塑性弹性体POE的内膜会自动吸附紧贴在一起(充气多少可以按需要而定,本发明两片内膜不是靠内部气压升高阻断空气行径路径,达到闭气的目的),从而达到快速稳定有效的锁气性能。
[007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省略了具体实施的热封等技术,涉及到的部分没有写入本说明书的部分在同一发明人的公开号为CN204453316U的授权专利以及CN104670708A专利申请中进行了公开,或者采用现有本领域已知技术进行替代实现。
[0075]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案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案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案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案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包括两片外膜(a,b)、两片内膜(c,d),其特征在于, 两片内膜相对的一面(cl,dl)添加热塑性弹性体POE; 两片内膜不接触的另外一面不添加热塑性弹性体Ρ0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 在两片内膜相对的面的其中的一个面的顶部,沿宽度方向涂覆有连续无间隔的条形或线型的耐热材料,形成第一耐热材料区; 第二耐热材料区与第一耐热材料区相通或不相通,第一耐热材料区下面间隔涂覆有多个第二耐热材料区作为进气通道; 第一耐热材料区与第二耐热材料区不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耐热材料区为耐热线。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内膜与相邻的外膜之间采用热封线进行密封,热封线贯穿并压在第一耐热材料区上。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第一耐热材料区与第二耐热材料区垂直。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第二耐热材料层为多个等间隔的条形通道。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条热封线,热封线的长度等于密封体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第二热封线压在第一耐热材料区上;第一、第三热封线设置在第二热封线两侧,第三热封线压在多个进气通道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 两片内膜之间设有网状耐热材料区; 网状耐热材料区包括横向长条形的耐热线以及与横向长条形的耐热材料线非平行地相连或不相连的多个由耐热材料形成的进气通道。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条热封线,热封线的长度等于密封体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第二热封线压在耐热线上;第一、第三热封线设置在第二热封线两侧,第三热封线压在多个进气通道上。10.一种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提供两片内膜,两片内膜的相对的内面(Cl面,dl面)可紧贴,两片内膜的相对的内面(Cl面,dl面)含有热塑性弹性体POE,两片内膜对外的面不添加热塑性弹性体POE ; 步骤2:涂覆耐热材料于两片内膜的相对的内面之一 (Cl面或dl面)的顶端,形成连续的非间隔的条形或线型的耐热线,耐热线宽度按需要方便加工而定,用做充气道开启线,在整条耐热线下方相连按气柱宽度涂覆等距离的耐热材料做进气通道; 步骤3:提供两片外膜(a,b),用第一热封模具(e)封压内膜和其中一外膜(a或b),封好进气通道; 步骤4:用第二热封模具(F)热封两外膜(a和b)及内膜,形成气囊体,其中一条热封线(2)压在有涂覆耐热材料的耐热线上; 步骤5:从热封好的气道口注入空气,气道因膨胀打开开启线,空气通过热封好的气道进入气囊体内,当完成注入空气完成时,两片含有热塑性弹性体POE的内膜会自动吸附紧贴在一起。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在其中一片内膜的含有热塑性弹性体POE的一面的顶端用铜板或胶版印刷机涂覆耐热材料,然后用专用覆膜分切机将两片内膜覆在一起,两片都含有热塑性弹性体POE的面紧贴,并分切成所需的宽度。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快速入气且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4中,采用三条平行的热封线进行热封,热封线的长度等于密封体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第二热封线压在耐热线上,第一、第三热封线设置在第二热封线两侧,第三热封线压在耐热材料形成的多个进气通道上。
【文档编号】B31D5/00GK106081360SQ201610464166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2日
【发明人】颜登坤
【申请人】颜登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