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取茶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茶装置,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取茶器,主要应用于茶道领域。
背景技术:
茶叶作为一种保健饮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从茶叶筒取茶叶泡茶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倒多了茶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如果直接用手去茶叶桶里抓茶叶泡茶,这样不仅不卫生的,而且影响品茶人的品茶兴趣。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从茶叶筒中取茶时,易造成浪费或用手抓茶叶不卫生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茶器,该取茶器不仅可避免从茶叶筒内取茶时造成的浪费,而且干净卫生。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取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与茶叶筒内径相适匹并可盖置在茶叶筒口上的基板,该基板一侧设有取茶口,在取茶口上方设有围板,在围板内设有可将茶叶筒内茶叶旋转带出的多个手动拔轮,该手动拔轮通过转轴固定在围板上。进一步,所述的取茶口呈U形状,所述的围板与取茶口的形状相同。进一步,在所述的围板外侧转轴的两端设有可驱动手动拔轮旋转的手轮。进一步,所述的手动拔轮设有3 5个。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茶叶筒的筒口处加设取茶器,通过手动拔轮的旋转带出茶叶,这样不仅可避免在茶叶筒直接倒置茶叶时造成的不必要浪费,茶叶的用量可因人而定,而且还方便、卫生、干净;其次,取茶器可多次重复使用,结构简单实用,成本较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取茶器的俯视结构图图2为图1中A-A处剖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为了解决从茶叶筒中取茶时,易造成浪费或用手抓茶叶不卫生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茶器,包括有与茶叶筒1内径相适匹并可盖置在茶叶筒1 口上的基板2,该基板2 —侧设有取茶口 3,在取茶口 3上方设有围板4,在围板4内设有可将茶叶筒1内茶叶旋转带出的多个手动拔轮5,该手动拔轮5通过转轴6固定在围板4 上;采用这种结构,在取茶叶时,先将基板2盖置在茶叶筒1的开口处使茶叶筒1四周形成密封,然后倒置茶叶筒1,通过外力旋转手动拔轮5,从而将茶叶筒1内的茶叶带出,使用这种方式,不仅可避免在茶叶筒1直接倒置茶叶时造成的不必要浪费,茶叶的用量可因人而定,而且还方便、卫生、干净;其次,取茶器可多次重复使用,结构简单实用,成本较低。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手动拔轮将茶叶筒1内的茶叶带出,所述的取茶口 3呈U形状,所述的围板4与取茶口 3的形状相同,采用U形状,在取茶叶时,茶叶在手动拔轮5的带动下可从U形状的开口处带出,可有效避免在取茶叶时的茶叶散落。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将茶叶筒1内的茶叶取出,在所述的围板4外侧转轴6的两端设有可驱动手动拔轮5旋转的手轮7,加设手轮7,这样在取茶叶时,可旋转左侧或右侧手轮7便可带动手动拔轮5旋转,从而方便快捷的将茶叶从茶叶筒1内取出;当然,手轮7也可设置一个,同样可达到相同的目的,但在转轴6两端各设一手轮7,这样方便生产加工及组装,因此,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为优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茶叶流出,所述的手动拔轮5设有3 5个,当然,设置数量可根据茶叶的长短粗细来设定,如茶叶片过长过粗,可适当减少手动拔轮5的数量;相反,如茶叶片过短过细,可适当增加手动拔轮5的数量,这样便可最大程度的减少茶叶因手动拔轮5之间的间隙过大而流出的机率。为防止手动拔轮5与围板4之间的间隙过小损伤茶叶片,所述的手动拔轮5采用柔软性的材料制成。上述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取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与茶叶筒内径相适匹并可盖置在茶叶筒口上的基板,该基板一侧设有取茶口,在取茶口上方设有围板,在围板内设有可将茶叶筒内茶叶旋转带出的多个手动拔轮,该手动拔轮通过转轴固定在围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茶口呈U形状,所述的围板与取茶口的形状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取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围板外侧转轴的两端设有可驱动手动拔轮旋转的手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动拔轮设有3 5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茶器,其主要解决了为了解决从茶叶筒中取茶时,易造成浪费或用手抓茶叶不卫生等技术问题;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与茶叶筒内径相适匹并可盖置在茶叶筒口上的基板,该基板一侧设有取茶口,在取茶口上方设有围板,在围板内设有可将茶叶筒内茶叶旋转带出的多个手动拔轮,该手动拔轮通过转轴固定在围板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茶叶筒的筒口处加设取茶器,通过手动拔轮的旋转带出茶叶,这样不仅可避免在茶叶筒直接倒置茶叶时造成的不必要浪费,茶叶的用量可因人而定,而且还方便、卫生、干净;其次,取茶器可多次重复使用,结构简单实用,成本较低。
文档编号B65D83/06GK202295847SQ20112034615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6日
发明者赵守洪, 赵征兵 申请人:赵守洪, 赵征兵