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容器盖与泡菜包装容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一种容器盖与泡菜包装容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容器盖及配套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泡菜包装的容器盖及配套容器,属于生活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泡菜是以乳酸菌主导发酵而生产加工的传统生物食品,乳酸菌的比例与活性对泡菜的成熟及特殊风味形成起关键作用。成品泡菜加工成熟后,在运输、贮藏、销售环节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维持包装容器内发酵液相对稳定的理化环境来维持乳酸菌的比例与活性进而在保证成品泡菜的品质的同时保证运输、贮藏的卫生与安全。现有的成品泡菜包装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带有发酵液的容器包装,所有包装容器均密封,以防止发酵液在运输、贮藏、销售环节浸漏出污染产品。由于发酵液中含有产气菌,因而成品泡菜长期密封存放会导致容器内压力不断增高,使发酵液浸漏出甚至发生爆炸危险;另一种方式是不带发酵液的真空软包装。这类包装由于在包装前去除发酵液以减少包装内产生微生物含量,使维持泡菜风味的微生物生存环境容易发生改变,因而不易控制消费者购买时的产品品质。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较长时间维持成品泡菜风味,并方便使用与方便运输、携带的泡菜包装容器。[0004]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容器盖,具体技术方案如下[0005]一种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盖顶面有开口,开口处布置防水透气材料复合层,防水透气材料复合层与开口接缝处紧密联接。[0006]加工泡菜所需的乳酸菌是一种厌氧性微生物,发酵时会产生CO2等气体。上述容器盖在盖顶面开口并布置 防水透气材料复合层,利用防水透气的材料特性,保证在容器盖与容器体密闭的情况下,当容器内气压增高时,气体能够通过防水透气层及时排出,同时又防止容器内液体渗漏。容器盖的防水透气结构解决了成品泡菜在运输贮藏销售环节中,包装容器如果长期处于密封状态,容易因为容器内压力不断增高,造成包装容器破损甚至有爆炸危险,而包装容器如果预留缝隙,又会使泡菜水渗漏,既影响泡菜质量又不便于运输销售的技术问题。[0007]上述容器盖中,防水透气材料复合层包括3层,外层为防水透气纸层,中层为尼龙无纺布层,内层为PE透气膜层。防水透气纸是经高效防水处理过的透气纸,具有优良的透气性并能防止水分子通过;尼龙无纺布是一种非织造布,是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将纤维通过气流或机械成网,具有柔软、透气的特征;PE透气膜即聚乙烯透气膜,主要用於水果蔬菜等果蔬包装,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气性。防水透气纸层、尼龙无纺布层与PE透气膜层相互粘接成防水透气材料复合层,粘接剂可采用普通无毒食用粘胶。[000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由上述容器盖构成的泡菜包装容器,具体是[0009]一种由上述容器盖构成的泡菜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盖与容器体,所述容器盖与容器体间是可拆卸的密闭连接。[0010]上述泡菜包装容器的容器盖与容器体间是可拆卸的密闭连接,如常见的螺纹联接、卡扣联件等,防止发酵液体自容器盖与容器体连接处渗漏。在容器盖与容器体间可增加密封垫圈。[0011 ] 上述包装容器还可增加外盖。外盖与容器盖联接或与容器体联接,遮盖防水透气材料复合层。外盖的作用是遮盖防水透气材料复合层,避免其与空气直接接触,保证产品卫生。同时也使包装容器盖顶部光滑易于擦拭清洁或者粘贴商标。容器体采用深色半透明玻璃或深色半透明食用塑料制成,有利于防止泡菜和发酵液在光照下退色,同时也可直观感受产品的外貌增强食欲。若采用食用塑料制成,更能防止运输过程中的碰撞破损、轻巧易携带且降低成本。[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容器盖及配套包装容器充分利用防水透气材料的特性,有利于乳酸菌发酵产生的气体排出,并防止发酵液渗漏,能够确保产品质量并提高卫生安全水平;容器体选择深色半透明食用塑料制成,增强了消费者对产品的直观感受, 并减少容器间的碰撞破损、便于运输贮运,同时降低包装成本。本产品结构简单,用材经济, 造成低廉,能够提高泡菜加工业的运输销售环节整体水平。
[0013]图I是容器盖结构示意图。[0014]图2是图IA-A剖面示意图。[0015]图3是图2中A局部放大示意图。[0016]图4a是实施例二容器盖顶面结构示意图。图4b是实施例二容器盖顶面结构示意图。[0018]图5是实施例三泡菜包装容器组装示意图。[0019]图6是实施例四泡菜包装容器组装示意图。[0020]图7是实施例五外盖与容器盖结构示意图。[0021]附图中的数字标记分别是[0022]I容器盖11容器盖顶面12防水透气材料复合层[0023]121防水透气纸层122尼龙无纺布层123PE透气膜层[0024]2容器体3外盖31防松结构4密封垫圈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0026]实施例一[0027]如图I 图3所示,加工一种容器盖。[0028]图I是容器盖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A-A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局部放大示意图。防水透气材料复合层结构示意图。容器盖顶面11有开口,开口处布置防水透气材料复合层12,防水透气材料复合层12与开口接缝处紧密联接。防水透气材料复合层12按容器盖形状与尺寸裁剪,镶嵌入容器盖顶面,保证接缝处紧密不透气。防水透气材料复合层12包括3层,外层为防水透气纸层121,中层为尼龙无纺布层122,内层为PE透气膜层123。 防水透气纸层121、尼龙无纺布层122与PE透气膜层123相互粘接成防水透气材料复合层 12。[0029]实施例二[0030]如图4所示。加工一种容器盖,其与实施例一相同之处不再重复,其不同之处在于容器盖顶面的开口形状。[0031]图4a、4b是两种容器盖顶面结构示意图。容器盖顶面11的开口可以为任意形状, 开口面积也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一般情况下,容器盖顶面开口总面积略小于容器盖顶面11 面积。[0032]实施例三[0033]如图5所示。加工一种泡菜包装容器,其与实施例一或二相同之处不再重复。[0034]图5是泡菜包装容器组装示意图。泡菜包装容器包括容器盖I与容器体2,容器盖I与容器体2间是可拆卸的密闭连接。容器盖I与容器体2间有密封垫圈4。密封垫圈 4可采用中空式环形硅胶垫圈。[0035]实施例四[0036]如图6所示,加工一种泡菜包装容器,其与实施例三相同之处不再重复,其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外盖。[0037]图6是泡菜包装容器组装示意图。包装容器含有外盖3,外盖3与容器盖I联接或与容器体2联接,遮盖防水透气材料复合层12。外盖3形状与容器盖I形状相同,规格略大,外盖3覆盖容器盖1,外盖3与容器盖I间松连接。外盖3与容器盖I间可采用松螺纹联接,防止外盖3轻易脱落同时保证可透气间隙。[0038]实施例五、[0039]如图7所示。加工一种泡菜包装容器,其与实施例四相同之处不再重复,其不同之处在于外盖。[0040]图7是外盖与容器盖结构示意图。外盖3形状与容器盖顶面11形状相同,外盖3 一侧边与容器盖顶面11 一侧铰接。可在铰接边的对侧边设置防松结构31。
权利要求1.一种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盖顶面(11)有开口,开口处布置防水透气材料复合层(12),防水透气材料复合层(12)与开口接缝处紧密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透气材料复合层(12)包括3 层,外层为防水透气纸层(121 ),中层为尼龙无纺布层(122),内层为PE透气膜层(1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透气纸层(121)、尼龙无纺布层(122)与PE透气膜层(123)相互粘接成防水透气材料复合层(12)。
4.一种利用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容器盖构成的泡菜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盖(I)与容器体(2 ),所述容器盖(I)与容器体(2 )间是可拆卸的密闭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含有外盖(3),所述外盖(3)与容器盖(I)联接或与容器体(2 )联接,遮盖防水透气材料复合层(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3)与容器盖(I)联接方式为如下二种方式之一方式一、所述外盖(3 )形状与容器盖顶面(11)形状相同,外盖(3 ) —侧边与容器盖顶面(11)一侧铰接;方式二、所述外盖(3)形状与容器盖(I)形状相同,规格略大,外盖(3)覆盖容器盖(1), 外盖(3)与容器盖(I)间松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在联接方式二中,外盖(3)与容器盖(1)间采用松螺纹联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盖(I)与容器体(2)间有密封垫圈(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盖顶面开口总面积略小于容器盖顶面(11)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6或7或9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体(2)采用深色半透明玻璃或深色半透明食用塑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容器盖与泡菜包装容器。针对现有技术中泡菜产品包装存在无法较长时间维持泡菜风味,或者无法方便运输、携带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容器盖。该容器盖顶面有开口,开口处布置防水透气材料复合层,防水透气材料复合层与开口接缝处紧密联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泡菜包装容器,该包装容器包括上述容器盖与容器体,容器盖与容器体间是可拆卸的密闭连接。在必要时还可增加外盖保证卫生条件。本实用新型利用防水透气的材料特性,保证在包装容器在密封状况下,容器内气体能够及时排出,容器内液体不渗漏,确保泡菜质量并提高卫生安全水平。本产品结构简单,用材经济,造成低廉,能够提高泡菜加工业的运输销售环节整体水平。
文档编号B65D41/02GK202784197SQ201220432538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9日
发明者叶仁礼, 冯骏, 李娟 申请人:成都市农林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