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获得镜面干扰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之无规卷绕中纱线络筒的方法。
在将纱线络筒为无规卷绕的交叉筒子时,存在着所谓“镜像”的问题。随着筒子直径不断增加,尤其总是在横动机构每个双行程筒子转一个或几个整圈时,亦即当筒子转速与摆动机构双行程频率之比等于1、一个整数或一个整分数时,形成一个镜面。在这里,双行程指的是横动导纱器一个完整的往复运动。由筒子转速与横动机构双行程频率得出之卷绕比通常用K来表示。因此,当K=1、2、3…m或整分数时产生镜面。
又称为叠绕的镜面在筒子退绕时导致某些干扰。此外,在卷绕过程中镜面会导致络筒机的振动,并因而导致传动辊不平稳地靠在筒子上,使传动辊与筒子之间打滑,并最终使筒子报废。因此,尤其对于光滑的纱线,例如化学长丝,必须避免产生镜面。由比值K的定义可以看出,为做到这一点或可通过改变筒子转速,或可通过改变双行程数。
还应当注意,尤其在化纤纺丝和化纤加工领域,筒子切线速度尽可能保持常数,所以,镜面干扰通常采用改变横动导纱器双行程数的方法来实现。在这一方面还应指出,下面所阐明的本发明,在一般的情况下,既涉及改变筒子的转速,也涉及改变横动导纱器的双行程频率,只要技术上要求和有可能。
由DE-OS 2165045已知,控制横动机构的运动,使上述比值不等于整数。为实现这点是通过,在即将达到整数比K之前改变横动机构的速度。这一方法虽然有效,但是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难以实现,而且尤其是,因为在用来络筒的纺织机上几乎都设有许多络筒装置,它们在每一个时刻具有不同的筒子直径。这就意味着,原则上改变横动速度只有在单独传动络筒装置时才有可能,而且必须为每个络筒装置配设一个直径探测器或一个程序编辑元件和一个控制设备,以便改变横动速度。然而这需要相当高的设备和结构方面的费用。
此外,已知一种所谓的“抖动”以获得镜面干扰,其中,横动速度按照预先规定的规律,例如正弦、锯齿形等,周期性地在最小速度与最大速度之间(这一范围定义为抖动区)改变。抖动量通常为平均摆动速度的+/-1%至+/-20%。对于目前通用的络筒机,每分钟双行程频率或双行程数高至1000以上。然而这种已知的抖动方法不适合有效地防止产生镜像。例如,人们发现,持续1分钟对第4次镜面不造成镜面干扰,而这种带有抖动的镜面在在持续8分钟时出现,镜面的症候并未因抖动而有显著的缓解。为了尽可能完全消除这种抖动,在DE-OS 2855616中建议,通过持续地改变横动速度使镜面干扰以非周期性的类型和方式进行。
由“Barmag Informationsservice 31”(9/1991)第38页已知,获得一种无镜面筒子的可能性在于,使用所谓的“分段式精密卷绕”。在这种情况下,按预先规定的具有确定K值的表格,在筒子卷绕期间进行一系列具有这些卷绕比的精密卷绕。筒子便卷绕为完全无镜面的,与此同时不会显著损害无规卷绕时存在的不变的纱线堆叠角。虽然分段精密卷绕(SPW)保证将无规和精密卷绕的优点互相结合起来,然而,在无规和精密卷绕之间选择最佳组合,以达到只有最小的费用支出的情况下取得最大成效的目的没能实现。
由EP 009 3258 A2同样已知一种在无规卷绕中纱线卷绕时的镜面干扰方法。由已知的有关K值(也称为卷绕系数)的关系式出发,在此已知的方法中改变横动速度,以达到阶跃式地改变卷绕系数。在这种情况下所实现的这种卷绕系数的改变,保证改变了的卷绕系数也处在事先规定的安全区之外。卷绕系数的阶跃高度应最好至少等于两倍安全距离。此时,安全距离和最小安全距离最好定义为要避免的镜面值或卷绕系数的某个分数部分P,它由瞬时测得的锭子转速和横动速度或双行程频率之商得出。现在的问题在于,分数部分P必须通过试验或由卷绕过程的纺织数据测定。安全距离和最小安全距离最好根据经验结果确定。此外,这种方法的严重缺点还在于,在镜面区内,纱线以一个与额定横动速度有很大偏差的速度卷绕。因此严重改变了堆叠角,并因而严重改变无规的实际卷绕。此外,往往由于缺少实验数据,到镜面的安全距离选得不必要地大,所以在额定的横动速度与改变了的横动速度之间也产生比较大的偏差。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方法,在纱线按无规卷绕在锭子上卷绕时,这种方法用于在锭子上获得镜面干扰,其中,无规卷绕的特性只有最小可能的偏差。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由运转的生产过程确定适当的卷绕参数,以这些参数为基础预先确定一个预期的镜像,拟定这种镜像的危险性准则,并只是在出现危险的镜像时才产生镜面干扰。
此目的通过具有按权利要求1特征的方法来达到。
按本发明的方法纱线无规卷绕时这样经过镜面的危险区,即在进入危险区时横动频率连续地或分段地减慢,所以横动频率起先改变到一个低于额定横动频率的值。此额定的横动频率是预定生产无规卷绕的横动频率。它是常数,或在筒子卷绕过程中微小地但同样与筒子心轴转速不成固定比例地改变。
然后在危险区内进行阶跃式地提高横动频率,以便阶跃式地经过镜面(临界卷绕比)。接着,横动频率再次连续或分段地减慢,直至从危险区出来,使横动频率重新取为额定横动频率。从而达到,在纱线络筒时堆叠角只出现小量的角度变化,而另一方面导致微小的纱线拉力改变。
为了使阶跃高度局限在危险区内,在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中,危险区用横动动程的极限值来规定,这些值与常数的卷绕比相对应,在进入(KE)危险区和在退出(KA)危险区时它们由额定横动频率得出。所以,通过改变横动频率得到的卷绕比,在阶跃前始终小于危险区的进口卷绕比KE,而在阶跃后始终大于危险区的出口卷绕比KA。
为了尽可能小地偏离有利的无规卷绕,另一个实施例规定,在进入危险区时横动频率减慢,以保持常数的卷绕比KE不变,亦即实现精密卷绕。在危险区内阶跃式地提高横动频率到这样的高度,使得通过横动动程的新值重新建立常数卷绕比KA,如同离开危险区时存在的额定横动频率。因此,在横动频率改变时,阶跃前卷绕比等于KE,而在阶跃后等于KA。
因为危险区(后面再进一步讨论它如何确定)对称于镜面,所以此实施方案特别有利,即,按此方案,阶跃式地提高横动速度在危险区的中央进行。由此达到在改变后的横动频率与额定横动频率之间的距离基本相同。此外,镜面的临界区以最高加速度通过。
按本发明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是针对这种情况所采取的措施,即,相邻镜面具有的危险区互相搭接。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镜面之间的区域看作临介区,因为不存在非临界卷绕比。在这种情况下,横动频率分段式“抖动”,这是通过横动频率在搭接区内在两个具有常数卷绕比的值之间改变。此时,作为卷绕比应这样选择,即,离开第一危险区时的卷绕比KA1具有额定横动频率,进入第二危险区时的卷绕比KE2具有额定横动频率。
按本发明预期镜面的危险区,只是在一个由运转的生产过程卷绕参数算出的危险性特征值超过预定的允许控制值时才加以确定。为此,首先确定运转着的卷绕过程的卷绕参数,接着由它们算出当前的K值。此当前的K值随筒子直径的变化基本上为双曲线。由当前的K值接着在考虑镜面至某一次(例如第5次)的情况下算出下一个镜面。
下一步通过计算危险性特征值和与预定的控制值作比较,评估每一个镜面的危险性。以此危险性特征值为基础,确定形式为临界直径间隔的危险区。然后,在此临界的直径间隔内,实施从无规卷绕例如到精密卷绕的转变,并使横动频率阶跃地基本上在此临界直径间隔的中央改变。
横动频率阶跃性地改变,最好基本上等于它们偏离无规卷绕时与此直径相应的横动频率的偏差量的正负符号变换的两倍。因此,横动频率的阶跃基本上在临界直径间隔的中央进行,使得在临界直径间隔中精密卷绕的堆叠角与无规卷绕的堆叠角具有最小的偏差。
众所周知,横动速度影响纱线速度/张力。
在临界直径间隔中央进行横动频率的阶跃是有利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与无规卷绕的偏离可以保持在最小程度。采用这种方法因而可以达到,不会保持一个坏的或不利的K值。其他任何类型的阶跃以及在临界直径间隔中央之外的横动频率阶跃也都是可能的。
在本发明的一种最佳实施例中,预期镜面的危险性,通过确定围绕K值的带宽、接着计算与此带宽有关的锭子直径以及随后计算通过带宽的时间来确定。由此,最后计算纱线层数,这是在此带宽内堆叠起来的,并看作危险性特征值。若算出的层数超过了预定的控制值,则纱线归入危险的等级。现在,确定危险区,以便在进入此危险区时能进行改变横动频率。
危险区最好通过控制内部的确定危险性一直径曲线图、衰减曲线围绕着每个与镜面相应的危险性特征值的布设、以及通过确定形式上为直线的控制值来确定,通过控制值可以确定具有超过此控制值的危险性的区域。为了确定危险性一直径曲线图,首先由镜面的K值计算与之有关的筒子直径DS。然后描绘在此点DS时的危险性特征值,在这种情况下是纱线层数。通过衰减曲线的位置,再加上控制值,得出危险性区的入口筒子直径DE和出口筒子直径DA。因此,通过确定直径DE和DA,也确定了卷绕比KE和KA。作为衰减曲线最好假设三角形函数;任何其他衰减函数,例如高斯函数或某个指数函数同样都是可能的。
按本发明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预期镜面的危险性由相邻堆叠纱线的纱线距离确定。纱线距离连续减小到镜面中心,在那里此距离近似等于零。对于此距离可以确定一个控制值,此控制值保证不产生镜面类型的损害作用。纱线距离连续地由当前的K值、堆叠角和横动行程算出。若超过了预定的控制值,亦即相邻纱线几乎并列在一起,便确定了危险区。在这种情况下,在计算纱线距离时考虑的K值已经体现了危险区的入口K值KE。由此还确定了筒子直径DE。因为下一次到来的临界镜面K值同样是已知的,所以由此可以算出相关的筒子直径DS。因为纱线距离对称于镜面减小,并在经过镜面后增大,所以,在危险区内镜面前的距离等于镜面后的距离。因此,由此事实,在离开危险区时的筒子直径可以由入口筒子直径DE和镜面筒子直径DS算出。通过确定出口筒子直径DA同样存在着出口卷绕比KA,所以可以在相应的界限内改变横动频率。
作为运转生产过程的卷绕参数,是由锭子转速、横动频率、筒子直径和平方的直径增加,以及产生镜面时的锭子转速和锭子直径所确定的。
按本发明,在超过危险性的预定极限值时,锭子的横动频率这样跟踪,即,为了获得精密卷绕K值至少在临界直径间隔中的某一段内保持常数。
因此,此方法的一个最佳实施例中,在筒子直径达到与危险区入口与出口点之间一半差值相应的直径时,横动频率以一个最大可能的加速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一半差值与临界直径区的中心相符合,其中,临界直径间隔的边界值通过危险性特征值超过控制值确定。此时,新的横动频率这样选择,即,达到一个在不干预无规卷绕的横动过程的情况下,在离开危险区的时刻所达到的同一个K值。
在横动频率的这一阶跃后,最好使横动频率接着一直跟踪锭子频率,直至当时的堆叠角等于一个规定作为额定值的角度为止。应当谋求尽可能小地改变堆叠角,例如在+1°至-1°范围内,如+2°或-2°更有利。
此外,还可以替代精密卷绕,实现非常数的而是与本来的无规卷绕偏离的K值变化。
下面借助于附图表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使用可能性。其中
图1横动频率随筒子直径的变化曲线和在危险区内连续变化;图2随三角形镜面衰减曲线直径变化的危险区图形;图3横动频率随筒子直径的变化曲线;以及图4K值随筒子直径的变化曲线。
图5横动频率随筒子直径的变化曲线和有搭接的危险区。
图6横动频率随筒子直径的变化曲线和在危险区内分段改变。
图1和6中的曲线描绘了纱线按无规卷绕的络筒时,通过镜面时所进行的横动频率的变化。在无规卷绕时横动频率基本上为常数并与筒子心轴的转速无关。由此得到一个常数的纱线堆叠角。但由于随着筒子直径增大筒子转速降低,所以卷绕比,亦即转速与横动频率之比随着直径的增大而不断地(而且呈双曲线地)减小。在此曲线图中描绘了横动频率随筒子直径的变化关系。在最佳无规卷绕时,卷绕过程遵循预定的额定横动频率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示意地表示,选择一种与一条平行于横座标的直线相应的变化。但在这种变化过程中,筒子卷绕时必然遭遇临界卷绕比。在此曲线图中临界卷绕比表示为Kkrit,它具有双曲线的变化过程。临界卷绕比与额定横动频率的交点确定了镜面直径DS。在确定危险区时(对此后面还要详细讨论)定义一个入口筒子直径DE和一个出口筒子直径DA。由此得出在进入危险区时的卷绕比KE和离开危险区时的卷绕比KA。卷绕比KE和KA的曲线意味着横动频率的边界值,在它们之内改变横动频率。
由图6中的曲线可见,横动频率分段地减慢,直至达到临界直径DS,其中,调整的卷绕比始终小于进入危险区时的卷绕比KE。然后,在镜面直径附近阶跃式地提高到一个在额定横动频率上方的值,此时所调整的卷绕比大于离开危险区时的卷绕比KA。之后,横动频率分段式地减慢,在离开危险区时达到额定横动频率。
在如图1曲线所示的最佳实施例中,在进入危险区时横动频率以一条减速线连续减慢,它可以保持为入口卷绕比KE不变。因此,首先造成精密卷绕。横动频率一直减小至达到镜面直径。现在,在镜面直径中进行阶跃式地提高到卷绕比KA。然后,横动频率再次减慢,使卷绕比KA保持常数。在筒子直径DA中离开危险区时达到额定横动频率。这种方法突出的优点在于,在通过镜面时偏离额定横动频率尽可能小并且对称。
在确定危险区时,首先计算下一个镜面的危险性特征值并与一个控制值作比较。在此方法中原则上在两种危险性特征值计算的可能性之间加以区分。第一种可能性规定的工艺过程如下在下面作为范例提出的方法的方案主步骤1中,首先由连续过程确定下列参数—锭子频率=fspi—横动动程的双行程数(横动频率)=DHZ
—筒子直径=D—平方的直径增加=QZ=((D2)2-(D1)2)/(T2-T1)由这些参数现实计算—现实的K值—下一个预期的镜面=Kkrit—所预期镜面的次数=Ord—锭子转速(在这一转速下出现镜面)=fspi-krit—直径(在这一直径出现镜面)=DS在按本发明方法的主步骤2中,用这些数据逐个评估预期镜面临界程度。这种评估按以下所述进行—围绕用于所预期镜面的K值设一个带宽;例如2%K1krit=0.98%×Kkrit,K2krit=1.02×Kkrit—接着,对于这一带宽计算有关的直径D1krit=D(K1krit),D2krit=D(K2krit)—然后,计算时间,在这一时间内经过此带宽 —此外,计算在此带宽中纱线堆叠了多少层,N=Tkrit×fspi-krit/Kkrit/Qrd—N便是镜面的危险性特征值。
用这些数据,在主步骤3中控制内部地得出一个曲线图,图中描绘了危险性或危险区随直径的变化。图2表示了这种曲线图的一个例子。此图线构成了在纺织机控制中已提及的干预的基础,以便造成用于避免镜像的已提及的镜面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划有影线的三角形的每一个顶点代表一个或多或少临界镜面的相关直径位置。其中,“或多或少”是表示危险性特征值离横座标的距离。
画为三角形的衰减曲线,从理论上表示镜面的危险性相对于产生镜面的实际相关直径位置的衰减。
在图2中所画的水平线表示控制值,沿纵座标方向看,从此水平线起,与上面表述的“或多或少”相应的镜面认为是危险的。由衰减曲线的类型(其他任何物理上有意义的曲线也都可以是衰减曲线)再结合控制值,可以确定临界直径间隔DE至DA的大小。这一临界直径间隔由衰减曲线与控制值直线的交点确定。确定此危险的临界直径间隔,亦即准加权的危险区的目的在于,根据危险区的数重目标明确地进行横动频率的干扰,其中,这种干扰只是在要求通过危险性曲线或危险性曲线图时才发生并“认真计量”。此危险性—直径曲线图在方法的主步骤3中控制内部地建立或确定。
由于在一个临界直径间隔中存在两个或多个危险的峰值(镜面),例如在图2中所表示的那样,所以还可以将此临界直径间隔分成与尖峰的数量相当的份数,然后在此局部间隔中实施横动频率的相应阶跃,最好是在局部间隔的中心进行。
在按本发明方法的主步骤4中,上面已提及的或“计量的”横动频率的改变与锭子的直径有关。而且横动频率的干扰从这一时刻起逐渐开始,即,从这一时刻起危险性超过一个规定的控制值。从这一时刻起,横动频率跟踪锭子频率,使K值保持不变。在常数K值的范围内因而实现精密卷绕。相对于筒子或锭子的直径增加时常数的K值或精密卷绕维持得越长久,实际的K值离开与无规卷绕相应的曲线就越远,这一曲线在图4中用点划线表示。
为了保证K值在横穿临界直径间隔时偏离无规卷绕尽可能地小,当锭子直径接近达到镜面直径DS时(此镜面直径约为危险区的点DE和DA之间一半差值),横动频率以横动机构最大可能的加速度增加。其中,临界直径间隔的中央与预期的镜面所处的位置相应。首先实现的横动频率的减慢得到平衡是,在横动频率阶跃的地方,通过符号的改变,使横动频率双倍地偏离与此直径相应的在无规卷绕时的横动频率,亦就是说,横动频率移到正的区域内(横动频率加速)。此时,新的横动频率选为能在离开危险区时达到一个在不干预横动过程(亦即无规卷绕时的横动过程)时在离开危险区这一时刻所达到的同样的K值。
在图3中对每个危险区,亦即对每个临界直径区,表示了属于各危险区的横动频率定性的变化曲线。其中,常数的横动频率区相应于横动频率不改变的区域。这些区域与图2中表示危险性门槛值的部分对应,亦即在危险的临界直径区之间的水平段。在这一阶跃后,横动频率重新跟踪锭子频率,使K值保持常数,所以如图4所示,随着直径增大,精密卷绕的K值重新逐渐地接近无规卷绕时的K值。当无规卷绕的K值与精密卷绕的常数K值相交时便达到了一个点,这一点表示图2中所示第一危险区的结束。在这种状态下,实际堆叠角等于规定为额定值的角度。
在第二种确定镜面危险性的方案中,借助于纱线距离计算危险性特征值,并确定危险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下列与第一种方法的方案局部类似的步骤在第一个主步骤中仍然首先确定连续过程下列参数—锭子频率=fspi—横动动程的双行程数(横动频率)=DHZ
—筒子直径=D—横动行程=H由这些参数现实值计算—现实的K值—常数纱线速度时的堆叠角α—下一个镜面K值Kkrit,任意次数在第二个主步骤中,由当前的K值确定在两条相邻的堆叠纱线之间定义为危险性特征值的纱线距离,并进行评估—计算纱线距离E=2H×cosα/K/N—将计算的纱线距离E与控制值比较在第三个主步骤中,用所定出的数据确定镜面的危险区—计算入口筒子直径DE=2H/π/sinα/KE—计算镜面筒子直径DS=DE×KE/Kkrit—计算出口筒子直径DA=DE+(DS-DE)—计算出口卷绕比KA=DA×π*sina/2H由此确定了在图1所示曲线图中用于危险区的特征值,从而可以适当地改变横动频率,对纺织机进行控制。
进入危险区时选择纱线距离E。在接近镜面时这一纱线距离连续地减小。纱线距离还没有镜面临界卷绕的控制值取决于纱线堆叠宽度,并因而取决于纱线的纤度。当纱线纤度为30至150dtex时,纱线距离的控制值约为3.5毫米。
在这种方案中的方法中,连续变化的K值由瞬时筒子直径连续地确定。在确定纱线距离时瞬时K值与镜面K值的差异或距离通过一个位移系数N来考虑。若结果表明计算的纱线距离超出了允许的控制值,则瞬时K值被视为入口K值KE。由此确定了危险区的开始。因为纱线距离分配在筒子上对称于镜面出现,所以危险区可以单独由筒子直径间隔确定。
在两种方案的方法中,预先规定的控制值在很大程度上基于经验和实验结果。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两个相邻的镜面靠得如此之近,以致它们的危险区重叠。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所示,存在着这种可能性,即,搭接的危险区作为一个具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的危险区来评估。在这时,在整个间隔中横动频率只唯一地阶跃式地提高一次。
在图5的曲线图中表示,相邻的危险区经过横动频率的一个加速阶段。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两个镜面之间只提供使用卷绕比,它们是有条件适用的,所以,横动频率最好在两个常数卷绕比之间变化。通过这种类型的抖动,有利地通过镜面之间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卷绕比分别通过第一危险区的出口卷绕比和通过第二危险区的入口卷绕比来定义。抖动最好只在危险区的搭接区内进行。
按本发明方法的突出优点为,是一种避免了镜像的最佳筒子结构、不存在调整费用、自动适应产品的变化以及卷绕过程总体上最佳化这一事实,因为只在临界直径区才必须进行精密卷绕。
权利要求
1.在无规卷绕中的纱线络筒方法,它有一个按预先的规定变化的额定横动频率,为了镜面干扰,各个镜面的危险区以改变了的横动频率通过,其特征为横动频率在进入危险区时持续地或分段式地减慢;在危险区内,横动频率阶跃式地提高到一个在额定横动频率上方的值,以及,横动频率如此持续地或分段式地减慢,即,在离开危险区时,横动频率采取额定横动频率的值。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横动频率这样改变,即,在阶跃前卷绕比小于进入危险区时的卷绕比KE;而阶跃后卷绕比大于离开危险区时的卷绕比KA。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横动频率的改变这样进行,即,在阶跃前卷绕比等于进入危险区时的卷绕比KE;而阶跃后卷绕比等于离开危险区时的卷绕比KA。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阶跃式地提高横动频率大约在危险区的中央进行。
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在通过相邻镜面搭接的危险区时,在搭接区中横动频率这样改变,即,卷绕比连续地在第一危险区的出口卷绕比KA1与第二危险区的入口卷绕比KE2之间阶跃。
6.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在通过相邻镜面搭接的危险区时,横动频率大约在总的要通过区的中央阶跃式地提高,并在从后面的危险区离开时采取额定横动频率的值。
7.按照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当由运转生产过程的卷绕参数算出的下一个镜面的危险性特性值超过预先规定的允许控制值时,确定为危险区。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危险区特征值通过在一个直径带宽中堆叠的纱线层来确定。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纱线层数通过下列步骤确定a)计算镜面的K值和确定围绕此K值的预定带宽;b)计算与属于此带宽的筒子直径;c)计算通过此带宽的时间;d)计算在此带宽中所堆叠的层数。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带宽最好预定为一个2%的值。
11.按照权利要求7至10之一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通过下列步骤确定危险区a)控制内部地确定危险性一直径曲线图;b)围绕每一个与镜面相应的点放置衰减曲线;c)由控制值与衰减曲线的交点确定临界直径间隔。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衰减曲线是一种三角形函数。
13.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预期镜面的危险性特征值通过相邻堆叠纱线之间的纱线距离确定。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纱线距离连续地由K值、堆叠角和横动行程算出。
15.按照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危险区借助于下列步骤确定a)计算属于K值的筒子直径DE;b)计算镜面直径DS;c)由DE+(DS-DE)确定临界直径间隔。
16.按照权利要求1至15之一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规定作为运转生产过程的卷绕参数包括锭子转速、横动频率、筒子直径和平方的直径增加,以及出现镜面时的锭子转速和筒子直径。
全文摘要
介绍了一种具有按预先规定的额定横动频率变化在无规卷绕中的纱线络筒方法。其中,为了镜面干扰,以改变的横动频率通过一个用于表征镜面的危险区。此时,横动频率在进入危险区时持续地或分段式地减慢,以便然后在继续的过程中,在危险区内阶跃式地提高到一个在额定横动频率上方的值。在横动频率提高后,它持续地或分段式地减慢,所以,在离开危险区时,横动频率采取额定横动频率的值。
文档编号B65H54/38GK1140690SQ9610787
公开日1997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1995年5月29日
发明者托比亚斯·宾内尔 申请人:巴马格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